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人体内部结构_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器官分布

人的身体有哪些重要部分组成?

人体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人体内部结构_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器官分布人体内部结构_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器官分布


1.无机化合物

水和无机盐为无机化合物,在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上,是不可缺少的物质。

(1)水:水是由氢(H)和氧(O)元素组成的,其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水在人体中大部分为游离状态,小部分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2)无机盐:体内的无机盐类主要有钠(Na)、钾(K)、钙(Ca)、镁(Mg)、铁(Fe)、氯(Cl)、硫(S)等,它们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大部分的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等可溶解在体液中并且保持相对稳定,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

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类、蛋白质、为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均含有碳(C)、氢(H)、氧(O)三种元素。

(1)糖类:糖是人体的"能源",是生命的活动和劳动做工所需能量的主要供给者。体内的糖类主要有两种,即葡萄糖和糖原。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血液中,称为血糖,糖原在肝脏和肌肉中贮存较多。葡萄糖和糖原可以根据人体的需要互相转化,当血糖降低时,糖原就分解为葡萄糖,当餐后吸收过多的糖时,就转化成糖原贮存于体内。

(2)脂类:脂肪是体内一种能源的"仓库",是糖的后备物质。体内的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是体内的重要供能物质。类脂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它们和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是细胞膜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固醇类是合成体内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原料。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机体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蛋白质参与,可以说没有旦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种类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也不同,例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参与肌肉的收缩,而血红蛋白是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及营养物质的主要工具。酶是蛋白质,催化新陈代谢的过程。抗体也是蛋白质,是人体防御的免疫物质。

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五种物质,在体内含量所占的百分比为:水55~67%,无机盐3~4%,糖类1~2%,脂类10~15%,蛋白质15~18%。人体必需从食物中获的这些物质,才能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任何一种物质缺乏或代谢失常,均可造成人体组织结构的变化或功能异常,而表现为疾病。

微量元素的重大贡献

人体内已发现7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较高且生理用明显的有20余种。氧含量最高,约占总量的65%,其次为碳,占18%,氢10%,氮3%,钙1.5%......。有些元素含量甚微,称为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小于0.01%,仅占人体元素总量的0.05%,是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元素。微量无素对人体不可缺少,但多了也有害,是当前营养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铁、铜、钴、锌、铬、硒、碘和氟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叫做必需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缺少会使许多酶的活性减弱甚至丧失,影响蛋白质、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对新陈代谢、组织呼吸、氧化还原、造血成骨、神经功能、智力发育等也有影响。铝、铅、锡、汞、砷等,在食品和人体内的含量更微,叫做超微量元素,如果在体内蓄积,会造成急慢性中毒。

你好,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相同作用的细胞构成组织,在构成人体的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神经、泌尿、呼吸、消化、运动等意见建议:人体的主要由骨骼起支撑作用,肌肉等软组织的起到辅助保护,营养等作用,神经和生殖,呼吸都参与人体的构成,人体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它有自身的保护营养、繁衍、修复功能。

从外形上,人的身体一般有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身体的内部组成有肺,肝,腹部,胸部,心脏,胃,肠组成。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人体内脏从上到下依次主要包括:甲状腺、气管、上主动脉、上腔静脉、心脏、肺、食道、隔肌、肝、下腔静脉、下主动脉、胆囊、脾、胃、肾、胰、小肠、大肠、输尿管、阑尾、膀胱、直肠、尿道。

大部分位于体腔内但直接或间接与体外相通的器官总称,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按其形态结构,分为管腔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

管腔性器官都有管道与外界相通;实质性器官主要是腺体,以导管开口于管腔性器官的壁。从个体发生来看,消化系与呼吸系的大部分共同来源于内胚层;呼吸器官是原始消化管上段向腹侧突出的另一管道。

泌尿与生殖器官来源于中胚层的尿生殖嵴,经过演变,分化为功能不同的泌尿系和生殖系,但在男性仍有一段共同的排出管,因此,有人将泌尿和生殖两个系合称为尿生殖系。

人体内脏结构图如下:

