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一个月多少工资才能退税 2023年退税申报流程

工资多少才会退税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年收入6万。如果你12个月累计预交的税款金额大于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应纳税额,这种情况就就可以申请退回多交的税款。也就是说,如果年度汇算后有应退税额,只要纳税人在申报表的相应栏次勾选“申请退税”,即完成了申请提交。税务机关按规定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后即可为纳税人办理退税,这个退税期限是30日。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要求退还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一是属于税法规定的居民个人;二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取得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或者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的一项或多项;三是按年综合计税后需要申请退税(自愿放弃退税除外),或者应当补税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1.综合所得年收入高于12万元且应补税金额高于400元;2.取得收入时,扣缴义务人未依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一个月多少工资才能退税 2023年退税申报流程一个月多少工资才能退税 2023年退税申报流程


月薪多少才能退税

一、正面回答

年收入6万元符合退税标准。但只不过仅仅只是6万元的话,实际上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额不是很高。可能仅仅只有几十块钱或者说几百块钱。退税也只不过只有这几十块钱,或者说几百块钱。

二、分析详情

月工资超过5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退税的意思就是在税务局进行汇算清缴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部分人多交个人所得税的话,在当事人提出退税申请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会依法退回多缴的个人所得税。因为很多可以专项扣除的费用都是在年底的时候统一进行汇算清缴的。

三、个人所得税可以申请退回的情形包括哪些

1、上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2、上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

3、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税前扣除的;

4、预缴税款时,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

工资多少才可以退个人所得税

法律主观:

1、满足综合所得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已经预缴过 个人所得税 情况,可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办理退税。 2、纳税人符合专项附加扣除享受条件的,但是预缴税款时没有进行扣除。 3、纳税人收入为劳务报酬、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如果满足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已高出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条件。

法律客观: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退税多少钱一个月?

年收入多少可以退税

年收入多少可以退税,退税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退回税款,是由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纳税人符合专项附加扣除享受条件的。以下分享年收入多少可以退税。

年收入多少可以退税1

2022年收入多少能退税?

只要纳税人预缴税额大于纳税年度应纳税额,就可以依法申请年度汇算退税。

1、纳税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2、纳税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

3、因年中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企业(职业)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的;

4、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税前扣除的;

5、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

6、预缴税款时,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

7、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等等。

2022年收入10退税多少?

2022年收入10退税多少每个人情况可能不一样,以下为计算公式:

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额

2022年收入不超过12万是不是不用交税?

年收入不超过12万,超过6万的部分是需要交税的。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年收入多少可以退税2

一、 年薪多少可以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

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与年薪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度已预缴税额。纳税人申请年度汇算退税,应当提供其在境内开设的符合条件的银行账户。

税务机关按规定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有关规定,在本公告第九条确定的接受年度汇算申报的税务机关所在地(即汇算清缴地)就地办理税款退库。纳税人未提供本人有效银行账户,或者提供的信息资料有误的,税务机关将通知纳税人更正,纳税人按要求更正后依法办理退税。

注意,如果在申报后需要补税,那么补税金额低于400元的是可以不用交的,但是如果补税金额高于400元,大家一定要及时补缴税费,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二、个人办理退税的流程

1、在手机应用商店下“个人所得税”APP,并安装;

2、个人所得税APP安装成功后,打开“个人所得税”APP,然后注册个人账号,注意注册个人账号是需要使用手机号、身份证,并按照提示完成人脸识别;

3、注册成功后登录到个人账号,然后在个人所得税APP首页找到“个人中心”点击进入,进入个人中心页面后按提示操作绑定一张自己的银行卡;

4、完成银行卡绑定之后,返回首页,然后在常用业务下方找到“综合所得税年度汇报”的选项点击进入;

5、后根据提示完成申报,申报成功后即可查询到自己是否能够退税或是需要补交税费。

对于个人在年度缴纳的个税超出规定的标准的,或者在进行专项附加扣除后发现需要退回个税的,可以按照上述规定的程序申请退税处理,具体情况下应当基于实际的个税缴纳情况来进行处理,避免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发生。

年收入多少可以退税3

一、正面回答

年收入不足六万的可以申请退税。但如果没有缴纳过个税则是无法退税的,具体条件如下:

1、年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2、年度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扣除的;

3、因终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导致前后税收优惠政策不一样;

4、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通过年度汇算半个各种税前扣除的;

5、年度中间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使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

6、预缴税款时,为享受或者未组合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

7、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等情形。

二、分析详情

退税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退回税款,并不是每一次纳税都恰好符合所需缴纳的实际税收,出现一些政策原因或者个人原因容易导致实际纳税和所需纳税不符,对于纳税不够的部分,就需要进行补税,对于多缴纳的税款,就可以申请退税。

三、需要进行个税年度汇算的情况有哪些

1、年度已预缴税额大于年度应纳税额且申请退税的。包括年度综合所得收入额不超过6万元但已预缴个人所得税;年度中间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适用的预扣率高于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预缴税款时,未申报扣除或未足额扣除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或捐赠,以及未申报享受或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等情形;

2、年度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万元且需要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包括取得两处及以上综合所得,合并后适用税率提高导致已预缴税额小于年度应纳税额等情形。

工资多少能退税

法律分析: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只要纳税人预缴税额大于纳税年度应纳税额,就可以依法申请年度汇算退税。1.纳税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2.纳税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3.因年中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企业(职业)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的;4.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税前扣除的;5.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6.预缴税款时,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7.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等等。法律依据:《税务总局关于办理上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 年度汇算的退税、补税。为方便纳税人获取退税,纳税人上年度综合所得收入额不超过6万元且已预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在网上税务局(包括手机个人所得税软件)提供便捷退税功能,纳税人可以在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通过简易申报表办理年度汇算退税。

工资多少才可以退税

法律分析:年收入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可以申请退税。退税的条件:1、2021年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2、2021年度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扣除的;3、因2021年终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导致前后税收优惠政策不一样;4、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通过年度汇算半个各种税前扣除的;5、2021年度中间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使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6、预缴税款时,为享受或者未组合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7、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等。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一个月多少工资才能退税

法律分析:在年收入未达到6万时,可以根据预缴的情况申请退税处理。纳税人因为平时扣除不足或未申请扣除等原因导致多预缴了税款,无论收入高低,无论退税额多少,纳税人都可以申请退税。即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法律依据:《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五十一条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第五十二条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