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 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怎么写

围绕用户需要,在B站打广告推广的“三步走”策略

为什么我在B站投放的广告总是石沉大海?到底该如何赢得B站这群年轻人的关注?不了解用户,你的广告只是自嗨。

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 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怎么写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 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怎么写


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 b站的营销策略分析怎么写


大部分渴望年轻用户群的市场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B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95后的年轻人为什么都爱去B站?他们在那里都做些什么?

为什么我在B站投放的广告总是石沉大海?

到底该如何赢得B站这群年轻人的关注?

如果你也因为向往B站年轻用户的浓度和粘性,决定去B站投放广告,首先需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否则,很可能会做出这种神似今日头条风格的广告,比如《专属iPhone壁纸,完美贴合的匠心之作,赶紧来看看~》。

这样的广告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从两个角度说明。

从B站用户角度看,首先没有人喜欢被广告打扰,其次用户刷屏正high的时候,甚至注意不到你的广告。而站在营销人的角度,我认为这种粗暴直接的广告推销,只会引发用户的不爽,给用户带来伤害。

因此,看到这样的广告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可能你自己都不会看,凭什么B站用户会点击呢?

同理,严选的家居鞋广告也出现类似问题。在萌妹子、海绵宝宝、巴黎街头歌手的包围下,B站用户为什么会对一双家居鞋产生兴趣?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广告都给用户带来一种被打扰、不得不忍受的感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营销角度来看就是, 广告太过自嗨,缺乏用户视角。

虽然可能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用户视角,保险起见我还是要再重申一遍。

用户视角就是指假设用户不关注、不在意、不想行动。具体来说就是,要想让用户按照你的想法来行动,就必须从用户的大脑中找到他们真正在乎的东西。先让用户关注到自己的需求,提供用户行动动机,他们才可能产生下一步行动。

而上述广告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给了用户足够的理由和动机,全然没有考虑用户是否真的需要,其本质就是没有真正理解B站用户。

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让广告赢得B站用户的关注呢?

我们化繁为简,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解决:

找到对的人—明确用户属性和特征

找到对的场景—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

找到对的沟通方式—用“用户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一、找到对的人—明确用户属性和特征

要想让广告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明确你的用户是谁,理解他们有什么特征?而理解用户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人群画像、心理特点、行为偏好。

B站用户人群画像

人群画像是理解用户特征的基础。

B站董事长陈睿在第五届互联网视听大会公开表示:B站用户群是互联网用户群里年轻的群体,90%是25岁以下、以90后和00后为主的用户群体。据推算,超过50%的城市年轻网民以及超过80%的一线城市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是B站用户。

B站用户的心理特点

根据人群画像的数据基础,基本知道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年轻、有活力、富有朝气,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崛起的一代。

那么,这一类用户群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

陈睿说:他们大多数是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爱好的年轻人。他们自己知道喜欢什么,他们不会人云亦云。

这表示,B站的用户虽然年轻,但却都有着独立的人格、思想和审美。再加上互联网又大大拓展了他们的眼界和认知。因此,他们对内容有着更高的要求,不是糊弄一下就可以的。

B站用户的行为偏好

B站COO李旎曾说过,“B站用户喜欢看有品质,有创意,真实、不做作的内容广告。”

由此可见,B站用户的心理特征反应到行为上就是,他们会严厉的拒绝和自己的审美、原则不相符的内容。

二、找到对的场景—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

1、搞明白用户在B站做什么

2、发现用户的内容偏好

3、关联用户的使用场景

理解用户场景的步是,搞懂用户都在B站做些什么,他们想要获得什么,有什么样的活动轨迹。

一个B站用户的典型活动可能是这样的,不管早午晚,只要不忙的时候,拿起手机时间就想到B站逛逛。

也许,先把一集的新番看完,接着补之前追的旧番。或者看看up主们新上传的视频。也或许就随便在首页逛逛,找找有什么有趣、好玩的内容。

他们为何来B站?因为B站有他们喜欢的内容,有新鲜的资讯热闻,有各种各样的新鲜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B站的氛围,甚至已经把B站当做生活的一块栖息地。

