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视频免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认识矿物的性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视频免费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视频免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视频免费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一、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 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

(2) 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3) 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 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

(5)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综合法、讨论法、比较法

3、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准备

矿物标本、白色瓷板、各种宝石或课件、小刀、铜钥匙、玻璃、有关矿物资料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 1、柳州举办过两届奇石节,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多媒体出示有关奇石的和。)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 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矿物性质记录表。)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5、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观看。小组讨论,说一说石头名。认一认有哪些矿物。回答。 分小组观察岩石标本。简单说一说矿物名称和性质。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讨论,订出方案。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做实验,完成记录表。汇报,展示。小组代表回答。总结。 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常识,易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矿物,培养美感。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矿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认识更多的矿物。初步认识常见矿物的名称和性质。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记录能力。了解学生对矿物性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使学生会以一定的标准给矿物分类,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矿物的性质。

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 1、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问,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矿物的性质,有什么用呀?这些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看看矿物小精灵是怎么介绍的(出示课件——矿物自述)。3、学生小结。口头完成填空题。我的名字叫 金刚石 ,是 最坚硬的 矿物,可以 制成坚硬的钻头 。(可变换横线上的内容)活动四巩固练习 1、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2、以《矿物城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幅漫画。小组讨论。回答。看,听。 小结。填空。做连线题。学生学习矿物的用途。了解矿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吸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用途。 通过填空,归纳矿物的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巩固所学知识。 将学习廷伸,鼓励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1、连线题

石英棕红色做爽身粉

金刚石呈六角形、透明做铅笔的主要原料

石膏最柔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

赤铁矿最坚硬做钻头

石墨白色、光泽很暗淡做颜料

滑石容易被擦干净做石膏像

4、以《矿物城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幅漫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愿意把你们的介绍给大家吗?

认识矿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 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

(2) 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3) 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 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

(5)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综合法、讨论法、比较法

3、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准备

矿物标本、白色瓷板、各种宝石或课件、小刀、铜钥匙、玻璃、有关矿物资料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 1、柳州举办过两届奇石节,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多媒体出示有关奇石的和。)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 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矿物性质记录表。)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5、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观看。小组讨论,说一说石头名。认一认有哪些矿物。回答。 分小组观察岩石标本。简单说一说矿物名称和性质。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讨论,订出方案。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做实验,完成(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记录表。汇报,展示。小组代表回答。总结。 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常识,易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矿物,培养美感。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矿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认识更多的矿物。初步认识常见矿物的名称和性质。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记录能力。了解学生对矿物性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使学生会以一定的标准给矿物分类,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矿物的性质。

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 1、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问,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矿物的性质,有什么用呀?这些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看看矿物小精灵是怎么介绍的(出示课件——矿物自述)。3、学生小结。口头完成填空题。我的名字叫 金刚石 ,是 最坚硬的 矿物,可以 制成坚硬的钻头 。(可变换横线上的内容)活动四巩固练习 1、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2、以《矿物城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幅漫画。小组讨论。回答。看,听。 小结。填空。做连线题。学生学习矿物的用途。了解矿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吸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用途。 通过填空,归纳矿物的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巩固所学知识。 将学习廷伸,鼓励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1、连线题

石英棕红色做爽身粉

金刚石呈六角形、透明做铅笔的主要原料

石膏最柔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

赤铁矿最坚硬做钻头

石墨白色、光泽很暗淡做颜料

滑石容易被擦干净做石膏像

4、以《矿物城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幅漫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第4课脑与神经

(介绍捏尺子测试的方法:测试方法很简单,两名同学合作完成,一个同学手持尺子顶端在上(尺子的0刻度在下)负责随时丢尺子,另一名同学手在下,做好捏尺子的准备,你捏住尺子的刻度就是你的反应灵敏度。要注意:丢尺子的同学可以随时丢,越是趁其不意,越能测出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开始!)

4、脑和神经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师准备:

课件、尺子15把、探索反馈表每组4人一份。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请同学们看张,看大屏幕(播放:旋转的课件)

师:你看到的女孩是不是在旋转啊,你感觉她是沿着什么方向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

(统计各方向的数量)

师:同一个,大家的感觉却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开探究《脑与神经》!

(板书课题:脑与神经)

(二)探究活动

师:你知道脑在我们身体的哪个位置吗?

(出示课件:脑的位置)

师:脑就位于我们身体的头部,有头盖骨保护着。

师:脑有什么作用呢?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来做几个小活动。

(师指挥学生做动作,让学生感受脑有指挥、思考、记忆等作用)

师:听我指令,现在请把双手举起来,平放在桌面上。

师:你能说一下,你是怎样接收指令完成这些动作的吗?

