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中医学专业本科 中医学专业本科就业前景

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什么课程

中医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病理学等。

中医学专业本科 中医学专业本科就业前景中医学专业本科 中医学专业本科就业前景


中医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中医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教师队伍:

开设本科中医学专业,应具有稳定、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承担本专业课程的教师总数不少于35人,其中承担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任教师不少于20人,且各学科、课程组成教师结构合理,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1/3。

申报设置本科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应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医学知识结构的专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设立相应的教学基本组织(教研室、课程组)。

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有哪些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那么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有哪些呢?

中医学专业课程

(1)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内经、伤寒、温病)、针灸

(2)专业课: 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

除此必修课之外,可能还有限选课:医古文、中国医学史

中医学就业前景

1、中医新老医生替换周期过长

在大部分人民医院中的中医科室极少,而在中医院,尽管其中医科室明显要多,但还是以西医为主体,而中医医生主要以名老为主,至于刚毕业的中医院校的学生,往往都不太受欢迎,因为大部分人认为老中医经验丰富,一些医院宁可返聘退休医生也不愿招新人。而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却是非发达地方不去,非县地级市医院不去,从而导致人才的严重浪费。乡镇医院,卫生所等常年招不到一个硕士生,连本科生有时也留不住。调查结果显示,因为以前的名老中医从我国医疗水平的年代走过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今仍在工作岗位上,使得整个中医就业周期大大加长.

2、中医相对西医而言经济效益太低

中医科室的经济效益比较低,相对于西医院来说收入更低。同时西医院的诊断设备比中医院先进,西医的思维方式与中医截然不同。而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现代医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反而没有接触过中医的文化,所以在医院的选择上,大多数患者会选择西医院,从而导致中医院的经济效益太低。

3、医生按医疗水平而言是供不应求的

就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并不是我国的人均医生人数及医疗卫生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医生的需求应该是越来越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中医的人才必然会供不应求的。

中医学本科课程

请教:中药学专业(本科)都学些什么

中药学专业是当前中医药大健康背景下备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之一。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传统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等内容。

专业学生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的课程有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等专业课程。

(1)中医学本科课程扩展阅读:

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4、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读中医本科需要学习哪些专业课程

我是七年的,但是与五年制的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第一年不学习医学课程,只学习诸如 *** 思想, *** 理论这些公共课,从第二年开始学习医学课程,第一个学期是系统解剖,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我只说主要的课程了),第二个学期是生理,组胚,中医诊断,第三个学期是免疫,中药,黄帝内经,第四个学期是方剂,病理,药理,第五个学期是西医诊断,影象学诊断,针灸,伤寒论第六个学期是儿科,耳鼻喉科,金匦要略,第七个学期是中医内科,西医内科,温病条辩,第八个学期是中医外科,西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眼科。后面两年实习

中医学课程设置

本人中医学专业,现在大五,我们的课程设置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按顺序学的)。

这是学校安排的课程。但个人觉得其中中医基础部分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必须通过中医基础弄清人体的中医的生理病理,这是尤其重要的,也是其他学习的基础!就个人经验,觉得还有帮助的课外书籍:《医间道》、《发现中药》、《药性琐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些书适用于在中医基础有一定理论后学习!另外推荐一个新浪博客:中医修正。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嘿嘿!)

想知道中医学专业本科要学哪些课程能按照先后顺序说说吗

一般土质都可以的,江苏金银花苗圃有详细介绍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想知道中医学专业本科要学哪些课程能按照先后顺序说说吗

这个都不一样的,大一的时候肯定先学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四大经典,中药学,医学伦理学。中医诊断,方剂,是大二的。内科是大三的。还有西医的课程,解剖,医学生物学,化学,生理,病理,诊断,内科

中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有哪些

对于楼上的答案,有一点不太同意,虽然是中医学,但肯定是要学西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回,但答是所学比例并不是3:3,毕竟专业名称是中医药,所以还是中医占主要地位,我是广中医的,我学校的中医学中西医比是6:4,中西医结合的才是5:5。

其实西学实验不是无为单调的,相比起理论课,实验课什么的还是很有乐趣的,例如解剖尸体、给小白鼠灌胃、数青蛙心跳、看各种细胞啊什么的,而且实验真的是加强理论很好的方法。

那位知道中医专业大学本科全部课程目录五年或七年制。以及课本教材版本。请大家帮帮忙。谢谢了!

