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李宗仁几个老婆(李宗仁和妻子)

李宗仁总共有几个子女 解密李宗仁的妻子

李宗仁先后有三名妻子。第一位妻子李秀文,是李宗仁20岁时父母包办下迎娶的,第二位妻子郭德洁,是李宗仁35岁时娶的「平妻」,1966年3月于北京病逝。第三任妻子是1968年,李宗仁78岁时娶的影后胡蝶之女、26岁女护士胡友松。

胡友松还健在。

晚年过上平静的生活

“我住在这里这么多年了,也没跟人说过自己是谁的女儿,是谁的夫人,可是街坊间慢慢都传开了。”她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在北京市东部一个干净整洁的居民小区里住了30多年。

多年来,她与李宗仁相隔阴阳的交流似乎从未停止过。作为李宗仁的夫人,胡友松要求自己凡事自立,不能给国家和政府增加负担。尽管胡友松一直依靠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过着清淡的生活,但是她的心里十分清楚:即使是李宗仁的生活用品,也会是珍贵的文物,自己有责任好好保护好它们。在生活最为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想过变卖这些文物。她先后两次将国家发给的生活费13.7万元、李宗仁的私款等共计20余万元以及大宗名人字画全部上交国库。与此同时,她还把李宗仁的160幅照片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表示不要国家任何照顾,完全能够自食其力。近年来,她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把微薄的退休金捐献给希望小学;在抗洪救灾义卖活动中,她把自己的卖画所得5200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李先生的爱国精神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永不磨灭”。李先生留下的大量名人字画,也交由荣宝斋收藏。“自食其力,”胡友松认为,“这样才能对得住李先生。我不能给他抹黑,不能沾着他的光生活。”

“我真的不像67岁吗?”如果有人说“你比实际年龄小得多”,胡友松总会高兴地反问夸她年轻的人,“我喜欢保持年轻一些,精神状态好一些。”她说,这样如果别人得知她是胡蝶的女儿,不会太失望。

胡友松在两位亲人的盛名之下,在努力证明自己的生存不依靠故去亲人的荫蔽。

台儿庄百姓从来没有忘记过李宗仁,也在四处打听胡友松的下落。1996年8月,她被接到台儿庄参观考察,受到台儿庄有关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回到北京,她作出决定,把李宗仁的遗物全部捐献给台儿庄人民。

如今礼佛养性持平常心

现在的她,生活有条不紊。每天早上5点起床,6点收拾洗漱完毕到公园晨练,8点多顺路去早市买点菜回家。如果不经意途经这个早市看见她,你很难相信,溜达在人群中的一位步态稍颤的老太太会是当年影后胡蝶的女儿、李宗仁的遗孀。

上午的时光,胡友松通常在三居室中朝南的那间礼佛和学习,这个时候她是皈依佛门的妙惠居士。客厅里摆着莲花灯,灯轴上是一部《般若婆罗密多心经》。

胡友松学习中国书画始于在李宗仁身边时,现在胡友松受聘于中国多家书画院,义卖和捐赠书画作品成为她对社会尽力的一种特殊方法。

胡友松在家研习书画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指着画案上米芾《蜀素贴》这一行书经典作品,她说自己早年没有练过楷书,直接练了行书,楷书这一课,迟早自己还要补上。胡友松说,没有这些精神和文化的寄托,30年一个人,那人还不得疯了?

读书与礼佛以外,胡友松的生活像她的性格一样多彩和活跃,老年棋类和舞蹈比赛的获奖证书,让人想到这位67岁女性生活的劲道和充实。

所有的艰难与优越、顶峰和谷底一概被时间抹平,对于胡友松而言,生命所经历的正是生命本身。

李宗仁几个老婆(李宗仁和妻子)李宗仁几个老婆(李宗仁和妻子)


李宗仁夫人叫什么名字来

李宗仁一生前后有三位夫人:

(第一任原配夫人):李秀文,是李宗仁20岁时父母包办下的婚姻,简介如下: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村头村人,生于1891年农历4月24日。

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

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在前线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后历尽离乱之苦。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直到1958年才去到美国。

