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茶艺师谈北京盖碗茶:盖碗悬停比较高级吗?

盖碗悬停比较高级吗

是。

茶艺师谈北京盖碗茶:盖碗悬停比较高级吗?茶艺师谈北京盖碗茶:盖碗悬停比较高级吗?


根据什么值得买相关资料显示,盖碗悬停是盖子的中心悬停在杯沿上,只有杯沿和盖子的接触点有支撑力和水的吸力,当水凉的时候会吸收内部凉气导致盖子紧合,是茶艺中一个比较高级的技术能力。

茶艺在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茶艺师谈北京盖碗茶

茶艺师谈北京盖碗茶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北京盖碗茶

北京人爱饮花茶,北京盖碗茶即以花茶(北京香片)为主要用茶,为了使来宾能品饮到自己喜爱的花茶,表演时特备有四种不同的花茶,以供来宾选择。

表演用具有:印有茶德绢帕、挂绢帕的挂架、装有四种茶叶的茶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及铜壶、水盂等。

下面是北京盖碗茶的表演程式和解说:

(一)恭迎嘉宾

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的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用北京盖碗茶为大家敬上一式东方奉茶礼,祝愿大家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二)敬宣茶德

茶文化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已故当代茶学泰斗庄晚芳将茶德归举为四项:

廉——廉俭育德。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们修身养性,冷静从事。所以,茶历来是清廉、勤政、俭约、奋进的象征。

美——美真康乐。饮茶给人们带来的味美、汤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是物质与精神的极大享受。

和——和诚相处。同饮香茗,共话友谊,能使人类在和煦的阳光下共享亲情。

敬——敬爱为人。客来敬茶的清风美俗,造就了炎黄子孙尊老爱幼、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

(三)精选香茗

茶按发酵程度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北方人喜爱的花茶属于绿茶的再加工茶,又称香片。窨制香片常用、兰花、玳玳花、桂花等。窨制花茶要在三伏天进行,因为三伏天的香气浓。今天,我们准备了茉莉毛峰、茉莉珍螺、茉莉春毫、牡丹绣球四样香片,供来宾选用。

(四)理火烹泉

(五)鉴赏甘霖

好茶要用好水来泡,这是爱茶人的古训。现时生活中,用泉水、纯净水等泡茶的效果也较好。古都北京有不少名泉,如延庆的珍珠泉、卧佛寺的水源头、八大处的龙泉等。今天,我们为来宾汲取了大觉寺的龙潭泉水,这种水硬度只有3度,碳酸钙含量低。用这中软水泡茶,可使茶中的有效成份充分浸出,茶汤明亮透彻,滋味鲜活干 爽。

(六)摆盏备具

自西周起,茶具就从食器中分离出来,成为我国器皿中的佼佼者。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茶的崇敬。饮茶文化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精美的陶瓷具又升华了饮茶文化。China and tea 成为代表美丽东方的一对孪生姐妹,享誉全球。

选用茶具要因茶而异,沏泡花茶要用盖碗,加碗盖有利于保持香气和清洁;茶碗呈现喇叭形状,可使饮茶人清楚地风见到茶叶在碗中的形态,碗底浅可使饮茶人及时品尝到碗根处的浓酽茶汤;碗托可以护手,又可保温,更显示出古都茶文化的考究与尊严。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不可分离。

(七)流云拂月

有了好茶好水和适宜的茶具,还要讲究冲泡技艺。温盏是泡茶的重要步骤,它可以给碗升温,有利于茶汁的迅速浸出。

(八)执权投茶

北京盖碗讲究香醇浓酽,每碗可放干茶叶3克。投茶时,可遵照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一一投入,不违背茶的圣洁物性,以祈求经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

(九)云龙泻瀑

泡茶的水温因茶而异,冲泡花茶要用沸水。先注水少许,温润茶芽,然后再悬壶高冲,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加速其溶解。一般注水七成为宜。

(十)初奉香茗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饮茶习俗众多又各有千秋。江浙一带,喜欢以绿茶待客;广东、福建、则爱用乌龙茶、普洱茶。富有民族特点的还有蒙古的奶茶、云南的三道茶、湖南的`擂茶等,真是五彩纷呈,美不胜收。今天,为来宾奉上茉莉珍螺茶,请品赏。

(十一)陶然沁芳

在饮用盖碗茶时,用左手托住盏托,右手拿起碗盖,轻轻拂动茶汤表面,使茶汤上下均匀。待香气充分发挥后,开始闻香、观色,然后缓啜三口。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之后,便可随意细品了。