其次,了解用户的内容偏好,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讨厌什么样的内容。

众所周知,B站的核心内容是ACG,从二次元延伸出影视、综艺、美食、搞笑、鬼畜等泛二次元内容,这就是B站用户的内容偏好。

其实,了解用户内容偏好的方法,就是融入到这个群体里。平时多刷B站,看看用户都在看些什么,喜欢什么,多了解受欢迎的UP主,看他们经常做什么样的内容。

,关联用户使用场景的重点在于,吸引用户注意力。

首先,了解用户的一个行为—刷。手指点在屏幕上,不断划拨屏幕向下刷,是逛B站首页标准动作。这时候,用户的注意力是不聚焦的,行为比较随机,也比较没有耐性。

其次,用户逛首页是希望在一大堆信息中发现感兴趣的内容。如果这时候还没刷完两屏,就蹦出一个非常突兀的广告,用户的心情可想而知。

关联用户使用场景的方法就是,进入到用户的关注圈内,让用户在信息流中注意到你,对你的广告产生兴趣。

可以利用第二步,发现用户内容偏好,选择既能让用户产生兴趣,又和你的产品相匹配的信息,进行关联。

举个栗子:你的产品是阅读app,广告标题可以尝试关联二次元场景,《一个懂二次元的阅读器》;或者影视剧场景,《值得的一部穿越》。

再以这则广告为例,《get√99块买了个日剧男朋友》。

也许你会说这个广告也很一般,没什么特别的。如果从用户的使用场景出发:某个女孩刚在B站看完的一个日剧,被男主角帅了一脸,心里一阵抓狂为什么自己的男朋友不能这么帅。

这时候,首页出现一个和剧中男主角穿同款毛衣的男生,就极可能引起她的兴趣,让她产生为自己的男朋友买一件的想法。

ps,目前B站有两个投放广告的地方,一个是视频广告区,另一个是首页的信息流广告。这篇文章提到的B站广告,均是指首页信息流广告。

三、找到对的沟通方式—用“用户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你知道了,你的广告是为谁打的,也理解了目标用户的使用场景,下一步就是要找到用户喜欢的交流方式,勾起他们的兴趣,他们行动。

B站用户年轻、有个性,独立,他们喜欢的是像朋友、哥们、闺蜜一样的聊天对话的感觉,而不是说教式的指导和命令。

以此作为交流原则,让广告和用户产生对话。主要通过两种媒介: 标题和图片。

标题

以《专属iPhone壁纸,完美贴合的匠心之作,赶紧来看看~》标题为例,“完美贴合”“匠心之作”丧失聊天气氛,更像是文绉绉的老学究口吻,“赶紧来看看”则是有点催促命令的味道。

如果把标题改成《发现一组超萌的初音未来iPhone壁纸,敲棒!》,使用动漫人物和二次元常用语,既关联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又能够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就算用户发现是广告,也还是会愿意去关注,因为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壁纸。

图片

在B站,图片和标题一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量,甚至图片要比标题更重要。用户在刷B站时,首先看的是图片,其次才是标题。

下图两则广告,哪一个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力?我想大家一定都会觉得上面的广告更吸引人。那下面的广告弱在哪里?

首先是封面图不够聚焦,这么多信息凌乱的排列在一张小图上,都不知道该把目光放在哪。其次,没有关联用户感兴趣的东西。图片显眼的三个字是'家居鞋',用户忙着刷B站,就算要买可能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吧。

此外,图片和标题也缺乏紧密配合,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不协调就像是,你朋友正在和你聊天时,她手里拿着一张旅行拍的照片,你以为她要和你讲讲旅途趣事。结果,她说的是刚做好的手指甲如何地漂亮。

回到开头的问题,广告投放前先问问自己,假如我是B站用户,我会喜欢这个广告么?它有什么地方吸引我?

做个小测试

A:以下6种B站广告,哪个更贴近用户使用场景?

B:下面4款二次元手办预定的广告,哪个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力?

哔哩哔哩(B站)盈利原因分析(持续更新中)

“净亏损13亿”的视频网站——B站。

2019年,B站财报上的数字不容乐观,然而股价确一再飙升,截止至2021年1月为止,股价已破134.37元/股,总市值413.45亿。

B站之所以能够成为二次元互联网小破站,原因在于它的闭环社区运营思路,通过4个特色运营元素,完整形成一个闭环运营模式:

