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暴风雨莎士比亚_暴风雨莎士比亚读后感

《暴风雨》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所著的传奇剧作品,写于1611年。

暴风雨莎士比亚_暴风雨莎士比亚读后感暴风雨莎士比亚_暴风雨莎士比亚读后感


意大利米兰的公爵普罗斯彼罗被他的兄弟安东尼奥篡夺了宝座。安东尼奥把公爵及其女儿米兰达安置在一条小船上,让风浪打到一个荒岛上。普罗斯彼罗在岛上用魔术降伏了凶恶的妖怪凯列班和一个善良的精灵爱丽儿。有一天,他又靠魔术的力量知道了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国王、王子菲迪南以及侍臣们正在海上航行。他利用精灵在海上制造了一场暴风雨,使国王所坐的船碰碎在荒岛上。这些王公贵族们虽然都在难中,但他们还互相勾心斗角,你争我夺。只有年轻王子菲迪南表现出了高尚品德。他和米兰达互相爱慕着。公爵靠着魔术的力量,粉碎了安东尼奥的阴谋诡计,使安东尼奥幡然悔悟。公爵把魔法和魔杖都埋入地下,与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王讲和,重新回本国,恢复爵位,并成全他的女儿米兰达和菲迪南王子的婚姻。他们平安地回到意大利本土。

作品肯定了爱情和友谊,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和乌托邦的社会理想,是作者晚期创作的主要作品。

莎士比亚 暴风雨(the tempest) 中文版原版?

链接:

提取码: wtga

《暴风雨》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一部戏剧,是一部传奇剧,该剧大约写于1611年,于1611年末首演,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

用超星阅读器阅读

莎士比亚《暴风雨》语录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暴风雨》语录,希望你会喜欢。

莎士比亚暴风雨语录

1、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2、我是一个傻子,听见了衷心喜欢的话就流起泪来。

3、『让我们不要把过去的不幸重压在我们的记忆上。』

(let unot burden our remembrancewith a heavinesthat'gone.)

4、啊 暴风雨

不可思议

把美好的事

破坏无疑

5、『这真让人像堕入五里雾中一样!这种事情一定有一个超自然的势力在那指挥着。』

(thiiastrange a maze ae'er men trod; and there iin thibusinesmore than nature waever conduct of.)

6、还以为人生全由人控制

一觉醒来才发现一切随阳光消失

7、再委屈,不过是一段插曲。

8、暴风雨不可理喻

9、『不久我们有了空暇,我便可以向您解答这种种奇迹,是你理解这一切的发生未尝不是可能的事。现在请高兴起来,把什么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吧。』

(at pick'd leisure, which shall be shortly, single i'll resolve you, which to you shall seem probable, of everthese happen'd accidents; till when, be cheerful and think of each thing well.)

10、一个魔鬼,一个天生的魔鬼,教养也改变不过他的天性来。

11、说谎的人自己相信自己的欺骗。

12、啊,那呼号的声音一直打进了我的心坎。

13、可怜的人们,他们死了要是我是一个有权力的神,我一定叫海沉进地中,

14、不让它把这只好船和它所载的人们一起这样吞没了!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1、心上的瑕疵是真的污垢,无情的人才是残废之徒。善即是美;但美丽的奸恶是魔鬼雕就纹彩的空椟。

2、“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没法叫它冷却。

3、爱如亘古时期的灯塔,它定睛望着远方,却不为所动。

4、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美丽,而在于它引以为自豪的内容。

5、对待娇弱的自己,你是那么残忍。

6、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7、地狱和黑夜正酝酿成这空前的罪恶,它必须向世界显露它的面目。

8、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9、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

10、不过是做作出来的悲哀,只有表面,没有真心。

11、猫儿不在家,老鼠放心耍。

12、收起你们明晃晃的剑,它们沾了露水会生锈的。

13、最芬芳的花蕾中有蛀虫,最聪明人的心里,才会有蛀蚀心灵的爱情。

14、诚实比起腐败会给你赢得更多的好处。

15、那些自负才情的人,实际上往往是些傻瓜。我知道我自己没有才情,因此也许可以算作聪明人。

16、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依然是芳香的。

17、生命的时间是短促的;但是即使生命随着时钟的指针飞驰,到了一小时就要宣告结束,要卑贱地消磨这段短时间却也嫌太长。

18、看见了海岸线才淹死,那是双倍的凄惨。

19、有时候我们会变成引诱自己的恶魔,因为过于相信自己脆弱易变的定力,而陷入身败名裂的地步。

20、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

21、我把这世界不过看作一个世界,每一个人必须在这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我扮演的是一个悲哀的角色。