扩展资料

一、分类:

(一)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的总称,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人体的消化管长而曲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最长,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场所,全长5~7米,盘曲在腹腔的中、下部,依次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约与12个手指并拢在一起的横径等长,约25~30厘米,由于管腔接纳胃推进的酸性食糜、胰液、胆汁,所以有人把十二指肠喻为消化系统的“长江三角洲”。

空肠和回肠之间无明显的界限,空肠占2/5,回肠占3/5。大肠连于小肠后面,全长1.5米,又依次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

消化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肉眼可见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和胰脏,它们都有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可经导管流入消化道。另一类是分布于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如胃腺、肠腺等。

人体在各种生理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身体在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中所需的原料,都是由食物供给的,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与唾液混合,并通过舌咽动作顺食道流到胃中。

在胃中停留3~5小时,与胃液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并通过胃的运动将食糜推入小肠。入小肠后,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最后被排出体外。

(二)呼吸系统:

是呼吸器官的总称,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必须不断地吸取外界的氧和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这种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由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配合,才能完成呼吸全过程,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在细胞内部进行。

(三)泌尿系统:

由一组产生、输送、贮存、排泄尿液的器官所组成的系统。人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血液通过肾脏时,水分及部分血中的物质(主要是代谢产物)经肾小球滤出,再经过肾盂,经输尿管贮藏在膀胱中,排尿时,膀胱肌收缩,尿液经尿道排出。

(四)生殖系统:

解剖名。系繁殖后代,延续种族诸器官的总称。生殖系统的器官,男、女有别,但按其功能均由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器官等组成。生殖器官通过其各种活动、受精、妊娠等生理过程,达到繁衍后代的作用。

二、血管供给:

内脏的血管供给是丰富的。有些器官的血液循环较特殊,如肺具有体循环与肺循环两套血液循环,前者供给其营养,后者则与摄入O2、排出CO2有关;又如肾的体积不大,而输入的动脉血和导出的静脉血量特大,这与肾昼夜不停地“过滤”全身血液的功能有关。

再如胃肠的毛细血管,逐级汇合成肝门静脉,将含养料的静脉血运载入肝,门静脉在肝内再分为毛细血管(窦)接触每个肝细胞,然后汇为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门静脉这种双重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在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和运至肝内加工贮存有关。总之,器官的血液循环特征是反映了该器官功能的。内脏的肌以平滑肌为主,接受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腺体也接受自主神经的支配,所以大部分内脏器官的运动和所有腺体的分泌活动都不受意志支配。

人体内脏结构图如下:

人体的内脏从上到下依次主要包括:甲状腺、气管、上主动脉、上腔静脉、心脏、肺、食道、隔肌、肝、下腔静脉、下主动脉、胆囊、脾、胃、肾、胰、小肠、大肠、输尿管、阑尾、膀胱、直肠、尿道。

内脏大部分位于体腔内但直接或间接与体外相通的器官总称,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

扩展资料:

内脏的分类:

一、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

二、呼吸系统:是呼吸器官的总称,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在呼吸系统中,各器官都有一定的分工,从鼻到各级支气管是负责传送气体,其中鼻腔有加温、湿润和清洁空气等作用,还能在发音时产生共鸣。

三、泌尿系统:由一组产生、输送、贮存、排泄尿液的器官所组成的系统。

泌尿系统由1对肾、两条输尿管、1个膀胱和1条尿道组成。由肾产生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达到一定数量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四、生殖系统:

是繁殖后代,延续种族诸器官的总称。

生殖系统的器官,男、女有别,但按其功能均由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器官等组成。生殖器官通过其各种活动、受精、妊娠等生理过程,达到繁衍后代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人体结构图位置分布在哪里?

