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化学结晶是什么意思 化学结晶现象教学视频

化学中什么是“结晶”?带结晶水的物质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结晶水的出现?

(1)结晶就是已经溶解的溶质,由于溶液温度下降、溶剂蒸发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而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性质:①有些结晶水合物加热时会自行熔化,这种溶质溶解于结晶水所形成的溶液(如Na2S2O3·5H2O的熔化);②有些结晶水合物在空气中会逐渐自动失去结晶水,这种过程叫做风化,例如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

化学结晶是什么意思 化学结晶现象教学视频化学结晶是什么意思 化学结晶现象教学视频


=Na2CO3

+10H2O;②很多结晶水合物在加热时会逐渐失去水分子,终转变为无水物,例如五水合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CuSO4·3H2O

→CuSO4·H2O

→CuSO4(无水硫酸铜,白色);还有很多强酸弱碱盐的结晶水合物在加热时发生水解反应,终会得到金属氧化物,而不是无水盐,例如六水合氯化镁:MaCl2·6H2O

→MgO

+2HCl

+5H2O,如果要得到MgCl2,则需在加热时不断通HCl气体以抑制Mg(2+)的水解。

结晶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什么是结晶吗

在化学里面,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1.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2.晶体,即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而形成的固体。也叫结晶体。

3.比喻珍贵的成果。例如:劳动的结晶。

4.游戏道具

1.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2.晶体

3.比喻珍贵的成果

你和喜欢的人事物一起产下的

结晶的定义是什么?

结晶,是指从过饱和溶液中凝结,或从气体凝华出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晶体)的过程。

在自然环境下,气温的下降压力的作用,都会造成结晶。结晶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包括成核和晶体生长期),时间也有所不同。

大多数矿物质和有机分子容易结晶,所得晶体通常质量良好,即没有可见缺陷。然而,较大的生化颗粒,如蛋白质,通常难以结晶。分子结晶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子力(在矿物质的情况下)、分子间力(有机和生化物质)或分子内力(生化物质)的强度。

结晶也是一种化学固液分离技术,其中发生了溶质从液体溶液到纯固体结晶相的传质。在化学工程中,结晶发生在结晶器中。因此结晶与沉淀有关,尽管结果不是无定形或无序的,而是一种晶体。

结晶亦是一种分离固态和液态物质的技术,其中溶质由溶液中转移至纯净的晶体里。不少自然过程都涉及结晶:

1、天然晶体的形成 (如矿物、宝石等)。

2、雪花的形成。

3、蜂蜜的结晶。

如饱和溶液的气温下降速度慢,会形成一颗较大的晶体;如气温急剧下降,会形成小晶体。而小晶体可以放进饱和溶液充当大晶体的种子。 而重结晶或再结晶是重复结晶作用,用以准备纯度更高的结晶。

人工形成

结晶过程只能在过饱和和饱和溶液里发生。晶体可借由冷却过饱和溶液后结晶所得。在工业上,改变溶液的pH值也是常见的结晶方法。

高中化学中“结晶”和“重结晶”有何区别?

“结晶”是指第一次结晶,就是说从溶液中制备化合物时,以加热蒸发溶剂而后冷却,使目标物质从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经过过滤,从而制备出该化合物。

而“重结晶”是指第一次结晶制备的化合物不纯净,继续溶解并从溶液中再次结晶出来,此时由于杂质的量与第一次制备时相比,远小于目标物质,所以杂质不会析出,所以起到了提纯目标化合物的作用。

但是重结晶会使目标物质损失,特别是溶解度较大的,所以要尽量使溶液蒸发得多一些,才可以减小这种损失,但是带来的问题是杂质有可能再次达到饱和,即便不饱和,浓度也会变大,这样再过滤时,含有很浓的杂质的溶液会吸附在目标物质的结晶上,所以一次重结晶并不能使目标化合物变得很纯,所以要继续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重结晶,每重结晶一次,就提纯了一次。

重结晶法适合于提纯在低温时溶解度较小,而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的物质。在热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时,溶解的目标物质溶解度急剧下降而大量析出,而杂质一般都是在温度低时仍有较大溶解度的物质(即便不是,在重结晶过程中由于量少,也不会达到饱和而析出)。

重结晶就是初中学的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除杂

而结晶是将溶质从溶剂中分开的方法

二者有本质区别,但操作都不多

结晶是一个过程:就是指晶体从溶剂(高中水平只是指液相,广义也包括气相)中以固体的形式分离出来,形成单一化合物的过程。

重结晶往往是一种操作手法,指的是晶体结晶后,再溶于溶剂中,通过改变其他物理条件(大部分指温度)使它全部溶解,然后将物理条件改回原来的状态,这时晶体会再次结晶:这个过程就是重结晶,主要是用于晶体的提纯。

如何解释结晶现象?

纯而无间

这个问题好难。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结晶,某种物质的热饱和溶液,在冷却后,由于溶解度降低,物质而自然形成晶体或者是加热蒸发,物质析出的这么一个过程。简单理解就是,温度高溶解度就高,温度低溶解度就低。结晶现象在化学领域应用较多,主要用于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提纯。要说如何理解这一现象,那就举几个例子来解释吧!

(1)革命先辈运盐。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革命先辈受敌人迫害无法获取盐,山下的村民用水将盐融化,然后带到山上,用火加热溶液,直到水分蒸发完,就可以获得盐的结晶。

(2)日常生活。一不小心蒸锅水放少了,蒸锅点就要烧干了,我们会发现在接近锅底的周围,就会有一层层的白色粉末,这也是结晶导致的。

(3)男生洗衣服经常是简单粗暴,稍微洗一洗就捞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稍微拧一拧就晾晒,等到衣服晒干,我们发现衣服上会留下“地图”一样的白色印记,其过程是一样的。

关于结晶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欢迎留言讨论!

分子与分子构成特殊结构。

首先要了解蜂蜜的基本成份,蜂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糖份约占总物质80%,其中果糖和葡萄糖过饱和溶液占总糖量85-95%,蔗糖占5%左右。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0-14度)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所以蜂蜜结晶实际上是蜂蜜中葡萄糖引起的,这主要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不易结晶)之间的比例,即葡萄糖占还原糖的百分比例。一般来说,当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相等 1:1 结晶缓慢;当比例为 1:2 时,一般不出现结晶;当比例为1:0.9时,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时,温度适宜时结晶就很快现。

蜂蜜结晶的速度与其所含葡萄糖结晶核、温度、水分和蜜源有关。蜂蜜中葡萄糖结晶核非常细小,还有存在于蜂蜜中过的花粉粒,在一定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长大结晶。蜂蜜中含有的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还受温度的影响,在13-14℃时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此外,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蜂蜜的种类不同,结晶也不同。

结晶是什么意思???

在化学上来讲,结晶是指水合物,比如硫酸铜,结晶水合物是蓝矾(五水硫酸铜,1:5带结晶水)。在日常生活里说结晶,比如心血结晶,就是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后得到的成果。

总的来说,结晶的意思就是提炼出来的,精华的意思。

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后得到的成果。

你知道什么是结晶吗

结晶什么意思

①(动)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在化学里面,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②(名)晶体。③(名)比喻珍贵的成果:劳动的~|心血的~。

【造句】

1、这条铁路的竣工是中西合璧的结晶。

2、长城是我国劳动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3、伟大的作品是艺术家匠心独运的结晶。

4、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智慧的结晶。

5、真是一块美丽的矿石结晶啊!

6、长城是我国智慧的结晶,不管是谁看了都会大呼:“太神奇了!”。

7、海水经过晒制可以结晶出粗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