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初夏歌词

形容初夏的优美诗句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释义: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形容初夏的优美诗句:宋代苏轼《阮郎归·初夏》、宋代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宋代戴复古《初夏游张园》、宋代陆游《初夏绝句》。

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初夏歌词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初夏歌词


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初夏歌词


1、宋代苏轼《阮郎归·初--------《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文: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2、宋代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用法:四月的天气清爽暖和,雨后初晴,与房屋相对的南山渐渐分明了。再也没有柳絮随风飘舞了,只有葵花向着太阳生长。

4、宋代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译文: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的意思: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

5、宋代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译文: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缘归郎初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客中初夏》是宋代诗人司马光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忠心不二。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客中初夏》是宋代诗人司马光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忠心不二。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缘归郎初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没有《缘归郎初夏》这首古诗。

有苏轼的《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1. 借景寄情:苏轼通过描写初夏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悠长、美好的向往之情。·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水沉 一作 水沈)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客中初夏》是宋代诗人司马光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忠心不二。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初夏的诗句

5、《夏日对雨》

《阮郎归·初夏》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此词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场景描写逼真,富有情趣,下片反映出了作者替老翁的期待和对老翁的安慰与关切。

阮郎归·初夏 苏轼采用什么的手法?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苏轼在《阮郎归·初夏》中采用了多种手法,让整首词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以下是其中几个较为显著的手法:

2. 比兴手法:在词中,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借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思考,比如“绿肥红瘦”,就将自己与情人之间的感情比做春天与夏天的别。

3. 对仗技巧:苏轼擅长对仗技巧,他在《阮郎归·初夏》中运用了很多的对仗,让整首词格调流畅优美,如“半阴半晴浓淡云”的“半阴半晴”和“浓淡云”之间就是一种情感的呼应与映衬。

4. 排比和谐: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词中苏轼巧妙的利用这种手法,表现出自己对于爱情的无限期待,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尝尉水朝河套。若道当年身似月,不妨明月照沟渠。”的“倾城随太守”、“尉水朝河套”、“明月照沟渠”三种描述,就构成了一个并列的排比句21、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使得整首词更为优美和谐。

美十首《阮郎归》,问君归不归

阮郎归,词牌名,亦称《醉桃源》、《宴桃源》。其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今天古典君为您搜集整理十首《阮郎归》,与君共赏。

【清代】佟世南

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

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

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

?古典君:此词描写暮春季节,深闺思远的心情。上片以景衬情。杏花飘落,如疏雨洒在湖边的长堤上,散发着芳香。“高楼帘幕垂”,明写景物,暗写人物的思想、神态和感情。下片以联想古诗词的意境,写思妇的春愁。全词含蓄蕴藉,清新婉约。

?《阮郎归·客中见梅》

【宋代】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

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

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古典君:全词主旨虽然是客子之愁苦,但写出了月中梅枝之寒影,其清峻之精神,也正是客子之精神,于是抒发愁怅之同时也含有一种高致。细论起来,赵长卿此词不失为一首含蓄有味的佳作。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代】晏几道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沈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古典君: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宋代】曾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

?古典君:一池春水,雨后新涨,碧波荡漾,境极美矣。此时忽有双双燕子,掠水而过。这是以环境之静,烘托燕子之动,动静相宜,便产生优美的情趣。“蹴水忙”三字,可谓得燕子之神。蹴者,踏也。你看一只燕子刚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紧接着又一只燕子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飞燕踏水,前后相续,活生生的一幅飞燕闹春图。呈现于读者眼前虽不言燕,而生动的燕子形象已入读者眼帘了。

【宋代】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古典君: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怨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代】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古典君: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描写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宋代】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古典君:这首小词风格婉丽,见出一代名臣司马光的别样情怀。作者不正面写女子的姿容,而透过玲珑的雕花窗和掩映的薄窗纱剪出她的倩影,用笔空灵,缥缈若仙。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宋代】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苏轼 〔宋代〕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古典君:词的上阙,写除夕寒夜难眠闻曲,传达出客地之感。词的下阙,写内心感触,抒怀乡之情。雁断衡阳,来年北上,总还有大雁可以传递书信。而今身贬郴州,却是连雁儿也飞不到的地方,连雁足传书也不可能了,离乡日益遥远,处境更加危苦。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宋代】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古典君:此作的特点是写景与心理状态密切结合,自然巧妙地使用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愁闷。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

?《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五代】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古典君: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

苏轼关于夏季的诗句有哪些

1.苏轼描写夏天诗句有哪些 1、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释义: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释义: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8、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9、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1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2.关于夏天的诗有哪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 《前赤壁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 苏轼 《中秋月》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 《前赤壁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 苏轼 《中秋月》离别一何久,七度过春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可惜一溪,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

3.苏轼描写夏天诗句有哪些

1、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释义: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8、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9、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1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4.苏轼写的描写夏天暴雨的诗句有哪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5.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1、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6.描写夏天诗句苏轼写

绿槐高柳咽新蝉。 —— 苏轼《阮郎归·初夏》

玉盆纤手弄清泉。 —— 苏轼《阮郎归·初夏》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无人见。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 苏轼《贺新郎·夏景》

石榴半吐红巾蹙。 —— 苏轼《贺新郎·夏景》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苏轼《贺新郎·夏景》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 苏轼《贺新郎·夏景》

碧纱窗下水沈烟。 —— 苏轼《阮郎归·初夏》

7.关于夏天的诗句有哪些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首夏》

【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如泥,烹灸无昏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荫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阮郎归·初夏》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无名杂诗》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初夏的七言绝句

初夏的七言绝句如下: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释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释义: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3、《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释义: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4、《阮郎归·初夏》宋代: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

释义: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

5、《纳凉》宋代:秦观

月明船笛参起,风定池4、《夏雨后题青荷兰若》莲自在香。

释义:寂寂明月夜,参的笛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6、《山亭夏日》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释义:夏天来临,处处布满了绿树翠阴,日子变得格外漫长。亭台楼阁的倒影映入水中,微风吹动了水晶般明亮的帘子,送来了满院的蔷薇花香。

苏轼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虽然说古人都喜欢春天,但是对于夏天的景物诗词也有不少。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写夏天景色的古诗,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苏轼写夏天景色的古诗1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诗。

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一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一首诗的流传,使得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望湖楼的夏天美丽雨景。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第二,苏轼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三、《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水沈一作水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

⑴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⑶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⑷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⑸玉盆:指荷叶。纤手:女柔嫩的手。

⑹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赏析

这一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阙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一首词和这一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阙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写是这一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阙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阙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这首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苏轼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连忘返。

苏轼写夏天景色的古诗2

绿槐高柳咽新蝉。——苏轼《阮郎归·初夏》

玉盆纤手弄清泉。——苏轼《阮郎归·初夏》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石榴半吐红巾蹙。——苏轼《贺新郎·夏景》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苏轼《贺新郎·夏景》

碧纱窗下水沈烟。——苏轼《阮郎归·初夏》

苏轼写夏天景色的古诗3

1、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2、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6、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贾弇《孟夏》

7、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8、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9、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0、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11、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2、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3、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王僧儒《侍宴》

1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15、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16、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杨广《夏日临江》

17、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

18、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19、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20、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22、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23、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