(十二)泉入龙潭

(十三)品评江山

对茶的品味因人而异。评茶的方法有:眼观、鼻嗅、口尝。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气浓酽为好。

(十四)百味凝春

在品饮之间佐以茶食,能更好地体会茶的韵味。今天,我们准备了茶点,雅号凝春,请来宾品尝。

(十五)重酌酽香

茶要趁热连饮。当客人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汤时,主人就应及时添注热水。

(十六)再识佳韵

品饮花茶,以第二泡的滋味,因茶中的有效成份已基本上充分浸出,故此时茶叶香酽浓郁,回味无穷。好花茶可以冲泡三开,三开以后,茶味已淡,不再续饮。

(十七)即兴诵章

茶能清诗思,助诗兴。几千年来,古人留下了几千首茶诗,今人的茶诗也日见增多。在此,我们共同欣赏一首茶诗,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孤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十八)书画会赏

茶圣陆羽也有一首的茶诗《六羡歌》,抄录于今天这幅《陆羽品茗图》上。此画出自陆羽故里湖北天门志清和尚之手。也许是陆羽24岁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的缘故吧,天门心中的陆羽如画中所绘——永远是年轻的。

( 十九)尽杯谢茶

(二十)嘉叶酬宾

为了向来宾表示敬意,我们特向来宾代表奉上一些茶叶,请笑纳。

(二十一)洁具收盏

(二十二)茶仓归一

道家认为:万物的一生一灭都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茶人自唐代开始就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常把温盏、投茶、沏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视为是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历程,是茶道精神的体现。

(二十三)再宣茶德

(二十四)致谢话别 ;

茶艺教程

基本步骤如下:

一、洗杯

1.将烧沸腾的泉水注入空碗

2.将茶杯放入空碗,用茶夹夹住茶杯,在碗中旋转。

3.将空碗中的水倒入盖碗,晃动几次,再倒入公道杯中晃动几次,倒掉。

二、泡茶

在盖碗中放入茶叶,一般8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将开水注入盖碗,注意壶要放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晃动几次盖碗,快速将水倒入公道杯中,速度一定要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将茶水从公道杯倒入空碗,将茶杯放入空碗中,在洗一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再次倒入开水,用盖拂去泡沫,盖上盖子,放置15s左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6.在放入公道杯中,再用公道杯分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三、分茶

先给客人倒茶,给自己倒茶。客人全部品过后,主人才可品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盖碗茶画法

盖碗茶画法如下:

1、先在纸的正画一个椭圆。

2、从椭圆两侧分别画两段弧作为碗的边界。

3、在椭圆下方接着画一段弧作为碗的装饰。

4、用直线装饰碗口,用弧线将碗底部封口。

5、用曲线画出碗的底部,用黑色笔勾边并图上颜色即可。

目前使用普遍的拿盖碗的手法,是以三只手指拿捏盖碗,称之为三指法;因为此种手法看起来比较优雅柔美,所以很多女性都喜欢用这种手法。盖碗的顶端有盖钮,就是开盖时我们手捏的地方。

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翘起,是茶艺中的大忌,会显得轻浮。这种拿法,如果拿法不对,很容易烫手,需要多加练习。

找准位置。在喝盖碗茶之前应当先提前准备好茶具和适当的茶叶,随后提前准备一定量的沸水,把准备好的沸水立即倒进到盖碗中,并轻轻地摇晃,让盖碗温度上升,随后把杯里的水扔掉,再把准备好的茶叶立即放进到盖碗中。

茶艺步骤含图解

1. 茶艺步骤

茶艺步骤 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

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洗杯 1.将烧沸腾的泉水注入空碗 2.将茶杯放入空碗,用茶夹夹住茶杯,在碗中旋转。

