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世界读书日的故事(世界读书日的故事简单)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 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的故事(世界读书日的故事简单)世界读书日的故事(世界读书日的故事简单)


世界读书日的故事(世界读书日的故事简单)


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的召唤,要求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 德尔 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

1995年,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从那以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爱书的重要性,也开始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开始加强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来挖掘世界读书日的意义。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享受读书乐趣

1995年,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并呼吁:“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自那时以来,这个独树一帜、墨香洋溢的节日声誉日隆,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其宗旨和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世界读书日以节日的形式,让人们向健康、高尚、纯粹的生活方式回归,向那些为人类开拓了自由、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伟人致敬。

这是真情的呼唤,这是深沉的缅怀。不论肤色,无分国别,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表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在这一世界潮流之中,我们的热情也日趋高涨——多读书、读好书,正成为今天我们全的共识与需求,一股股清新的读书之风扑面而来。

1.2022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号 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 2.世界读书日精选口号 3.世界读书日纪念活动心得感悟500字 4.2021年4.23世界读书日纪念活动方案和心得体会 5.2021年学校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 6.2021年世界读书日的活动主题班会教案(两篇) 7.2021年世界读书日手抄报边框简单又漂亮 8.2021年4.23世界读书日手抄报模板简单又漂亮 9.2021年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大全简单又漂亮 10.2021年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资料

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国的伟大传统之一就是以读书为尊为贵。“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养性。“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人在阅读之中,“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历程,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

读书使炎黄子孙能够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的道统……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久传于世。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民族性格的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个个动人故事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读书的酷爱。

古人甚至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更可惊叹者,我们的祖先曾设计出一整套完备而行之久远的制度,让读书成为国人治国安邦的进阶。读书之兴衰实与我们个体与民族的命运转折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潮涌而来,种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亦在挤占人们读书的时间。尤令人关切者,浮躁之风、快餐文化等诸种不利因素,也阻碍了全民阅读的展开与深入。近年来,一些调查所显示的国民阅读率的下降,正说明重申并弘扬读书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建设比以往更倚重于知识的力量,更依靠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全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特别是青少年,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他们终身追求的“时尚”,十分有利于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愿每一个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世界读书日的起源是什么?这个节日有何意义?

随着全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满满的仪式感走进图书馆来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坐在角落里来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洗涤。其实世界读书日最初起源于一则浪漫的童话故事,而这一天也恰巧是很多西方文学大亨逝世的日子,而这一天不仅可以纪念这些文学伟人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贡献,同时也可以督促年轻人多读书,在书本上,在文学大亨的指引下培养出正确的三观,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发展。

世界读书日的起源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让学生们读书,专门在这一天设置了一节读书课,这个节日就是让大家都开始读书,长一下见识。

起源就是孔子。因为孔子劝导我们读书。这个节日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好好学习。

来自西班牙的传说,公主被困了,王子把她救出,公主的回礼就是一本书;希望大家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日由来

读书日的由来

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 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读书日的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出版商协会。1995年,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 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读书日的意义

读书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养性。“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人在阅读之中,“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历程,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

读书使炎黄子孙能够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的道统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久传于世。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民族性格的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个个动人故事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读书的酷爱。

世界读书日,来讲讲我的故事

作者:玲儿

(一)

春日的花开得正艳,莺歌燕舞,像极了年少 时的心,对某个人,某件事不经意间升腾起深深的情愫。比如从幼年起就对文字有了莫名的热爱。随之写作就陪伴了我整个青春年少,似乎只有文字能让我找到归宿,在我喜悦与忧伤时,在我欢快与落寞时,无数次我通过文字让自己与这个世界交融和解。通过它我看到了沧海桑田,见到了世间繁华。为我的心灵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

(二)

不知从何时起,大概是从8.9岁起吧,突然就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读得最多的是《小学生作文》,虽然都是一些同龄人发表在期刊上的铅字,但有些词句总能打动我。懵懂的年纪里还不会用文字去表达自己,更不会书写。但对文字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眷念。我清晰得记得,我十岁那年暑假,在我表姐家邂逅了我人生的部《平凡的世界》,书中人物真实,质朴的爱情生活和作者平实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我,我一读再读,甚至多年之后我依然把这本书当我的枕边之物。因为这本书让我地爱上了阅读。也为我后来的文学创作埋下了伏笔。

