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独善其身避而远之的意思 独善其身的前半句

独善其身,汉语成语,拼音是dushan qishan,意思是指只顾自己好,不管别人。出自《孟子·尽心下》。

独善其身避而远之的意思 独善其身的前半句独善其身避而远之的意思 独善其身的前半句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成语辨析

【近义词】:独善其身、独善其身

【反义词】:兼善天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示例

明·李贽《与周友山书》:“若不能独善其身,而徒欲兼善天下,则亦不过为圣贤之末流,而非孔子之徒也。”

独善其身,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也指只顾自己好,不关心身外事。

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

释义:独:唯独;善:好,维护。原义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把善发扬光大。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独善其身的近义词

洁身自爱

拼音:jié shēn zì ài。

释义: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译文:圣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远避,有的亲近,有的离去,有的不离去;归根究底洁身自好而已。

用法:谓语、宾语、定语。

独善其身,汉语成语。拼音是dú shàn qí shēn,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造句:中国人讲究“独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含蓄的。

典故: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独善其身,汉语成语。拼音是dú shàn qí shēn,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造句:中国人讲究“独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含蓄的。

扩展资料:

典故: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

“独善其身”的意思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出处:《孟子·尽心句上》

选段: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古代的人,得志,恩泽普施于百姓;不得志,修养个人品德而表现于世间。不得志时,便修养好自身;得志之时,便兼善天下。

文本解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入世思想后四个层次的简单说法。

这后四个层次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修齐治平。如果把一个读书人的命运分做四个档次的话,从穷困到通达的不同阶段,应该做到与境遇相对应的“修齐治平”之一。这是儒家对读书人,即“士”的要求。这个意思,拎出两头概括地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了。

这句话起点其实很高。它要求读书人最起码要做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才行。所谓格物致知,现在话说就是知识积累,而正心诚意,则是精神状态要做好准备,比如做事的良好习惯,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心态,立大志的要求等等。

意思: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释义: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示例:独善其身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处世哲学。

成语典故: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独善其身

读音:[ dú shàn qí shēn ]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话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汉字笔画:

近义词:洁身自爱

读音:[ jié shēn zì ài ]

释义: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白话译文: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对的了。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

译文: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

示例:独善其身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处世哲学。

反义词

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释义: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意思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保持个人节操。

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例句: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孤寂,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

笔画

独善其身近义词

洁身自爱具体解释如下:

意思: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拼音:jié shēn zì ài

出自《孟子·万章上》:“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译文:圣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远避,有的亲近,有的离去,有的不离去;归根究底洁身自好而已。

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赵岐注:“独治其身以立於世间,不失其操也。”

译文:《孟子·尽心上》:“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赵岐注:“唯独靠调治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安立于世间,从而才不会失去正确的处事方法与行为。”

成语典故: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一、拼音

独善其身 [ dú shàn qí shēn ]

二、出处

先秦·孟子《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释义:

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三、例句

1、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是个人主义的处世哲学。

2、他是个独善其身的人,这样的事难道他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吗?

近义词:

独善吾身 [ dú shàn wú shēn ]

释义: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

出处:当代·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例句:我们现在不能作独善吾身的人。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独善其身原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成语寓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处于穷困或不得志的时候,要坚守独善其身的原则,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行做人做事;当飞黄腾达或处于顺境之时,要以兼善天下的胸怀去服务大众,奉献社会,诚信行事。

人生当中总会遇到泥沼,当救不了别人的时候,至少也要保证自己不要陷进去。很很多事情凭一人之力阻止不了的,对于有些人,必须敬而远之,不必妄想去改变他们,往往最容易改交的是自已。

因此,人们要时刻保持着谨慎的心理,去选择朋友,去选择以后要走的人生之路。只有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够让自己健康的成长,才能够使自己变得强大,等到自身足够强大以后,便可以“达济天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成文用法

“独善其身”原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含贬义,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

唐·李延寿《北史·袁翻传》:“翻名位俱重,当时贤达咸推与之。然独善其身,无所奖拔,排抑後进,论者鄙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独善其身意思是:原指独自休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个人主义。