(耳朵听到声音报告给大脑,脑把指令下达给手)

(课件介绍过程)

师:我们再来,听我指令,把双手举起来,平放在桌面上。

(学生做,师随机拍几个学生的手背)

(问被打学生)

师:老师打你为什么不躲,大家帮他想一想?

(课件介绍过程:眼看到,大脑以为是老师提醒坐姿,所以没给手下达躲开的命令)

师:我们把动作再,听我指令,把双手举起来,平放在桌面上。

(师随机打没打到)

师:这次老师为什么没打到啊?(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的大脑有什么作用呢?

(思考、记忆、下达命令的作用)

2、认识人体的神经(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系统

师:通过以上活动,我们了解了脑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脑比做人体司令部的话,那么神经就是人体的电话线,大家看,我们全身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神经,它可以随时把脑的信息传入或传出。在脑与神经之间还有一条主干线,就是脊髓,它位于我们的脊椎管内,就是脑、神经、脊髓共建起了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它们共同协调工作,才完成了我们的一切活动。

3、捏尺子测神经系统灵敏度

师:我们认识了人体的神经系统,每个人神经系统的灵敏度不同,想不想测一下自己神经系统的灵敏度。

(学生两人合作测试)

汇报交流:每个人的数据不同,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提高我们的神经灵敏度。

4.人体的左右脑

师:还记的那个旋转的吗,现在就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如果你感觉她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你看的是逆时针说明你用的是左脑。

(课件:左右脑的介绍)

师:人体的大脑主要分为左脑和右脑,左右脑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左脑与我们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主要掌管:文字、判断、逻辑分析等,比较倾向于知性的记忆。

右脑与我们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主要掌管:音乐、美术、想象、创造力等,更倾向于形象的思维。

师:由于左右脑的功能不同,在记忆时也各有特点,为了让大家区分感受它们的不同之处,我们就来做个小测试:

师:下面老师要出一组仅是文字的词语,给你8秒钟的时间把它记下来,看你能记住几个。

(苹果、飞机。。。。。。。)

学生汇报记的数量。

师:因为这一组是纯文字的,所以记忆时我们主要用的是左脑。

师:下面再来一组,同样是7个词语,不同的是这组既有文字又有图像,同样是

8秒钟的时间,看你又能记住几个。

(小白兔、菠萝、香蕉。。。。。。)

学生汇报两次记住的数量,师记录。

师:通过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在记忆时,如果左右脑相结合记忆会记得更快更多。

(三)总结拓展

板书设计

脑与神经

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感觉中枢 听觉中枢

运动中枢 视觉中枢

五年级下册科学探索马铃薯的沉浮原因实验过程。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教学课件

四、板书设计

教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让学生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3.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装满热水的杯子、铁架台、铜棒、牙签、金属片、酒精灯、火柴、凡士林、夹等。

2.学生材料:铁架台、铜棒、牙签、凡士林、酒精灯、火柴、金属片、夹等。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能给你们上课。来,和老师握手认识一下吧。什么感觉?老师的手为什么会这么热呢?(刚才老师手中拿一个杯子,杯子里有热水)。你观察的真仔细,细心观察是探索科学奥妙的好方法。课堂上老师希望同学们做到(电脑出示:大胆猜想、精心实验、细心观察、合作交流、动脑思考。)

水是热的,水的热是怎样传递到这位同学手上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二、探究新知

(一)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实验

1.出示金属棒,问: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现在我们就根金属棒开始研究吧。

用酒精灯给金属棒一端加热。猜一猜:金属棒中间会热吗?另一端会热起来吗?哪里先热?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2.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加热的时候,我们看不见热的传递过程,又不能摸,(出示课件)你有办法,让我们“看”的见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吗?学生回答。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根铜棒,还有其它材料

(介绍凡士林)(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

利用这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大家亲眼“看”到热在铜棒上传递的过程,把你们的方法画在实验记录表一中。(课件出示记录表,解释设计栏横线表示金属棒)

3.汇报、交流实验方案(鼓励学生想出在金属丝不同部位加热的方法,如一端加热、中间加热等)

教师预设问题:

a很多组已经完成了实验设计,我们先请这组来汇报一下。其他组认真听,看看他们设计得怎样?

b有不一样的设计吗?

c如果学生说到粘火柴数不同,问:粘一根好还是三根好?(多根可以看到热在铜棒上传递的过程)你们猜测一下火柴掉下的顺序是怎样的?

d如果学生说到加热点不同。问:可以吗?(换个方向看看情况是怎样的。)

e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实验,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注意安全,分组在不同的加热点做实验等)

4.为了实验能顺利完成,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温馨小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认真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铜棒。

5.下面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加热点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组合作得好,完成得快。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7.交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牙签掉落的先后次序说明了什么?(酒精灯火焰的热传递给铜棒的一端,然后沿着铜棒慢慢地向另一端传递,或酒精灯火焰的热传递到铜棒的中间,然后慢慢地向两边传递)。(依次分组汇报)

8.小结:无论在铜棒的哪个位置加热,热在铜棒上的传递是有规律的。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温度相对比较高,所以热在铜棒上都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向温度较低的部位传递。(板书:较热→较冷)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我们知道了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规律,你对热在物体上的传递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是一个金属片,如果老师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或者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热在金属片上又会怎样传递?