(三)

(四)

初中时代后来和同样喜好读书的好友周末常在小城的书店里穿梭,也会在傍晚的街边买上《读者》,《青年文摘》,虽然价格便宜但文字对我来说备有份量,箱里除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两本书也收藏了好大一摞,早已过期,却总也舍不得扔掉。随着对阅读的偏爱,老师布置的作文也常常被当做范文来读。日记本上写满了我的诗歌,还有散文,记录着我少女时代的点滴成长!对于文字的痴迷到现在我都理解不了。我时常想如果能够在这份热爱里有足够的坚守,那或许我真的能与文学家相约。

(五)

上了高中,班上爱书的同学便多起来,各种文学作品盛行,那时的安妮宝贝,郭敬明,韩寒成为了我们那时精神的寄托,一本书可以在班上互相传阅,记得那时有个瘦高的文艺气息特浓的女同学经常会有各种经典的文学名著,佩服她的文采与学识,好多书也是从她那借阅过的。那本《的葬礼》也是从她那借的,当时要急着还她,三天的时间 把那本厚厚的书看完,依稀记得是搬个凳子坐在阳台上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看完的。那时看过的书现在那些粗枝细叶也记得不是很明显了,多想再把曾经看过的每本书再仔细得看看,我想现在去看它们应该会有一种不同的体悟。

(六)

关于读书,也记载着很多的故事,也许和某个人有关,或许和某个时光点相关。甚至在写下这些文字时,让我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还有那时那位才华横溢的语文老师,有着自己的人生见解及对文学那种独特的造诣,真实的人生态度,大约他对我在书籍上的理解也是有影响的,某天回想时我依然多么渴望再次走进他的课堂,聆听他的诗经楚辞。在渐行渐远的日子里,这些书会留在特定的岁月里与自己对话。在自己快乐时,也在自己黯然时……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写作的灵感像一股清泉不断的流淌出来,寂静的夜晚在家里的那个卧室里,借着台灯,我时常洋洋洒洒的发挥。好像800-1000字的作文对于我来说“挥霍”还不够。总有语言要去诉说,也是从那时起,我好多年都保持着深夜创作的喜好,不写点什么,感觉心灵没有放空。

(七)

直到现在,如果一段时间不与文字对话,那多半都会有无眠之夜。我定会把要表达的语言在我的内心不断书写。然后我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也是在美好而又沉重的青春年少,当我的一篇篇作文被语文老师甚至全年级当范文时,我收获了很多一样热爱文学的好友。特别是在沉闷的高考时期里,透过写作我的心灵得到了的治愈。

(八)

梦一直有,在现实面前理想就会显得太单薄,大学与文学专业失之交臂,选了我同样喜爱的外语专业,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有念想的。我不能和文字相去甚远,于是图书馆留下过我的身影,在阳光温喣的早上,清风徐来的午后,落日余晖的黄昏,我时常想,这大概也是我没有辜负过的年华。为了能写作,我参加了校园广播站的编辑部,有时候听到自己的文章从麦克风传出来,心里无比的窃喜,当室友拿着我在校报上刊登的文章给我投来赞许时,我又觉得我那么多年对写作的初衷大抵如此,成全了自己,尽管我知道我成不了所谓的文学家。到成年以后才明白,有些梦想,有些热爱也可以在心中某个隐秘的空间里肆意生长。

(九)

突然觉得要抒发的 情感 好像太多,工作以后,为为人母后,对生活,对周围周遭的一切,包括一次成长,一次季节的交替,一片花开的过程,宝贝们调皮的瞬间,我还是要用文字这种最特别的方式记录下来。床边的抽屉里有两本精美的日记本,一本是高中同桌送的,一本是先生送的。没有枉费她们的心意,上面写满了我要表达的一切。微博盛行的那几年,我写了好多不成文的片段,4年前我试着给自己创办了个人公众号,零零散散写了几篇没有勇气发表出去的文章。我没有把公众号做下去,是我的遗憾,某日去翻阅,因为多日不用,被解冻了,内心无比惆怅,那几篇文章我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备用。与其说我孤芳自赏,倒不如说我怀念那时我写下文字的心情。现在我怎么也写不出那些优美的词语了。

(十)

直到一天有个好友发信息给我说:“好久没读到你的文字了。”我想起了北岛那首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