22、她面颊上的光晕会掩盖星星的明亮,如同灯火在白昼下黯然失色。

23、如果为着这次通报的消息,我能得到一些酬谢,我的代价也一定不小;但我的目的是要增加我的痛苦,使我能再一次聆接他的音容。

24、是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

25、纵然我们彼此相怜,谁都是爱莫能助,正像地狱底的幽魂盼不到天堂的幸福。

26、如果送礼的人不是出于真心,再贵重的礼物也会失去它的价值。

27、谁个情人不是一见就钟情?

28、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

29、当一个人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才会尊重他。

30、如果这是个错误,而我真的有错,那就当我从未写过,也从未有人真正爱过。

莎士比亚个人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对他的一切现在还都有许多疑问,在没有确证之前,我们仍然沿用大家熟知的这个被称作莎士比亚的人。他读书时就卓尔不凡,可能当过教师,对诗歌和戏剧都感兴趣,在剧院干过许多行当,大概在1590年固定于伦敦的一家剧院当演员和写剧本。莎士比亚早期的创作中已显示出他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对爱情、对金钱、对人性和对社会的贫富等都有鲜明的描写。

据说,莎士比亚留下来的剧本有37部,包括历史剧、悲剧和喜剧,当然不能简单的这样划分。著名的剧本有《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暴风雨》、《李尔王》和《麦克白》等;有大概154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的成就有目共睹,所获得的世界性的赞誉不胜枚举,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巨大,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各种文艺形式有很多很多。莎士比亚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而他出生在1564年的4月23日;也就在1616年4月23日这一天,隔海相望的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也去世了;而遥远的东方中国在1616年7月29日同样失去了大戏剧家汤显祖。

猜你喜欢:

1. 外国名著经典语录精选

2. 暴风雨的句子

3. 莎士比亚爱情语录精选

4. 微商励志的经典语录

5. 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的名人语录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暴风雨》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一部戏剧,是一部传奇剧,该剧大约写于1611年,于1611年末首演,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

内容简介:该剧讲述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篡夺了爵位,只身带着襁褓中的女儿米兰达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并依靠魔法变成了这个小岛的主人。

后来,他制造了一场暴风雨,把从那附近经过的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斐迪南及陪同的安东尼奥等人的船只弄到荒岛,又用魔法促成了王子与米兰达的婚姻。结局是普洛斯彼罗恢复了以前的爵位,饶恕了敌人,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

全剧充满诗意与平和宁静的气息,玄妙的幻想、瑰丽的描写、生动的形象、诗意的背景。

目前,大多数对《暴风雨》主题思想的评述都集中在该作品所蕴含的基督教精神,即忏悔、宽恕和怜悯,并由此创建出的人伦和谐、其乐融融的社会秩序。粗看确实如此。但细想则不然。尤其是戏剧的最后,当普洛斯帕罗的致辞响起:

我从中感受到一种个体因得自由而油然而生的喜悦。因此,与其说《暴风雨》的主题是宽恕,不如说是个体寻求自我解脱意义上的自由。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之境,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然而,人们往往并不明白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很多时候,追寻的恰恰是伪自由。自由,是一个太大太复杂的命题。首先,如何看待自由?其次,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他人?以及自我及他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抛开这些大问题,仅从《暴风雨》戏剧入手,且看是哪些方面又是如何与自由相关的。

(一) 《暴风雨》里的“自由”