人体结构图位置分布如下: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扩展资料

1、心脏

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2、肝脏

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3、脾脏

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4、肺脏

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5、肾脏

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浮肿、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6、胆

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7、胃

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养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都是胃病的症状。

8、小肠

小肠在摄取食物的养分时,便将它们分为水、气、血三种,然后输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肠方面的疾病。

9、大肠

大肠承受各器官吸收后的残渣、然后排出体外。便秘、下痢是大肠方面的疾病。大肠发炎会使肛门红肿,甚至造成痔疮,导致肛门出血。

10、膀胱

膀胱将体内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将多余的水排出体外。膀胱炎的症状是浮肿、排尿次数频繁。

人体的身体结构就像一部高机能的机器,它由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皮肤等组成的。但从外观看,人体又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大部分。其中,头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因为头部的大脑是人体的最重要指挥官,一旦人的大脑出现问题,人就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另外,头上的眼睛、鼻子、耳朵等也都是人体重要器官,这些器官能协助人体正常活动。

连接头部与躯体的脖子是由7块颈椎排列与周围肌肉构成的,由于脖子有很大的弹性与灵活性,使人体的头颅活动范围增大,并保证了大脑与躯体的正常联系与有效信息的反馈。

人体的四肢可分为上肢与下肢,是人体行走与生活劳动的重要部分。

人体的躯干部分是身体的中心,包括前腹腔、背腰及内部的心,肝、肺胃等器官。躯干内的最下部位是盆腔,还有膀胱与直肠,女性还有卵巢和子宫等生殖器官。正常情况下,这些身体器官就会相互协,调配合成一体,共同来承担人体生命活动的重任。

人体结构与各器官的功能有着十分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相互连接共同行使各个不同的生理活动,这就是人体系统。由于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在神经支配与调节下就会使人体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体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有着阴阳的对立关系。所以在《素问·宝命全形论》曾这样记载:“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就是说,人体的一切形体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的。

然而,分布在全身的经络也分阴阳的。由于脏为阴,腑为阳,所以属于脏的经脉就属于阴性,因此称为阴经;而腑的经脉属于阳性,所以称为阳经。

亲,凌晨好。人体的身体结构就像一部高机能的机器,它由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皮肤等组成的。但从外观看,人体又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大部分。其中,头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因为头部的大脑是人体的最重要指挥官,一旦人的大脑出现问题,人就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摘要】

人体的的组成结构有哪些?【提问】

亲,凌晨好。人体的身体结构就像一部高机能的机器,它由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皮肤等组成的。但从外观看,人体又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大部分。其中,头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因为头部的大脑是人体的最重要指挥官,一旦人的大脑出现问题,人就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回答】

从微观角度来看,是由碳氢氧氮磷硫钠钾钙等等这些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身体是由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从宏观角度来看,身体是由骨骼,肌肉,脂肪,血液,皮肤,毛发等着这些器官组成的

心脏,大脑,大肠小肠

人体是由几个系统组成?今天才知道,之前的认知都是错的

人体内部左右结构有以下不同:1. 内脏位置:人体内脏的左右位置是不对称的,例如,肝脏在人体右侧,心脏在人体左侧,大肠的结构也不同。2. 脑部功能:人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不相同,左半球主要控制逻辑思维和能力,右半球则负责空间和情感的处理。3. 肌肉力量:由于人体左右侧肌肉分布不同,因此左右侧肌肉力量不一样。例如,右手比左手更灵活,左脚比右脚更有力量。4. 静脉血流:人体内部的静脉血流也是有方向性的。例如,右侧有更多的深静脉,而左侧有更多的浅静脉。5. 身体姿势:人体一侧的肌肉对称性不如另一侧,因此人体在不同侧面的姿势和外形可能有些微不同。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细胞结构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等三类。

1、细胞结构

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

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2、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一般彼此相联成膜片状,被覆在机体体表,或衬于机体内中空器官的腔面,以及体腔腔面。

依功能和结构的特点可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等三类。其中被覆上皮为一般泛称的上皮组织,分布最广。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3、九大系统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

4、化学组成

水占了人体重量的65%。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脱水后只剩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3公斤。