2.生猜测。

3.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又怎么做呢?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能够“看到”?

备课预设:再用粘火柴的方法。

A金属片有个较宽的面,用粘火柴的方法我们只能看到热在金属片上某些部位、某些点的传递情况,如果我要看到热在面上所有部位的传递过程,怎么办呢?

b粘火柴的方法比较费时,

有没有既节约时间,效果又明显的实验方法呢?学生想到用凡士林涂抹或蜡。——怎么涂?(要涂满而且涂的要均匀)

c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观察凡士林的变化)

4.提出实验要求:

(1)认真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就熄灭酒精灯。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金属片。

5.分组实验。

6.交流: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根据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你能推测出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顺序和方向吗?

7.小结:热从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的部位向较冷的部位传递。(指板书:较热→较冷)

8.热在金属球上是怎样传递的?

(三)、热传导

1.小结:不管是铜棒上还是金属片,热在这些物体中的传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都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传导

今天,我们研究了热在铜棒和金属片上的传递。像这样,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比如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铜棒、金属片)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热在铜棒、金属盘上的传递)我们称它为热传导。(板:热传导)

三、巩固延伸

1.生活中的热传导

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你能举个例子吗?(比如说炒菜,火使锅热起来,冬天从外面回来,用手捂一下热茶杯,热传到了手上,热手捂一下脸,热传到了脸上等等。

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现在你能解释和老师握手,热是怎么跑到你手上的了吗?

3.练习

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在( )中。

A.气体 B.固体 C.液体

在铜条的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在A、B、C、D、E各点上的蜡烛环会怎样熔化?

4.热学知识(课件出示)

热学是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时的有关性质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起源于人类对冷热现象的探索。人类生存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他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1714年,华伦海特改良水银温度计,定出华氏温标,建立了温度测量的一个共同的标准,使热学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经过许多科学家两百年的努力,到12年,能斯脱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后,人们对热的本质才有了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建立起热学的科学理论。

如果你对热学感兴趣,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成为一名热学科学家。

5.你知道太阳的热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吗?

太阳的热通过直接“发射”的方式向周围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叫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等一些透明的物体。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空里也能穿行。

6.辐射和对流

热的传递方式除了传导、还有辐射和对流,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会学习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佛山市同济小学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章 运动和力

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记录本。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或影像资料。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或有关。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呢?今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的录象资料。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教学难点】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或影像资料。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解: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

一、引入

(1)谈话:从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是怎样设计的吧!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

(1)观看本单元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

教学目的:

1、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设计和评价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设计方案。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活动。

组织学生到场进行。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跑得最远?谁的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时 间

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太多了,你留个邮箱吧?看对不对?

五年级下册科学探索马铃薯的沉浮原因实验过程。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三《认识自己》 4、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它的提出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一

一、主要工作

1、注重统筹规划,实施分层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我校在课改之初就成立了以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了《南渡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法和步骤,并邀请了杨裕前等有关专家来校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分层管理,即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三层管理模式,各年级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班级则根据学校和年级再制定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另外,我校还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则紧密结合本校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主题的内涵,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来,我校确定了“以认识计算机”、“我们镇上的水泥厂”、“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走进广告天地”、“远离噪声,享受安静生活”、“传递我们的美——板画设计”、“趣味拼图”等活动主题。通过研究专题的征集,又确定了小组活动的一系列研究性专题,例如“寻访家乡的名人”、“特色家乡菜”、“家乡的方言”等。

2、重视点面结合,鼓励教师参与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层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综合性实践为主的学科或学科整合活动;二是深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即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组活动。前者的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三节综合实践课,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弹性课时制,一般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学生全员参与。有时需外出活动,如参观工厂、远足登山、慰问敬老院老人等,则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时间。

