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 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知乎

七律长征包括几部分

七律长征中包括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战役。

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 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知乎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 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知乎


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 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一样吗知乎


一、巧渡金沙江

敌人估计我军必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我军派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都向这里靠近,我主力部队则在绞车渡歼灭守敌,用六只木船胜利完成了渡江任务。这是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结果。

二、飞夺泸定桥

大渡河的泸定桥只剩下铁索,桥东泸定城里有几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用、迫击炮封锁着桥头。选了二十二名英雄组成突击队,下午四点,冲锋号响了,在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中,突击队冒着弹雨,攀着铁索,冲杀过去。

敌人放起冲天大火,把桥头的城门封住。勇士们奋不顾身,从火海中冲进城内。大队人马随即开过泸定桥,激战两小时,消灭敌人两个团。

扩展资料:

1934年10月,工农为粉碎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

作为的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工农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它是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

长征路线 概括,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什么,顺序对,全

确定撤离遵义后,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军的围追堵截,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通过沓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原,进入甘肃.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长征途中有哪些故事

长征途中的故事有: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1、湘江之战

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2、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人们的努力下,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3、四渡赤水

重重困难中,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4、巧渡金沙江

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5、飞夺泸定桥

两次上演长征路上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

四渡赤水分别是哪三次战斗?

依次顺序为: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

总体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人博古和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军进行决战,损失,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围剿”军,以减轻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军向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