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长津湖志愿军惨败_志愿军长津湖之战后惨烈画面

东线美军侧翼已经暴露无遗,部队每天减员严重,陆上补给断了,机场也保不住,支援的部队也怕给合围,还有其他部队正在合围过来,志愿军的目的已经很明确,全歼,趁包围圈还不牢固,赶快收缩部队突围,再晚一定死球。

长津湖志愿军惨败_志愿军长津湖之战后惨烈画面长津湖志愿军惨败_志愿军长津湖之战后惨烈画面


没法打了,只有撤退。美军也不是傻子。

要是我们的装备和后勤能和美军一样,早就全歼这帮鬼子了。

很多问题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唯一通路。1950年冬,中美两支王牌部队为扭转朝鲜战局在此展开“强强对决”,惨烈程度史上罕见,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

在这场“钢铁人”与“钢铁武装”的较量中,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陆战1师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还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对于此次战役,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 历史 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被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现存于军事博物馆。

撤退中的美陆战1师士兵。邓肯摄

志愿军冰雪天气进行急行军奔赴战场阻击敌人。

“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

那个士兵头也没抬地回答:“给我明天吧。”

其实,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炼狱。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机械化的美军。

下碣隅里是美军师部所在地,地处“Y”字形道路的中心,还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机场,如果被志愿军攻下,陆战1师的后路和补给将被完全切断。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

这块高地可以俯视下碣隅里防御阵地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天一亮,美军就组织了大批士兵开始反攻。

守卫这块高地的,是58师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炮火和空中轰炸结束后,美军开始向高地冲锋。奇迹般地,在不可能有生命生存的高地上,站起了一排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中国士兵,他们举起已经拉开引线的手榴弹,雨点般地朝山下扔去。

美军的8次冲锋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位排长,还有一名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带着唯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当40多个美军冲上来时,杨根思突然从尸体堆里站起来,点燃引线,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士兵。

撤到下碣隅里的美军虽然遭到重大伤亡,但他们能通过飞机输送伤员,通过空投补给恢复元气,但我方援军却因大雪没膝,没能及时赶到。即便如此,几乎已经打残的志愿军第58师,仍集结了仅剩下的1500名战士,做了最后的决死进攻。

在志愿军的“铁脚板”追击下,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的车轮子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水门桥头“冰雕连”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机械化程度之高,是志愿军难以企及的。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

美军南逃路上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

12月1日,志愿军发动突袭炸毁了水门桥,可第二天,美军工兵用一座木桥完成了修复。

12月4日,志愿军再度出击,第二次炸毁水门桥。而美军又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一座钢桥。

12月6日晚,58师172团又组织了两个排的敢死队,发动了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行动。这次,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突破了美军的炮火,将钢制大桥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按照国内战争的经验,陆战1师这下是没跑了。

然而,美后勤连夜部署,在日本的三菱重工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8辆C-119运输机,通过巨型降落伞,空投到了千里之外的水门桥附近。不到两天,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坦克的桥梁又架好了。

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该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在回忆录中写道:“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陆战1师不过是侥幸生还。”

煮熟的鸭子从水门桥上飞了,时任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为此暴跳如雷,非要枪毙担负爆破、阻击任务的172团团长。团长对他说,先去阵地上看一看,看了再枪毙也不迟。

来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黄朝天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黄师长走近那些战士,战士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两个连上百名战士伏守在冰雪中,却没能等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那一刻。黄师长见状,顿时伏地痛哭。

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单薄的衣服里,战友们找到一张薄薄的纸条: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12月17日,毛泽东发电:“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多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鞠躬,不能自持。

长津湖的牺牲是惨烈的,也是有意义的。此役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这次战役为“对美国来说从未有过的最大的败北”,《新闻周刊》评论:“也许这是美国 历史 上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军事上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

此役之后,“联合国军”撤回三八线以南,世界上再没有人认为这样一支“农民军队”是可以不放在眼里的力量了。

战后,人们才知道,这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战后,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

美 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一个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 汽车 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 汽车 。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寒冷使得炮管收缩,70%的炮弹打不响。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什么意思?“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抗美援朝长津湖一战, 装备条件艰苦卓绝的 志愿军战士,将美军引以为傲的 王牌陆战师 打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窜,可谓是当着全世界的面, 狠狠地打了美国一个耳光 。远在白宫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得知美军惨败的消息之后,对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 破口大骂。

有 美国常胜将军 之称的麦克阿瑟,自然也咽不下这口恶气,与杜鲁门大吵一架的同时,两人合计着如何 用原子弹来挽回美国脸面。 于是,第二天,美国就在报纸媒体上公开 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消息传到毛主席这里,他冷笑一声,霸气回应道: “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最后我一定战胜你!”

