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

志愿服务也需要团队内部及外部的融合。“青年志愿团队需要关注差异化发展战略,其核心问题是人才的挖掘、培养和使用。差异化发展能够突出本团体特色、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发展道路,增强服务专业化程度,同时形成一定的行业影响力,特别是通过青年的服务能带给服务对象积极的改变,变成积极的行动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惠者或利益所得者。”黄冠华说。

如何通过服务项目的引导让他们发生变化,是整个团队面临的最大困难。黄冠华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人,团队的人才结构和资源水平决定整体服务水平,也决定了青年志愿者团队是否能够正常有效地运作。青年志愿者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可以邀请同行或类似业务的团队参观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提升彼此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

志愿者跨界融合是为了志愿者更好地参与各行各业兼容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观众网CEO张拓认为,志愿服务的跨界融合要着重于志愿服务机构定位,建立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能有效解决志愿服务现有信息系统封闭造成的统计困难。建立统一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网络,能够有效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志愿者大数据精准管理,记录志愿服务时长,互联网平台能整合志愿服务资源,为志愿服务高效有序运转提供支撑。”

同时,“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志愿服务双方提供即时信息,推动志愿服务资源的高效对接,从而满足志愿服务双方的需求,促进志愿事业发展。张拓说:“志愿服务平台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应是为志愿服务双方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数据信息的审核和管理上。建设‘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可以科学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减少人力成本,避免‘多头管理’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规范服务方式,提高志愿服务管理的跨界融合的新公益趋势。”

将青年志愿服务与地方社会服务有效融合,与“互联网+”相融合,将青年志愿服务的功能拓展和模式创新相融合是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


专题四:新时代志愿者的跨文化服务能力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跨文化的志愿服务互动越来越多,但因文化识盲导致互动合作障碍或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东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乃柱说,“ ‘文化识盲’是人类学的一个概念,当工作者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对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或产生离异时,就像不识字的文盲一样,会以自身的文化视角(包括习得的理论视角)去看待或解读服务对象及其文化体系,从而陷入盲区或陷阱,失去正确的辨别和选择能力。”

华人个体、社会组织、企业等开展海外服务活动越来越多,在华外籍人士越来越多,文化摩擦或文化冲突增多,“一带一路”下国家地区间民族(族群)与文化互动渐多,从而导致“文化识盲“现象被逐渐放大。

谈到如何应对,何乃柱认为,首先要倡导尊重多元、和谐共生的文化论。提倡文化多元论,尊重文化差异性,相信文化可以和谐共生。我们要去文化偏见、歧视和种族中心主义;其次,提高文化识能,重视“文化敏感性的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要注重跨界合作,知己知彼。何乃柱建议高校科研机构+NPO+跨国跨地区资源合作。他的具体建议如下:一、研究与实务探索并进,鼓励联动开展研究尤其是国别研究;二、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整理指引;三、推进互译工程:去污名化、增进相互了解;四、大力培养人才,需要重视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或在外语、外贸等专业中多增加跨文化服务和民族宗教基础知识的课程。

如何把跨文化服务从自主自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实现制度化,同时与地方NPO合作,重视服务对象的参与和组织化,也是志愿服务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议题。何乃柱说:“如广州慧灵融合幼儿园变成了社会工作者服务非洲裔群体的重要载体,提供了语言培训、课程、社交、文化交流等服务。又如广州登峰街道家综、广州新家园、厦门社工机构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为其提供语言培训、城市融入、课业辅导、饮食文化交流、义诊、族群融合等服务。”

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


他还举例介绍:“阳朔西街案例:外国人管理外国人――如2011年2月,阳朔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组建了一支外国人志愿者服务队,由来自美、英、荷兰等国的16名志愿者组成;广西凭祥虚拟养老院案例:招聘来华的越南女工做饭,为来华打工的越南女性服务;浙江义乌中东一条街案例:在华外籍志愿者组建跨国纠纷调解委员会+司法系统合作。”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志愿者需要面对不同国籍的服务对象和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人群,志愿服务需要有文化敏感性,避免文化识盲,同时培养和具备较好的跨文化服务能力。

专题五:志愿文学与志愿文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许晓艳;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庄庸;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麦笛;山西省作家协会中短篇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孙侠;《中国青年作家报》执行主编周伟;阅文集团女生内容中心总编辑田志国;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云龙以及作家代表、评审专家、中青年志协理事、地方团委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志愿文学发展路径、文学流派形成、传播推动、品牌影响力扩大、持续发展等议题开展讨论。

年会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许晓艳主持。年会首先就11月23日下午于北京举行的志愿文学专题研讨会暨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终评会的获奖结果进行了公布并颁奖。(名单见本版下方)

会上,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庄庸说:“从改革开放40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历史的拐点上,‘强国一代’的崛起已经成为主流,直接逼问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亿中国青年强国一代成为‘下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主角’,他们将众创出一部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时代作品、世界超级IP?因此,我们认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文学发展新范式,要抢占战略制高点,最佳的路径就是从一开始,将创造的权力交给青年。因为中国青年由此引发的文化逆袭、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运动,正在宰制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下一轮文化崛起潮流。”

《中国青年作家报》执行主编周伟表示,志愿文学要重视志愿服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精神价值,要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要坚持文化自信。山西省作家协会中短篇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遥认为,志愿者文学关乎人心、净化社会、引领风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同时,志愿者活动蕴藏着文学创作的金矿,深入挖掘,认真感悟,会写出大作品。“志愿者文学绵延不绝,我们应该书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志愿者文学。” 杨遥说到。

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麦笛说:“真实就是力量。志愿文学需要用真心换真心,写作者要深入志愿者心灵,需要去概念,讲人话,吐真情。其次,“文学即人学”。志愿者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品德高尚、个性鲜明、内心丰富,写作者要善于透过志愿者外在的小善,进而挖掘志愿者内心的大善。再次,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当今社会的稀有精神财富,志愿者没有坚定而美好的信仰,很难践行志愿者精神。志愿文学的终极目的应当是捕捉、书写、再现志愿者精神,把志愿者的美好信仰,通过文学的形式,影响、引领、重塑整个社会信仰。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志愿文学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们,阅文集团女生内容中心总编辑田志国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对于阅文还是阅文的作者们,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日积跬步,以致千里,我们将在后续志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推广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让志愿精神的传递更高效、广泛。”(王鑫昕 陈凤莉 章正 杜沂蒙 金卓 刘开杨) (责编:余璐、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