5、血液

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20%,生命活动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可以迅速恢复.。

6、肌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0%。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7、骨骼

骨骼是人或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分两种,人和高等动物的骨骼在体内,由许多块骨头组成,叫内骨骼;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体外的硬壳以及某些脊椎动物(如鱼、龟等)体表的鳞、甲等叫外骨骼。通常说的骨骼指内骨骼。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储藏矿物质。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

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矿物质化的骨骼组织,其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他组织还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人体的骨骼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成人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一般用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

8、大脑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1000至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一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

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参考资料来源:

(一)人体概况:

1、四部:头、颈、躯干、四肢

2、三层:皮肤、肌肉、骨骼

3、二腔:颅腔、体腔(包括胸腔和腹腔)

4、一管:椎管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1、细胞:基本结构、形态多样

2、组织: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功能

3、器官:概念、主要器官

4、系统:概念、人体的八大系统(名称及功能)

5、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三)人体是统一整体:

1、从结构方面看

2、从功能方面看

本章重难点提示

1、人体的基本结构。重在要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认知顺序和使用术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2、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重在观察和分析比较,以及渗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重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及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联系实际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容。

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关于两个教学难点 的处理

本章有两个教学难点 :一是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二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节里,理论性的知识比较集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关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初二学生来说仍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一)关于“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难点的处理。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组织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四种基本组织,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有些陌生。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学生对组织的感性认识,既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讲上皮组织,让学生回忆做“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是在何处刮取的上皮细胞?让学生以此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就使得四种基本组织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不再感到陌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让学生通过插图比较、实验观察,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插图直观、形象、生动,让学生通过对插图的比较观察,能加深印象,提高记忆的效果。如,让学生把上皮组织的两幅插图与结缔组织的两幅插图对比观察记忆,学生就会发现它们两者的结构特点恰好相反: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通过这样的对比观察,学生就比较清楚地记住了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之后,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区分四种基本组织,进一步熟悉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事前把玻片标本上的标签除去,贴上编号,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各编号玻片标本的组织名称。

3.前后照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所讲述的内容,特别是有关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知识,与后面各章讲述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前后照应,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巩固所学知识。如,讲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联系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讲述表皮的角质层和真皮的构成时,联系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保护功能。

(二)关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难点的处理。

1.让学生从人体的构成来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人体严整、完美的结构是分不开的。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系统,由各个系统进一步构成人体。人体在结构上的严整性、完美性,保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让学生从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调性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以人进行剧烈运动为例,说明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让学生从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整体性的,二是人体的机能活动总是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为什么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能相互配合,协调活动?为什么当手碰到热炉子时会飞快地缩回,而且动作是那样的迅速、准确?就是因为神经系统和体液特别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是由于有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

4.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贯穿于整个生理卫生教学的始终。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后面的各章节中多有体现。因此,教学中结合着有关内容渗透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如骨胳肌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人进入青春期后,人体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总结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时,告诉学生,正是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体育锻炼给人体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同样,吸烟和饮酒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恰当引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如在讲“切脉”诊病的原理时,告诉学生:人体某一器官有病,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且在脉搏上表现出来,因此,医生通过“切脉”就可以推知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状况。

可见,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贯穿于整个生理卫生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突破难点,使学生加深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而且还有其他多方面的意义。

教法建议

建议本章授课3~4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人体概况;第二课时研究人体细胞;第三课时学习四种组织;第4课时学习器官、系统及人体是统一整体。

在学习人体概况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分名称。可以先让学生对照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自己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如不太清楚的名称,则应该对照书上的图来识别。最好让两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一起学习,相互提问。应注意避免我们平时讲俗语,如胳膊,应该称为上臂和前臂,学习使用专用术语。应准确知道人体的四部三层二腔和一管。四部指头、颈、躯干、四肢,三层指皮肤、肌肉、骨胳,二腔指体腔和颅腔,一管即椎管。