面对公众对于美国核威慑的担忧,毛主席断定: 美国不会使用原子弹,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英雄所见略同,斯大林也十分认同毛主席的看法,称赞道: 毛泽东是对的。

而战势的走向也果真如同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从始至终美国都没有出动原子弹,最终志愿军也真的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军。那么,美国为何没敢用原子弹?毛主席又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1950年10月,麦克阿瑟正肆无忌惮对朝鲜平壤分东西两路发动最后攻击, 朝鲜人民军 在美军“超级火力”的一路平推之下 几乎彻底丧失抵抗能力 、溃不成军。此时的美军并不知道,即将扭转战局的 志愿军已经悄然入朝。

10月25日,志愿军40师118师在北镇对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突袭。 首次交锋, 原本气焰嚣张的“联合国军”就被打得全 面撤退,龟缩到清川江以南地区 ,彻底打碎了麦克阿瑟信心十足的“感恩节攻势”。

虽然志愿军的神兵天降打乱了麦克阿瑟 “感恩节前结束战斗” 的计划,但是一向自信的麦克阿瑟依旧满怀雄心壮志,在他看来,志愿军最多不过五六万人,只是象征性出兵,问题不大。所以,他又制定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攻势: 圣诞节攻势 ,企图在圣诞节之前彻底结束战斗,好让士兵们回家过年。

于是,麦克阿瑟一声令下,“联合国军”兵分三路 挑衅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 ,嚣张气焰十足。紧接着,麦克阿瑟便在鸭绿江畔大肆陈兵,甚至还在感恩节这天安排前线部队吃一顿大餐。当然,让“联合国军”前线部队没想到的是,这顿大餐竟然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 最后一顿大餐”。

吃饱喝足以后,麦克阿瑟自信十足地发起总攻,却猝不及防地再次遭遇了志愿军的神兵天降。更加让麦克阿瑟心凉半截的是,他们早已陷入了志愿军的包围圈,陆军1师主力与7师一个加强团更是被诱往长津湖。一番激战后, 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整团的记录 , 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将战线推回“三八线”以南 ,从根本上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

此战之后,被捧上天之骄子神坛的麦克阿瑟, 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人们纷纷对他的指挥能力表示怀疑,甚至认为他 不能胜任“联合国军”指挥官 的重任。麦克阿瑟为挽回自身颜面,直接将锅甩给了白宫里的政客,由此得罪了杜鲁门。当然,挽回颜面光靠甩锅是不够的,麦克阿瑟开始呼吁 扩大战争、在必要时使用原子弹 ,以重振美军雄风。

他表示:“要沿着鸭绿江南岸,即朝鲜在中国东北的边界,通过投射原子弹以及核废料设置一条 “放射性废物带” ,彻底切断入朝部队的供应线。”这一想法立即获得了许多 美国好战分子的支持。

在不久之后,他又开始吹嘘自己想到的一个可以在 十天之内取得胜利的计划 : 在中国东北投下30-50颗原子弹 ,并以美军第八集团军则从中国南部沿海发动反击,陷中国军队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由于二战刚过去不久,许多人都还 深陷在美国原子弹的阴影之中 。所以面对美国的核威胁,中国还是有很多人对此 表示十分担忧 。但是毛主席对于美国的核威胁却始终十分镇定,因为他早在原子弹第一次面世之时,就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子弹的实际问题。

这是因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的,而是属于人民的, 决定战争胜败的终归是人民。 而人心之大方所向,既是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正义的一方。所以,即便美国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武器装备,在 没有得到世界人民支持的情况下 进行战争,这个战争也终究不会是正义的战争,世界人民不可能支持美国。

故而,美国手中的原子弹仍然是“纸老虎”, 威慑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毛主席更是直接断定: 美国不会使用原子弹,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 历史 也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美国都没有使用他们叫嚣已久的原子弹。那么,美国为何放弃使用原子弹呢?

