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云轨有个致命的缺点 云轨 比亚迪最新消息

云轨有个致命的缺点 云轨 比亚迪最新消息云轨有个致命的缺点 云轨 比亚迪最新消息


我的电脑、老显示有个叫RAID控制器没驱动

RAID是磁盘阵列啊

也就是两个硬盘组阵列

你只要在BIOS里禁用RAID控制器就行了!

以后开机就不会出现提示了!

用主板驱动程序驱动

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是什么原因?

这个不可重用的意思是不让赵云领兵打仗,当然说这句话并不是刘备不信任他,恰恰是信任赵云的表现,刘备一直把赵云当做是自己的贴身侍卫,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托付给了赵云。

赵云是除了关羽、关羽之外最早跟随刘备的人,两个人更是“一见钟情”,刘备对于赵云来说是恩人,而赵云对于刘备来说更是大恩人。赵云曾经七进七出救出刘备的儿子,浑身是胆、武功高强的赵云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但是在外人的眼中刘备对赵云似乎并不好,屡建奇功的赵云一直都没有得到刘备的赏识,但是事实真的和我们眼中的一样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刘备对赵云的好不是把军队交给他让他去带兵打仗,而是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交给了赵云,刘备没有把赵云当做是开阔疆土的大将军而是“贴身保镖”,这看起来对赵云并不公平,但是能够受到主公如此信任的武将又有多少个呢。当初刘备把自己的亲人交付给张飞但是张飞没有看护好刘备的子侄,张飞不仅仅是丢了徐州而且还把刘备的亲人整丢了这样刘备一下子慌了。

后来看到赵云如此的忠心而且武功高强,所以就存在私心把赵云留到了自己的身边。赵云也是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刘备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也是可以全心全力为蜀国谋发展。除了刘备的私心之外赵云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性格太过于正直,这对于赵云来说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正直的性格在官场中是对不受喜爱的,所以赵云在很多时候都会让刘备头疼。

刘备之所以会这样安排,并非他不相信赵云的个人能力,也并非他担心赵云会有异心。而是因为刘备知道赵云太过注重义气,同时赵云虽然个人武艺高超,但是却从未独立领兵作战。因为这两个原因,让刘备觉得赵云不适合当将领,因此,才在临死前留下不可重用赵云的交代。

赵云跟随在刘备身边多年,主要的责任是负责刘备及刘备家人的人身安全,他的角色更像是刘备的贴身侍卫。赵云在这方面确实也做得很尽心尽力,从长坂坡不顾个人性命拼尽全力救出刘备的妻儿中,就能看到赵云对刘备的忠心而刘备也是非常信任赵云的,所以才把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都交给了赵云。刘备到哪里,赵云就跟随到哪里。

然后,正因为是这样,赵云就没有有机会参与到前线领兵作战中。虽然赵云的个人武艺在三国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作为将领来说,除了个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排兵布阵的能力和领兵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带领士兵打胜战。因为面对敌方,即使个人武艺再强,也不可能靠将领一个人和敌军对打。

赵云除了以上说的缺少排兵布阵的能力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注重义气。原本重义气本是赵云身上难能可贵的优点,也正因为他重义气,才受到刘备信任。但是,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如果太过重义气,在作战的过程中,很容易义气用事,对战事就不能以很理智的心态去分析,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因小失大。有时候容易出现,因为对个人的情感,影响了整个大局,给整个战队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基于以上这两个原因,刘备特意交代了不可重用赵云。

历史上刘备在临死前的确说过一人不可重用,但是这个人却不是赵云,而是马谡。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刘备阵中的五虎将,但是正史中,赵云与其他四员虎将相比,级别则低的多,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别对应的是蜀国的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而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论勇猛程度,战绩毫不逊色其他四员虎将中的任何一位,但是为什么没有被刘备重用,是刘备不信任他,还是真的觉得赵云不堪重用?

长坂坡之战 ,刘备被曹操击溃,刘备只能率领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后来又和赵云走丢。对于赵云的走丢,有人谣言赵云是投降曹操去了,但是刘备却并未相信,还直接拿短戟打那个放谣言的人,直言“子龙不弃我走也”。赵云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七进七出曹营,救出了甘夫人和幼子刘婵。刘备娶了孙权之妹后,因为孙夫人放纵骄横,从东吴带来的下人多有不法行为,刘备知道后,让赵云掌管内事,约束孙夫人极其下人。刘备入蜀之后,孙权想要接孙夫人获取,孙夫人回东吴之时想趁机将刘婵也带回去,幸亏赵云及时的截住了孙夫人,刘婵才得以留下来。从长坂坡救孤,到约束孙夫人等人,刘备能够将自己的家事都交给赵云,说明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是毫无保留的。

