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天舟二号为什么推迟发射 天舟二号为何推迟发射

发射成功!携带物资够3名航天员生活3个月

5月29日20时50分许,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已经点火起飞。

天舟二号为什么推迟发射 天舟二号为何推迟发射天舟二号为什么推迟发射 天舟二号为何推迟发射


郭文彬/摄

5月29日20时55分左右,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取得成功!

此次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由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

天舟二号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 总长10.6米,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3.5吨 ,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载货比0.51,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具备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能力,可多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模拟图

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冯永介绍,此次天舟二号 携带3名航天员3个月的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与核心舱进行对接 ;其在停靠空间站期间,将按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迟来9天的发射

2021年5月20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发射时间另行确定。

短短数语,却牵动人心!这是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第二次发射任务,承上启下。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搭载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实现对接,为空间站提供物资运输和燃料补加。

然而,一切都随着一组参数的异常戛然而止。

长征七号火箭抓总研制单位是航天 科技 集团一院。发射场前方,研制车间后方,一院航天人开启了不分日和夜的鏖战,争分夺秒,终于拨云见日,将问题“归零”。

9天后,5月29日20时55分,长七火箭拔地而起,点亮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一院王小军说,航天人在工作中坚持“严、慎、细、实”,是在为胜利而战,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

5月19日下午1时许,长七遥三火箭进入负12小时发射流程。煤油加注、液氧加注,发射依规程按部就班有序进行,传话筒中的一句句“正常”不时传来,每一名试验队员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大家正在一步步走向的成功迈进。

21:40,距离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 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 陡然间,大厅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出问题了!这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那就全力面对吧!一院航天人很快就调整了状态,试验队迅速组织问题排查,有序推进故障分析。一院型号办工作人员任京涛说:“当时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一心想着快速解决问题,不能让空间站建造任务受影响。”

偌大的火箭,庞大的系统,漏点在哪里? 一院动力系统指挥邵业涛说:“我们的低温火箭又将经历一场严酷的考验。”为此,试验队员开始了连续80多个小时的煎熬。

火箭上天万万不可有半点闪失。哪个部段出了问题?阀门的问题?还是零部件的问题?一院总体设计部迅速组织试验队员紧急进舱,另一方面与后端紧密配合,尽快查清故障。

今年,文昌发射场与北京远程测试大厅实现了前后方数据的实时互联互通。邵业涛介绍,北京的技术保障人员时间了解了前方故障信息,时间成立了后方保障工作组,查验过往数据、做仿真试验,展开系列推演诊断,同步配合发射场故障快速排查与定位。

此时,前方的故障排除正紧锣密鼓。火箭箭体已完成燃料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状态,试验队员必须要带氧气面罩进舱。两名总装人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从50厘米见方的舱门钻进了火箭箭体。舱内一片漆黑,氮气吹除的声音震耳欲聋。他们攀爬在箭体结构件上,仔细镇定地摸索着检漏点。

“找到了!” 两次核查后,问题暴露,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这依然不是元凶。

型号一致决定:“推迟发射。”

距离下一个发射窗口还有9天,火箭燃料加注、泄回,这场鏖战,。但对于一院的航天人来说,千磨万击还坚劲,每个人都坚定了信念,誓要找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摸排故障,试验队员仍然要一批批进入火箭舱内。长七火箭采用氢氧发动机, 液氢液氧的温度低至零下183 。超低温、憋闷的环境,一名试验队员刚出舱便吐了一地,第二名队员二话不说继续往里钻。

火箭推迟发射后,试验队员发现,箭体出现结冰现象。 “火箭在大量的低温燃料加注后暴露这么长的时间,这在我们航天史上是次。” 试验队员赵鸿飞介绍。五月的海南,酷暑难耐,室外温度36 ,湿度达到了90%以上。“冰火两重天”考验着火箭,也考验着每一名试验队员。

箭体上,氧箱前的短壳上,冰块一个接一个,大的足足有三四十厘米长,10厘米厚,10厘米宽。队员们用现有工具小心翼翼地凿冰,还专门有人拿着兜子接冰,唯恐冰块伤到了自己的“孩子”。

深夜的发射场,静谧清幽,椰林和着风,偶尔梭梭作响,塔架上的点点灯影下,航天人忙碌的身影熠熠闪耀,成了这个五月美的画面。

文昌发射场,试验队员紧张地奋战着。千里之外的北京,另外一拨拨航天人都在为成功而奋战。

5月20日凌晨1点,北京,一院211厂23车间员工宋征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产品出问题了!”放下电话,宋征火速往单位赶。