1973年,李秀文遵从李宗仁遗嘱,在中国政府斡旋下,回国定居。

1992年6月18日于广西桂林去世,享年102岁。

(第二任、平妻):郭德洁,是李宗仁35岁时娶的“平妻”;简介如下:

郭德洁原名郭儒仙。德洁是结婚时李宗仁给取的新名字。1906年出生在广西桂平县县城

1922年李宗仁部队驻防桂平,经浔州水上警察厅厅长郭凤岗的介绍,李宗仁与郭德洁认识,开始恋爱。后于1924年举行婚礼,与李宗仁结为伉俪。

婚后不久,郭德洁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监察委员,并由党部推选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广西妇女工作队”队长,跟随李宗仁出征参加北伐。北伐期间,李宗仁的第七军所向披靡,战功彪炳,而其中郭德洁带领的这支“芙蓉小队”,也使这支北伐军添颜色。

1937年抗战爆发,桂林出现大量难民难童。郭德洁将他们收容起来,办了儿童福利院,又在桂林甲山创立了德智中学,自任校长,学校纪律严格、校风良好,造就了大批人才。

1937年,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大捷,郭德洁立即从桂林飞往前线,对战士们进行慰问,深受士兵欢迎,并得到社会好评。

郭德洁善于交际、人缘很好。她与桂系高级将领的夫人们相处都很融洽。而桂系高级将领也都视郭德洁为大嫂。

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郭德洁随李宗仁逃到美国定居。李宗仁从此失去权势,流落异邦。两人相依为命,互相慰藉。

到1965年郭德洁患上乳腺癌(没有及时治疗,已经到晚期了)。病中的郭德洁思念故土,渴望回到祖国,而李宗仁则担心自己回国后被清算旧账。中国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终于打消了李的疑虑,决心回国。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冲破重重困难,乘飞机从美国来到北京,在机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彭真等领导和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令郭德洁激动不已,她想再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但回国后不到半年,她就病逝在医院。不过,她是带着欣慰而去的,临走前,丈夫在她身边守护,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1966年3月21日凌晨,郭德洁因患病在北京逝世。

(第三任妻子):胡友松,是李宗仁75岁时娶的一位27岁女护士。简介如下:

胡友松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原名胡若梅,其生母疑似为影星胡蝶。后来又被张宗昌的姨太太(妾)领走抚养,辗转来北京,其养母与一胡姓男子同居,这也是胡友松胡姓的由来。胡友松从小与养母无感情,护校毕业后先分配到安外结核病医院,后又调到积水潭医院和复兴医院。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暮年的李宗仁。

1966年7月26日,时年27岁的胡友松与75岁的李宗仁在北京正式结婚。

不过婚姻仅仅持续了两年,1968年4月,李宗仁因患肺炎住院,8月又查出了直肠癌,于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时溘然长逝。

1985年胡友松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退休后学习中国画,其作品受到书画家的好评。

1995年胡友松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后曾任山东省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名誉馆长等职;

2008年11月25日下午6时,妙惠居士(胡友松)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海岛金山寺去世,终年69岁。

李宗仁到底有几房太太?

李宗仁一生有三位夫人,她们是李秀文、郭德洁和胡友松。

李秀文,1891年生,广西临桂人,出身农家。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1918年2月生子李幼邻。李宗仁娶了郭德洁之后,她基本上与李宗仁分居,只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一心一意抚育幼邻。1949年4月至1952年秋,她寄居香港。为了与定居美国的儿子住在一起,她辗转到古巴住了五年半。1958年5月,在饱尝了离别之苦后,李秀文终于与儿子团聚了。1965年李宗仁回国临行前一个月,专程到李幼邻家与李秀文母子话别。他先向母子二人表示歉意,然后告诉他们自己决定回国定居,要他们万万不可泄露出去。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李秀文说:“人说老来思乡,落叶归根,一点不假。我的一生,原来是四海为家,想不到也有思乡怀归的一天。如今深感去国之苦,苦不堪言。”他劝李秀文:“你年纪也大了,还是回中国定居快乐地安度晚年罢。你在此言语不通,不能自己出外,又没有朋友来往,生活是很枯燥的。”李秀文说她将来会如他所嘱回祖国养老。

