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实验设计与分析重修 实验设计与处理试卷

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在实验的方法与步骤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实验设计与分析重修 实验设计与处理试卷实验设计与分析重修 实验设计与处理试卷


1、科学可行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它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选题必须有依据,要符合客观规律,科研设计必须科学,符合逻辑性。

在实验设计时,要根据原理或者理论来假定结果,从实验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实际可行。要考虑到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品较便宜,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

生物学实验中,一种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其复杂的前因后果,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就是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如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代谢有各种细胞的参与,有各种物质在不同方面的变化。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对照与均衡性原则

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由于同一种实验结果可能会被多种不同的实验因素所引起,因此如果没有严格的对照实验,即使出现了某种预想的实验结果,也很难保证该实验结果是由某因素所引起的,这样就使得所设计的实验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可见只有设置对照实验,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之间的异。处理因素效应的大小,重要的不是其本身,而是通过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消除和减少实验误,才能有效地排除其它因素干扰结果的可能性,才能使设计显得比较严密,所以大多数实验,尤其是生理类实验往往都要有相应的对照实验。

3、随机性原则

随机是指分配于实验各组对象(样本)是由实验对象的总体中任意抽取的,即在将实验对象分配致各实验组或对照组时,它们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在同一实验中存在数个处理因素(如先后观察数种物的作用),则各处理因素施加顺序的机会也是均等的。通过随机化,一是尽量使抽取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减少抽样误;二是使各组样本的条件尽量一致,消除或减少组间人为的误,从而使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更加客观,便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4、可重复性原则

同一处理在试验中出现的次数称为重复。重复的作用有二,一是降低试验误,扩大试验的代表性;二是估计试验误的大小,判断试验可靠程度。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能进行一次而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是草率的。

怎么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是人们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利用实验用品来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现,从而说明科学事实、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实验设计

明确实验目标和内容(做什么)

确定实验原理(理论上怎样做,可有多种途径供选择)

收集相关实验资料(为什么这样做,选择佳途径)

选择实验方法(准备怎样做)

落实实验用品(仪器、设备、品等)

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等)

安排实验时间

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和评价(做得怎样)

第二步:实验操作

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严格控制变量)

及时、准确收集实验资料(保存好原始记录).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分为因素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1、因素设计

根据实验中自变量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单因素设计简明易行,但由于实际生活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通常为多个,所以当情况比较复杂时,使用多因素实验设计。

2、准实验设计

研究者事先认识到某些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却又难以在实际妥善控制时,可采用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的主要特点是没有采用随机化程序,即被试的选择和编组、处理分配等都不是随机安排的。

3、非实验设计

非实验设计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确定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非实验研究的方法很多,如自然观察法、相关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和传记法等。

扩展资料

实验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对变量的控制,是在控制条件下有效地操纵或改变自变量,使因变量(即反应变量)的变化得到观察。例如,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实验设计者应安排使其他条件尽量相同,如选择家庭和学校环境相似、学业基础相似,年龄相同的两组儿童,只控制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考查二者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的优点

1、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从而减少实验次数、缩短实验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2、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输出的主要因素。

3、分析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影响的大小。

4、分析实验误的影响大小,提高实验精度。

5、找出较优的参数组合,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找出达到化方案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6、对佳方案的输出值进行预测。

参考资料来源:

统计学中应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先确定研究内容,处理因素,试验效应,单因素的设计方案可以选完全随机设计或者随机区组设计,一定要设置对照,随机化,并且重复,之后采集科学的可靠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平均数,方,标准,变异系数,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方同质性检验,多重比较等进行数据分析。

试验设计简单的就用二因素五水平的随机区组设计,随机模型。

测出数据后,用相应的方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软件用SPSS就行。

不会用的话,统计学教材上都有相关的公式,手工做也很快。

不过,这种东西,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一两句说不清楚。

绪论1.试验为什么要进行设计?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试验设计,它包括哪三个阶段?

1. 试验为什么要进行设计?

试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可靠、准确的实验结果,并使研究者能够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关系或效应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推断。试验设计的设计过程可以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并允许研究者推断原因和效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研究者可以得出科学结论,支持或推翻假设,并提供实践或政策制定的依据。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研究想要探究某种新物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果没有进行试验设计,研究者可能会随意地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新物治疗,另一组给予安慰剂(无效的物)治疗。然而,这样的设计可能导致不可靠的结果,因为患者分组的随意性可能会引入偏倚。而采用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例如随机对照试验,可以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接受新物或安慰剂治疗的组别,从而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倚,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2. 什么叫试验设计,它包括哪三个阶段?

试验设计是系统地规划和组织实验过程的过程,旨在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试验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a. 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制定出详细的研究。这包括确定研究的目标、选择实验设计类型(例如随机对照试验、配对设计等)、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制定实验流程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样本量等。

b. 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事先制定的研究,开始实施试验。这包括招募参与者、随机分组、执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等。研究者需要确保试验过程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遵循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首先,数据需要经过清洗和整理,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然后,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例如描述统计分析、方分析、回归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效应的大小,并进行推断和解释。此阶段的目标是根据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回答研究问题,并得出科学结论。

总结起来,试验设计包括阶段、实施阶段和分析阶段。在阶段,制定研究和设计实验;在实施阶段,按照执行实验;在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这样的系统性设计和执行试验可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确保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声明:该答案来源于“

TA可以帮您构思论文思路,论文大纲撰写,论文润色,论文降重,辅助你快速高效的完成论文。

实验设计名词解释

实验设计是指一种有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有意图性的对过程要素进行改变与其效果观测,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确定过程变异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这过程。

广义广义的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内容。它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

狭义狭义的实验设计特指实施实验处理的一个方案以及与方案有关的统计分析。狭义的实验设计着重解决的是从如何建立统计假说到作出结论这一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