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神舟十四号返回地面视频_神舟十四号返回地面视频全集

神十四返回地球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神舟十四号返回地面视频_神舟十四号返回地面视频全集神舟十四号返回地面视频_神舟十四号返回地面视频全集


当晚,一顶巨型降落伞拖着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缓缓降落于东风着陆场。这顶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降落伞的作用是为返回舱降速。据悉,设计师们为飞船量身定制了一套开伞程序,先打开两个串联的伞,再由伞拉出一顶减速伞。减速伞工作一段时间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一千多平方米的主伞。

这一系列动作可以将飞船返回舱从高铁的速度降到普通人跑步的速度。当飞船返回舱降至距离地面1米高度时,返回舱底部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指挥”飞船返回舱上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给返回舱一个向上抬的力,使返回舱的落地速度进一步减小,航天员便可安全着陆。

飞行任务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次飞行,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主要任务为:

1、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2、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3、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4、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地球,在返回的过程都采用了什么技术呢?

在此次的14号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了三舱结构和新的并联快速返回技术,是一次全新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

随着神舟14号宇航员在外半年多的考察任务结束,他们的返回问题也成为了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这次的快速返回技术,只要围绕地球飞行5圈即可返回,大大缩减了以往的时间,只要9个小时左右便可完成。

快速返回技术通过并行和提前程序设计的情况,减少了作时间。

由于返回舱内的空间较为狭小,以往的方法都是通过串行的方式让航天员一个一个的进行数据调控和处理,但在长达10多个小时的飞行当中,这种不舒服的坐姿和调控显然会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和身心疲倦。为了提高航天员们的效率和舒适度,通过提前程序设计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不必要的作时间。

通过对飞船动态调整的安排,使其降低了环绕圈次的时间。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让宇航员们减少在太空旋转的次数和提高拥有样本带回地球的时间效率。新的飞船系统会利用空间站飞行期间的轨道数据进行分析,考虑所有的轨道干扰因素,来预测飞船分离后的轨道情况。如果能够符合星下点轨迹的一定范围就可以随时的返回,减少了飞船在轨飞行的时间和圈次,

飞船返回采用了新的半弹道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返回模式下,着陆回收工作可以进行严格有序的布置,而在快速返回的情况下,对着陆场系统和工作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需要更高的要求,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这类新的半弹道方式,就可以使航天员只需要承受3~4级的重力加速度即可。减轻了他们返回的负担和身体不适。

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地球,这次会跟之前的神舟十三号一样,采用快速返回技术,只需要围绕着地球飞行5圈左右即可返回,时间缩短到了9个小时。本次神舟十四号的返回,采用的是快速返回模式,对比神舟十二号的返回,速度快了整整19个小时

步是进行轨返分离和返回制动。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神舟飞船要完成一系列动作。首先是次调姿,飞船相对前进方向逆时针转90°,变成横向飞行状态,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神舟14号飞船在返回过程中采用了旋回电磁感应技术

神十四航天员返回地球几点

神舟十四号定于北京时间12月4日20点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14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1次载人飞行任务。三位航天员将在密切地配合下,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太空实验室。此外还要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十几个科学实验机柜的解锁和安装工作,还要利用问天实验舱的小机械臂进行3次出舱活动。太空授课已经成为神州飞船的固有模式,神舟14号的太空授课将会延续,三位航天员将给大家普及一些太空的基础知识和公益活动。

神舟十四号任务创造多个“首次”

一是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

二是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

三是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四是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五是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六是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七是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

航天员通过黑障区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当返回舱距离地球40公里时,黑障现象就会消失,返回舱上的航天员就会与地面基地取得联系。等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时,返回舱会打开降落伞,抛掉防热大底,降落速度也会下降到3米左右。

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要多久?

航天员返回地球需要多长时间9个小时。

比如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返回地球,这次采取了快速返回技术,仅仅9个小时左右就从距离地球400公里的空间站降落到地球上,这要比之前的神舟十二号返回时间缩短了多达20小时,回到了东风着陆场!飞船返回不是简简单单从空间站脱离,然后奔向地球,里面的流程非常复杂。

神舟14号飞船,它是三舱结构,分别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在返回阶段3名航天员会乘坐在返回舱里。当要返回时,飞船会首先脱离空间站,然后开始绕地飞行。过去载人飞船要绕地球18圈才可以,现在航天科技人员经过了科学论证和优化,这次才绕地球5圈就进入到大气层。在进入到大气层之前,选择合适的角度进入大气层,提前预定时间和瞄准点。

因此当地球自转到着陆场,要经过飞船和空间站所处的轨道面的时候,飞船才可以返回,并终降落在的着陆场。

飞船返回地球的难点:

由于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不固定,是会随着不同时间节点变化的,而此前则都是从固定轨道返回地球,这就要求神舟团队必须改进返回算法,以适应变更后的返回轨道,提高返回舱返回的。

飞船进入大气不被烧毁只是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的前提,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返回舱还需要面对一个危险的挑战。那就是返回舱和大气摩擦时,是会产生等离子气体层将其包裹的,而这层包裹着返回舱的等离子气体层,是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因此,从进入大气80公里左右,到下降至35公里高空期间,地面与返回舱内的航天员都无法取得联系。这个区间也被称为“黑障区”。