在学习人体基本结构——细胞时,组织学生做好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准确地绘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图。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出其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还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人体各种细胞形态结构图,让学生了解人体细胞的多样性。关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学习,都应在联系动物学的基础上进行。

人体4种基本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是本章的重点,在学习时,建议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如挂图或永久玻片标本,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还应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组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学习人体器官时,建议以具体器官为例,通过分析得出器官概念以及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并且以某一二种组织为主。应该给学生提供人体器官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人体主要器官的分布及其功能,如心、肺、胃、肾、肝等。

在学习人体系统时,建议联系动物学部分所讲的系统,分析得出系统的概念。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名称、主要器官和功能。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本章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建议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以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下从平静状态变成剧烈运动后,自己的各个器官系统有什么变化,如肺和呼吸系统,心脏和循环系统,骨胳肌和运动系统等。(可以利用媒体素材中的课件)深深体会这些器官系统是怎样密切联合的,它们的协调活动充分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作用下,成为一个整体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修正自己的行为,积极维护和改善周围的生存环境。使身体健康发育成长,心理素质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1、从“健康”的概念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健康吗?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呢?(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不健康的表现?(3)单从生理方面考虑,我们怎样才能更健康?

健康不仅仅指人的躯体没有疾病,还包含了人的心理和社会上的一种完美状态。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健康的现象和危害健康的隐患。例如:生活起居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酗酒;过食补品;滥用药物;盲目减肥;居室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如:厨房烟雾、装修涂料、不洁净的食物和饮水、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噪音等;单亲家庭、父母过分溺爱等导致的孩子心理素质差,不能承受挫折,与善于与他人合作等等。

要想让自己身体更健康,我们需要具备一些关于人体的基本知识,先来做个小测试。

2、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学习人体生理卫生的重要性及此课程的研究内容。

问题:(1)你能解释关于自己的一些生理问题吗?例如:你从哪里来的?你为什么能长高?眼睛为什么能“看”见东西?天热的时候为什么出汗?吃进去的食物在身体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血液为什么是红的……(2)你能在发生以下问题时,科学地保护自己或他人吗?例如:外伤、煤气中毒、骨折、脱臼、大出血、中暑、冻伤、火灾、溺水、触电……

要想解释这些问题,使自己健康地成长发育,我们就必须了解关于自己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们在初二的生理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

3、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从宏观水平学习人体概况。

问题:(1)我们应该如何(用什么方法)认识人的身体呢?(2)人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有哪些主要结构?

通过初一生物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认识生物体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注意观察,而观察要有正确的方法,要讲求顺序——由宏观到微观;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等。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的方法从宏观水平来认识一下自己的身体吧!

学生活动:(1)学生两人一组,对照书上的图,来认识人体各部分的名称,人体内的腔及重要内脏器官的名称及相对位置。(2)在教师说出名称后,全体同学一起指认。(3)讨论在认识人体概况的学习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鼓励和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强调用规范的术语代替俗语。如:颈(脖子)、腹(肚子)、上臂和前臂(胳膊)、足(脚)等。最好能利用人体模型(内脏器官可以拆卸),让学生对人体内部建立立体感。

课后活动:把课上学过的关于健康和人体概况的知识传递给家里人,和他们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1、将对人体结构的研究从宏观引入微观,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问题:(1)把肉眼看到的人体在显微镜下,会看到什么呢?(2)你有办法通过实验看到自己的细胞吗?(提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3)怎样选取实验材料(人体细胞)?

上节课我们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了自己的身体,这节课我们将要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的结构,无论是坚硬的骨,还是流动的血液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可以利用大家已经具备的技能——制做临时装片。(回忆步骤)取材讲求简便易行,我们这次就选取口腔侧壁的上皮细胞。

2、学生通过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单位。

学生活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问题 :(1)实验材料中生理盐水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不用清水?

(2)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上课前为什么要用清水漱口?

(4)怎样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胞?

(5)怎样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6)人体细胞和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异同?

