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养殖泥鳅怎么捕捞)

我想养殖泥湫,求养殖技术

网上有

泥鳅白天喜钻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来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类为天然食物,更喜欢腐殖质。其养殖技术措施如下: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养殖泥鳅怎么捕捞)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养殖泥鳅怎么捕捞)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养殖泥鳅怎么捕捞)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具体方法是:

1、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的深度80 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 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4、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两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夏末初秋,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6、适时捕捉。 捕捉时可用竹笼诱捕,也可排干池水掘泥捕捉。捕捉时应注意捕大留小,保存繁殖鳅种,以利来年再生产。泥鳅一般放养150-180天,通过强化饲养,体重可增至鳅种的8--10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方法2:

三、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木箱流水养殖泥鳅,食料以人工投饵为主。饵料有鱼粉、动物内、猪血粉、蚕蛹粉等动物性饵料,以及米糠、豆饼、麦麸、酱糟、菜籽饼等植物性饵料。配合饵料由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7%血粉、3%酵母粉组成,加水捏成软团状。投饵量为箱内泥鳅体重的1%—2%。要根据季节和温度来进行调整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和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应占总量的60%—70%,水温在28℃—23℃时,植物性饵料应占30%—40%。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70%,下午1—2时投喂30%。水温在15℃时泥鳅开食,随着温度升高投饵量要逐渐增加。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当少投或停投。

繁殖: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100~150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15小时就会产卵。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养殖泥鳅前景怎样

2、放一、木箱制作:木箱规格1×1×1.5米,容量为1.5立方米。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网目为2毫米的金属网。箱底填人粪肥,汲土(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箱内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左右。木箱放在向阳流水处,水可以从一只孔流进,另一只孔排出。还可几只箱联在一起,搞联箱生产。苗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是在下降。这是市场需求增加、农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增大等原因所致。另外,特种水产的兴起,也导致泥鳅被大量捕捉作为饲料。因此,开展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泥鳅生命力较强,容易开展人工养殖。由于泥鳅能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对水的依赖性相对较小,所以特别适于在各种浅水水体(如稻田、洼地、小塘坑)及山区水源不足处养殖。泥鳅食性杂,饲料来源容易解决。泥鳅繁殖力较强,天然资源较丰富,苗种成本较低,也容易解决。泥鳅适应性强,分布广"。这些优点都为泥鳅人工养殖带来极大的便利。 养鳅是投资少、方法简便、节省劳力、效益较高的生产方式。据-¨本农民每年大规模利用空闲稻田养殖泥鳅,采用水稻、泥鳅轮作制,秋季平均每100平方米水面巾放养200kg泥鳅,投喂一些米糠、马铃薯渣、蔬菜渣等,第二年秋季可4、饲料投喂收获400kg泥鳅,而且养过泥鳅的稻田来年产量更高。稻田养殖泥鳅是目前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一条好途径。与稻田养殖其他水生动物一样,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生态条件,发挥稻田的利用价值,达到粮食增产、泥鳅丰收的规模经济效益。从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看,一般每亩稻田可产泥鳅50~lookg。投入大、管理好的,产量和收入则更高。庭院养殖泥鳅,经120~150天饲养,即可增重5~10倍,达到上市规格,一般l00~200rr12鳅池可产泥鳅--500kg。 我国泥鳅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泥鳅养殖受到各地的重视。但发展速度不是很快,规模不大,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仍以天然捕捞为主,人工养殖处于次要地位。多数地区的泥鳅养殖,除部分专业户外,仍以渔(农)户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坑凼养殖较为普遍,而且泥鳅人工养殖的技术应用不太普及,加上规模小、养殖户分散,产量和效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的居民尤其是南方人有喜食泥鳅的习惯,市场需求量较大。泥鳅多年来一直销路看好。在市场上,泥鳅销路一直很好,特别是在日本和我国港澳地区更受欢迎。日本每年泥鳅的销量在4000t以上,其中有0t左右要从我国和韩国等进口。 由此可见,泥鳅在国内外市场的容量和销售潜力很大。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科技和物质投入,扩大泥鳅养殖规模,实行苗种培育、成鳅养殖、泥鳅加工和销售一条龙配套,一定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想在农村庭院种养殖一些泥鳅,该怎么做呢?