对于这样一个自己无比信任的猛将,为何赵云相比于刘备的其他大将,很难得到刘备的重用呢?这必须要从赵云的性格说起。

赵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太过于耿直,这个性格特点如果是一般人倒是没什么,但是在官场上混,太过于耿直很容易得罪人。

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刘备一怒之下欲讨伐东吴,但是这个时候,赵云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给出的理由是,相对于孙权,曹操才是国贼,应该先讨伐魏国,报国家的仇,而不是攻打东吴,报兄弟的仇。

《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赵云所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下,结义兄弟兄弟被杀,荆州被夺,于情于理之间,刘备都不得不伐吴。因此刘备提出讨伐东吴后,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当场提出反对,却唯独赵云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也间接说明了赵云太过于耿直,不懂政治。

因此,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说法,相反,刘备对赵云无比信任,甚至于将自己的家事都交由赵云管理,刘备之所以不委以重任于赵云,更多的是为了赵云性格的原因,赵云太过于耿直,不懂政治,无法在政治上与刘备保持一致。

东汉三国时期的历史史书本来不多,即使是《三国演义》都没有这种说法。无论是怎么说,都没有道理说赵云重用或不重用。

所有人谈的都是《三国演义》而非“三国的历史”,咋说都行。但既然是聊自然要有个本子儿,即“白帝城托孤”内容。他主要是怕诸葛亮“篡位”。

在“第85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刘备临终前主要是防止诸葛亮日后有异心。他走三步:

第一步,名为重托,实则测试诸葛亮。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可不是傻子,一听这话,立刻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叩头流血。

第二步,打个巴掌,再给甜枣。刘备,让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跪拜孔明,让他们兄弟三人都听诸葛亮的。

第三步,对托孤大臣,特别是最重要的亲信赵云。言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也就是说,他把最后防止诸葛亮“篡位”“弄权”的保险上到了赵云身上。由此可见,刘备对赵云多么重视!

小说都没说过赵云不可重用,再说也就只能“文字游戏”“推理游戏”,至少想让赵云安享晚年、兄弟情义这种说法圆不了当时蜀国无人的情况!刘备作为开国之主,难道不怕自己的儿子亡国灭族吗?

虽说小说的东西,你咋说都行,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反正又不是历史。就好比聊三国、谈水浒、白眉大侠等的人,经常爱聊“武功排名”。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武功排名”毫无用处。逻辑上说得通,但现实归现实。打嘴炮就能争出国际关系是非,领土归属,那就没有战争了。

例如:“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的是什么?就是“实力相差不多的人甚至比较悬殊的人”,有时候临场发挥好的话,打死(打败)比他强的人很正常。比如武功强的人昨晚房事过多、吃坏了肚子跑了一晚上厕所、刚和最亲近的人吵完架,如此等鞥不一而足。亦或者大意失荆州等等。

例如刘备为了赵云能够平安一生,但问题是,刘备临死前也不想想,此时的刘备天下情况是什么?蜀国立足尚不稳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有事儿,最重要的是,东吴曹魏联手大败刘备,刘备把半个家当、关张永将丧命。天下正需要有用之人,刘备从常人角度看,他很看重赵云,怎么有理由不重用呢?

历史与小说的赵云是不同的:对《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刘备的重用是在亲卫。赵云是被罗贯中安排为“儒将”身份的,是“忠君”的代表。关张则是“忠于情义”的代表。历史上的赵云和关、张一样都是领兵将领。

现实中老板的司机谁都不敢小看,更何况亲卫长!高力士、陈玄礼在李隆基的儿子面前在李林甫杨国忠面前,放屁都是二踢脚!

历史上的赵云,其经历和关张是差不多的,都领兵打仗、都独掌一面儿,只不过重要性不同而已。

在《三国演义》中,他就是贴身侍卫长。专门保护刘备及其家属们。但是在历史中并非如此,长坂坡之战后,赵云被刘被封为“牙门将军”,请注意,这个职位是专门为赵云设置的,蜀魏时期,魏延也得过这个职位,可见这一职位非常重要,而不是平常人所说的一般职位,一般将军。

牙门将和牙门将军是不同的!即使是牙门将,也主要是负责保卫主将的偏将、副将。因此,牙门将军并非牙门将。同时,曹丕当政时期也曾创立牙门将军。很显然,刘备在前、曹丕在后,长坂坡后的刘备,曹丕的爹曹操还没统一北方呢。曹丕还是好哥哥呢。

之后,赵云便以保护刘备为主,但也经常与敌交锋,例如与夏侯惇战於博望。刘备进入益州后,曾经留守过荆州、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掌控益州后,为留营司马主管荆州大本营。可以说,赵云基本上是主管后方。

有人会说,如果重视,为啥不让他去前线打仗呀?