在实验前查对实验用品时,引导学生思考生理盐水的作用——给细胞提供相应的生活环境(人体的内部环境),浓度为0.9%是经过测定得出的,可以联系生活中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的例子来说明道理。

制作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操作顺序正确;滴生理盐水的量要适度;取材方法正确(教师演示);材料涂抹均匀(防止细胞重叠);盖盖玻片的方法正确(防止气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漱口的目的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获得较纯的细胞。

在学生观察时,应指出:在显微镜下观察无色透明的标本时视野的亮度要适当(通过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暗一些,可以使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界限分明,容易分辨,利于观察);将细胞染色处理,更利于观察(提示学生注意染色方法)。并借助媒体(显微投影、挂图等)指导学生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绘细胞图来学习人体细胞的结构。(学生边观察边在笔记本上绘简图,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问题,在绘版图讲解时给予指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强调人体细胞在结构上和动物细胞一致,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个部分,没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液泡。

3、通过观察图片或挂图认识人体细胞的多样性。

问题:(1)人体细胞都和我们观察的口腔上皮细胞一样吗?(2)为什么人体细胞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类型?(提示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利用图片或挂图,给学生展示人体细胞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并简单联系功能,指出这是进化的过程中,人体细胞适应不同功能演变的结果。

课后思考:在观察人体细胞时,你认为可以用其它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吗?提出建议。

<第三课时>

1、回忆细胞结构,引入研究课题,再将人体结构由微观逐渐引向宏观。

问题(1)人体细胞具有哪些结构?(利用挂图回忆)

(2)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构建人体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动物学知识回答)

2、观察各种组织的永久装(切、涂)片,认识人体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

问题(1)生长在一起的细胞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2)人体有哪些基本组织?如何划分?

(3)四种基本组织在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功能发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1)观察人体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解决上述问题1。

(2)讨论四种组织在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功能上的不同。

生长在一起的细胞,往往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结构,功能上是相同的,它们借助一些间质,彼此联系,形成人体的组织。

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在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见下表)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分布

体表及各管腔壁的内表面,构成腺体

分布广泛

心脏、胃、肠、骨骼肌

分布广泛,在脑、脊髓、感觉器官、神经和皮肤等处较丰富

结构特点

细胞形态结构统一,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极少。

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的量和成分都很丰富

细胞种类单一,细胞间质较少

由神经元构成

类型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腺上皮等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坚固性结缔组织、浆液性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等

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

功能

保护、分泌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和运输

能收缩舒张

产生运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举例

皮肤外层、血管内层、气管内层等

皮下撕片、韧带、骨、软骨、血液

胃壁肌肉层、肱二头肌、心肌

脑组织

脊髓

联系实际

上节课观察的口腔上皮取材于什么组织?

平时我们说的筋、肥肉是什么组织?

饭后胃的体积比原来增大,是什么组织的特点决定的?

下肢瘫痪的人是由于损坏了什么组织?

(建议课前印好空白表格,方便学生讨论和记录)

在学习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时,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彩色挂图等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建议选用比较法(列表),更加突出各种组织的特点。最好是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学生讨论得到结论,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和点拨作用,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通过学习应当使学生体会结构和功能是相互适应的。

<第四课时>

1、以人体主要器官为例,分析其组成(回忆四种组织)和功能。

问题:(1)组织又是如何构建人体的呢?

(2)以心脏为例,它是有哪些组织构成的呢?

(3)构成不同的器官的组织的组合方式一样吗?

四种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器官(如:心脏——心壁是肌肉组织,表面的膜是结缔组织,心壁内分布着神经组织,心脏内表面是上皮组织)。

举例说明构成不同的器官时组织的组合方式不同,不同的结构导致生理功能的差异。(如:心脏以心肌为主;脑以神经组织为主;骨以结缔组织为主。)引导学生得出在一个器官中一般以一、二种组织为主的结论。

2、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

问题:(1)器官又是怎样进一步组成人体的呢?

(2)(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这里都有什么器官?这些在一起的器官有什么联系?

(3)人体有哪些系统?分别有什么功能?