杜鲁门很清楚,一旦使用了原子弹,原本局限于朝鲜境内的战争,将会 扩大至整个亚洲的全面冲突 ,甚至急速 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场面将一发不可收拾。更重要的是,战争规模一升级,许多国家都会被牵涉进来,作为 中国的“老大哥”苏联 多半也会进来掺和一脚。

而苏联也早已拥有了原子弹, 同样也能对美国进行核威胁 ,届时,美国极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损害本土利益。至于美国的盟友 英国,同样也不希望美国使用原子弹 ,这是因为英国借着 香港这一亚洲通商口岸 捞了不少的油水,美国要是用了原子弹,自己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利益也难免会受到影响。为此,时任英国首相的艾德礼,不惜 亲自飞往美国劝诫杜鲁门。

杜鲁门一气之下,免去了麦克阿瑟的各项职务,逼着 麦克阿瑟惨淡离场。 而中国正是早就算准了美国不敢使用原子弹,所以才有“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最后我一定战胜你!”的豪言壮语。当然,毛主席的 高瞻远瞩 和中国抗美援朝的显著成绩也赢得了 斯大林的肯定 ,让斯大林愈发坚定了 对于新中国的援助。

长津湖之战,最悲壮的一幕:125名志愿军活活被冻死

1950年11月,朝鲜半岛迎来50年不遇的严寒,这里有一个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其夜间温度能达到零下40多度,在这里发生一起著名的战役---长津湖战役,中朝联合军总司令彭德怀用兵如神,用两个军迂回,四个军突击,穿插包围下,重创美军王牌军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次战役,志愿军把美军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团,包围在长津湖一带,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歼敌3万6千人,其中美军有2万4千人,缴获 汽车 2千余辆,坦克3百余辆,成功收复了平壤。更是消灭有"北极熊团"之称的美7师31团,其军旗至今还在军事博物馆存放。

然而,在长津湖一役,我军志愿军也有着最悲壮的一幕,那就是冰雕连的英雄壮举,使人无不动容!美军在向南溃逃时,发现有一只中国军队,就马上做好战斗准备,可是等到了好久,都没见志愿军向他们冲锋。

美军发现有些不对劲,在上前查看时,却发现这些志愿军都紧握钢枪,活活冻死在雪地里,成了冰雕。但即便是牺牲,这些让人敬重的战士们,依然保持着潜伏状态,随时准备作战。

在场的美军被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纷纷脱帽致敬,每个美军心里都在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军队啊,其意志力如此惊人"!而这只冰雕连是第九兵团的战士,一共有125人,其奉命在敌人撤退的后方,阻击美军。

他们已经在这里潜伏6天6夜了,没有御寒的衣服和热饭,但他们已立军令状,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敌军发现,所以忍着饥饿和寒冷,即便是冻死,也依旧保持着战斗状态。当冲锋号响起时,这些人再也没有站起来!后来,我军在这些战士的遗留物中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到:"冰雪啊,我绝不会屈服!"

这些让人敬佩的将士之所以会冻死在雪地里,一是因为朝鲜半岛的恶劣气候,夜间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二是第九兵团是紧急被调往朝鲜参战,其原先是驻扎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准备收复台湾的事务,所以来到鸭绿江时,根本没来得及换御寒的冬天衣服,依然还穿着单衣单裤。当时东北边防军的战士,见到此景,也是吓了一跳,他们是经历过朝鲜的寒冷的,这些第9兵团的战友都是江南兵,哪里能抵挡得住。于是都纷纷把自己的御寒衣物塞给第九兵团,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入朝,第九兵团就紧锣密鼓地开展突击包围。当时彭德怀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把美军引到长津湖一带,企图把他们全歼于此。所以第九兵团根本没等到后勤物资的补给,就上战场了。因为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所以志愿军白天不能行军,只能在夜间急行。因为寒冷,将士们纷纷冻伤了脚,但为了对美军形成包围圈,就硬生生地拖着受伤的脚,徒步前行,忘却了疼痛。

还有很多将士缺少补给,只能吃冰冷的土豆充饥,渴了就抓起一把雪,喝冰水。在夜间潜伏时,有些将士耳朵冻的硬邦邦,用手一掰就掉了,还没有任何疼痛。很多战士为了不让自己潜伏时睡着,就生吃红辣椒,逼自己提神。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我军把美军打的丢盔弃甲,逼迫其全线撤退,成功收复三八线以北大部分地区。

起初,美军是不相信我军会发起进攻的,因为实在是天冷了。即便是美军人人棉大衣皮手套,御寒衣物里三层外三层,没事时还能喝点热咖啡暖身子,但他们依然是受不了这种鬼天气,并且脚和靴子冻在了一起,手和脚也冻坏了。所以在看到我军从雪里面冲出来时,满脸都写满了震惊,心想这是天神的军队吗?

