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氨气喷泉实验 老版氨气喷泉实验视频

氨气喷泉实验 老版氨气喷泉实验视频氨气喷泉实验 老版氨气喷泉实验视频


氨: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问题? 急

氨气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成碱性.

现象是水喷到倒置的圆底烧瓶中,成红色.

就是利用大气压,把加酚酞的水压入充满氯气的圆底烧瓶中,氯气迅速溶于水后,遇酚酞变红.

氨的喷泉实验现象

氨的喷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1.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氨气;

2.集满后用带玻璃管和滴管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的水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3.实验时应注意烧瓶必须干燥,滴管吸水后外壁擦干,而且尽可能使氨气收集满一些;

4.出现了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5.出现了两种现象,意思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二是水进入烧瓶后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氨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

高中化学 喷泉实验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是很重要的一门实验,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喷泉实验是指将充满氨气的烧瓶密封倒置于铁架台上,并通过试管与呈有酚酞的烧杯相连,会发现酚酞向上喷入烧瓶内的现象。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溶解在酚酞溶液中的速度极快,导致烧瓶里面的压强急剧减小。

而大气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存在压力差,因此使得酚酞溶液向上喷出。

除此之外氨气溶于水之后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会变红,因此更容易观察。

求氨气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如题

高中化学第2册的氨这一节是这样讲的: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力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氨极易溶于水,经试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的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氨水喷泉实验原理

这是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当向装满氨气中的烧瓶中滴入少量水,使部分氨气溶于水中,烧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将水压入烧瓶中,这样又使更多的氨气溶解在水中,使烧瓶内的压强进一步减少,所以使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继l续进入烧瓶中进行形成喷泉。

氨的喷泉实验的步骤.

实验操作: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剩有水的烧杯里(水利预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溶液有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本质原因:较大量的氨气溶于较小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或气体与液体能剧烈反应,形成较大压强差都能做成喷泉实验,如HCL\HBr\HI\SO2\CO2用NaOH溶液吸收

注意问题:1烧瓶要干燥2氨气要充满3塞子要严密4由滴管内挤入的水不要太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