独善其身指的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独善其身”向来是个不够好的词儿。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是君子处境困难时的不得已之举。在佛家看来,独善其身是“自了汉”所为,和救苦救难的菩萨不可同日而语。在我前几十年所受的教育里,独善其身颇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简直是贬义了。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可见好为人师的人实在太多了,但也说明了我们不愿独善其身的决心。而结果如何呢?是不是人人皆圣贤了呢?似乎未必。在旧社会,有一句骂人的话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如今,有“他在大谈廉政时被‘请’下台”的新闻。可见,有时候兼济天下竟然比独善其身还容易一些呢。

很喜欢《世说新语》里的这一则——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黄叔度是个牛医的儿子,出身寒微,但有像颜回一样的德行。和他在一起,如坐春风,如洗“精神桑拿”,灵魂得到无形的提升;若有些日子不见,就会意识到“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其实这也正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黄叔度的功绩:道德堕落的人是意识不到“鄙吝之心”的)。我不知道黄叔度和周子居在一起时都说了些什么,但我相信黄叔度绝不会“满嘴仁义道德”,他只是以他纯洁而芬芳的存在,春风化雨般地感染着他人。这就是“独善其身”的力量。

无论世态如何炎凉,人心如何浇薄,“善”永远是指引人类前进的明灯。一个人如果能真诚地为“独善其身”而努力,“善”到一定程度,就能自然而然地给他人以好的影响。这是一项切实而伟大的事业。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源于《孟子》,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这是表示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所谓“独善其身”在这里就是“穷不失义”,而不是去作“逍遥游”;是“修身见于世”,而决不是“出世”。这后半句并没有道家所提倡的那种难得糊涂、玩世不恭的态度。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注 音】dú shàn qí shēn 【解 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用 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 独善其身【结 构】动宾式 【近义词】自得其乐、洁身自好. 【相反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 【押韵词】低唱浅斟、事事躬亲、美言市尊、吊胆惊心、力敌势均、丹垩一新、匠石运斤、矮子队里选将军、涤秽布新、说古谈今成语典故: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掉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掉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一、拼音 独善其身 [ dú shàn qí shēn ] 二、出处 先秦·孟子《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释义: 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三、例句 1、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是个人主义的处世哲学。

2、他是个独善其身的人,这样的事难道他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吗? 扩展资料一、近义词: 独善吾身 [ dú shàn wú shēn ] 释义: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

出处:当代·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例句:我们现在不能作独善吾身的人。 二、反义词: 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释义: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独善其身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也指只顾自己好,不关心身外事。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赵岐注:“独治其身以立于世间,不失其操也。”

【注 音】dú shàn qí shēn

【解 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义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用 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

独善其身·篆刻

【结 构】动宾式

【近义词】自得其乐、洁身自好。

【相反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

【押韵词】低唱浅斟、事事躬亲、美言市尊、吊胆惊心、力敌势均、丹垩一新、匠石运斤、涤秽布新、返璞归真、说古谈今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谨守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最终到平定天下,可以说是数千年来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成功的时候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积极而达观的态度弥补无法完善的孤高理想,成为千年来儒家的信条。

穷达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是根本的,如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当穷困不得志时,以独善其身的清高安抚失落的心,飞黄腾达时,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如孟子夸赞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这番话可以说是儒家发挥最极致的理想主义。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原文】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注释】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②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即自得。

【名言故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是指什麽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富,即为富裕,富贵.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独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独善是典故。

2、独善的意思:

(1).指独自为善守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民乱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2).特别好;最优良。唐 皎然 《诗式·诗有六迷》:“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

(3).犹言特别专精。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后序》:“崇文馆学士 张嘉会 独善此书,而无注义。”

(4).“独善其身”之略语。《晋书·隐逸传·张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独善之美有馀,兼济之功未也。”

敬而远之,独善其身的意思是: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愿意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

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赵岐注:“独治其身以立于世间,不失其操也。”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生樊迟问怎样才算智,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