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的介绍

上巳节与寒食节,清明节有什么关系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上巳节和寒食节这些传统节日,但清明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却一直沿承至今。那么清明节与上巳节、寒食节这些节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的介绍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的介绍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的介绍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可以说现在的清明节就是传统清明节和上巳节、寒食节这三个节日的综合。

清明节为什么要禁食?上巳节是不是清明节?

清明节为什么要禁食?

原因一:清明节扫墓之前是需要禁食。

一般来说,动身开始扫墓,就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所以清明节有禁食习俗。

原因二:清明节和寒食节的习俗融合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

上巳节是不是清明节?

不是的,上巳节并不是清明节。

上巳节介绍:

上巳(s)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虽然说上巳节并不是清明节,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巳节和清明节的习俗也是逐渐融合。

上巳节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到了宋代,上巳节逐渐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

清明节是由哪两个节日组成的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和上巳节组成的。

一、寒食节

寒食节,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二、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三上巳节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

1、踏青:踏青又叫做春游、古时候叫做探春、寻找春等,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这时候外出踏青早就已成为风俗。

2、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按照习俗,这一天一家人都会去已故亲人坟前扫墓,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3、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

清明节融合了哪两个节日

上巳节与寒食节。

提到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青团、扫墓、插柳条,以及踏青旅游等习俗。在古代,一开始这些习俗与清明节并没有关系!当然,节日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

清明一开始并不是“节日”,而是一个“节气”。“清明”一称早记载于周代,但作为节气真正形成于汉代。西汉时,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基本齐备。清明,则是二十四节气之五。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在冬至后第108天。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更地反映一年地球运行的周期,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阴历或农历。

从此,的历法基本确定。这对于后来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明节真正的兴起成型,则在唐代。唐宋之前,上巳节与寒食节已经产生。并且在唐宋时期,上巳节和寒食节都有多种娱乐性活动事项。

由于上巳节,寒食节,清明时间相近,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因此,几个节日常连在一起进行,呈现融合的趋势。唐在权威的礼法《开元礼》中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在唐德宗时期,假日延长到七天,足见唐代对寒食与清明的重视。

慢慢地,随着上巳节祓禊活动不再盛行,寒食节禁火习俗日渐淡漠,清明节节日地位逐步上升。“清明节”在宋代的《岁时广记》中被列为单独类目。明清时期,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淡出,三节合一,只有清明节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的习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成为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作为一个集节气与节日于一身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还于2006年被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世界上还有一些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与情感,也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的美德表现。祭祖,是为了记住。纪念先人,勿忘清明,且惜当下。

传统节日中都有哪些节日?

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