这就属于只重视前方,不重视后方的老毛病、老观点。没有后方的巩固,前方打仗能安稳甚至胜利吗?主管后方军事事务可以说“独掌一面”儿,如果不被重视,那绝对不会把“老窝儿”交给那个人的。

前线有关羽、张飞就够了,为啥要派赵云前去跟他们抢功,制造矛盾呢。这既不符合各自的特长,也不符合赵云的性格,赵云的谥号就是“平顺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在史书里面没有记载刘备说赵云不可重用的事情,只是记载过刘备临去世的时候,叮嘱诸葛亮说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不过,从赵云的生平来看,刘备确实也没有让他担任过十分重要的职位。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赵云的时候,才给他封了一个杂号将军。

这也不能怪赵云的表现不突出,这是因为他主要的职责是刘备的侍卫,他主要是管理刘备的内务。这是因为刘备量才用人,发挥赵云的长处。赵云也回报了刘备的信任,他不但保护了刘备的安全,在长坂坡还救出了刘备的继承人刘禅。当刘备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结婚后,为了压制飞扬跋扈的东吴的人员,刘备认为赵云沉稳威重,让他管理家事。赵云也做得很出色,不但压服了东吴的人马,还在孙夫人带刘禅回娘家的时候,截下了刘禅。

但是,赵云虽然勇冠三军,在史书上描述他是刘备手下滕公、灌婴一类的人物,可我们基本上没有看到刘备让他独当一面。赵云在刘备手下,当过侍卫,当过太守,当过从将,可就是没有当过独当一面的大将。

等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管了蜀汉的政权。他在任用赵云的时候,采取了和刘备不同的用法。这是因为,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的这些武将中,最欣赏信任赵云,也和赵云由于公务往来,关系密切。所以,赵云在诸葛亮的军事行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交给赵云一个重任,那就是独立率领一路人马,出斜谷,佯攻郿县故作疑兵,吸引曹魏的注意,掩护蜀汉军队的主力出入祁山。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赵云的行动是失败的。

赵云的行动被曹魏的将领曹真识破,他率领一支人马监视赵云。而曹魏的主力张郃则直奔陇西,在街亭击败了诸葛亮的主力。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被迫收场。赵云这一路虽然撤退的时候,赵云比较妥善的安排好了撤退事宜,自己亲自断后,部队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不过,从战役过程来看,赵云的任务完成得十分不好。他的疑兵之计让敌人立刻识破,而面对实力不如自己的曹真部队,他也没有积极行动,击破敌人。如果赵云积极行动,即便是不能消灭曹真,也至少能够多吸引一些敌人,从而减轻诸葛亮那方面的压力。赵云不但没有做到这些,还在战斗中吃了一定的亏。因为这些原因,在战后,赵云也因为“箕谷不戒之失”受到了处分。

从这些方面来看,不是赵云不可重用,而是诸葛亮错误地使用了他。如果刘备来使用赵云,他是不会将赵云使用在独立的战役方向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手边使用。如果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让魏延担任疑兵,而将赵云留在手边。在街亭之战时,让赵云来守街亭,一切都会好得多。

其实刘备输死之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一件事情是在野史上记载的,并不是史实,所以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其实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而至于刘备,如果真的说过这句话的话,那么有可能是认为赵云他是一个不太容易跟人打交道的人,所以他跟刘备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当时刘备桃园三结义,可以说他的核心团队就是桃园三兄弟。

他们三个人可以说是位置最高的,而至于其他的人可能就是在外围进行的徘徊吧。刘备在三国演义以及政史上都被记载为一个非常仁厚的君子,而为什么会将赵云列为不可重用的人,也许是因为赵云本人是比较正直的,他说话并不会拐弯,所以经常惹得刘备不高兴,而虽然刘备不待见赵云,诸葛亮却不是如此。

诸葛亮认为赵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将帅之才,所以他经常和赵云共谋。但是诸葛亮同样也不敢重用赵云,因为如果他用了赵云,那么刘备会因此不高兴所以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还是听从了刘备的嘱咐,没有重用赵云。但是诸葛亮不重用赵云的原因,可能除了刘备的主妇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赵云的年龄已经挺大了。

而诸葛亮当时野心勃勃,正打算匡扶汉室,赵云的年龄这么大,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所以诸葛亮需要赶紧的扶持自己的接班人,所以便将目光转移到了魏延这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后起之辈,所以赵云也非常的遗憾,再一次被列到了圈子之外。而这仅仅是诸葛亮和赵云之间的故事,至于刘备是否的确说过这一句话还是有待考证的。

刘备临终前并没有说不可重用赵云,他很信任赵云,托孤时把刘婵的安危都交给他。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赵云就被升为镇东将军,这里面也含有刘备的意思。

