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袁隆平感人的事迹 袁隆平感人的事迹20字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

1.《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

袁隆平感人的事迹 袁隆平感人的事迹20字袁隆平感人的事迹 袁隆平感人的事迹20字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2.《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3.《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

读袁隆平,读“杂交水稻”之父,我可以从中读出精神,读出品质,读出境界。

读袁隆平,我知道人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坚定而明确的理想。他们把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达自己理想的彼岸。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平宛如上紧弦的发条,拉满弓的锐箭,展示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越过让常人望而却步的艰难险阻。终于,他实现了他的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他让人远离了饥饿。

读袁隆平,我知道要想做事业,必须先学做人。

只有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平贪图名利,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平贪图享受,他也不用以七十六岁的高龄流连于稻田之间。他是真正想为做点实事,为农民增收,为分优。

读袁隆平,我知道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

从查得威克发现中子,到科学家合成人工胰岛素。他们遇到机遇,获得成功,哪一个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数千次的实验呢?有位名人说得好:“当你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就可以考虑机遇了!”是啊,机遇永远偏爱有准备的人。

读袁隆平,我知道运动是很重要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试想,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我们的将会增添多少新的发明创造啊!每次听到有风华正茂的科学家,我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为失去人才感到痛惜。经常运动,使自己身体健康,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人类多作贡献。袁隆平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实地实验,这与他平时经常运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

读袁隆平,使我的精神得到升华;读袁隆平,使我的心灵得到美化;读袁隆平,使我的生命得到增值。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袁隆平事迹如下: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的温饱、

保障粮食安全”的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科学技术奖”、“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

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

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

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平的事迹有什么感动你的吗?

你好朋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林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历经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他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的高尚情操.

望采纳,谢谢!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一、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1.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2. 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的思想境界。

二、介绍袁隆平

1.生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派人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德安人,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主要成就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3.荣誉

2018-09-08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获奖)

2016-10-03 第一届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获奖)

2015 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获奖)

2008-03-30 科学家奖、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获奖)

2007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获奖)

2004-09 袁隆平获得泰国国王金镰奖(获奖)

2001-08 拉蒙·麦格赛赛奖(获奖)

1998 越光水稻奖(获奖)

1997杂 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获奖)

1993 美国菲因斯特基金(获奖)

1988-03-04 第三次获科学大奖(获奖)

1988 农学与营养奖(获奖)

1987 科学奖(获奖)

1985-10-15 首次获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获奖)

1985 创造与发明金奖(获奖)

1981-06-06 获个特等发明奖籼型杂交水稻(获奖)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如下: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66年在IRRI菲律宾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优势利用。

同年“863”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

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两系法杂交水稻为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水平。

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这是一道难题,通过攻关研究,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指标。

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第一期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为3000万亩。

2001年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于2006年开始推广。

2011年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在大面积生产上比第一期超级稻高50公斤/亩以上。袁隆平仍不满足,进一步提出了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每亩900公斤目标。经过努力,2011、2012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分别达亩产926.6公斤、917.7公斤,标志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

2013年,启动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9月29日,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片“Y两优900”中稻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实现百亩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

2007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到2012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扩大到在50个县市区实施,面积为882.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截至2012年,累计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2013年9月29日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19日,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测产验收专家、以及相关技术专家来到兴宁,对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现场实割测得晚稻平均亩产705.68公斤(干谷)。

袁隆平的个人: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无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有什么关于袁隆平的事迹

袁隆平的事迹:一件事坚持了一辈子,到老了还奔波在一线。

1965年,袁隆平和妻子一起,花了两年时间,通过对14000多稻穗的观察和检查,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1968年,袁隆平700多株不育秧苗被全部毁坏。他坚持不懈寻找了四天,终于在学校的废井里,找到了仅存的5根秧苗。

1970年,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去往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

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田间,过上了苦行僧般的试验生活。

吃喝拉撒睡,不超过方圆五里。

相关延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杂交水稻育种》,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