“获得自由”是贯穿《暴风雨》的一个重要主题,与自由相关的人物,比如爱丽儿唯一的愿望就是获得自由,这在剧本中的不同地方都有表现。和爱丽儿一样,普洛斯彼罗也在寻求自由,小岛并不是他的自由王国,相反却是囚禁他的牢笼。普洛斯帕罗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引领和决定着剧本的主题。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暴风雨》的主要情节:普洛斯帕罗本是米兰的公爵,被弟弟谋害并篡位。他和女儿在大海中幸免一死,流落到荒岛得以生存。十二年后,普洛斯帕罗开始“复仇”,他用法力让其弟和当年与之勾结的那不勒斯王阿朗索等人陷入灾难,并将他们囚禁于小岛。当荒岛上正上演出一幕幕恶人和善人交织的或悲或喜的剧情时,当年的米兰王戏剧化地出现,最终恶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并且悔过。普洛斯帕罗其实不算真正的复仇,因为他选择的是宽恕,他认为这更“道德”,更“理性”。戏剧最后,普洛斯帕罗摒弃了所有的法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凡人,回到了故土,获得了自由。获得自由的不仅仅是普洛斯帕罗,还有曾经服从于他的精灵爱丽儿,身负罪恶的普洛斯帕罗之弟、那不勒斯王,以及那不勒斯王之弟——怀有邪恶念头的塞巴斯帝和意图谋杀普洛斯帕罗的管家等人。普洛斯帕罗的宽恕,确实让荒岛上原本不平静的秩序复归宁静,更收获了他的爱女米兰达和弗迪南德(那不勒斯王之子)的幸福,可谓皆大欢喜。显然,这一切都是普洛斯帕罗的安排。关键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他非如此不可的根本原因仅仅是基督教精神的宽恕与怜悯吗?

促使我愿意相信该剧的主题是自由而非宽恕的,是戏剧最后普洛斯帕罗的致辞,他说出他面临的抉择: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普洛斯珀罗选择了前者。他从此自由了。不错,他确实宽恕了,但宽恕他人,是为了自己的自由,否则他的心灵会被仇恨所占据和控制。反之,这宽恕对其他人而言,也何尝不是一种自由?当安东尼奥唆使塞巴斯帝谋杀其兄那不勒斯王夺取王位时,塞巴斯帝的心灵就被野心、欲望、贪婪所占据,失去了人的本性。当普洛斯帕罗一手制造的奇迹显现的时候,阿朗索见到失而复得的儿子,又喜获米兰达,首先请求宽恕——那一幕真的很感人。正直的大臣贡札罗由衷地感叹这一切超乎寻常的喜事:“我们大家在每个人迷失了本性的时候,重新寻到了各人的自我。”

普洛斯帕罗何以能做到这一切?在剧中,他运用的是魔法这一超自然的力量。因此有学者从生态主义,特别是整体生态观的角度阐释莎士比亚传奇剧,指出它们从整体上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朴素的生态观:“莎士比亚的深刻之处在于,在当时乐观激扬的人文主义氛围下他却发现了人自身的有限性,揭示出无论以恶抗恶还是以善抗恶,人都不能自救……在传奇剧中他将自己的精神探索形象化、审美化,把人类自身有限性的克服,引向了冥冥中神秘力量的裁决和指引……表达了一种超越的宇宙精神和对人力以外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代表的是一种宇宙秩序、自然原则,或一种天道……遵从这样的一种天道,求得个人的发展与天道的平衡……摒弃个人欲望的膨胀和非法攫取不应得之利益的偏执。”(庄新红,2010:91)所以在最后,普洛斯帕罗最终选择了彻底抛却超全能的魔法,遵循天道,恢复自己作为凡人自然属性,如此,他才获得身心的自由和解脱。

因此,《暴风雨》中,普洛斯帕罗最终获得了宁静,“暴风雨”成为了过去,他靠自己获得了自由。

(二) 自由的实现与英雄人格的完成

《暴风雨》的核心人物普洛斯帕罗无疑是令人可敬的,他在“复仇”(其实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后自身去路的选择更为动人,这让我联想起另外两部小说的主人公。

一为《基督山伯爵》中的埃德蒙,这是一部典型的复仇小说,但复仇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与手段,这部小说的主题在我看来是爱,以及爱带来的宽恕、怜悯与同情。小说最后“两个年轻人的眼睛向水手所指的地方望去,在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他们看见一小片白色的帆,小得象海鸟的翅膀。” 复仇的人最终释怀了,看透了复仇的本质,回归到生活中,享受如海洋般安宁的美好时光。在我看来,这与《暴风雨》中普洛斯帕罗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为《哈利波特》系列里的哈利波特。我把《哈利波特》看作一部成长小说。小说以哈利·波特的成长经历为时间轴,记载了他从襁褓到成为人父的历程,论述了他迷茫———失望———挫败———历练——— 顿悟———成人的成长轨迹。尤其是哈7的最后,哈利波特在“魂器”和“圣器”的选择中,果断地做出抉择:消灭魂器(他自己就是魂器,这意味着自我牺牲),舍弃圣器(可以带来永生),从而完成了英雄般的壮举,使自身跨越了死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救世主,实现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成就了一个人的卓越。

