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日本70万关东军下场 80万关东军去向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王牌部队之一,他们以强悍的战力闻名,被称作日本军队中的“皇军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与俄国就因为争夺中国东北而爆发了战争。为了满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将中国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并在辽阳设立了关东总督府。到了1919年,关东总督府陆军部,被晋升为“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的名字由此得来。

日本70万关东军下场 80万关东军去向日本70万关东军下场 80万关东军去向


(被称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

随后的几十年间,关东军策划并实行了多次战争侵略计划。

1928年,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奉系首领张作霖被炸死。1931年,关东军策划了“9·18事变”,东北全境遭到占领。1939年,关东军与苏军在诺门罕进行血战。尽管战役最后是苏联取得胜利,但关东军却凭借坚韧的表现,重创苏联军队。诺门罕战役之后,关东军的名声,响彻了远东地区。

不过,关东军在二战末期的表现,却显得非常糟糕。

1945年8月9日,苏联兵发中国东北。向来以作风强悍著称,总人数将近70万的关东军,却在一周之内,接连吃下多场败仗,遭到横扫。随着8月15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关东军在一周的时间内死亡8.3万人,还有近60万人遭到苏军俘虏。关东军自此土崩瓦解。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竟然导致了关东军在五年后,变得完全不堪一击了呢?

(太平洋战争)

一、关东军人员武器变动过大。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度过战争最初阶段的失利之后,美国海军开始渐渐在战争中重新掌控了主动权。随着日本所占领的岛屿不断地丧失,日本军方在无奈之下,不得不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赶赴太平洋战场。

关东军在太平洋主要参与了岛战,在硫磺岛、冲绳岛等战役中,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尽管美国最终都拿下了这些岛屿,但他们同样也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伤亡。因此,从某个层面来说,美军动用原子弹来结束战争,关东军的参战也是原因之一。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的苏联开始将目光放到了远东战场上。由于美国已经快打到了日本本土,关东军仅剩的7个机械化师团,也被调回了日本本土进行防卫。此时的关东军只剩下了45万兵力。并且这些兵力,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曾经威风八面的部队,已然变成了“老年活动中心”。

不过,日本军方很快意识到了危机。为了抵御苏联军队的进攻,日本重新招募了25万在东北的退伍军人,加入了关东军之中。关东军被编为了24个师团,总人数达到了70万。看起来似乎又恢复了往日雄风。

实际上,此刻的关东军,仅仅是表面上威风,其真实战斗力甚至还比不上鼎盛时期的9个师团。关东军中十多万人没有武器可用,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华西列夫斯基旧照)

二、关东军作战策略存在问题。

自苏联8月8日对日宣战以来,苏联方面总共抽调了150万大军,由华西列夫斯基、麦列茨科夫等名将挂帅,星夜兼程地向中苏边境前进。仅仅一天之后,苏军先后从贝加尔、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进入了中国东北境内。他们在数千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对日军展开了强力的突击。

尽管意识到苏联会有所行动,但其实在日本军方的设想中,与苏联决战应该是1946年的事。这就导致了当苏军进攻时,关东军还完全一无所知。慌忙之中,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放弃“新京”长春,全军退往通化。

但在逃跑过程中,关东军又收到了大本营的命令。这个命令是说,在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关东军可以放弃“伪满”,全员退往朝鲜。等到了朝鲜,再与苏军进行大决战。

当退路出现之后,关东军司令部反而开始注重起了部队的名声。为了“皇军之花”的名号,关东军并不打算直接撤向朝鲜,他们想通过抵抗,来维护王牌部队的颜面。也正是由于这个错误的想法,关东军才会在一周之内,就付出高达8万多人的死伤。

三、关东军没有战斗欲望。

自苏军展开进攻之后,关东军在各个战场上接连失败。这使得作战素质本来就低的部队,更加失去了战斗的欲望。尤其是在大本营撤退命令下达,关东军士兵有了希望之后,他们更是彻底放弃了留在东北的想法。尽管司令部一再命令他们进行反抗,但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走,为何要无谓送命呢?

因此,在战争最后几天,关东军几乎只想撤退,完全无心恋战。

最终,随着8月15日日本天皇的投降,这场对于关东军来说噩梦一般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谈到二战,苏联是最有意思的国家:别国军队人越打越少,越打越弱,苏联仿佛开了挂,据保守估计,二战末期,苏联红军的数量至少1200万。临近战争结束,别国军队七零八落,某国军队却迎来鼎盛,实在可怕。言归正传,纳粹在欧洲战场大势已去后红军着眼东亚,出兵东北。原本在东三省一手遮天的关东军,仅一个星期的工夫,就被苏军俘虏60万人,要知道,关东军原本也就70万人。