车间里,工艺人员、质量人员、生产人员全都在场。短暂的会议后,每个人按照各自任务立即行动。宋征需要乘当天班飞机赶往文昌发射场更换产品。

与此同时,703所的余小军也立即赶往海南。他的工作任务是配合拆除包覆在产品外的绝热层。该产品与火箭其他重要产品距离很近,只有包覆上绝热层才得以正常运作。狭小的空间里,余小军生怕把箭体内的某个部件踩坏了,两只脚踮着踩在两个小小的固定支撑点上,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

等到余小军清理完,宋征就要“上场”了。他打破传统的安装方式,与团队成员制定详细的分解再装方案,终五进五出,连续作战18个小时,完成了产品的全部更换。

5月24日早9:00,出舱的那一刻,宋征扶着扶手才得以站稳。那一刻,他紧绷的神经总算得以舒缓,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是那一刻,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火箭是如此亲近。

发射推迟,奋斗的脚步停歇。火箭人不抱怨、不犹豫、不纠结,全院上下一盘棋,在誓夺成功的路上戮力同心、奋楫笃行。

“我们都是真正的强者,经得起考验和磨练,抱着必胜的信心,放下心理包袱,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一征七号火箭总指挥孟刚鼓励每一位试验队员。

5月25日,归零工作接近尾声,天空湛蓝,云朵无暇。发射塔架上,有的试验队员精心擦拭着火箭整流罩的“罩衣”,还有的试验队员用毛巾一丝不苟地擦拭着箭体。精益求精、细致打磨,大家为成功做了万全的准备;不分单位、不分系统,每一位试验队员都把保质量、保成功当成追求。

塔架上的暴晒,连续的熬夜,大家的脸庞变得黢黑,却依然明媚如初,这是的功勋章,这是成功的希望。

5月26日,模拟发射演练;27日、28日,加注准备;29日,推进剂加注,晚上,成功发射!

历时9天磨砺,长七遥三火箭顺利走完全部流程,终实现了成功!终打赢了这场荣誉之战!一征七号火箭型号总师程堂明说:“这是空间站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我们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我们追求的就是‘稳稳的成功’。”

监制:张力

来源 北京日报微信公号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天舟二号飞船连续2次推迟发射,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首飞货运飞船。按照任务规划,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携带3名航天员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基础。

长征七号火箭

负责天舟二号的则是长征七号火箭,长征七号是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

推迟发射的原因

推迟发射的原因,无外乎三点,是天气原因,第二是飞船或者火箭出现问题,第三就是场地原因。

评价

航天发射是高风险的任务,没有哪个可以保证的。国内外发射准备中暂停发射的案例很多。天舟二号推迟发射大概率是火箭的问题,正是为确保发射成功才不带问题上天,避免给带来重大损失。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作为空间站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射也是吸引了广大航天爱好者的目光。自5月20日凌晨起,天舟二号因发射架等原因先后两次错过了发射时间窗口,令人惋惜,也让人们有点担心会不会延误整个空间站的建设进程。发现问题立即排除,不给航天器留下一丝隐患,这是航天部门的优良传统。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天舟二号预计会在本月底再次迎来发射窗口。延误的时间有限,不会给空间站建设任务造成拖延。

自己的火箭想怎么发射就怎么发射!这个问题问的就有问题!火箭的发射不是随便的一件事,他是要考虑各种情况是否合适,这次推迟不一定是火箭有问题,有可能是天气什么的其它原因!比如说国外间谍破坏

航天系统包括软件,电子,机械等等许多知识,任何一个分系统有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天舟二号发射延期也是正常的,我国的每一次航天任务的完美成功之前都要慎之又慎,稳扎稳打重要!

次推迟是因为发射台喷水系统故障,第二次推迟是因为火箭助推器出现故障。不带隐患上天,哪怕推迟也不要失败

5月19日晚上21时40分,距离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陡然间,发射大厅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火箭上天万万不可有半点闪失。彼时,火箭箭体已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要带呼吸面罩进舱。

随即,两名总装人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从50公分见方的舱门钻进了箭体。舱内一片漆黑,气体吹除的声音震耳欲聋,但他们无暇顾及密闭空间的憋闷和零下183℃的严寒,继续攀爬在箭体结构件上,仔细镇定地摸索着检漏点。

“找到了!”两次核查后,问题暴露,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这并不是元凶。5月19日晚上,距离发射预定时间还有不到2小时,型号一致决定:“推迟发射。”

当天夜里,试验队员紧急部署,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排故中。5月20日,试验队员先后分4拨再次进舱排故,找到了新问题,并经过系列措施扭转局面。

“又有希望了!”大家长吁一口气,精神抖擞迎接5月21日凌晨的发射。然而好事多磨,负8小时推进剂补加之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度推迟。

“稳稳的成功”来敲门:

推迟发射是为了确保成功,而成功是标准。面对火箭异常,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上下一盘棋,试验验证定位、归零、逆流程,型号办迅速反应,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基础。