1、提高用户准入门槛,有利筛掉一大批素质不够、对二次元文化不够热爱喜欢的用户,以提高门槛的方式提升用户口碑,保证客户群体的精准性。从而有利后续周边及衍生品销售。

2、维护社区规范:小黑屋模式,把本不透明的我审核变成熟悉的学校风纪部,增加了群体互动,更起到了警示作用,很有趣味性。

3、视频弹幕社交:这一项无需多言,全国范围内的弹幕开始兴起原因就是B站,B站独创的弹幕文化,在初是能体现陪伴文化的;到现在,直播的方式则能更好的诠释陪伴,因此兴起不难理解。本质上,互联网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方法革新来减少用户人群的孤独感,增加陪伴感。这一点也是日本宅文化、动漫文化的初奥义。

4、Up主内容生产:b站同目前许多头部短视频互联网巨头一样,都意识到内容性原理,内容为王,但自我孵化培育视频创作者,像Netflix一样做出难以想象的巨大投资来单线运营是每个互联网企业都难以做到的(Netflix盈利模式异常简单,斥资培育自己的内容生产团队,公然与好莱坞抢夺影视地盘,以此来完成闭环帝国的梦想),B站在这一点运营上非常聪明,使用了up主激励机制,让源源不断的好作品通过普通人的视角传递出来,更草根,也更新鲜。基本上现今世界里头部的娱乐制作机器如抖音、快手、等都是同样的思维,以激励手段鼓励年轻有创造力的up主,博主进行内容创作,进而规避了互联网信息爆炸前提下的巨大创作压力。创作者本身亦是站台忠实用户,在与B站保持强力用户黏性的同时,是独立创作者,b站并不对他们有强力约束。这一点从根本上避免了员工与老板的天然敌对属性,up主们更像是“创业者”,是为梦想而奋斗的有创造力的人群。

从营销角度看,哔哩哔哩是如何在视频市场中崛起的?

从营销角度看,在视频领域有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暴风等行业巨头的情况下,哔哩哔哩的成功崛起,很大的原因在于哔哩哔哩对视频市场进行了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温德尔?史密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营销概念,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的各方面的异,把一个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的市场分类的过程。

按照艾瑞2016年5月的数据,在传统PC视频市场,爱奇艺、优酷土豆、暴风等在用户观看时常方面,分别以20.7亿个小时、13.2亿个小时、7.6亿个小时位列前三。这个市场格局非常的稳定,爱奇艺的领先优势接近第2、3名之和。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在营销领域有一个定律叫三法则,三法则就是几乎在绝大多数企业、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在没有独占权(比如专利、许可、商标权)的情况下,即在没有很大的壁垒的情况下,行业终会形成三巨头。一旦三巨头形成,后来的进攻者几乎没有生存机会。?

所以问题来了,B站为什么能够破掉三法则?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细分。B站区别于爱奇艺等寡头,从原有的视频人群当中新切割出二次元人群,根据这个人群的心理行为特征、年龄特征,将核心人群定义为年轻人中喜欢潮流文化和二次元的群体,去构建新的社区,去创造不同的视频内容。

基于这样的细分,目前B站的活跃用户超过了1.5亿,每天的视频播放量超过1亿,弹幕的数量超过14亿,原创的投稿数量超过1000万。?

看了B站的案例,我们思考一下,市场细分的本质是什么?市场细分就是营销人员去帮助企业重构战场或者找到新的战场,找到战场的发力点。如果不进行细分,我们就没办法聚焦到客户,这样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跟竞争对手就没有区别。这样的竞争消费者一定是无感的,一定会进入竞争红海,后来的竞争者永无机会。?

我想说,好的竞争者不在于自身无限强大,而在于选择恰当的战场,市场细分就是选择战场的手段、武器和工具。?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思考过,市场细分能为你的企业创造什么价值?欢迎你在留言区讨论。

哔哩哔哩营销方法

哔哩哔哩营销方法如下:

一、 不以单独内容为赛道

B站的一大特点是"不以单独内容为赛道",而是按照用户群体来区分频道,加上B站特有的"玩梗"文化,提供了大量创造"梗"和"梗"的空间。让每一个在B站看视频的用户,都有可能,或者被鼓励成为下一个制造视频的up主。

这种独特的内容生态,导致一个好玩的梗很容易在B站上产生"式传播",成为Z世代用户群体之间的热门话题,让大量用户对B站有着高粘性高依赖。

以"钉钉求饶"为例,原版视频发布后,十天内,B站上就出现了用户自发填词翻唱的日语版和英语版,这在其他传播渠道上是无法想象的。

再加上B站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态,营销密度并没有那么大。所以目前进场去做B站营销,可以吃到这个平台用户的红利。