3.将空碗中的水倒入盖碗,晃动几次,再倒入公道杯中晃动几次,倒掉。 二、泡茶 在盖碗中放入茶叶,一般8g。

2.将开水注入盖碗,注意壶要放高。 3.晃动几次盖碗,快速将水倒入公道杯中,速度一定要快。

4.将茶水从公道杯倒入空碗,将茶杯放入空碗中,在洗一遍。 5.再次倒入开水,用盖拂去泡沫,盖上盖子,放置15s左右。

6.在放入公道杯中,再用公道杯分茶。 三、分茶 先给客人倒茶,给自己倒茶。

客人全部品过后,主人才可品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茶艺表演教程。

【有茶道步骤的文章有茶道的一定步骤】

工具:茶壶、随手泡、茶盘、茶托、茶池(茶海)、茶洗、茶杯(品茗杯、功道杯、闻香杯)、茶针、茶勺、茶夹 茶壶(紫砂壶),是泡茶的咯;随手泡,是煮水的;茶盘,是沏茶时用来放茶杯的.茶托,是客人面前用来放茶杯的;茶池,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茶洗,是一个大碗,用来洗茶杯的;品茗杯,是用来喝茶用的;功道杯,是在斟茶前,要把茶水从茶壶倒入公道杯,之后才倒入品茗杯的.闻香杯,是用来暖手和闻茶香的;茶针,用来通壶嘴;茶勺,是用来装茶叶的;茶夹,就是用来夹住茶杯,进行洗茶杯等工作. 步骤: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品茗.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乌龙入宫” 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即对茶壶进行淋顶.——“重洗仙颜” 壶茶为洗茶——“若琛出浴”,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 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玉液回壶”——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茶艺的步骤有哪些?

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品茗。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乌龙入宫”

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即对茶壶进行淋顶。——“重洗仙颜”

壶茶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

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壶”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品茶的步骤?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第二种工序:

怎样品茶: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是:

备:是品茶的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 ,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 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 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 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

清: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

品茶艺术的主要内容: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会盖上的“盖面香”)

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唐宋时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则以色为主。进入瀹茶的明清时代,品茶则工于“沦”,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品茶艺术之延伸——欣赏茶叶的外形美

茶道步骤,有图解

1、沸水温壶

将纯净水(或山泉水更好)烧至沸腾,徐徐倒入紫砂壶中,注意冬天时要用温水先冲泡紫砂壶,避免温过大引起的壶裂。烫壶后将茶漏、茶杯、茶宠统统用沸水烫一次。

2、加入茶饼

将茶饼用茶刀分成均匀的小块,取2-3块加入烫好的茶壶,注意不要放太多,否则会出现泡不开或者太浓不适饮用的问题出现。

3、头茶洗茶

将已加入茶饼的紫砂壶注入沸水,盖好壶盖,端起慢慢顺时针摇晃,10-15秒后由茶漏过滤倒入公道杯。

4、养护茶宠

将公道杯中洗茶的茶水缓缓淋在紫砂壶和茶宠身上,喂养茶宠,温和茶壶。

5、首道闻香

将首道茶水倒入闻香杯,捧杯闻香。茶的茶香味会让人完全放松,如临仙境。这时可以播放一些清雅的音乐旋律,让闻香更添几分乐趣。

6、泡茶品茶

以上五道工序都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品茶了。将沸水倒入紫砂壶,加盖泡制20秒,倒出后即可品尝道普洱茶。

7、道喝完后,以后每道逐渐加长泡制的时间,一般饮用8-9次后换茶饼继续泡制就可以了。

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

表演的条件 茶艺表演的基本条件有许多,如服装、场地、音响、茶器具、茶、辅助器物、水等。

表演的服装

表演服装的式样、款式多种多样,但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符合,服装应得体、衣着端庄、大方,符合审美要求。如“唐代宫廷茶礼表演”,表演者的服饰应该是唐代宫庭服饰;如“白族三道茶表演”以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装;“禅茶”表演则以禅衣为宜等。

表演的环境

茶艺表演的环境选择与布置是重要的环节、表演环境应无嘈杂之声,干净、清洁,窗明几净,室外也须洁净,环境宜茶或气爽神清之佳境,或松石泉下。还须预备观看者的场所以及坐椅,奉茶处所等。如日本茶道在茶会前要洒扫庭院,室内悬挂简单又令人沉思良久的字画、插花以及布置小型花荟等,以利茶艺表演的进行,使各位进入茶艺表演的艺术创造中。

表演的音乐

所配音乐与茶艺表演的主题应该相符合。正如服装与茶艺表演主题相符合是一样的,均有助于人们对表演效果的肯定与认同。如“西湖茶礼”用江南丝竹的音乐;“禅茶”用音乐;“公刘子朱权茶道”用古筝音乐等。 表演中的礼仪