1973年,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幸解体。李秀文的孙女们大学毕业后各自立业,儿媳珍妮因与李幼邻意见不合而异地分居。孙女走了,儿媳离去了,儿子每天早出晚归,忙于事务,留给李秀文的则是一片寂寞。往事如烟,李宗仁的嘱咐时时萦绕在心头,李秀文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就在这一年的10月31日,在离国二十多年之后,李秀文回到了祖国,邓颖超和廖承志亲自接见了她。以后李秀文回到桂林定居,与侄子李嘉球和侄媳谭明一起生活。她被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桂林市政协常委。

1992年6月18日,这位百岁老人谢世。知足常乐,宁静淡泊,李秀文就是靠着这样的心境走完了她的一百零二年人生。

李秀文常和侄媳谭明聊天到深夜,回忆、诉说自己的经历,谭明根据她的口述整理为《我与李宗仁》一书,向世人介绍了李秀文的一生。

郭德洁,1907年生于广西桂平,原名郭月仙,郭德洁是她与李宗仁结婚后改的名。月仙自幼聪慧过人,性格与一般女孩子皆有不同,上中学时就立志要做“出类拔萃的女人”。1924年,郭还在桂平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被时任定桂军司令的李宗仁看上,郭也仰慕李的威名,正所谓英雄爱美人。18岁的郭德洁嫁于李宗仁后,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完全取代了李秀文,成为李宗仁的夫人。李宗仁征战南北,她一直追随陪伴,并频繁出入各种公众政治场合。郭德洁还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女性,她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借助李宗仁的力量在桂林等地办学,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48年4月,郭德洁全力帮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荣登副总统夫人的高位,可谓志得意满。1949年底她随李宗仁寓居美国,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她起初不愿回国,但李宗仁回国意志坚决,又加上自己身患癌症,她不想死后葬身异国他乡。因此,她选择了和丈夫一道回国。回国后他们夫妇受到崇高的礼遇。

1966年3月21日,郭德洁因病去世。由于是秘密回国,无法顾及国籍问题;回国几个月来,又整天忙于参观与会见亲朋好友,更顾不上解决国籍问题。此时,她应该还是美国公民,而中美之间还没有邦交,我们不能为一个美国公民举行追悼仪式。于是,寻求法律程序,为她办理归宗手续。征得李宗仁先生的同意,在郭德洁的一个手提箱里找到她的美籍身份证,由国务院办理了归宗手续,使她成为了合法的中国公民。3月23日上午,在北京医院举行了有周恩来、彭真、李四光等人参加的向郭德洁遗体告别仪式。遗体火化后,骨灰盒存放于北京西郊骨灰堂。同舟共济,风雨相伴,从1924年到1966年,郭德洁伴随着李宗仁走过了四十余年风雨历程。

胡友松,1939年出生于南京,幼名若梅,是影星胡蝶的私生女。1947年被养母沈文芝(曾是张宗昌的姨太太)带到北京读书,1959年毕业于北京第三护士学校。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几次谈对象都被干扰破坏,到27岁还未婚嫁。与李宗仁结合后,一直精心照料李的生活。在李宗仁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周恩来握着胡友松的手说:“别难过,抢救无效。你放心好了,国家会照顾你的。”

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的生活也一波三折。因为身份特殊,又处在文革期间,她备受艰辛,曾坐过牢,被下放劳动。1972年5月,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她化名王曦,进北京无线电元件九厂当了一名检验工,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后来她被调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直到1989年8月退休。

李宗仁三妻胡友松:夫重病曾想自杀,晚年皈依佛门,患癌弃疗辞世

1990年3月,病床上已百岁的老人李秀文正眯着眼睛吃橘子时,一个年过半百却风韵犹存的女子走进了她的病房。

当时的李秀文并不知道,这个比自己小了近50岁的女子,正是自己丈夫李宗仁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实际上,当日胡友松是特意隐瞒身份前往,因为相关人员怕胡友松的身份会让老人家受到刺激。

那日,见到这位已经没几颗牙的百岁老人时,胡友松只觉自己鼻子酸酸的,立在老人面前看她吃橘子时,她想 :“德公(李宗仁)要是在,现在应该也是她这般模样了……”

不觉间,胡友松又再次想到了那个让她思念了20年的丈夫李宗仁,有一瞬间,她竟觉他的音容竟似乎与病床上的李秀文重合了。也难怪她会如此恍惚,这是她自丈夫去世后第一次见到与丈夫曾朝夕相处的人。

就在胡友松恍惚的当口,李秀文的侄媳附在她的耳边说道:“这位女士是从北京专程来看你的。”李秀文听完后用飞快的速度向胡友松点了点头道:“谢谢!”