5月25日,归零工作接近尾声。5月26日,模拟发射演练;5月27日、28日,加注准备。5月29日火箭推进剂加注,当晚20时55分顺利发射。

历时9天磨砺,长征七号遥三火箭顺利走完全部流程,终实现了成功,打赢了这场荣誉之战。航天科技集团一征七号火箭型号总师程堂明说:“这是空间站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我们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我们追求的就是‘稳稳的成功’。”

以上内容参考

就是受到了天气的影响,以及这个场地还有内部的一些情况,所以再次进行了推迟,等确定好达到一个的时间再进行发射。

次是因为场地的喷淋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解决了才能发射。第二次是因为天气不好,为了安全起见选择推迟。

是天气原因,第二是飞船或者火箭出现问题,第三就是场地原因。

第1次推迟发射的原因是喷淋系统发生了问题,第2次推迟发射的原因到现在都没有公布。

美国军舰去了海南岛附近的海域,它可以发射无线电信号干扰“天舟二号”的顺利升空

肯定的是:不发射,就不会出问题。

好事呀,,大事以稳为先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推迟发射,什么导致的推迟?

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主要还是为了保障发射安全性,连续推迟发射,其余的原因并没有完全公布,不过根据目前状况来看,天气原因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火箭发射需要关注气候问题,一旦出现一些不确定的气候问题,那么火箭就会推迟发射。

是因为技术原因导致推迟。火箭燃烧产生了巨大噪声,目前为了安全起见,需要对其问题进行处理研究,确定过后才会再次发射。

我国航天局说明的是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但大家也不要胡乱猜测,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相信科学家们的实力,他们一定会让我们的天舟二号成功上天,所以遇到了问题是正常的,我们给些时间他们解决就好。

大概是因为数据哪里出错了,所以才导致这个推迟,而且这次推迟也是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并且现在数据也是不太稳定当中还在修补。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原定于5月19日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因为技术原因推迟发射,具体发射时间另行通知。

天舟二号此前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

因为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火箭上天不能不可有半点闪失。彼时,火箭箭体已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的状态。这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要带呼吸面罩进舱。

天舟二号次推迟是由于场地的喷淋系统出了问题,第二次原因不明,有两种解释,助推器故障,第二火箭主体气封性。

因为一个压力值数出现了异常,所以才会延迟发射。

是因为天舟2号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里面的一个参数有问题,所以为了保证安全自然推迟发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天舟二号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

次是距离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第二次是负8小时液氧补加之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度终止。

确保。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进展都需要万分小心,稍有偏就容易导致非常严重的事故。

因为前几次出现了参数上的错误,这个隐患对飞船发射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为在当时发射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燃料燃烧不是特别的充分,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就推迟了。

天舟二号连续2次推迟发射,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第1次要发射的过程中,发射指挥大厅数据显示压力值参数异常,这下让所有人都慌了,然后迅速的找到问题并解决解决了。还有一次在此准备发射的时候,再次发现了异常,所以又再度终止了。所以说发射成功一个火箭真的非常不容易。

这个是因为天气问题,火箭发射重要的就是天气,很多发射推迟基本上都是因为天气。

经过了解致使推迟的原因是因为天舟二号的发射推迟是因为发射场地,并不是火箭本身的问题,发射场地的喷淋系统出现技术问题,没有办法只能推迟天舟二号的发射任务了。

第1次发射推迟是因为舱内压力参数异常,而第2次发射推迟是因为热氮气吹除,后来经过紧急排查终于解决了问题。

因为每次的测试阶段,天舟二号的各项数据指标一直都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水平,而且还存在个别零部件失灵的状况。

天舟二号再推迟,拉货6.6吨相当于2艘货运龙飞船,为何不搞回收?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两次推迟发射,次是由于为发射台降温降噪的喷淋装置出了问题,文昌一共就两个发射台, 不能为了发一枚火箭而毁掉其中一个。不过这也无妨,毕竟火箭没问题,只要排除了发射故障就能恢复发射。第二次推迟的原因还未公布,但航天领域推迟发射是家常便饭,原因五花八门,不用过于纠结。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天舟二号这艘货运飞船虽然没有天问一号和天和一号那么有名,但它却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家伙:长度10.6米,直径3.35米,发射质量达到了13.5吨,相当于一辆中型货车。

天舟二号可以一次向空间站运送6.64吨的补给,包括4.69吨的上行货物和1.95吨的推进剂,总重量接近重量的一半,是世界现役货运飞船中的。它不仅能运送物资,还能为空间站补加燃料,技术水平相当高,尤其是6.6吨的货运能力,相当于进步M货运飞船的3倍,或者是SpaceX货运龙飞船实际水平的2倍。