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在种种茶艺表演里,均有礼仪的规范。如“唐代宫庭茶礼”就有唐代宫庭的礼仪;“禅茶”中有敬茶(奉茶)之后,僧侣向客人的礼仪;日本茶道中有主人对客人的礼仪;客人对客人的礼仪;人对器物的礼仪。在“乌龙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对客人光临的礼,感谢观看的礼,助泡敬茶后向客人鞠躬致意的礼等等。

在行礼时,行礼者应该怀着对对方的真诚敬意进行行礼。行礼应保持适度、廉合,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敬意体现到这一礼仪中,包括眼睛的视角、动作的柔和、连贯、摆动的幅度等。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包括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场进场的顺序、行走的路线、行走的动作,敬茶、奉茶的顺序、动作,客人的位置、器物进出的顺序,摆放的位置,器物移动的顺序及路线等。人们往往注意移动的目的地,而忽视了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茶艺表演与一般品茶的明显区别之一。

这些位置、顺序、动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合理性、科学性,符合美学原理及遵循茶道精神“和、敬、清、寂”、“廉、美、和、敬”,符合传统文化的要求。

茶艺表演的“精、清、净、美”

精(精品、精通、熟练):包括茶须名茶、特色茶、茶叶干燥、质量上乘。水须好水,茶具质量上乘与茶相配。精,上乘也,沏泡出一杯上等茶汤,令人拍案叫绝。精包括精通、熟练茶艺表演,精通选茶、置具、选水、贮茶、熟练沏泡程序。

清(纯洁、纯和、无邪、清醒、去杂念):清包括人、水、环境之清爽,茶可使之清醒头脑,称之谓提神醒脑,在茶艺表演的环境中,很难“清”,但追求“清”,不但茶艺表演者要“清”,通过茶艺表演要让观众有所:“清”,清醒的头脑,有助于人的思维,感受相聚一起享受品茗的不容易。“日本茶道”中的洗手、擦尘,“乌龙茶”茶艺中的点香,“禅茶”中的燃香。各种素色朴实的茶器,饮茶的活动均在不知不觉中,拂去人们心灵上的尘埃,心清自然明。

净(洁净、净化):包括人、衣着、环境、茶、茶器、水等,人的洁净,如手的洁净,头发的梳理,衣服的清洁整齐,具体点如手指不应戴戒指,口红、脂粉尽量不要让观众感觉到,手指甲不能搽色彩等。桌椅、板凳无尘埃,场所无杂物、脏物。茶具应洗涤干净,水应干净符合饮用要求,茶叶应干净,无杂物。此外是人思想上、心灵上的净化,无杂念、邪念。

美(美好):美应符合茶道的美,符合观赏美学的要求 ,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如服装合身,衣着得体、大方,环境优美、清爽,如茶艺表演中的礼仪是否美?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是否美?茶器具是否配套,环境布置选择是否美等等。

就以安溪铁观音简单介绍一下: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分为十六个流程:

茶道步骤茶道具体分哪些步骤

茶道基本流程

道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六道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七道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 ,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一道闻香: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二道品茗: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我想知道茶艺的步骤,和各种茶具的名称还有图片~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

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

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china-herbtea/hcp/ShowArticle?ArticleID=547

茶艺表演的顺序

茶艺表演,我认为一是先选茶,二是高温清洗茶具;三是投茶入壶;四是轻均摇,洗茶倒掉;五是添水按茶特性掌握时间;六是倒出茶汤进入公道杯过滤茶渣;七是分茶给在座的人(包括奉茶),当然自已也要喝茶了,自己不喝茶,倒给别人喝也是不礼貌的。

不过,当代并非茶艺表演,而是演艺泡茶流程,是以演为重,并非以茶为主体,按茶艺表演来说,茶艺师理应是了解茶、喜欢茶、珍惜茶,平时泡出泡好每壶茶,让茶发挥境界。试想,我们的表演者有真的爱茶吗?真的鼓欢茶吗?真的了解茶吗?

有的连这茶是什么茶?有什么特性,应该怎么样科学、正确地冲泡她都不知道,添水倒茶,不是茶艺师,而是服务员,其表演,也只是上台表演一下泡茶流程而已,其目的要么是任务,要么是为钱,要么是为出名而已,这些都和茶的低调,内敛不相符。

有时看到一些自称“茶人”,在当代却穿越到唐宋时期,用唐宋的点茶法泡茶表演,过去了终是回不去,搬这些东西出来按郎平的话说应该是愚蠢的,有些东西已经不适合当代了,应该有当代的创新意识去开发才对,相反,只会让中华文化倒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