QuestMobile数据显示,B站位居Z时代用户的偏爱APP榜首,而且用户的月均使用次数和时长都是位居。

二、紧贴用户诉求,提高粉丝粘性

B站的用户聚集于经济较发达地区,高质高智高知用户密集:男女用户比例是基本持平, 18~35岁的用户占了70%,B 站的用户本科及以上的比例高出全网10个百分点。

B站上up主质量以及活跃程度基本上也是全网,它是国内的VLOG社区,生活区的稿件数量和活跃度排到了第二,仅次于游戏,这证明B站在商业化中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容纳更多的品牌在B站上面去做投放,找到自己的精准用户。

B站紧贴用户诉求,使得年轻人喜欢黏在B站。聚焦年轻文化,例如影视综、纪录片、大番剧、虚拟偶像、等等,都能吸引到很多消费者观看。

芬达和b站如何进行数字化营销

营销全面转向数字渠道。

芬达和b站全面转向数字渠道营销,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充满地传播创造力、生产力和个性表达。

芬达“It’sAThing(这是一件事)”系列广告活动在今年7月推出,这组网络视频聚焦于芬达的四种口味:橙子、菠萝、草莓和葡萄,在亚特兰大、洛杉矶、迈阿密、纽约和特区投放了户外广告。

每种口味都表达了独特的个性和创意——“这是一件橙子的事”灵感来自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热情和,“这是一件菠萝的事”拥抱了青少年大胆自信的特点和对复古游戏的热爱,“这是一件草莓的事”是青少年对音乐的热爱,“这是一件葡萄的事”则是关于自我表达。

和其他平台的合作也在“It’sAThing”的互动玩法中起着关键作用。粉丝们可以在美国动画网站AdultSwim里参加芬达T恤设计比赛,可以在粉丝网站Fandom里创作自己的“It’sAThing”方块,为FandomxFanta的艺术马赛克添砖加瓦。

还可以自定义“It’sAThing”滤镜,发布到社交软件里。除了Snapchat,芬达还使用了Instagram来推动与Z世代的对话。前段时间,芬达发起活动,让粉丝上传自己喜欢的口味的照片,然后芬达会用插画的形式“恶搞”这张照片,将生成的照片发布在芬达Instagram上,并@这位粉丝。

今年B站很火,从短视频营销的角度分析B站为什么受青睐?

1、年轻有活力的用户

据统计,截止去年年底,B站近82%的用户是Z世代用户,其中大多数是中学生和大学生,是完全网生的一代人。

更难得的是,B站的用户都聚集在一二线城市,并且有较强的付费意愿,根据B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上广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占B站用户的一半以上。

年轻有活力的Z世代,一二线城市的高消费潜力、高付费意愿都是大众品牌推广战略中的必争目标人群,尤其是对于传统品牌的年轻化推广将更有实质性意义。

2、网生青年文化

B站虽然起源于二次元领域,随着用户的扩大,B站中的内容已经较大众化,游戏、音乐等泛二次元内容,生活、娱乐、时尚等多元兴趣内容已经成为了B站的内容重头。

B站更懂年轻人,90-00后在B站学习知识、创造新内容并交流分享,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多元化的良性社区。

3、弹幕文化

你曾经有过只为了看弹幕而去看一个是视频的经历吗?

在配着弹幕这样融洽的社区氛围内,同个时代背景的UP主和用户彼此之间会有更多的共鸣感。

品牌方寻求的合作方式,可以借助火烧云数据,B站大数据分析平台,统计分析UP主作品和粉丝数据,挖掘UP主广告价值,查询UP主商品广告和带货信息,查看竞品投放情报等,是更实用的数据工具,帮助品牌方做到更精准的投放。

在这个砸重金买流量依然难以触达消费者的营销时代,想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不仅仅需要新鲜的创意,更需要选择合适的渠道和平台。

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已经被大大改写,如果缺乏对受众喜好和渠道的考虑,就很难实现有效的触达与互动。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同质化的传播内容只会像烟花一样稍纵即逝,无法留下有效的记忆烙印。

保险在b站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保险在b站的营销策略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内容营销:制作有关保险的科普视频、教程、测评等内容,吸引用户观看并了解保险产品。

2、KOL合作:与B站上的保险行业从业者或专家合作,邀请他们在B站上进行直播、讲座、问答等活动,推广保险产品。

3、UP主合作:与B站上的保险相关的UP主合作,邀请他们进行测评、开箱等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想在B站上从容“恰饭”?来听听他们的营销负责人是怎么说的