听到这句“谢谢”时,胡友松才完全回过了神。她含着笑走到李秀文近旁道:“您老人家身子骨真硬朗。”

李秀文听了却也不接茬只点了点头道了声“坐”,看她坐下后,她便又继续把剥好的橘子瓣送到嘴里了,橘子瓣在她嘴里利索地被打了一个转后,她便吐出了一个个橘子籽儿。

胡友松看着这一幕,只觉倍感温馨。那天,她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似乎她们之间完全不是情敌,而是第一次见面的远房亲人。

这是胡友松和李秀文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她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这唯一一次见面,解了胡友松无数的思念。对胡友松而言,这次见面也算是了结了她的一个心愿了。

看了李秀文后,胡友松对丈夫李宗仁更加钦佩了,走出病房时,她喃喃道:“她是个善良本分的老人,和您(李宗仁)很般配。”

了结这个心愿后,胡友松便开始在丈夫老家桂林找一个“秘密地”了。这个“秘密地”是文革期间丈夫无数次向她提起的地方,他当时曾不止一次地跟她说:“实在不行了,我们就去桂林乡下养鸭子。”

之后,李宗仁还津津有味地跟她描述起那个“养鸭子地儿”来了。李宗仁说得眉飞色舞,胡友松也听得特别起劲。意犹未尽之时,李宗仁还说:“以后,我得带你去看看那个地儿,那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这个“秘密地”就这样根植在了胡友松的心里,丈夫因直肠癌去世后,她便经常有意无意地想起这个地方来。慢慢地,这个地方竟然成了一个很神圣的存在了。每每想起这个“养鸭地”,胡友松的心里便兀自暖暖的。

可是,这个地儿可真难找啊,其实,从北京到桂林的第二天,胡友松便开始寻找丈夫口中那个“养鸭地儿”了,可她在丈夫故乡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的丈夫故居附近找了无数遍,也还是没能找到那个所谓的“养鸭地”。

越是没找到,胡友松便越想找到,那是他们曾梦想过的“太平生活的所在地”,那是他们的“桃源”,她怎会不想找到呢!

胡友松终究没有找到那个“养鸭地”,但虽然如此,她对这趟桂林行依旧非常满意。此行,她不仅把丈夫生前的一些遗物捐赠给了即将改建的李宗仁故居和纪念馆,还看了丈夫的故乡。结婚三年间,他和她说起的那些桂林景色,她都一一去看了,他口中的美味“桂林米粉”,她也亲自去尝了。

一切都美好得不像真的,可他,却终究不能陪她了。

回到北京后,已正式退休的胡友松报名了老年大学。这次的学习计划,依旧是丈夫生前引导她学习的书法和绘画。

胡友松最初接触书法绘画,是在与丈夫结婚的1966年,当她第一次看到丈夫的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时,她便叹道:“德公,你的字真好看,像画出来的,却又比画作更挺拔有力。”

李宗仁听完她的夸赞后道:“书法很好学的,得空的时候我教你。”

果然,之后一次得空时,李宗仁便握着她的手教她练字了。也是在这期间,李宗仁意外发现了她的绘画天赋。于是,他便鼓励她学画画。

在李宗仁的鼓励下,胡友松真的拿起了画笔,她甚至还当着丈夫的面临摹起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等国画大师的画。看到妻子绘画热情高涨,李宗仁自然免不得一顿夸赞。

有一次,李宗仁生日时,胡友松还专门画了几幅画挂在小客厅。李宗仁见了后大吃一惊,他忙给秘书程思远打电话道:“思远,你快来,友松在家里开画展啦!”