对比这三者,不难发现,主人公都有经历磨难甚至是苦难的经历,或受人迫害、或被人诬陷、或遭人歧视,且都在与他者、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中遭遇爱与恨、善与恶的冲突,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爱与善,选择了宽恕与怜悯,选择了正义与良善,于是,他们获得了最终的自由,这自由,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而是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有趣的是,这种内心安宁自在的获得与他们英雄人格的完成是同时性的,英雄人格的完成即是人格意义上卓越水平的达至。他们是英雄,更是凡人。

(三) 如何看待我们每个人的“暴风雨”?

就故事性,《暴风雨》其实不如《基督山伯爵》和《哈利波特》。前者有曲折充满细节的情节,后者的故事更魔幻迷人,但小说又缺乏戏剧的紧张有力。读完《暴风雨》,能感受到一种暴风雨般的惊人力量。野心、欲望驱使的罪恶,就如同暴风雨,迟早将摧毁生命的航船,将其抛至在人性的孤岛上,而人性的善好(如爱情、亲情、宽恕等)如灵乐般包裹,具有疗治人的力量,也能拯治迷失的灵魂,最终使人获得自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凡夫俗子,在平凡的生活之中,都会经历属于自己的“暴风雨”。这些“暴风雨”构成了我们生命之中的关键事件,比如疾病、比如丧失亲人的痛苦,比如遭遇挫败,在这些关键事件中,我们都是主角,我们都会面临普洛斯珀罗类似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最终如何选择?是让自己陷于其中难以自拔,还是自我拯救终得自由?都要取决自己。

什么是自由?或许我无法获得学术意义上的解答,但可以得出心灵意义上的领悟。自由显然不是物质层面的馈赠,而是心灵深处的宝藏——它其实一直在那里。自由是“经由自己”,自由不可能靠别人的馈赠,需要自己争取得来。自由还是“由自己”,遵循自己的本心,试着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放下一切,聆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为自己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自由更是“自在”,是放下,如同普洛斯帕罗所说“让我们不要把过去的不幸重压在我们的记忆之上”,唯有放下过去,才能轻松面对当下和未来。

有人认为,《暴风雨》中的普洛斯帕罗正是暮年的莎士比亚自己,看淡荣辱,消解恩怨,顺应天时,安分守命,返璞归真,一派知天命的豁达与洒脱。不管是或是不是,普洛斯珀罗的选择,应该多少给我们以启发。

《暴风雨》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弟弟安东尼奥为篡夺爵位和那不勒斯国王联手阴谋不择手段陷害自己的哥哥---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和三岁的侄女米兰达公主,使他们被迫流亡到一座荒岛,在那里苦苦生活了十几年。哥哥在孤岛上潜心研究魔法,终于可以呼风唤雨。于是趁安东尼奥、那不勒斯国王和其王子乘船出游享乐时唤起一场剧烈的狂风暴雨,让那不勒斯国王的王子被淹死(假相),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国王在面临暴风雨即将给他们带来的死亡面前,在饱尝失去自己的骨肉的巨大悲伤面前,他们方才醒悟,才发现生命中有远远比金钱和权力更重要的东西,对自己以往做过的事情感到羞愧和悔恨,发誓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作为威廉·莎士比亚最后的一部作品,被称为莎翁"诗的遗嘱",多年来,被无数剧团以各种形式搬上舞台。该剧作讲述了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夺去爵位,被迫带着女儿米兰达和魔术书流亡荒岛,普洛斯彼罗能够调派精灵,呼风唤雨,为教训恶人,他凭借魔法,将对手安东尼奥、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乘的船刮上荒岛,让恶人倍受折磨,并在安东尼奥痛改前非后,饶恕了他,一场政治风暴在兄弟的宽恕感化中风平浪静,莎士比亚也借这个剧目,赞美了纯朴的爱情,谴责了自私的阴谋,肯定了理性和智慧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