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跨过鸭绿江战役 跨过鸭绿江战役是哪几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跨过鸭绿江战役 跨过鸭绿江战役是哪几集跨过鸭绿江战役 跨过鸭绿江战役是哪几集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出国作战时,任命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0.10.25

1950年10月19日

1950年10月19日

电影《跨过鸭绿江》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自立自强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谁也休想欺负中国,过去不行,现在更不行。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家国情怀的。在当时的情形下,保卫朝鲜和保卫中国,没有太大的区别。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民族自信的。在当时中美之间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差距非常大,但即便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打退了敌人。

其实讲述的就是红军长征的故事,因为在红军的长征过程中就跨过了鸭绿江,是一个战争故事。

主要讲的就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讲的就是我国的士兵英勇无畏,守护和平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当中,主要讲述的就是很多的志愿者在发生战争的时候,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围绕抗美援朝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

上甘岭所处的战略位置对双方都很重要,或者说上甘岭战役关系到战局的走向。如果“联合国军”拿下上甘岭,可能联合国军再次把战线北移至鸭绿江附近,继续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而一旦志愿军拿下上甘岭,会再次把美国人逼回谈判桌上,尽早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现代化武器装备,包括先后出动6万多人,调集300多门大炮,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每天出动上百架次飞机投掷炸弹5000多枚,志愿军为应对敌方强大的正面突击采用更多灵活战术,战术规则的应用日益成熟且高效。展示了双方各自的优势。

因为自从上甘岭血拼之后,美军再也不敢轻视志愿军的阵地防御战,迅速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达成停战协议。同时,这场战斗双方基本上都是处于血拼的状态,真正见识到各自的长处,也让美军看到志愿军在各方面实力的增长,如后勤持续有效保障、阵地防御战的提升等,堪称无懈可击。同时,志愿军最终取得胜利,彻底打破美军向北推进的痴心妄想,让他们认识到继续战斗已经无利可图。

望采纳,祝生活愉快。

引言:电影《跨过鸭绿江》讲述了志愿军们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故事,影片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视角全面展示了从战前国际形势的快速演变到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署,涉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过程。影片不仅具备东西两线和5次战役的全时空格局,还呈现了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地道战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激烈战斗场面,在讲述国际格局突变时中,苏美三国领导人作战指挥思想博弈的同时,影片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思维,以及全体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方位呈现出我们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的伟大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的努力和牺牲。

一、跨过鸭绿江里面的英雄

《跨过鸭绿江》不仅全面展现了党中央及志愿军高级指挥员的雄才大略和崇高风范,还还原了一场场逼真的战场环境。让观众亲眼目睹像杨根思、张财书、杨连弟、胡修道等等无数的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击败美军的铁甲洪流的伟大壮举。现在脑中不时会浮现惨烈的战争场面,依然令我有种磨刀霍霍、热血沸腾的感觉。英雄的志愿军将士们付出的牺牲实在是太大了,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才换来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几十年的和平的建设环境。

二、结语

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年的那段历史,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这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电影《跨过鸭绿江》于2021年12月1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而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并且这个事件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以及影响是非常大的。《跨过鸭绿江》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台出品的,而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也同样获得了许多网友们的讨论。

《跨过鸭绿江》讲述着也是革命时期的故事,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其实是非常曲折的并且其中也受到过非常大的波折以及影响,而这部电影也讲述的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战争。《跨过鸭绿江》这部电影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而这部电影也全面向观众们展示了在战争时期,从战前国际形势的快速演变到停战协定的签署,从中也涉及到了抗美援朝的整个过程。因此我们在这部电影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并且中国军人对于我们国家的贡献以及帮助。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是非常有着意义的,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我们仍然要感谢以前的人为我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我认为这一点还是非常有着意义的。

《跨过鸭绿江》讲述的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年代为了大家而牺牲小家,并且他们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出非常多的力量。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以及改变是非常大的。

而这部电影的上映也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当然这部电影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还是要多去观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非常多的知识,并且也可以感受到我们国家的伟大。

这部电影主要以抗美援朝为背景,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战火燃烧的土地,迎击强大的美国帝国主义,诠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状况与行为,讲述了志愿军将士们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第1个故事是讲国家情怀的,关于民族自信的,影片提到了,志愿者在鲜血战场上每一个败笔,每一个伤疤,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 ,也显示了中国日益增长的自信和自豪感 。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些故事,其次也是讲述了我国的一些热血儿女的战争时刻。

主要讲的是国家领导人指导战争,不畏强敌的战斗故事。

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是乘船跨过鸭绿江的,毕竟鸭绿江那么大,总不可能游泳过去,当时还是有船的,我们伟大的中国志愿军,是通过坐船去抗美援朝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除了从鸭绿江大桥跨过鸭绿江以外,还有从位于丹东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河口村等多座浮桥过江的(浮桥是以数以百计的木制帆船相连,然后在帆船上铺上很厚的木板。志愿军经常夜里过江,浮桥也多是傍晚搭建、次日凌晨拆除。)

志愿军从1950.10.25开始分三批过鸭绿江,总共135万人。是由冰面及浮桥过江。鸭绿江大桥于1950.11月被美军炸毁。

从桥上过去的,后来这桥被美炸断了,现在留着断桥是丹东的一个景点,也是个纪念点。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是直接通过鸭绿江大桥过江的。