李宗仁变着法子的夸赞让胡友松在绘画的路上越走越远了,这个未曾学过绘画的女子,竟慢慢地越临摹越“像样子”了。这种种,自然让李宗仁欣喜不已。

每每想起初学绘画时的一幕幕,胡友松的眼里便总不自主噙满了泪水。每每提起画笔,她也总想起和丈夫的种种。胡友松最喜欢画梅花,除了因为“梅”曾是自己的名字,自然也因为“丈夫最喜欢梅花”。

除了梅花外,李宗仁最喜欢看妻子临摹的就是徐悲鸿的那幅《寂寞猫》了。这幅画是李宗仁之最喜欢,他总说“那猫的神态,一副寂寞、孤独、痛苦、忧伤的表情,配上‘寂寞与谁言,昏昏又一年’,真是太有意境了。”

因为李宗仁喜欢,每每闲暇时,她总给丈夫临摹这幅画,临摹的次数多了,她画猫便也越来越传神了。胡友松终究懂李宗仁,她知道在文革时期,因为寂寞且不被允许走动的缘故,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寂寞感,而看她画猫,恰是一种排解寂寞的方式。

只要想到《寂寞猫》,胡友松就能想到丈夫回国两年后的艰难处境:随时应对复杂的局势,身体又时好时坏,最后还被确诊为了直肠癌并动手术。

因为丈夫是“大写的人”李宗仁,胡友松的人生便也注定不会平凡,与丈夫结婚三年间,因为看到了太多起落,她的成长竟到了让自己也吃惊的地步。

但这些,都不能算是丈夫给她的最重要的财富,李宗仁给她的最大财富是:让她学会了爱。她本是一个弃儿,收养她的养母对她并不好,有时候甚至会无故打骂她。无爱家庭里长大的她,一直极其自卑,也不懂得爱人。

是在丈夫一点点的影响下,她才懂得了什么是爱,并学会了爱人。经由丈夫,她的生命真的变得圆融丰满了。

真正让人成长的从来是爱,它能让人坚强,也能让人柔软。胡友松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么一点点在丈夫的爱里变得“柔软又坚强”的,在他之前,从没有人那样全无保留地爱过自己。

她永远记得,自己有一次骑自行车摔伤了后他的紧张模样,他一边给她仔细擦药,一边“抱怨”她不会照顾自己。当天夜里,他还无数次爬起来查看妻子的伤。后来,每次她出门,他都要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骑自行车”。

体会到丈夫全身心的爱后,胡友松开始用行动回应他,生活里,她总悉心照顾着他,他喜欢的不喜欢的,她全记在了心里。他病了以后,她更是寸步不离,生怕自己有一丁点的闪失。

与丈夫的感情越深,她越害怕他离开,可是,他终究比她大了近50岁,嫁给他时,他们的相处时间便进入了倒计时。

因为极度害怕失去,李宗仁重病期间的一个晚上,她曾想到过自杀,她害怕失去丈夫后孤苦伶仃的日子,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是她不敢想象的。所以,在一个晚上,她决定在丈夫死前先到另一个世界等他。

做出自杀的决定后,胡友松走到窗台旁的柜子边,拿起那包医生开给她的一星期的安眠药,她曾做过护士,她知道这个量足以要了她的命。就在她准备一口吞下安眠药时,护士突然推门走进病房道:“李宗仁的葡萄糖快滴完了。”

护士的大嗓门把胡友松的意识拉了回来,床上昏沉了一整日的李宗仁竟也应声睁了眼。醒来后,李宗仁轻轻地唤了一声“若梅”。胡友松听到丈夫叫自己忙把安眠药攥在手里走到了丈夫身边,李宗仁看着妻子道:“你瘦了,肯定是累坏了,你要休息。”

胡友松听了不禁心里一阵难过,眼泪也不争气地跟着滚落下来,这时候的她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的举动有多自私。

当晚,李宗仁再次沉睡后,她收起了安眠药,她对自己说:“我绝不能走在德公前面!”