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明确的分工,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器官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环环紧扣高效率地完成着人体某项生命活动(以消化系统为例,阐明“系统”的概念)。象这样的由多个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成的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就是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在已有动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书上的图,了解各系统的名称和功能),以后我们将分别去学习它们。

3、总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回顾人体的结构,从微观到宏观依次由哪些结构构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利用课件演示,辅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并为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体”做铺垫)

4、讨论人体为什么是一个统一整体。

问题:人们常说“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考虑)

学生活动:讨论人体为什么是一个统一整体。(在从功能方面分析时,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个活动:请一个学生代表做15次全蹲起后说出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的情况,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此处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

总结:

在结构方面,从微观层次看,人体各个细胞间借助细胞间质彼此联系,从宏观层次看,人体的各个系统又由血管(循环系统)和神经(神经系统)联系起来;

在功能方面,八大系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共同完成着各项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探究活动

一、认识一些动物的组织

问题:我们在观察人体细胞时,选取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能否利用其他材料来观察,让我们了解其它组织的细胞?

实施方案:选取小动物(如蟾蜍)的肌肉、皮下碎片少量,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选取新鲜哺乳动物的脊髓,从灰质中挑取少量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神经组织。

二、探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条件

问题: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我们采用了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换成清水或20%

的生理盐水行不行?请设计实验寻求答案。

实施方案:

1.分别用清水、0.9%的生理盐水和20%的生理盐水做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三种情况下,细胞的形态。

2.先用0.9%的生理盐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到细胞后,利用染色的方法,从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吸,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的形态有没有变化;同理,先用0.9%的生理盐水制作临时装片,然后利用染色的方法,从盖玻片一侧滴加20%的生理盐水,另一侧吸,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细胞的形态有没有变化。

人体的构造十分复杂。按现时解剖学的学说,人体可以分为以下10个系统,分别是:

皮肤系统:由皮肤、毛发、指甲/趾甲、汗腺及皮脂腺所组成,覆盖体表的器官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之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其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不受人体主观意志控制之部分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构成坚硬骨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骨骼支持体重、保护内脏。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关节为支点产生运动。

骨骼肌:属横纹肌,接受神经支配,随人的意志而收缩,又称随意肌。成人约有600多块骨骼肌。

骨:骨主要由骨组织构成,有一定形态及构造,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在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成人有206块骨,可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或骨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纤维关节)、软骨和骨性连结(软骨关节)以及滑膜关节三大类,滑膜关节常简称关节。

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及肺组成。主要为人体气体交换之所。

循环系统:又称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及血液所组成,负责体内物质运输功能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管]、肝、胆、胰等组成。其主要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其中咽与口腔还参与呼吸和语言活动。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所组成,主要负责排除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

生殖系统:由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组成。其中男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睾丸、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阴囊、阴茎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前庭大腺组成。具有繁衍之功能。

内分泌系统:由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构造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其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等进行体液调节。

淋巴系统:由淋巴器官、各级淋巴管道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其中流动着无色透明之淋巴(液)。其主要协助静脉运送体液回归血循环,转动脂肪和其他大分子,且参与免疫过程,是人体重要的防护屏障。

从外观可分类如下: 头颈部 躯干部 手臂部 腿脚部

书上说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细胞结构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等三类。

一、细胞结构

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

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二、四大组织

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一般彼此相联成膜片状,被覆在机体体表,或衬于机体内中空器官的腔面,以及体腔腔面。依功能和结构的特点可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等三类。其中被覆上皮为一般泛称的上皮组织,分布最广。

2、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3、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4、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扩展资料:

骨骼是人或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分两种,人和高等动物的骨骼在体内,由许多块骨头组成,叫内骨骼;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体外的硬壳以及某些脊椎动物(如鱼、龟等)体表的鳞、甲等叫外骨骼。通常说的骨骼指内骨骼。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储藏矿物质。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

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矿物质化的骨骼组织,其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他组织还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人体的骨骼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成人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一般用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