说运龙飞船,它继承了SpaceX公司的一贯风格,是目前世界上能够回收并再次使用的货运飞船。很多资料上说它的上行货运能力达到了6吨,实际上有很大的水分。它为了实现回收,将返回舱和推进舱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倒锥形,并且具有隔热烧蚀层,能够以极高速度返回大气层,并在降落伞的辅助下在海面溅落。而在倒锥形舱段后部还设置了一个圆柱形的非加压货舱,从外形上看占据了飞船的大部分体积。非加压舱只能运送一些空间站的部件或卫星,需要宇航员用太空行走的方式将货物从里面取出来。

这样一来,龙飞船运送的补给品只能装在加压舱中,多只能装3.3吨,天舟二号的一半。实际上,代龙飞船共执行了20次空间站补给任务,共送去了43吨补给,平均每次才两吨多一点,不到此次天舟二号任务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天舟飞船的货舱是标准的圆柱形,空间巨大,而且有全密封、半密封和全开放三种构型,实际的货物上行能力远强于龙飞船。

但可回收能力为龙飞船带来了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通过多次使用来降低成本,还能够从空间站上运送2吨左右的物品回到地面,而不像其它货运飞船那样只能在大气层烧掉。这为一些太空科研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相比之下,天舟飞船虽然上行货运能力超强,但并不具备重返大气层的气动外形以及烧蚀隔热瓦等设备,没有考虑回收,会在离开空间站后回携带着下行的废弃物在大气层中烧毁。

由于天舟飞船的外形所限,将来也不可能具备回收能力。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家伙不考虑回收呢?其实,虽然现在SpaceX把航天器回收的概念玩得很溜,显得非常高大上,但并不是啥玩意儿都需要回收的,要考虑一个费效比的问题。以天舟飞船为例,从它的使命上来讲就完全没有必要搞回收!

要知道,像猎鹰9号那样回收一级火箭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一级火箭与上面级分离时的速度和高度都不是太大,一般是在80公里左右的高度上与第二级分离,分离时的速度大约在1.6公里/秒左右,然后由于惯性会向上冲到160公里左右才会下落。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级火箭在下落过程中与大气层的摩擦并不是很剧烈,不用隔热瓦也不会烧坏。

但如果想回收火箭的第二级,或者是龙飞船,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因为飞船是要进入轨道的,其速度已经接近宇宙速度,实际上大约在7.8公里/秒左右,是弹出膛速度的10倍以上。当飞船离开空间站再入大气层时,相当于一颗流星,会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必须设计成特定的形状,并且敷设隔热瓦才能够扛住,否则就会烧成灰烬。

这样一来,龙飞船就被设计成了上细下粗的倒锥形,造成内部空间没有圆柱形那么大。而隔热瓦、减速伞等又增加了额外的重量,因此加压舱的载货量天舟的一半。虽然后面的非加压舱段号称也能装货,但毕竟运不了补给品,意义远没有加压舱货运能力那么大。

如果参考货运龙飞船,将天舟也设计成可回收的形式,也并非做不到。简单的就是将神舟载人飞船或新一代大型载人飞船改装一下,就能够实现。但这势必会像龙飞船一样,使得内部空间和载重量大幅降低。 如果要运送同等重量的物资和燃料,用现有方案只需发射一次,而改成可回收形式有可能就要发射两次,额外的发射成本不容忽视。另外飞船回收的只是返回舱,回到地面已经烧得面目全非,还需要整修维护,再配上推进舱段才能再次使用。与不回收方案相比,哪个成本更低还真不好说!

估计会有人说:即便回收的成本未必低,但能够把空间站的东西运回地面,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在货运龙飞船出现之前,要实现物资下行只能通过往载人飞船里多塞点东西来实现,效率相当低,也极不方便。其实我国空间站已经考虑了这一点,除了主要用于上行的天舟货运飞船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能够以低成本实现空间站货物的下行。

这种柔性返回舱如同一个充气大盾牌,通过如橡皮艇一般的气囊来化解再入大气层产生的热量,与传统的飞船返回舱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2020年我国长征5号B首发时,除了载人飞船试验船之外,就搭载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遗憾的是试验未成功,充气返回舱烧毁了。不过这种理念是很合理的,一旦将来试验成功,就将大大缓解空间站货物下行的压力。

通过天舟货运飞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我国空间站可以在不使用可回收货运飞船的条件下,实现空间站的补给和维持,走出一条更有特色的创新途径,而完全不用照搬别人的思路了。

天舟二号发射任务推迟实施,延迟发射的原因是什么?

延迟发射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间里面根本没就没有准备好,而且出现了一点小意外,所以就延迟发射了。

我觉得延迟发射的原因是技术原因等需要继续调试工作,确保不带一切问题上天,能够成功完成天舟二号发射任务。

由于技术原因,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发射时间将要推迟 。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原定于5月19日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因为技术原因推迟发射,具体发射时间另行通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