李宗仁最终还是没有敌得过生老病死,他走了,走时一直喃喃着说:“我放心不下你”,他走时,脸上还挂着最后一滴泪,那滴泪,她用自己的脸给他擦掉了。

李宗仁死后,胡友松悲痛欲绝,她觉得自己的天地都塌陷了。可奇怪的是,这时候的她反而清醒了,她意识到自己不能跟着一起走。没错,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安顿好他的身后事。

因为丈夫死在动荡时,所以,他的尸骨火化后竟被通知只能装在普通的骨灰盒里。那种骨灰盒一个39元,胡友松见了不免心酸,她心道:“德公终究是一个大写的人,怎么可以让他被装在这样一个小骨灰盒里。”

于是,为了让李宗仁骨灰被装在一个像样的骨灰盒里,胡友松决定求一次人,想了想后她含泪对工宣队员说:“请您给一个大点的、像样的骨灰盒吧,这样能让将来从海外归来的人看到李宗仁的骨灰盒,感到不一般,让大家知道他回大陆后受到了尊重和礼遇。”

工宣队员听了后轻声道:“我知道李宗仁先生,他爱国,人很朴素,可以给他换个好些的,要120元,你够吗?”胡友松听了这话连忙连声道:“够,够!”

后来,胡友松又在一年的清明节经多方周旋给丈夫的坟墓加了一个外罩,这样一番“装饰”之后,胡友松心里才觉得踏实了。

现在,每年清明节时,她都会早早地带着花去看望她的德公。她给丈夫的花从来不是买的,而是她特地采回的野花,采回后,她会事先将花养在盛着水的瓷花瓶里。

瓶里养野花是李宗仁在时她常做的事,每次看她采回野花摆放在家里,他都赞不绝口。

所以,她总觉得,她把花瓶摆在他墓地铜像前,他若泉下有知,定也会高兴不已。她依稀还记得,丈夫生前,她还曾以自己采摘的野花为写生对象画过画。

说到画画,胡友松现在真的比以前长进了不少。这并非她悟性突然好了,而是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没有李宗仁的日子里,每当想念她时她便总会忍不住提笔画画。画得多了,绘画技术自然也跟着长进了。

所以,进入老年大学后,她的绘画总是非常拔尖。后来,她的作品还屡次被拍卖出高价。每次拍卖所得,胡友松都捐赠出去了。

仅在后来1998的抗洪救灾义卖中,胡友松就向灾区捐赠了5200元。每次有慈善活动时,只要有能用上她的,她都会欣然前往。

她的想法很简单:德公是爱国爱民的抗日英雄,作为妻子,她便也该传承他的优良品质。

在努力想法做慈善的同时,胡友松一直有另一个愿望:她想完成丈夫生前未完的心愿,为国家统一作出贡献。

李宗仁死前一直和胡友松念叨说自己回国没办成最重要的事,这个事情便是促成台湾统一。因为这遗憾,弥留之际他还特地让妻子叫来了尹冰彦并对他说:“回来以后,本想在台湾问题上做点工作,我的那些想法曾和你提过,还没来得及跟周总理说,哎!”

因为这未了的遗憾,李宗仁死前曾特意在给周恩来总理的最后一封信里说:

这最后一封信,胡友松记得非常清楚,因为他口述最后的信件时,她正守在丈夫的身旁。身为深爱丈夫的妻子,胡友松自然比谁都懂得“国家统一”在李宗仁心里的重要程度。可作为弱女子,要去帮助国家统一,却未免也太难了。

但她总觉得,自己或许能帮上忙。

可胡友松一生终究没能为祖国统一作出任何贡献。李宗仁死后,她被下放过,也辗转流离过,后来她又做了北京第一档案馆的文史研究员。这个工作是胡友松自己所选,她做这个选择还是因为丈夫李宗仁。须知,他生前最喜欢看的资料就是文史,他还经常让她给自己读一些文史资料。

胡友松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它让自己觉得:她好像还是和她的德公在一起。

从文史馆退休后,总感觉自己又离丈夫远了的胡友松心情总是很低落。这期间,绘画和书法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或许是难耐寂寞的缘故,她曾在这段时日里与一个技术员结了婚。但因为丈夫粗暴自私,这段婚姻仅仅持续了极短时间。

1995年,似已看透世事,对尘世似无牵挂的胡友松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皈依佛门那刻起,胡友松便下定了不再理俗尘的决心。

可1996年,当负责建造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找到她,并请她协助该馆建立时,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她甚至还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李宗仁大批文物捐赠给了该纪念馆,把这些文物送到纪念馆那天,她眼里闪着泪光。