美军都是少爷兵,哪里能有我军这样强大的意志力,所以其失败是必然的,这场战役从开始就注定了。1952年10月,第九兵团奉命回国休整,司令员宋时轮独自一人站在江边,望着长津湖的方向,脱帽致敬,弯腰鞠躬。其身后的战士也纷纷同他一样,缅怀牺牲的英烈,向冰雕连的战友们致敬。

那场战役相当于是一场绞肉机,美军的战备领先于志愿军,很多人死在他们的飞机大炮之下,美陆战一师是通过飞机逃走的,还有一些是通过通过掩护离开的。

当年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而且每天都要死几千人,后来美陆战他们是被日本人帮助了,从而用飞机逃出包围圈。

美军有序撤退,并没有刻意逃跑。

撤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受突然袭击,美国国会没有对中宣战的预案,导致美军整整半个月没法主动发起攻击,只能自卫开火。

虽然志愿军取得战略战术优势,但是美军的战斗能力极其强大,这一点并不体现在装备上,而是美军的战技和单兵能力上,最终美军在10的击杀交换比下有条不紊的在悬崖上架了一座公路桥撤退了。

长津湖战役还是非常惨烈的。要知道在当时陆战医师主要的任务就是担任主攻先向武平里方向发起进攻,最后再从鸭绿江南岸继续挺进。美三师主要负责陆战医师左边的安全,他们发起总攻的时间是1950年11月27日。在11月26日的晚上,美军占领了柳潭里,11月27日陆战一师就从柳潭里继续向北出发,走了一天,不到2公里当天晚上志愿军第九军团的二十七军以及二十军就发起了进攻,他们经过了一晚上的激战。最后在柳潭里形成了对峙局面。

七天国庆假期刚刚结束,大家大概还沉浸在假期的快乐中,还没有收回心来。除了 旅游 、休息以外,我相信不少人已经看了国庆档新出的电影《长津湖》了吧。

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截至假期结束,已经累积了接近 三十五亿的票房 ,可以说是假期档最为火爆的电影了。 看到影片中的 战士们以冻土豆为食物 ,不少观众回到家也冻上了土豆,自己亲身体验了一把冻土豆的口感,才明白当时的条件有多么的艰辛。

五千多个镜头 , 三个顶级导演合力打造 ,一幕幕壮观惨烈的战争画面和细节的刻画,拍摄完全使用 真实的武器和装备 ,就是为了将最真实最原本的 历史 事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样的制作也着实感动震撼了不少观看者。

实际上, 真实的战场比电影还要更加的残酷和壮烈 。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结束,各国的形势都发生了变化和重组,新中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独立和崛起,而当时的 朝鲜半岛却面临着一个分裂的局面,战争一触即发。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韩国军队节节败退,美国为了维系自己的国际地位,发兵支援韩国参与了这场战役。他们借此机会命令美国的舰队 驶入台湾的基隆和高雄两个港口 ,名为巡逻,阻止中国的解放军进入台湾。

实际上他们跨越了“三八线”,不仅入侵了朝鲜,还侵犯到了中国边境的领土 ,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安全。

面对美帝国主义这样的挑衅,中国义不容辞几乎是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强烈反对美国干涉亚洲形势的罪行,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并抽出兵力支援朝鲜。

抗美援朝中, 有接近两百五十万战士们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对朝鲜方进行了支援,连续开展了 五次战略性战役。

长达 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 ,在一边对战一边谈和的局面下,终于 在1953年7月签订了停战协议,得以结束 。那些完成使命的志愿军们,也在帮助朝鲜完成战后的建设和恢复后,于1958年终于回到了中国的国土。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的和平局面,还为新生的中国建立了威望,巩固了政权。

长津湖战役 就是这场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拐点,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接近 十五万人 ,他们分别隐藏在朝鲜北部的山林之中和长津湖的各个位置。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第九兵团的战士们不远万里来到朝鲜。

