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读音

水浒传作者介绍 施耐庵简介

1、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阳,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2、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3、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读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读音


4、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庄”是全书中的重头戏,其实祝家庄就是祝塘镇。小说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写得栩栩如生。

5、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简介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明初洪武年间,施耐庵被徐骐聘去做私塾先生,施耐庵住在祝塘镇环境优美的徐家大院里,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水浒传》。

因刘伯温与施耐庵同年中进士,有同学情谊,在洪武皇帝面前保奏道:“施耐庵才气胜臣十倍,若让他做官,一定有好政绩。”洪武皇帝准奏,下诏书召他进京,召了几次,施耐庵厌恶了官场的险恶,委婉地推托有病,谢绝了圣旨,未再步入官场。

施耐庵在白驹场时,结识了当地很多的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好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加工创作,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梁山众将的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附近有一庵,庵里有一个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施耐庵从和尚身上受到启发,把自己的住所题名“耐庵”,人们称他为“庵公”,施耐庵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施耐庵耐得住寂寞,潜心创作,他对文稿精益求精,每写出一个章回,都要和学生罗贯中一块研究,去除糟粕,留其精华,几易其稿,使小说尽善尽美。

施耐庵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了这部书的大部分篇章,还没把全书写完,便因病辞世。施耐庵死后,罗贯中又续写了三十回,并把老师留下的文稿整理、编辑,正式命名为《水浒传》,署上老师施耐庵的名字,让这部鸿巨之作传留于世,也可以看出罗贯中的人品高尚。

施耐庵简介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哪一年逝世的:1372年

1372年10月28日(农历十月初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逝世。距2013年10月28日已经641年了。

施耐庵(1296年4月4日-1372年10月28日),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施耐庵简介

求 学入仕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施耐庵出生于平江路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由于家贫,无法上学。7岁开始,他只好通过自学学习。13岁后在浒墅关的一家私塾念书。

19岁时,他考中了秀才。并且同私塾教书先生的女儿季氏结婚。25岁时被苏州官吏荐为孝行信义,29岁考中举人。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36岁的施耐庵中辛未榜进士,并结识了同榜的进士,也就是日后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的刘伯温。

得中进士后,施耐庵被朝廷委以钱塘县尹之职。但是当时由于做事情需要得到元人担任的达鲁花赤批准,施耐庵十分不得志。做了两年县尹,由于触怒元人,愤然辞官。在苏州施家桥办学授徒。在这里,他收下了一个商人的儿子罗贯中(也就是日后《三国演义》的作者)为徒。其间施耐庵父亲和妻子相继逝世,随后续娶了申氏。此时他已经开始着手撰写《水浒传》。

元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其属下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在施耐庵地帮助下,张士诚从兴化一路打到苏州。此时,由于意见不合,施耐庵辞别张士诚,带着门人罗贯中四处游学。

隐居著书

开始施耐庵在常熟河阳山隐居,为当地一家姓徐的人家当教书先生。三年后,刘伯温向朱元璋推举施耐庵,但是他坚辞不就,只好离开河阳山,回到苏州施家桥。《水浒传》大体也是在此时写成。

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包围苏州攻打张士诚。为了躲避战乱,在好友的帮助下,施耐庵举家迁回兴化白驹场故居。

《水浒传》成书后,很快民间传抄开来。根据民间传说,刘伯温奉皇帝之命寻访施耐庵时,发现了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并带给了皇帝。朱元璋看过后,认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当地官吏逮捕施耐庵。

施耐庵被关押一年多后被释放,但是身体已经不行。虽然有罗贯中的帮助,但是返家途中又染病不起,只好在淮安养病。第二年,也就是1372年客死于淮安。

备注:根据1962年出土的其子施让墓的施让地券记载,位于施家桥的施耐庵墓地是其孙施文昱在景泰四年从淮安迁葬与此。墓地西面有芦苇荡,相传水泊梁山的描写,多取材于此。其后人每年三月初一(忌日)和十月初二(生日)都会来此扫墓。一直延续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查寿星万年历农历三月初一是1296年4月4日,十月初二是1372年10月28日。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全书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全书赏析:

《水浒传》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往往通过一个个场面展开、一个个细节描写、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写武松打虎的情节就是如此。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读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读音


第一个场面,写他在景阳冈下酒店一连喝了十几碗酒。接着第二个场面,写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说:有大虫伤人和三碗不过冈。武松怀疑店家用心不良,决计过冈。

第三个场面写他行数里,看见剥皮树干上写着有大虫伤人等两行字,武松将信将疑地仍继续上冈。第四个场面写他来到景阳冈上,看到山神庙前的印信榜文确信有虎。接着第五个场面才写他在冈上遇虎、打虎。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什么人

施耐庵(1296年~1371年)

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简介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本名彦端,字肇瑞,吹打乐安,别名耐庵。泰州兴化人,籍贯苏州市,舟人之子,生在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学堂,19岁中书生,29岁中秀才,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中间官钱塘江二载,后与众宠不合,回归苏州市。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可;与张士诚部下卞元亨相友好,后流寓江阴市,在祝塘镇执教。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明太祖朱元璋屡征不可;最终居淮安市卒,享年74岁。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读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读音


拓展材料:张士诚造反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们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之后,施又在他幕下参加方案策划,和他的部下卞元亨交叉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良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幅心寒,陆续离开。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扩展资料:

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

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

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

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施耐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