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组活动的时间主要是以周六上午活动为主,同时还充分利用中午、下午放学后等时间,一般由六到八名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共同确立一个研究专题,并进行具体的分工,在有关学科教师的下,开展研究性活动,由于此类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空间较大,经常要走出校门进行参观、采访、调查等,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给予相当大的自由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参与不可忽视。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建立、合作、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活动时间的延续性,因此,它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学校不应指定专门的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老师,而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和指导。我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方案的设计、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等方面,我校十分重视鼓励教师参与指导,要求教师的要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例如,我校在开展“我们镇的水泥厂”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上网或进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水泥生产流程,其次,教师还出面与水泥厂联系参观时间等事宜;再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准备分析样品的仪器、品等。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学生对参观调查、采样分析得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另外,还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和收获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等。

二、主要成效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一年来,我校广大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的。许多教师都深深地体会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决不在于灌输和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多来,我校通过“趣味拼图”、“参观水泥厂”、“家乡方言和文化”、“特色家乡菜”、“寻访家乡名人”、“设计校园平面示意图”、“交通标志与安全”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密切关系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1、脑的位置及作用,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

3、建立了新型的师生间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地使用讲台,而是始终处于学生中间,着学生走向生活,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实践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在活动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两个多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我校的师生关系正逐渐变为融洽、和睦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给予了学生平等、自主、和谐的权利氛围,我们感到现在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较以往更喜欢动脑子,特别是大多数同学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通过实践中的发现,还激发起向老师、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4、获得的荣誉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多来,我校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竞赛中获奖,如在学生网页设计、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评比、劳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中,我校有多人分获市、学区一、二、三等奖。在课改调研活动中,常州市丁伟明副亲临我校,对我校课改工作给予较高评价。我校作为溧阳市首批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今年又顺利通过了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验收组验收,并得到验收组较高评价,成为溧阳市初中中一所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

三、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我校广生的共同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但与一些兄弟学校相比,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农村初中,我们觉得遇到的困惑也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具体表现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学生要深入,走进生活。强调课程的开放性,而现有的大班额制,如要学生全员参与,我们感到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管理上的困难。

2、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与地方文化的结合,这必定会影响学科知识的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必然要承受,尤其是家长的压力。

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因校本课程的异而标准不同,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感到作较困难。

4、校本课程的开发追求的是异性和个性化的'亮点,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共同、平衡的原则,各校校本课程的质量,我们感到会有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存在。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二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

在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

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

通过设立新课程,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共同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具体评价的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

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五年级下册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学生做)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爱护、保护土壤。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师准备】1个烧杯(内有水)、玻璃棒;

干土、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火柴;

玻璃片、滴管

【分组材料】

桌面上:土(培养皿)、镊子、放大镜、白纸

桌洞内:1个烧杯(内有水)、玻璃棒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诵读名言: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师生交流: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一、生活切入引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看大屏幕(土壤的形成)

2、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土壤)你对土壤还有哪些了解?

4、土壤像妈 妈一样养育了许许多多的的动物和植物,那么她是用什么来养育他们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分小组,先来观察土壤

二、师生互动趣探究

(一)观察土壤:砂、土、腐殖质、水、空气等

1、要求:(我们先来观察土壤)土壤里有什么?

⑴把土壤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借助放大镜,

⑵用镊子把发现的东西分类放成几小堆。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理解腐殖质:⑴教师讲:根毛、叶子…腐烂,动物尸体 腐烂,腐殖质

⑵补充视频,你对腐殖质有什么了解?

3、(腐殖质、砂、土是我们观察到的)土壤里还有什么?(水、空气)

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吗?

4、土壤里面有什么?

(二)砂、土、腐殖质的分层

我们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下面继续研究土壤。怎么研究呢-----借助水

前段时间(带领学生做):把土壤放在水里,放的量?搅拌均匀,使土壤在水中自由沉淀,几分钟后,会有什么发现?

后段时间:(指盛有土壤的烧杯)你有什么发现?

(三)腐殖质(演示实验)

除了用水研究土壤,我们还可以用火来研究----------给土壤加热会怎样呢?

教师材料:干土、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火柴

1、教师演示实验(提示学生:实验用的是干土)

2、观察、交流:看到什么?(白烟)闻到3、过去多长时间了。什么?(难闻的气味)

3、教师小结:土壤中有能燃烧的物质-------腐殖质

(四)无机盐(演示实验)

(指盛有土壤的烧杯)上面的水看起来很清澈,你猜里面可能有什么?

1、(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教师演示实验

2、玻璃上有什么?(痕迹,嘎巴)(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无机盐 我们常叫它矿物质 它能溶解在水里面

它有什么作用呢?(补充文字资料)交流

(五)总结:土壤是一种怎样的物质(混合物)?这节课有有什么收获?

三、生活实践与应用

土壤是……这几种成分,它的成分丰富。她就像我们的妈 妈,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土壤?

下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桌上的土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