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军死了8万,被俘数仅为2000。过了四十年,苏联出兵东北时关东军战亡数为8.3万,投降人数比战死人数多了6倍还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1904年开始,日本就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立“关东州”,驻扎在这片地区的日本兵也叫关东军,随着时间的发展,关东军逐渐成为一只正规军,有编制编号,就这样在东北盘踞长达40年。关于他们的溃败,从军事角度来看,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关东军虽对外号称70万精锐,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歪瓜裂枣。自1945年上半年起,关东军内部就已经被掏空,原来驻扎的20个精锐师团被抽调到其他战区,更有甚者,已经回到日本本土着手对盟军的最后大决战了。当时东北关东军的情形如何呢?1945年2月紧急编制的八个师团,加上前一年七拼八凑的四个师团,以及从关内调回来的四个师团,构成了关东军的主力。很明显,日军为了扩充兵源已经不在乎士兵的质量了,苏联红军到来时应战的全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手,这批人害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次,日方准备不足。按照日高层的预计,他们应该在1946年与盟军开始大决战。然而事与愿违,苏联红军出兵时很多日军官还在放假,苏军的出现让他们措手不及,没来得及做出具体的战略方案,这是关东军在战场上溃败的另一大原因。

最后,苏联红军的日益壮大。得益于之前与德军的交手,战争后期的苏联红军可以说神挡杀神,全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手。当时苏方带来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空军集团军再加一个战役集团军,共计157万多人,5000余辆坦克,2.8万门火炮,4300架飞机。是个关东军都知道打不过苏联人。这样看来,苏联人出兵东北后日本人大规模逃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被苏联消灭的。

到了二战末期,所谓皇军之花,已经完全衰落了,有战斗经验的老兵,都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所以,驻防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虽然数量不少,但战斗力却不足,于是,就被苏联轻易的消灭了。

被苏联红军灭掉的。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8月9日,100万苏联军队向盘踞在中国东北14年之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进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关东军为“皇军之花”的颜面,还是象征性的反抗了,毙伤了3.2万苏军,关东军伤亡8.3万余人,其余的近60万关东军,则全部投降了。

关东军投降后,中国东北被划为苏联受降区,苏联红军自然就成了关东军的受降部队。关东军战败前,开始大破坏,在东满,日伪炸毁了西车安、西鸡宁的火药库、油料库;被服厂内可供1个师团近2万人穿用的被服全部被烧了;烧掉足够6万多人吃三年的粮食;大批武器弹药被掩埋、毁坏、丢弃,甚至将武器转交给东北当地的土匪,导致东北土匪剧增,最多时达25万,占据了大半个东北。即便如此,苏军从关东军手中依然收缴了步枪约70万支, 轻重机枪约14000挺, 火炮约4000门,坦克装甲车辆约600辆,飞机800架,汽车约2000辆。

战后不久,最早进入东北的我军曾克林部,从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军火库里运走了2万支步枪、1000挺轻重机枪、156门迫击炮、山炮和野炮。抗联的周保中在接收了长春大本营的军火库后, 也运走步枪5万多支、轻机枪2000多挺、重机枪800余挺、弹药1200余万发。可是后来苏联与国民党政府订协定:不能援助中共武装,对八路军的行动加以限制,不让八路军驻在沈阳。随后苏军以“将这些武器准备拉到乌拉尔去炼钢”为理由,拒绝交与当时已经在东北配合苏军作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随着东北局势的动荡,国共战争一触即发,而我军却没有足够的武器。东北解放军的对策是:通过捡洋落、挖窑子收集军火、剿匪夺回武器。日军在东北建筑了许多地下仓库,储存了大量的军火和其他军用物资。通过挖窑子,解放军获得了大批军火和军用物资。到1947年4月,东北25万土匪基本被解放军铲除,共获得5万支长短枪,轻重机枪1400挺,各型火炮359门,汽车134辆。

1947年6月至八月,东北局军工部长何长工通过谈判,用一吨废钢铁换一吨军火的方式,把囤积在满洲里,准备运往乌拉尔钢铁厂炼钢的大批苏军缴获的日式军火换回来了。东北解放军炮兵司令朱瑞来到朝鲜,通过其当年在苏联克拉辛炮兵学校的同学关系,与苏军达成口头协议:苏方每晚向我运送日式军火,我方则用农产品折价交换。两个月时间,苏方经图们向我军运送了几十列火车的日本枪支弹药。

据统计,苏联在东北缴获了可以装备80万军队的轻重武器,四分之一分批次送给了解放军,这些武器多是轻武器和少量火炮,重武器则大部分被苏联运回国内炼钢去了。

其实70万日本兵已经不是最初的日本兵了。里面的老兵很少,大多都是新兵。

而且日本的武器装备和苏联的武器装备还是有差距的

当时日本各处败仗连连,斗志已经很弱了

苏联的兵都是进过战争的精兵,而且数量也不少

这个不难理解

二战末期,日本随着德意投降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苏联出兵东北和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的推进更让日方士气大减。另外,苏军进行的是机械化战争,装甲车辆在东北平原一走一过,势如破竹。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此后,近六十余万的日本关东军被押送至苏联各地进行苦役。放下武器的关东军们,本以为会得到苏军的“宽恕”,可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连吃饭都是问题的“地狱之行”。

大量的日本关东军被押送至西伯利亚和苏联远东地区,除一小部分特殊战犯是乘坐火车前往之外,剩余的大部分日军都是徒步从中国东北前往苦寒的西伯利亚。这场景仿佛“似曾相识”,细想下,有点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发配边疆”。由于路途遥远环境艰苦,不少日军都在这一过程中死在了半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