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桐城派曾国藩(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

关于桐城派曾国藩,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桐城派曾国藩(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桐城派曾国藩(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


1、摘 要:曾国藩对桐城派假以援手,使其得以中兴,受曾国藩的威名的影响,形成了“湘乡派”。

2、由于“湘乡派”对桐城古文的改进,导致文风与早期桐城派风格有所不同,后世产生了湘乡派是否为桐城一派的争论,本文认为湘乡派是继承桐城派的基础上创新的,并非自创一派。

3、关键词:湘乡派;桐城派;渊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12-01随着姚鼐及其弟子的相继去世,桐城派古文的弊端也日益突出,面临岌岌可危、后继无人的局面。

4、在这种形势下,曾国藩对桐城派假以援手,终使桐城派避免了树倒猢狲散的危局,并取得了中兴。

5、曾国藩的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幕客,后世也称为“湘乡派”,那么桐城派是否等于“湘乡派”,湘乡派是继承了桐城派的传统,还是篡改了桐城派?最早提出曾国藩自创门派的是吴敏树。

6、他在《与筱岑论文派书》中提出:“果以姚氏为宗,桐城为派,则侍郎(指曾国藩)之心,殊未必然”。

7、言外之意是说,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以姚氏为宗,桐城为派,论述桐城文派与世变相因的关系,并非出自曾国藩的真心实意,不过是一番表面文章,它只是曾国藩想借桐城派之名而别有所图的一种权术罢了。

8、而胡适在1922年发表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把“桐城=湘乡派”合二为一,相提并论。

9、现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湘乡派和桐城派是一脉相承的。

10、一、曾国藩承认自己是继承了桐城派的传统,并没有自创门派他言“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固然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但并不能说纯是弥天大谎。

11、曾国藩早年确实有过尊崇方姚的时期,他在《圣哲画像记》中,将姚鼐列为他所景仰的三十二人之一。

12、曾氏文集中,从精处、粗处、阳刚阴柔论文,作文讲求器识,强调情理,主张学文宜从摹仿入手,讲求讽诵之共,在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桐城古文理论的影响。

13、二、湘乡派与桐城派在古文理论的主要框架方面存在明显的延续(一)他继承了姚氏对中国学术的三分法,即义理、辞章与考据。

14、姚氏曾自命为能融合三者而一的文士。

15、曾国藩认为“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此四者缺一不可”,在姚鼐之上增加了“经济”之说。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