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视频 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读视频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视频大全通用版小儿垂钓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父母也是很有必要给孩子进行早教,有些家长想教孩子唐诗三百首,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家长要注意方法,一定要准确的教会孩子读唐诗,家长如果自己普通话不准的话,教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唐诗朗诵的视频。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视频大全通用版小儿垂钓。

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视频 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读视频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视频 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读视频


教孩子学唐诗的时候,要注意这些:

1、要选择和孩子生活接近的唐诗内容,这样孩子学起来容易懂,也会感兴趣,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是孩子常见的小动物,这样能熟悉鹅的外形特征以及鹅的叫声,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诗句也能慢慢记下来。还有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也是,也是比较有生活画面的。

2、要选择和季节符合的唐诗,很多唐诗都有写不同景色的,让孩子学和季节对应的唐诗,能加深孩子的印象,在教孩子背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去看一些实物,这样孩子脑子里慢慢会有深刻的印象。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学唐诗,要先提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在唐诗旁边配一幅生动的画,这样就能吸引孩子,又能加深记忆。

唐诗三百首儿童朗读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幼儿唐诗300首(文本 精选)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瞑(王维)

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友人(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黄鹤楼(崔颢)

凉州词(王翰)

桃花溪(张旭)

山中留客(张旭)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塞下曲(戎昱)

夜别韦司主(高适)

别董大(高适)

除夜作(高适)

营州歌(高适)

军城早秋(严武)

钓鱼湾(储光义)

早梅(张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望岳(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江村(杜甫)

客至(杜甫)

绝句漫兴(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赠花卿(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八阵图(杜甫)

着行即兴(李华)

送人赴安西(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碛中作(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山房春事(岁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月夜(刘方平)

赋新月(缪氏子)

枫桥夜泊(张继)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归雁(钱起)

送彭将军(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郎土元)

听邻家笙(郎土元)

寒食(韩雄)

宿石邑山中(韩雄)

江村即事(司空曙)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拜新月(李瑞)

小儿垂钓(胡令能)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征人怨(柳中庸)

题三间大夫庙(戴叔伦)

兰溪掉歌(戴叔伦)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寒食寄京师请弟(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滁州西洞(韦应物)

塞下曲(卢纶)

逢病(卢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江南曲(李益)

题邻居(于鹊)

江南曲(于鹤)

巴女谣(于鹤)

游子吟(孟郊)

古别离(孟郊)

古怨别(孟郊)

登科后(孟郊)

洛桥晚望(孟郊)

少年行(令狐楚)

观祈雨(李约〕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

春兴(武元衡)

口罗口贡曲(刘采春)

题都城南庄(崔护)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惊雪(陆畅)

湘江曲(张籍)

成都曲(张籍)

野老歌(张籍)

秋思(张籍)

雨过山村(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湘中(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

晚春(韩愈)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

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春闺思(张仲素)

秋夜曲(张仲素)

塞下曲(王涯)

竹枝词(刘禹锡)

秋风引(刘禹锡)

堤上行(刘禹锡)

秋词(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

诸君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窦叔向〕

池上(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惜牡丹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暮江吟(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

遗爱寺(白居易)

陈情上韦令公(薛涛)

悯农(-)(李绅)

们农(二)(李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江雪(柳宗元)

偶书(刘叉)

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牧童词(李涉)

菊花(元稹)

离思(元稹)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寻隐者不遇(贾岛)

题诗后(贾岛)

题金陵渡(张枯)

农父(张碧)

瀑布(施肩吾)

消山中叟(施肩吾)

登玄都阁(朱庆馀)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花(吕温)

题西施石(王轩)

淹河直进船(李敬方)

马诗(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李贺)

农家望晴(雍裕之)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过华清宫(杜牧)

赠别(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江南春(杜牧)

齐安郡后池(杜牧)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山行(杜牧)

秋夕(杜牧)

清明(杜牧)

咸阳值雨(温庭筠)

商山早行(温庭筠)

陇西行(陈陶)

霜月(李商隐)

登乐游原(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贾生(李商隐)

江楼感旧(赵嘏)

过野叟居(马戴)

官仓鼠(曹邺)

山亭夏日(高骈)

对雪(高骈)

南地(李郢)

鹦鹉(罗隐)

雪(罗隐)

蜂(罗隐)

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

钓侣(皮日休)

离骚(陆龟蒙)

新沙(陆龟蒙)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台城(韦庄)

与小女(韦庄)

田家(聂夷中)

公子家(聂夷中)

江行无题(钱王羽)

咏架上鹰(崔铉)

己亥岁感事(曹松)

云(来鸽)

春怨(金昌绪)

焚书坑(章碣)

鸡(崔道融)

牧竖(崔道融)

田上(崔道融)

溪居即事(崔道融)

晓日(韩亻屋 )

华清宫(吴融)

富贵曲(郑遨)

公子行(孟宾于)

怀良人(葛鸦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淮上渔者(郑谷)

赠卖松人(于武陵)

送人游吴(社荀鹤)

山中寡妇(杜荀鹤)

蚕妇(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

渔父(李中)

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

公子行(贯休)

春草(唐彦谦)

社日(王驾)

雨晴(王驾)

寄外征衣(陈玉兰)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卢汝弼)

寄人(张泌)

农家(颜仁郁)

咏月(李建枢)

述国亡诗(徐氏)

金缕衣(无名氏)

水调歌(无名氏)

儿童唐诗三百首朗诵:听筝·李端

【作品】

《听筝》由李端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这首诗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错的情态。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⑴金柱:古也称桂为金,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韵译】

金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讲解】

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那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 “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地描写。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随着“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读者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的。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意思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江南歧路洛阳城”,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诗人的族侄、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许是有感而发吧!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评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听者)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祈盼的效果,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它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啊,原来是误非真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意趣韵味无穷。

【作者介绍】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英汉对照】

听筝

李端

鸣筝金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ON HEARING HER PLAY THE HARP

Li Duan

Her hands of white jade by a window of snow

Are glimmering on a golden-fretted harp --

And to draw the quick eye of Chou Yu,

She touches a wrong note now and the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