牧民讲述“神舟十四号降落在我家草场”:亲眼看到航天英雄特别激动

极目记者丁伟

视频剪辑丁伟

神舟十四号乘组“太空出”半年于12月4日返回地面。返回舱正好降落在了内蒙古一牧民家的草场上,近距离观看降落,他激动不已。12月7日,该牧民告诉极目记者,神舟十二号返回时也降落在了他家的草场,他家的草场面积有71万余亩。

神舟十四号返回降落在牧民家草场

据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这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降落到了当地一牧民的草场上,亲眼看到返回舱着陆,看到航天员平安出舱,这位牧民难掩激动和自豪,“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是落在我的草场上,这一次神舟十四号返回舱也是落在我的草场上,看见了3位航天员平安回来,他们身体状况特别好,我特别激动。”

上述视频发布后,引发网友关注,很多网友在向该牧民大哥表达祝贺的同时,还开玩笑称“以后可以改名为神舟草场了”。记者注意到,也有不少网友好奇这位牧民家的草场到底有多大。

承包证

12月7日,极目记者联系到了该牧民,他说自己家里一共有两块草场,此次神舟十四号返回降落的草场是用来放养骆驼的,面积有68.3万亩,另外他还有一块用来放羊的草场,面积近3万亩,两块草场加起来共计71万余亩。随后,该牧民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草原承包经营权证,上面显示他家一共承包了717665.39亩的草场,承包起止日期为1998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亲眼看到航天英雄们平安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他们身体状况特别好,心情特别高兴,特别激动。”该牧民说,提前几天他就通过手机知道了神舟十四号返回的消息,没想到这次能近距离观看返回。他还表示,当时神舟十二号返回也是降落在了他家的草场,不过当时没有到现场观看。

此前

神十四航天员回来啦!“忙乘组”半年创造多个“首次”

自今年6月5日入驻空间站以来,三名航天员在轨任务安排饱满,可以说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忙乘组”。

神舟十四号任务还创造了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

一是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

二是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

三是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四是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五是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六是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七是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

神十四到底有多牛?一起来看看。

资料画面

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是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

开启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在轨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先后迎来问天、梦天实验舱,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

首次进驻两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是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段,发射重量均约23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期间,空间站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交会对接,完成首次平面式转位。其中问天实验舱任务是空间站次在有人状态下进行交会对接。

梦天实验舱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

10月12日,“天宫课堂”在问天实验舱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作为新晋“太空教师”,介绍和展示了问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并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作。陈冬戴上空间站内混合现实眼镜,在科学手套箱内对在太空中生长的拟南芥进行样品采集。

10月12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地面主课堂,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

3次出舱创纪录

11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成功出舱的画面。新华社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分别开展了2次出舱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共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9月初,陈冬、刘洋完成他们的出舱首秀,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问天实验舱气闸舱首次使用,小机械臂首次辅助舱外作业。

出舱活动间隔时间短。9月17日,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此次任务距离乘组首次出舱仅隔16天,创下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短纪录。

空间站“T”字构型下首次出舱。神舟十四号乘组一次出舱是空间站形成“T”字基本构型后的首次出舱任务,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范围由单舱扩展到三舱。陈冬成为首位登上组合机械臂的航天员;蔡旭哲实现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成为到达梦天实验舱舱外的航天员。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视频画面

两个乘组首次“太空会师”

首次在轨“收快递”。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首次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下人类航天器快交会对接纪录。这是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飞船向空间站送去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验装置等物资。

首次迎接载人飞船来访。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来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会师太空”,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完成首次在轨交接

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载人航天首次在轨交接,神舟十五号乘组指令长费俊龙从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手中接过空间站钥匙。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在轨交接期间,6名航天员在“太空之家”是如何共同生活、合理分工的呢?一起了解一下↓

在轨生活怎么住?空间站基本构型组建完成后,“太空之家”为在太空“出”的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宽敞的“三居室”。其中,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原则上分别作为撤离乘组与来访乘组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两舱的使用也可由两乘组协商后根据需要确定。

怎么吃?两乘组可根据空间大小选择一起进餐或分场所进餐,可分享各自食谱中安排的食品。

如何安排就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乘组在轨就寝状态,原则上同一乘组在同一舱段,也可由两乘组协商后根据需要确定。

航天员的睡眠区

怎么锻炼?如何解决个人卫生?在轨锻炼可根据锻炼项目错时灵活实施;乘组轮换期间,可同时启用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卫生区,原则上乘组根据就寝舱段就近使用。

航天员在轨锻炼

撤离乘组做什么?在两乘组正式交接前,值班职责继续由撤离乘组承担,待交接结束后,来访乘组根据值班制度开始轮流值班。

为了迎接来访乘组,撤离乘组要提前进行空间站物品整理和物资清点,为来访乘组准备日常生活物资、睡眠空间和用品等;撤离乘组还要提前进行来访乘组进驻前空间站相关状态设置,确保满足6人的资源消耗需求。

撤离乘组按照乘组飞行,完成每日工作,重点进行返回前准备。

开展水样微生物检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