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最早是从河口大桥过的,后来还有从江里手牵手过的。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从鸭绿江大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

连接中国与朝鲜的鸭绿江大桥有五座分别为:长惠大桥、临江鸭绿江大桥、集安鸭绿江大桥、丹东鸭绿江一桥、丹东鸭绿江二桥梁等。

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跨过了鸭绿江,是在十一二月份鸭绿江解冻之后传过去的,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伟大的

跨过鸭绿江,都是走大桥和我们事先搭建好的浮桥过去的。没有乘船过去的。

跨过鸭绿江,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经典照片是怎样诞生的

一倾出经典——“跨过鸭绿江”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提到抗美援朝,最经典的时刻或许便是 “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大军便是跨过鸭绿江,进入了血与火的战场。仅仅过了几天,10月25日,我们就在温井战场捉到了第一个美军俘虏。

此后,几乎所有志愿军战士都是唱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的军歌走上了战场。去年拍摄的那部反映抗美援朝的大型电视剧,以《跨过鸭绿江》来命名,也说明了这一时刻的经典意味。

正因如此,这张反映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黑白照片,便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也成为描述那场战争的一个标志。

从艺术角度,这张照片构图沉稳,主体清晰,背负装备的志愿军官兵如一条长龙踏过冰封的江面,显示出无法阻挡的气势。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场战争,仍然离不开这张照片。2020年10月21日,由朝中友好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图片展”在平壤开幕,里面也专门展出了这张照片。

然而,这张照片真的是在志愿军过江时刻拍摄的吗?考虑到我方是秘密入朝,以及美军当时对于鸭绿江近乎疯狂的空中封锁,这是不是部队为了拍照进行的摆拍呢?自从它的出现,便有人不断提出类似的问题。对此,一些与此照有关的老兵提供了回忆,证明这座浮桥确实搭建于鸭绿江上,地点位于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的马市村 。

现存鸭绿江上志愿军使用的浮桥遗址。

有意思的是,在现存较早版本的这张照片下方,写有这样一行小字——

志愿军64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1.1.9

志愿军64军,由抗日战争时期冀晋军区的陈正湘纵队和赵尔陆纵队发展而来,1945年编成。这支部队最初称为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由陈正湘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唐子安任参谋长,曾参加华北战场的保卫张家口、易满、清沧、清风店、石家庄、平津诸战役,并在战斗中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由曾思玉担任军长。此后,该部参加解放大西北,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渡江参战。

64军属19兵团,并不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即3340、450、66各军)。这显示出该照片的拍摄时间,并非最早志愿军渡江的时刻,已经是战斗打响后几个月,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已经进行完毕的时候,此时战线已经延展到南方的三八线附近,鸭绿江的防空压力稍稍减轻,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段,部队可以在白天大摇大摆地过江了,这也为这张照片的拍摄提供了可能。

根据这篇文章的描述,照片拍摄过程是这样的——

1951年2月中旬,黎民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朝鲜战场,准备参加志愿军总部组织的第五次战役。那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冷,天地原野都覆盖着白皑皑的冰雪。部队接到过江命令后,很快搭起了浮桥,日夜兼程地从浮桥上疾速过江。

“我当时带领电影队、文工团的同志就在岸边渡口处,为过江部队做宣传工作。”黎民说,他是这个军的老兵,认识的人很多,“他们看见我脖子上挂着照相机,便情不自禁地说,黎民同志,给我们拍张照片吧!不管将来我们能否回来,都是个纪念。”

当时按规定是不许给个人随便照相的,但面对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友们,他破例一一为他们照了相。

1951年2月17日下午,天气晴朗,江边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辉,空气清冽。部队还在继续过江,只见当年由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白色起义红军团列队过江。“望着逶迤前行的‘铁流’,我猛然来了灵感,应抢拍一幅全景式过江照片,这样才能为历史留下一个不朽的见证。”

黎民迅速选好拍摄位置,调好了那台跟随他多年的蔡司皮腔相机,将镜头稳稳地对准志愿军队伍,“就在‘龙头’刚刚踏上朝鲜的土地,‘龙尾’还在祖国土地上的瞬间,我激动地按下了快门。”

部队过江后,黎民把这幅照片的底片小心翼翼地包好,寄往解放军画报社。不久,他就收到了采用的通知和小样。这幅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照片,同周巍峙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同时发表在1951年第四期《解放军画报》的扉页上,并被当时全国各地的报刊普遍刊用,后来还荣获了志愿军总部二等奖,陈列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里。

黎民老人介绍他的得意之作。

这段描述十分精彩,而且澄清了一个事实——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不是1月9日,而是 2月17日 ,这也符合64军在1951年2月才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记录。

只是,其描述还是漏掉了一点——这张经典照片,其实只是黎民拍摄的那张底片的一部分,其真实原件比这一张要大,且角度有一点问题。

在2020年冬,老萨有机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抗美援朝特别系列节目《英雄壮歌》的录制,也正是在这次录制中,才有机会见到了这张照片的原貌。

然而,当黎民将这张照片寄给《解放军画报》社的时候,这张照片却焕发了应有的魅力——只是把它倾斜了一下,确切地说是 顺时针倾斜了约20°,剪去多余画面,那种铁流滚滚的感觉便扑面而来。

一倾出经典,《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这张脍炙人口的照片,就这样完成了!

看来,有时候眼睛也会欺骗人,只有心灵,能够找到真正的感动。

【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