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防排烟余压监控系统 防排烟余压监控系统原理

随着新防排烟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针对防烟系统中的余压监控系统要求更为严格了,相信大多数新建项目已考虑。

防排烟余压监控系统 防排烟余压监控系统原理防排烟余压监控系统 防排烟余压监控系统原理


本次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余压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及注意事项。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余压监控系统的由来

2、余压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3、余压监控系统的施工要求

4、余压监控系统的现场图片

第一部分:余压监控系统的由来

为何会有余压监控系统?他有什么作用?

其实,这个点需要从“空气压力学”的角度来讲下最合适不过了。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设置在楼梯间、前室内疏散门侧,距顶0.2至0.5米壁挂安装,采用底座直接固定在预埋86盒上,引压用的气管座可根据实际情况装于墙面或吸顶安装均可。

余压探测器、传感器、压差测控器、压差传感器都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叫法。一般安装在有正压送风的前室或楼梯间。一般距吊顶下方20厘米设86低盒,安装在低盒上就行。

余压监控探测系统消防联动型标准规范设备是当防烟楼梯间或前室余压值达到超压监控值时,余压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余压控制器打开加压风机风管上的电动旁通阀泄压;

余压回落到正常区间值后,探测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关闭旁通阀,通过控制风阀执行器的开启角度,保持余压值稳定在国家规范要求的区间值内,系统具有实时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动态监控的特点。因此,这一余压监测系统对于消防疏散通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扩展资料:

余压阀对急剧的静压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一般宜设置在静压差不同的洁净室之间下风侧的外墙上,并不得设在明显地影响下游侧的室内气流场所。

当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而前室不送风时,楼梯间与前室的隔墙上还可能设有余压阀。该装置由外框、阀板及配重组成,阀板最大开启角度为45°,可广泛用于净化车间或洁净室,用来维持室内与室外的正压差,使室内多余空气排出,阻止室外空气侵入。

参考资料来源:

余压监控系统,也叫余压测控系统、风压差检测控制系统、或智能余压检测控制系统,是高层建筑的正压送风系统中一个调节消防前室或楼梯间余压值的一套系统性装置。本系统含余压监控系统主机、PTKR501od余压传感器 、气管、气管末端。 余压监控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中心点,负责前室和楼梯间余压值的测量与控制。余压传感器通过内置的探测孔检测前室或楼梯间气压,走道的气管末端连接气管并接通至余压传感器低压检测端。火灾发生,余压传感器实时检测前室与走道或楼梯间与走道的压差。当前室余压值大于30帕,启动泄压信号,旁通阀泄压;当前室余压值小于25帕,发出信号关闭旁通阀;同理,当楼梯间余压值大于50帕,旁通阀泄压;当楼梯间余压值小于40帕,旁通阀关闭,停止泄压。

余压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梯前室和走道防火门之间的压差,余压控制器用于接收余压传感器的压差信号。通过风阀执行器控制电动分体式多叶调节阀的开启角度,将前室与走道防火门之间的压差控制在25-30PA,楼梯间与走道防火门之间的直接压差为40-50PA,完全满足《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要求。余压传感器又称余压探测器,主要用于火灾疏散余压监测系统,作为正压送风系统排烟功能的补充。以下是余压传感器最重要的两个作用:(1)余压传感器可以监测走道与消防前室的气压差,走道与楼梯间的气压差。(2)余压传感器的第二个作用是将开关信号传递给余压控制器,旁通泄压阀的开关由余压控制器控制,从而控制泄压阀的气体流量,进而控制上述三个空间的气压差。

余压监控系统安装方法:

1、主机一般放置于消防中心或其附近的专用房间内。

2、系统的配电干线一般采用树干式,小型工程可采用单干线方案,一般工程应采用多干线方案。主机至余压控制器通讯线路应宜采用带屏蔽的双绞线。

3、主机的配电线路对其可靠性有较大影响。配电干线、分支回路应采用阻燃或耐火导线,所有导线应穿管敷设,并应符合消防要求。

4、主机放置应牢固,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且所放位置的墙面或墙板应能承受主机柜重量,主机柜放置时,应摆正无倾斜现象。

5、主机的进线和出线应从柜体底部或者顶部的穿线孔穿过,贴着柜体的槽接到相应的端子上,接线应牢固、整齐、美观。

6、主机应有良好的接地。

余压监控系统用处

集工业计算机、通讯、抗电磁干扰、数字传感技术及消防二总线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采用高灵敏度压差传感器,24小时实时采集监控区域余压变化,对过压等故障发出报警信号并记录。

当防烟楼梯间或前室余压值达到报警阈值时,余压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余压控制器通过控制风阀控制器打开对应的泄压阀。

余压回落到正常值后,余压探测器发出信号,余压控制器通过控制风阀控制器关闭泄压阀,通过控制泄压阀的开闭,来保持余压值稳定在规范要求区间值内,系统具有实时性、数值化、智能化、自动化连续监控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