[汽车之家?] ?8月18日,由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汽车之家承办的“818汽车新消费论坛”在湖南长沙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哔哩哔哩营销策划总负责人王凯发表演讲,他表示,我们希望构建一种基于用户日常交流环境的广告传播方式,让年轻人看得到、听得懂终超中意。B站就是汽车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桥梁,让他们彼此更好地交流并成为核心“CP”。以下为演讲实录:

『图为哔哩哔哩策划营销总负责人王凯』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汽车新消费论坛。我是哔哩哔哩公司营销中心的王凯。今天听了很多关于汽车行业的分享,所以接下来讲一些轻松、年轻一点的。

我的演讲主题是:Z世代汽车行业营销密钥。

在讲之前,我先讲Z世代。大家对于Z世代的认知只是停留在95后以自然属性来划分这波人群,但大家是否对这些人有更多了解?

其实只要登录B站浏览一番便不难发现,只要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将内容上传,成为我们B站的一部分。充分了解了Z世代人群之后,我们从数据角度来看看Z世代人群的特性。首先,这部分人口的规模达到了3.28亿,其次均匀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层。其实他们正生长在人口基数下滑而人均GDP上涨的时代,此时整个平均每个人的月能消费金额是2500元左右,但是Z世代人群达到3500元,整体提升了37%。因此我认为,Z世代人群是核心消费主力人群,这波人群需要我们强烈地去关注、去挖掘,更好地产生我们的产品。

那么Z世代在汽车行业有什么样的洞察呢?首先他们的购车意愿很强,我们以前看到Z世代年轻人,他们更希望有一辆车彰显他们的个性,并且扩大他们的生活圈以此寻找他们的乐趣,所以购买意愿很强。同时,他们的经济实力高于其他人群,他们的购车意愿比较早,只要拥有相应的消费的能力他们一定会购买一辆车。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整个汽车行业的新希望,他们人口潜在人群非常大,所以我们认为Z世代人群是汽车行业应该挖掘且必须挖掘的土壤。我们通过什么样的平台去挖掘和什么样的平台跟他们沟通?那就是B站(哔哩哔哩)。大家都知道B站是年轻人的平台,它年轻奔涌,且产生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内容,现在月活用户达到1.72亿,其中18-35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达到了78%。

随着经济的腾飞与5G的发展,以视频的形式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因为视频能给人带来视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严格意义上说,视频平台将是未来(内容传播)核心的平台,与年轻人交流的核心平台。我认为B站是新一代视频营销平台。与此同时,年轻人对于文化消费观乃至整个消费观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他们愿意为兴趣去投入自己的感情。

他们在各种垂直信息领域发展的自己的思维,例如、科技、国风、二次元、模玩等。因为兴趣产生内容之后,通过内容发酵、裂变,便形成了他们这些爱好者的社区,于是在B站就有“十”垂直分区,其中有7000+个核心圈层。正是因为这些内容和社区化,使我们的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每天停留时长达到87分钟。我们通过数据调查发现很多Z世代人群的消费观有所变化,他们通过内容找到社区驱动他们的实体消费观,有65%的人群消费是因为圈层的介绍和圈子互相攀比而产生的。调查还发现,有54%的人愿意为圈子内他感兴趣的事物去付出更多的金额,从而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变化。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是否知道B站上有一位名叫何同学的UP主,这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主攻科技类内容。他通过自己的视频制作能力和对技术的了解,很好地诠释了一些艰深的科学原理。印象中他有意思的一次是用水流量的概念来将5G的技术科普得非常非常全面,总共吸粉达到了500万。他不但在B站分享对科技专业类的兴趣爱好,也会分享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心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都会曝光出来。这样便以他自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社区,而这些社区潜移默化影响着平台上的用户。

何同学在一次内容制作中用到了当时使用的一加手机,那款手机的核心点是它拥有很高的屏幕刷新率,不过大家对于高刷新率的具体概念还是比较陌生。于是何同学便用一个有趣而且可玩的视频将高刷新率很好展现给粉丝和用户。用户跟他形成了社区的互动,在进行了很多评论的同时还去到一加手机的网站看了他的视频。何同学由此和一加品牌进行了合作,从而使一加手机销量攀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以兴趣维度形成裂变社区后再形成内容销售商的模式。