1) 中医基础理论 (必修) 81学时 4.5学分。

2) 医古文 (必修) 81学时 4.5学分。

3) 传统体育 I (必修) 36学时 2学分。

4) 中药学 (必修) 108学时 6学分。

5) 中医诊断学 I (必修) 72学时 4学分。

6) 正常人体解剖学 (必修) 81学时 4.5学分。

7) 传统体育 II (必修) 36学时 2学分。

8) 内经学 (必修) 72学时 4学分。

9) 方剂学 I (必修) 72学时 4学分。

10) 生物化学 (必修) 9 *** 时 5.5分。

11) 传统体育 III (必修) 36学时 2学分。

12) 伤寒论 (必修) 90学时 5学分。

13) 生理学 (必修) 81学时 4.5学分。

14) 传统体育 IV (必修) 36学时 2学分。

15) 金贵要略 (必修) 72学时 4学分。

16) 温病学 (必修) 72学时 4学分。

17) 病理学 (必修) 90学时 5学分。

18) 药理学 (必修) 54学时 3学分。

19) 中医诊断学 II (必修) 27学时 1.5学分。

20) 中医各家学说 (必修)72学时 4学分。

21) 集中见习 (必修) 320学时 8学分。

22) 诊断学基础 (必修) 132学时 7.5学分。

23) 方剂学 II (必修) 27学时 1.5学分。

24) 西医内科 (必修) 114学时 6.5学分。

25) 针灸学 (必修) 106学时 6学分。

26) 中医儿科学 (必修) 57学时 3学分。

27) 中医妇科学 (必修) 72学时 4学分。

28) 中医急症学 (必修) 57学时 3学分。

29) 中医内科学 (必修) 162学时 *** 分。

30) 中医外科学 (必修) 72学时 4学分。

31)中国医学史 (选修) 27学时 1.5学分。

32)中医学导论 (选修) 36学时 2学分。

33)细胞生物学 (选修) 40学时 2学分。

34)组织胚胎学 (选修) 27学时 2.5学分。

35)中医信息学 (选修) 18学时 1学分。

36)医学心理学 (选修) 18学时 1学分。

37)中医文献检索 (选修) 27学时 1.5学分。

38)中医文献学 (选修) 18学时 1学分。

39)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选修) 45学时 2.5学分。

40)古代文化与传统医学 (选修) 27学时 1.5学分。

41)实验中医学 (选修) 72学时 4学分。

42)中医医案学 (选修) 27学时 1.5学分。

43)预防医学概论 (选修) 27学时 1.5学分。

44)中医口腔科学 (选修) 30学时 1.5学分。

45)西医外科学 (选修) 57学时 3学分。

46)中医骨伤科学 (选修) 57学时 3学分。

47)中医皮肤科学 (选修) 32学时 2学分。

48)营养学概论 (选修) 27学时 1.5学分。

49) 中医耳鼻喉科学 (选修) 34学时 2学分。

50)中医眼科学 (选修) 34学时 2学分。

课本一般是21世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哪些课程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

中医学(五年制)

本专业培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医学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掌握中、西医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理论知识和诊疗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科学、西医儿科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40余门。同时还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坚实的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和必要的西医临床诊疗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基本功扎实,适合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医药院校及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医学(美容与康复方向五年制)

本专业培养具有中医药美容康复学理论和临床诊疗技术及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系统掌握中医药美容康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中医美容康复理论、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及技能从事卫生健康服务,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营养学、中医美容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食疗学、健康评估学、医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40余门。同时还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通过临床实习,掌握中医药美容康复的临床诊疗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合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医美容康复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中医学(应用心理学方向 四年制)

本专业培养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实习, 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解决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与治疗、精神病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40余门。同时开设多门心理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合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司法机关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心理咨询治疗、思想政治教育、人事管理等工作。

中医药大学的课程一般是哪几门

看你考什么专业了具体的专业是什么,比如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版专业。药物制剂权专业

一般医学类的都要读五年,或者是本硕连读的七年,有一年的实习时间

所学的课程包括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加起来总共不会少于30门,呵呵还是比较的的多的、

一般医学生要学的专业课大概有,解剖,生理,病理,生化,药理,免疫,诊断,内科,外科,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针灸。金匮,伤寒,瘟病,各家学说,

大学本科中医学学什么?

大一主课: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解剖学、生物学、

大二主课:中药学、方剂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

大三主课:内经、伤寒论、西医诊断、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

大四主课: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

不一定准确,但是都是主要课程。

考研有政治、外语、大综合,共500分

大综合考: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是什么专业

中医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中医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适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中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中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就业岗位:美容师、中医师、中医科医生、中医医生、中医医师、美容导师、中医、中医科、中医科医师、医药销售代表、中医理疗师、护士等。

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

中医学考研的相近方向有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基础理论等,还有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等学科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