一、刘备临终托孤,赵云保护刘禅的安危

在临终前,刘备把刘禅的人身安全都交给赵云,他希望赵云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阿斗,这就说明刘备对赵云非常信任,也是对赵云的重用。 领兵作战是重用,镇守一方是重用,保护君主的安危更是一种重用。

很多人围绕赵云的官职说,认为刘备不重用赵云,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刘备不升赵云的官是另有用意,他想让刘禅来升赵云官职,这样赵云可以更尽心辅佐刘禅。

很多人认为“五虎上将”中,赵云官衔最低,是个杂牌将军。赵云本身不太计较名利,他的职位不如关张马黄,但却有很大的权利,比如黄忠出兵偷粮却需要赵云授予兵马。至于马超的官职高于赵云,这主要是政治需求,而马超归只得到了名,而没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二、赵云多次护主,深得信任

当年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拼死护阿斗,从此刘备对赵云更加信任。长坂坡之战是一个转折点,随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这个军衔是自创,估计比关羽的偏将军低,但高于张飞的头衔。

三、赵云像保镖,但远胜于保镖

很多认为赵云像一贴身保镖,试问谁敢把人身安全交给不信任的人?赵云有保镖的作用,但他远胜于一个保镖。赤壁之战后,赵云和诸葛亮随刘备出征荆南四郡,刘备先分配关羽,然后赵云,最后才是张飞,赵云取荆南四郡还兼任了贵阳太守。入川作战时兵分三路,也是赵云先分,诸葛亮和张飞后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点兵点将时,刘备时关羽为首,接着就是赵云了,这还不重用吗?

刘备一直把赵云定位为自己和家人的保镖,不是刘备不重用赵云,而是因为刘备了解赵云的性格和为人,认为赵云虽然是英勇良将,但并不擅长治理军队,也不懂得官场之道,所以在临死前,特别交代不可重用赵云。

赵云效忠蜀汉将近30年,但相比关羽和张飞等人,赵玉在蜀汉的地位和影响力似乎一直都不那么耀眼,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作为主帅的机会却很少。最著名被传为佳话的战绩是,在长坂之战时,单枪匹马拼尽全力从曹军手中救回刘备的夫人和刘婵。所以,给人的印象,赵云更像是刘备和刘备家人的保镖。而事实,刘备也确实把赵云定位成自己的保镖。

刘备之所以会把涉及自己和家人安危的事交给赵云,而却不给更多领兵作战的机会。是因为刘备深知赵云不懂官场管理之道。在刘备攻下成都时,刘备为了嘉奖将领们,就计划把成都的房屋、桑树和田产等财产赏赐给将领们。结果,赵云却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建议刘备不要嘉奖将领,而是要把这些财产分给百姓们。

赵云提出的建议,如刘备不听取,传出去,成都百姓对刘备肯定是议论纷纷,就会失去民心。刘备只好按赵云的建议安排。但赵云不知道,这是坏了刘备的好事,刘备作为主君考虑的不仅是百姓,还有想着怎么拉拢将领们的心,益州刚刚获得,军队人心和局势都还不稳固,如果不及时给予安抚和赏赐,容易动摇军心,但是赵云却搬出百姓来说辞,确实是让刘备很是为难。

除了成都之事,赵云还在另一方面也让刘备觉得赵云不懂政治,就是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蜀汉上下都知道伐吴是刘备必然之路,刘备如果不伐吴如何统治蜀汉,所以,所有人都支持刘备伐吴。可却唯独赵云反对,赵云又一次不懂得刘备的意图。

刘备鉴于对赵云的了解,也信任赵云的忠诚。所以,更多是把个人安危之事托付给赵云,而在战场上却不重用赵云。

刘备从来没有说过赵云不可重用,相反,还一直被重用。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说不可重用的是马谡,诸葛亮因为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误用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最后不得不挥泪斩了马谡。

有人也认为赵云一直未被重用,其实不然。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密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余部,袁绍并不知道此事。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任护卫统领 。由此可以得知,赵云招募兵士数百的作用不是为攻城掠地,而是为了保护刘备个人安危而组建刘备的亲兵,相当于刘备将自己的生死交付给了赵云。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带着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逸,而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此战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由此更能体现赵云的作用是保护刘备及其家人安全。即使是刘备伐吴时,虽然没有带赵云到前线,却将赵云安排在了蜀吴之间的门户之一江州,刘备战败时,正是得到了赵云的接应,才顺利撤到了白帝城。 种种迹象表明,赵云并非未被重用。

后来刘备在病危之时,托孤时却只密诏他一人,把后主刘禅也托付给了赵云,在刘备的心中,虽然赵云不能像想关张马等人可以率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但是他却是刘备身边的一堵铜墙铁壁 。建兴元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建兴五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