原本 他们会在沈阳开启为期两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等到天气回暖的时候再来支援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军抵达仁川,进攻事态超出了预估范围,打乱了原有的策略,无奈之下,中国兵团只得 提前入朝 。

在原来的计划中,他们只准备了二十六万套可以过冬的衣物, 先给了第一批入朝的部队 ,然后在 第二批人马适应训练休整的时候,第二批衣物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备齐 。

但由于计划的提前,当第九兵团刚刚抵达东北的时候,当地的人看到他们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棉衣,甚至有的只有一件单衣, 赶忙从当地征集了不到三万件大衣 ,当地 执勤的战士连带自己身上的棉衣也一起脱了下来,想要支援给他们 。但时间急迫,有些物资甚至还没有来得及送上那辆前往朝鲜的火车。

一下子来到寒冷的朝鲜,看着士兵们远远不够的冬装,身为司令的 宋时轮 犯了难,一时间他也实在想不到应该如何一下子变出那么多冬装给战士们,无奈之下, 他决定打电话向中央党委电话求助 ,却被 高岗拦了下来 。

因为这番劝阻,宋时轮最终也没有打出这一通救命的电话,这个决定也将是他做过作为后悔最为内疚的事情。事后,宋时轮回想起来也是一脸的悲痛。

那些抵达朝鲜的兄弟们,原本都是在温暖的南方生活的战士,不仅从来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冬季,甚至根本不了解北方冬季生活的一些常识。

不巧的是长津湖那一年的冬天,也是 这五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温度几乎达到了 零下四十度 ,天空还下着 罕见的大雪 。这大概是很多来自南方的战士第一次看到雪, 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抵御寒冷。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不能生火取暖做食,因为他们要做到足够隐蔽不能被敌军发现行踪。走饿了,就 随地捧一把雪来裹腹 ,当时最好的食物大概就是 冻得梆硬的土豆 。

那么多战士手脚冻得青紫,露在外面的部分冻得没有一点知觉,那些 裸露在外面的部位,脆弱到甚至轻轻一碰就掉了,自己还没有任何的痛感 。

为了缓解寒冷,他们直接将自己 冻僵的手脚泡在了热水中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 已经形成了冻伤的地方,造成第二次损伤 ,有些士兵还没有上战场,就因为这样错误的做法直接 失去了手脚 。

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自始至终都没有喊一声放弃,他们承受着饥寒交迫,在厚厚的积雪中艰难前行。在 美军飞机低空侦察的情形下 ,这一个壮大的志愿军队 穿越了两三百公里 , 竟然丝毫没有被对方察觉 ,简直可以被称为是一场奇迹。

到了双方交战的那一天, 中国的志愿军将美军打的措手不及 ,一阵穷追不舍,一天之内就让气焰嚣张的美军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到达了潜伏的地方,战士们需要静静地趴在雪地里,并且一直保持着战斗的状态,直到收到作战的指令,才可以行动, 这一等就是三天 。

接到指令后,很多弟兄们都还愣在原地一动不动,原来是已经悄无声息地冻死在了阵地上,宛如一个“ 冰雕连 ”,作为这场 战役的幸存者周全弟 深有体会。

他当时作为潜伏志愿军的一员,也经历了这一系列的长途跋涉,和漫长的待命过程。当潜伏了三天的他听到冲锋号响起的时候,也一股劲儿的想要站起来,但他却发现自己的四肢僵硬,根本使不上劲儿,成为了这“冰雕连”的一份子。

在周全弟被发现并送往后方进行紧急救治的时候,已经是 不省人事高烧不退 。如此情形之下,他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但 四肢已经保不住了 。截肢的手术过程医护人员都 没有使用麻药 ,都是在冰雪的包裹下完成的。 那一年,他才十六岁 。

电影情节中,敌军指挥官看到从天而降的中国士兵,一脸惊慌失措,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这一幕看的我们是热血沸腾大快人心。

若是没有那些在一线不怕险阻不放弃的战士们,我们又如何能尝到如今强大的中国为人民带来的甜头呢?

向一线的战士,向伟大的祖国致敬!