我们认为Z世代消费者有三大事实,个是文化爆发——Z世代消费者有很多的兴趣,在整个B站内容平台上进行转发。第二个是内容的井喷——他们会围绕同龄的UP主形成一个社区并进行扩散。第三是兴趣丰富——他们有各种兴趣,并且希望能找到跟他有一样兴趣的人。基于这三个特点,用户产生了情感共鸣、信任关系和社区生态,而这些也是B站形成商业生态的基础。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相应内容频道在网站展现,并且我们有庞大的UP主进行内容的生产。并且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互动方式——弹幕和动态评论。正因为这样的生态,我们了解Z世代人群,进而产生了相应的商业产品。大家都以为B站不做广告,其实我们B站是做广告的。

文化繁荣影响了汽车消费,Z世代人群和年轻者对于汽车行业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痛点?我们可以看一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看到只要有一款新车上市便有各种各样的户外广告,可往往年轻人不愿被动接受事实,而是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Z世代人群和年轻人往往看不到汽车厂商要传播的信息。第二,他们只在自己的社区群和兴趣爱好下讨论自己想要讨论的话题,如果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会讨论。第三他们对于高门槛的技术或者不按他们交流方式的传播内容不感兴趣,进而延伸为一种不接受的态度,所以很有可能会导致这些消费者在完全看不懂某项内容时就不会再看同类的其他内容。

基于这三个痛点,B站有相应的营销解决策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B站,当用户看到一个UP主制作了一个非常棒的内容时会点一个赞,此时按住点赞按钮不放,便可以同时投币(B站用户对于UP主的一种打赏方式)及收藏这个视频,叫“一键三连”。B站也有营销“一键三连”的策略即:品牌营销、内容营销、效果营销。从品牌曝光、专业内容、口碑裂变和精准定向三个角度,用年轻化的方式和年轻人进行交流,从而达到一个目的——让他们看得到并且能够看得懂,而且互相评论,终形成超中意。

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一一列举如何解决让用户从看得到走向超中意的原理,但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有开屏的资源。这些资源一是导入,二是让消费者看得到,但我们不是单纯的只做让你看到汽车广告,而是我们希望通过B站自有的优质内容与汽车厂商结合,形成更好的广告,吸引年轻用户的关注。其次要让年轻消费者看得懂。有很多汽车发布会在我们B站上进行发布,内容都是用B站的内容环节参与进来,让消费者感到有趣进而去关注。第三个是我们可以用相关的UP主进行内容的裂变,形成社区和社交。UP主会不断的分享和评论并扩大相应的事件,然后我们通过效果广告来精准定向人群从而形成转化。相应的,B站也有各种品牌和企业入驻,与他们合作可以吸引我们沉淀下来的用户,这些用户和数据将成为二次传播的核心站口。

在这里讲两个案例跟大家分享。

个是小鹏汽车近期的上市发布会。首先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贴近年轻人的名字,叫“超长长长长长的发布会”,在这个发布会上我们用了很多相应的荧光色物料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从而将量落到相应的直播现场,让消费者能够在直播现场进行互动。其次是将小鹏汽车的核心内容拆开,落地到不同UP主上,让他们发散思维的同时产生更加有趣的内容。当产品特征通过内容在网上裂变、发酵,在线上就有很多弹幕的评论和互动,整个效果达到客户的一致认可。

第二个案例是凯迪拉克。他的口号是“没有后驱,不算豪华”,于是我们准备借着这个句式在B站造一个梗。首先我们邀请很多的汽车行业、趣味行业、脑洞或者是制作鬼畜内容的博主,通过口号“没有什么,不算什么”来造句,进而形成消费者的发酵。此外,我们还通过表情包的形式做了非常多的“没有什么,不算什么”的话题,进行包的发散。这样很多的年轻用户用这种表情包进行广泛围的发散,形成发酵,形成了当时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从而从没有什么、不算什么,延伸到了凯迪拉克CT5这款车型,使年轻一族对于凯迪拉克这个品牌有了相应的关注。

我想说,在我们对广告植入进行分发时,用户也会看到我们的广告植入,于是便会在弹幕打“恰饭”两个字。其实B站用户并不拒绝广告,而是通过一种能够让他们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广告。B站就是这样的平台和桥梁,让汽车品牌方和用户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核心的“CP”,让他们更好的交流。谢谢汽车行业的前辈们,一起创造更多年轻人的方式,在B站上“恰饭”。(编译/汽车之家 丁伯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