之后,每一年胡友松都会去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住上几个月,她太喜欢这个地方了。这是她丈夫曾经带领将士们用生命守护的地方,这里有他的热血。所以,待在台儿庄,她总能感受到踏实。

可即便如此,胡友松也不愿一直待在台儿庄,因为她不想自己给台儿庄添任何麻烦。所以,每年忙完那几个月后,她便会再度回到自己位于北京的小小院落里养花、作画、抄佛经。

长期在北京和台儿庄之间往返,这件被常人看来很折腾的事,却被胡友松认为是“幸福”。她喜欢穿梭在这两地之间,这种喜欢自然也是因为这两地:一个是她和他婚后三年的居所,另一个是他洒下热血的地方。

2007年,胡友松又来到了台儿庄。年底,她买了很多年货,她准备在台儿庄过一个丰盛的春节。可当天傍晚,她却突发腹痛。到医院检查后,她被确诊为了直肠癌。

得知自己得了和丈夫同样的癌症时,她显得非常平静,她后来甚至半玩笑地说:“我是直肠癌,和他一样的病,到死的时候我们也是同病相怜。”

皈依了佛教信奉因果的胡友松甚至觉得:她得这个病,是早就注定好的。而这个注定的结果,还被她认为是她最好的归宿。

2008年正月十六,胡友松在市立医院进行了手术,手术前医生要家属签字,胡友松笑笑说:“我唯一的家属走了,我孤家寡人一个,我自己签吧。”

胡友松的手术很成功,医嘱是要求化疗至少五次。可化疗到第三次时,她却怎么也不肯继续化疗了。别人问及她放弃治疗的缘由时,她只说:“化疗费钱,并且希望很渺茫,我也不想再给台儿庄人民增加没必要的负担。”

说这话时,胡友松一脸的灿烂与坦然,丝毫看不出苦痛和悲情。

出院后,身患癌症且已经69岁的她坚持自己照顾自己。因为时日无多,所以,她决定不回北京,留在这个曾被丈夫守护的台儿庄。在被问及这种选择的缘由时,她说:“只有这样,先生离我才最近。”

之后,安静等死的胡友松在自己门口挂上了“自修谢绝打扰”的牌子,她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其实,这些身后事,大部分都是关于丈夫李宗仁生前遗产的交代。

遗嘱的其中一条内容是:她将把她所有的物品和几千美元、几千港币捐给台儿庄并设立一个慈善基金。她的遗嘱最后一条内容是:她自己个人存折上的十万元工资将全部交给寺院佛友和需要帮助的人。

立下遗嘱不久后的11月4日,胡友松因周身无力且高烧径自去了医院。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全身癌细胞已经扩散。听完诊断后,胡友松只笑了笑,她再次拒绝了所有的救治。随后,她便离开医院前往了离台儿庄不远的德州庆云县并住进了海岛金山寺。

到寺仅仅一周后的11月25日下午六点,胡友松便安然辞世了。

胡友松死后,她曾经居住过的红顶小楼一直伫立在李宗仁纪念馆旁边,这种守护,一如李宗仁晚年时她给他的陪伴。

直到今天,经胡友松倾情倡建并守望十多年的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依旧是关于李宗仁的最具内涵和看点的存在。这个馆作证了李宗仁的伟大人生,也作证了胡友松与李宗仁的超凡 情感 。

该馆的二楼楼梯口始终悬挂着一幅红梅画作,这幅画是胡友松亲手所绘,它为该馆的英雄豪气点缀了一抹美艳。

“梅”是胡友松的名字,也是李宗仁最喜欢的花卉,它也是最能代表她一生的存在。胡友松的一生正如陆游的《咏梅》里所写:

李宗仁有几个妻子,几个儿子,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李宗仁先后有三名妻子。第一位妻子李秀文,是李宗仁20岁时父母包办下迎娶的,第二位妻子郭德洁,是李宗仁35岁时娶的「平妻」,1966年3月死于北京。第三任妻子是1968年,李宗仁74岁时娶的26岁女护士胡友松。 长子李幼邻.原配夫人李秀文所生. 有一哥哥,不到百天就死了.

差不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