1、长津湖其实是失败的吗?惨烈的战争是失败还是胜利?胜利的,长津湖战役后,美陆战一师因在战役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战斗伤亡4400多人,非战斗减员7300多人,减员总数几乎达到全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从此之后,美陆战一师再也没有担任过联合国军”在第一线的作战部队,这也说明长津湖战役让陆战一师元气大伤;

战术,其实所谓的人海就是技术。从战术层面来说,机枪和火炮早已结束了人海战术的历史,给予了尽可能多的支援。但是志愿军的人海有战术,他们不会冲上去送死。从战略层面和指挥层面来看,孙子兵法都是调动优势兵力战胜敌人的弱势兵力,这是不变的。如果你能打十个,我就调二十个四十个人。志愿军的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几个部队吃一个师,几个师吃一个营。

这就是指挥技术。志愿军指挥美军并非不可能,但志愿军的进攻总能形成兵力优势,但美军无法形成对志愿军的优势,只能被动挨打。战役重要的是形成绝对优势战胜敌人,重要的是这种人海战术。美军第一次介入朝鲜战场就节节胜利,但自从志愿军参战后,美军就开始大规模溃败。即使在著名军人李奇微被调往朝鲜战场后,这种所谓的换帅也没有取得有效的效果。

这也造成了美国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美军溃败。长津湖战役后,美军剩余的十军,有重有轻,从被HNA强行撕开的安全缺口撤离。一开始,美军对敌人的轻敌是粗心大意的,更多的是孤军深入。当这些部队没有遇到志愿军时,没有人能阻止他们,他们突然被志愿军饺子关起来打狗。美军撤走了这些纵深部队,建立了防线,力求稳扎稳打。正常战斗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美军第10军和第8军分左右两路,对志愿军发起钳形进攻。

美军希望凭借火力和装备优势击败志愿军的防御,达到进攻目的。就在双方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已经将整个长津湖彻底变成了冰封的湖泊。美军防线参差不齐,突出的部队很容易被志愿军吃掉,导致防线被破坏,凸头没了,变成凹头,凹头里有两个突出的部分。志愿军穿插部队深入深处,不断切割出新的突出部队,美军防线总是被背后捅刀攻击。

不仅仅是你说的太平洋战争的精锐,还有曾横扫欧洲的巴顿第八集团军,也在第二次战役中吃了败仗。但这个“惨败”的评语不知道你从哪里听来或者看来的。我们的宣传界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无限扩大自己的成果,不遗余力地贬低对手的能力。当时长津湖,美军只有两个团加陆战一师师部,外加少量英军和韩军,总数不足两万,而包围他们的志愿军达到了12-15万(部分打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联军还是成建制突围而出。而围歼联军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回国休整了四个月才重返朝鲜。有句话一定要记住:我们当时打的是老虎,不是猫!所以我们胜得英勇,不论是活下来的或者是牺牲了的,他们都是英雄!

你可以通过时间来判断,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太平洋战争持续了三年零八个月。苏联用了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反攻到德国边境。太平洋战争的四次转折点战役分别是珊瑚海战役、中途岛战役、瓜岛战役和马里亚纳战役,与苏德战争相对应的四次转折点战役分别是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苏德战场是德军第一次被阻击的转折点前奏。珊瑚海海战用了五天,斯摩棱斯克战役用了两个月,比例是1:12。

太平洋战争/苏德战场德军第一次大规模失利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耗时4天,莫斯科战役耗时近4个月,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中日军第一次决定性失败的转折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耗时6个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耗时近7个月。比例是6:7。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中日军最后一次大规模反击失败的决定性转折点,马里亚纳海战耗时两天,库尔斯克战役耗时近两个月,太平洋战争的四个转折点,美军用了大约六个半月的时间。

苏联在苏德战争的四个转折点上度过了大约15个月。然而,苏联军队用了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次转折战役,最终完成了转折。苏联军队用了3年零4个月才到达德国,占领了德国村庄,开始了大屠杀。短短六个月就完成了四次转折战役,最终完成转折的美军,从离家很远的澳大利亚出发,在日本连一寸土地都没踏上,用了三年零八个月。相比较而言,可以看出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表现非常胆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逐渐培养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因为在这场战役里,美国海军内部掀起了裁军热潮,军心涣散,从内部开始瓦解,所以就惨败了。

因为我国的实力很强大,并且在作战方面很厉害,而且我国的战士很勇猛,所以他们会在长津湖战役中惨败。

因为当时中国志愿军的兵力上是有一些优势的。当时他们都属于精锐,经验非常的丰富。

轻敌大意,自命不凡。作家杨大侠杨科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