摘自泥鳅养殖网 yangniqiu

在农村想养泥鳅肯定是可以的,在这里我分享一下养泥鳅的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到你。

五、注意事项:在下雨时要防止箱水外溢,导致泥鳅逃出,还要防止农、化肥污染水进入箱内。

1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如套种慈菇,还可增加收入)。当夏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植物性饲料。、场地准备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求一份泥鳅养殖技术资料,有关于稻田泥鳅养殖的啊,买也行,谢谢!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能找到有用的已经不多,建议去,东方水产教材网,买那种科学泥鳅养殖技术学习好些

2、培育肥泥肥水。放鳅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 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建议你在百科全书上搜索,我以前也看过这方面的,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 20℃~30 ℃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两次)孵化效果,每升水放孵400~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哪里有好多,介绍的又清楚!

稻田养殖泥鳅如何养,如何防逃。

3、水质管理

稻田的周边一定要插围网,田坎一定要修高四、鳅病防治:为预防鳅病发生,须用生石灰、漂等定期消毒箱体。一旦发现肠炎病,可在10公斤饵料中投入20克痢特灵,每日投喂2次,连喂3—5天。如发现赤鳍病,应立即用0.2/10000浓度的痢特灵浴24小时。或用0.04%(物占鱼体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连喂3天。如发现寄生虫病,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联箱遍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一点(怕涨水的时候跑掉)这样就可以了。只不过稻田养殖泥鳅的密度不能过大,要合理,一亩不多放个5-6万尾寸苗就行啦!!我就是养殖泥鳅 的,记得给我加分哟,如再有疑问再问我。

五、注意事项:在下雨时要防止箱水外溢,导致泥鳅逃出,还要防止农、化肥污染水进入箱内。

想在农村庭院种养殖一些泥鳅,该怎么做呢?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在农村想养泥鳅肯定是可以的,在这里我分享一下养泥鳅的二、放养密度:每箱可放长3厘米以上的鳅种1—1.5公斤。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到你。

1、场地准备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发苗期前先对苗四、鳅病防治:为预防鳅病发生,须用生石灰、漂等定期消毒箱体。一旦发现肠炎病,可在10公斤饵料中投入20克痢特灵,每日投喂2次,连喂3—5天。如发现赤鳍病,应立即用0.2/10000浓度的痢特灵浴24小时。或用0.04%(物占鱼体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连喂3天。如发现寄生虫病,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联箱遍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我想养殖泥湫,求养殖技术

3、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市场上收购来的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苗

泥鳅白天喜钻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来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类为天然食物,更喜欢腐殖质。其养殖技术措施如下:

1、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的深度80 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 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4、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两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和化学剂的污染。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食为度。夏末初秋,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养泥鳅的方式很多,池塘养殖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方式,养殖前要选择适宜的池塘进行清塘消毒,然后种植水草,选用良种放苗,饲养当中,要重视水质的管理,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要注意疾病的防治。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方法2:

三、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木箱流水养殖泥鳅,食料以人工投饵为主。饵料有鱼粉、动物内、猪血粉、蚕蛹粉等动物性饵料,以及米糠、豆饼、麦麸、酱糟、菜籽饼等植物性饵料。配合饵料由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7%血粉、3%酵母粉组成,加水捏成软团状。投饵量为箱内泥鳅体重的1%—2%。要根据季节和温度来进行调整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和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应占总量的60%—70%,水温在28℃—23℃时,植物性饵料应占30%—40%。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70%,下午1—2时投喂30%。水温在15℃时泥鳅开食,随着温度升高投饵量要逐渐增加。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当少投或停投。

繁殖: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100~150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15小时就会产卵。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