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展开,涉及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历史唯物主义相关题目及答案

1.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看,钱学森的 事迹 表明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C 解析:本题的题干指向是“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②观点符合题干材料,但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不符合题干指向,故排除②。

2.受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 毕业 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硕士们以近似43比1的比例竞争一个卖猪肉的职位。有网民说:“硕士生竞聘卖猪肉岗位,这乃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从哲学角度看,这一网民的观点认为

①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②在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D 解析:③属于经济生活观点,故直接排除;硕士生竞聘卖猪肉说明具有较高的科学 文化 素质,②不符合题意要求。

3.材料一:2008年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常常听到对“鸟巢一代”青年譬如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热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什么“月光族”、“啃老族”等等的质疑声,人们担心五四精神的历史火炬能否传承到“鸟巢一代”手中。2008年1月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了南方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对考验,海内外广大“80后”、“90后”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用自己的果敢睿智、顽强坚毅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

材料二:30年的改革造就了今天的中国,造就了中华民族全新的存在,也造就了今天“鸟巢一代”。他们从一出生就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变迁,“鸟巢一代”必然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这就需要“鸟巢一代”要不断地增长个人能力,将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另外,专家建议,积极向上的“鸟巢一代”,要勇于锻炼自己承受苦难和挫折的能力

(1)材料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简述“鸟巢一代”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3.(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在2008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考验中,人们获得了对“鸟巢一代”的全新认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08年“鸟巢一代”的表现,证明了五四精神的历史火炬可以传承到“鸟巢一代”手中。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对“鸟巢一代”的认识,是历经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实现的。

(2)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鸟巢一代是在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因此必须肩负历史使命,奉献青春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鸟巢一代”就是凭着果敢睿智、顽强坚毅才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③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时代在变迁,这就需要“鸟巢一代”要不断地增长个人能力,将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④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鸟巢一代”必须传承五四精神的历史火炬,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猜你感兴趣的:

1.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2.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3. 2017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

4.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

5.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有哪些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以下7点内容:

1、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社会发展两大基本矛盾的原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原理;

4、人生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5、人生价值的内涵和评价;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标准;

7、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扩展资料: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三个主要理论: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通俗地讲,生产力是有目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评价历史现象是生产力的标准是最后的标准。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

2、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在阶级社会中和阶级消灭之前,上层建筑都有阶级性。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阶级斗争理论

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3、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扩展资料: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这5年之所以能够解难题办大事,关键是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

可见,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

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内容?

其主要方面的内容有: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扩展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参考资料: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什么区别

很显然辩证唯物主义讲述的是整个世界的问题,而历史唯物主义讲述的是人类历史的问题,是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了人类社会。

我们经常将历史唯物主义叫做唯物史观,并将它和剩余价值学说看成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还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而唯物史观是一个历史概念。我们学生们学的中共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是唯物史观,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或者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写的历史,这也说明历史是有阶级性的。我们学习中可以忽略两者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相对的是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也是一种历史观。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神的意志或者英雄人物创造的,它强调的是神或人的精神方面,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三、唯物史观简介

唯物史观一般指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唯物史观的基本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理论等。历史发展有特定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唯物史观的基本知识点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要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1.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物质具有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于社会实践。

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个人与社会等基本原理

第六课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第七课,第八课中的群众观。

千万别忘记还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一框

1.社会实践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决定与反作用)

2.两大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有这么几个知识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人民群众的地位(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的行为起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5.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6.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条件: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努力发展个人才智,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要有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

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