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周朝历史简介_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

周朝简介 周朝持续了多少年?

周朝简介周朝持续了多少年?

周朝历史简介_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周朝历史简介_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 *** 的大一统国家。周朝简介,周朝持续了多少年?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俗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于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被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即宗周。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建设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公元前256年,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秦破洛邑,杀周赧王,东周灭亡。到此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周朝历史简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 历史 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周朝历史简介,供大家阅读!

周朝历史简介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 天下 共主”。

周朝 政治

中央制度

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

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贡纳外,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并称为“诸侯、诸监”。[86-87]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然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 口号 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其中最大者七,号为战国七雄。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世卿与世禄

周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仅次于周王有师、保两大官僚。师、保即太师和太保,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并且为青少国君的监护者。这种政治上的长老监护制度,是从贵族家内幼儿保育和监护的礼制发展而来,并由此形成的一种官职。

中央政权有两大官僚系统,分别为卿事寮和太史寮。

卿事寮

金文中的“卿事”,就是文献中的“卿士”。《说文》云:“士,事也。”两者都称为寮,说明是当时的两大官署。卿士僚主管王朝的“三事四方”。所谓“三事”,是指王畿内的三大政事;“四方”指王畿以外的诸侯事务。卿事寮的长官早期是太保和太师,中期以后主要是太师。[86-87]

属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马、司土(徒)、司工(空)。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司马是掌军赋的官;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狱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较低。又有“师氏”、“亚旅”、“虎巨”,是掌军旅的官。有“趣马”,是掌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纳王命的官。[86-87]

“古代兵刑不分,卿事寮的长官,无论太师或太保都掌握军政大权,所以召公和周公都曾出征过。[86-87]

太史寮

太史寮的长官是太史,主管册命、制禄、祭祀、时令、图籍等,既是文职官员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员的首领,其地位仅次于卿事寮。其属官,根据《礼记·曲礼下》主要有“六大”,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六大”亦称“天官”,这些官职来源可能比较原始,并且看作神职是有来历。六大之中,以太史为长。太史与太师、太保一样,都可称为“公”。如召公官为太保,周公官为太师,毕公官有太史、而都被尊称为“公” 。

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所以六卿职守中的多数与宗教事务有着密切关系。中期以后的宗教职能在政权机构中逐渐削弱,“因而明保、明公、皇天尹大保、大保之类的官职已不复见,这意味着政务官职机构的扩大、也说明西周王国的官僚机构有了发展。

封建制度

“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 地理 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宗法制度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92-93]

井田制度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礼乐制度

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

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 。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

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

周朝建立时间是?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封建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

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

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

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灭亡: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

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请简单介绍周朝的历史、战役。

周人的祖先是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自称为周。周武王牧野一战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使用大篆。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 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 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共和执政”。 关于“共和执政”,还有另一说法,即厉王奔走后,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职。因其名叫“共和”,爵位为伯,故称其当政期间为“共和执政”。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史书上都有记载,后者见于《竹书纪年》,前者仅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从可信度来说,《竹书纪年》较为确切。 同时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执政”结束以后,宣王即位,周宣王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宣王中兴”的时期。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同时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 周朝享国约791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 周朝地图

建立周朝的几大战役(不全)

⒈征发崇城:姬昌、子牙斩崇侯虎父子。

⒉闻太师率30万大军征讨西岐:两番大战,闻太师于绝龙岭上自杀。

⒊姜子牙率60万大军东征:

①首战金鸡岭:准提道人收复孔宣;

②界牌关遇诛仙阵;

③穿云关逢瘟疫;

④潼关会战遇痘神;

⑤万仙阵斗通天教主:文殊收青狮,普贤收白象,慈航收金毛吼,西方教主收金鳌。

⑥渡黄河,八百诸侯会孟津,直捣朝歌。

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周朝历史

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分封的列国诸侯中著名的有: 陈国---妫姓,公爵。妫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虞奄父为周的陶正,其子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太姬生陈申公,陈相公。陈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封国地为今陈县。 杞国---姒姓,公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国地为今开封府雍丘县。 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封国地为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中心为河南商丘。 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由于其兄周章已经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封国地为今河东太阳县。 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国地为今陕县东南之虢城。 齐国---姜姓吕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吕尚,死后谥号为太公(俗称姜太公)。封国地为今山东淄博 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国地为今寿光市。 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长子周公旦于曲阜,以辅周室。 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封国地为今河南信阳县。(后与蔡叔度,武庚作乱,无后,其国遂废。) 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国地为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后与管叔鲜,武庚作乱,留后以祭祀。) 卫国---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为康叔。封国地为今北京冀州。 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封国地为今山东滕州市。 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 杨国---杨姓,侯爵。系黄帝后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姓。 蓟国---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裔。封国地为今北京顺天府。 燕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shào)公?#93;。封国地为今幽州蓟县。 魏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封国地为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 曹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封国地为今济阳定陶县。 成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国地为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 霍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 秦国---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陕西西安。(西周初期,归周附庸。平王东迁,封为诸侯。) 吴国---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封国地为今吴郡。 楚国---芈姓,子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丹阳南郡枝江。 莒国---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国地为今莒县。 邾国---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国地为今山东邹城。 许国---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国地为今许州。

西周王系

(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庚(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在位25年,康王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在位37年,厉王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前841-前828)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前827-前782)。 周幽王:在位11年,(前781-前771)。

周朝的诸侯国很多,尤其是西周,但到了东周以后由于各国的兼并和战争小国家很多都被灭了,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只剩下不到十个了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天子,是周宣王的儿子,祖先么就是周天子了,从周文王开始到他,他的烽火戏诸侯很有名,失信于诸侯,最后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他的儿子就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东周经过周平王把首都迁到了洛邑,史称东周,后来的周天子都是他的后代。

启示在周朝的一些大臣和很多诸侯国都是国君的亲戚,近一点的是兄弟、叔伯、儿子,远一点的也有,不过说起来都是以前的国君的后代和亲戚,那个时候做官都是世袭的,可以说是家天下,到了春秋战国以后才开始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

开始是周武王,最后是周幽王!

小胖他们家,去考古嘛!从黄帝那个时候流下来的家谱,就那个纸纸都牛批,小胖说他7月半要写20代的那个东西!我服他了

20代!那少说就是70~80人诶!牛人!

周朝的更替及与前朝的斗争

太多不好发阿

周朝历史简介

周朝的诸侯国很多,尤其是西周,但到了东周以后由于各国的兼并和战争小国家很多都被灭了,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只剩下不到十个了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天子,是周宣王的儿子,祖先么就是周天子了,从周文王开始到他,他的烽火戏诸侯很有名,失信于诸侯,最后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他的儿子就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东周经过周平王把首都迁到了洛邑,史称东周,后来的周天子都是他的后代。

启示在周朝的一些大臣和很多诸侯国都是国君的亲戚,近一点的是兄弟、叔伯、儿子,远一点的也有,不过说起来都是以前的国君的后代和亲戚,那个时候做官都是世袭的,可以说是家天下,到了春秋战国以后才开始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

周朝(前1046年-前24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8年

谁知道周朝的历史?

周朝是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是周朝作为最高统治的主要时期。

周朝的前身是殷商西边的一个方国,国君姬昌任用姜尚为相,为周朝奠基,史称“周文王”。

姬发是文王的继承者,在姜尚、周公、召公等人的辅佐下,孟津誓师、牧野大战,消灭了殷商,在镐京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史称“周武王”。

天下刚刚安定,武王就去世了,弟弟周公摄政监国,平定东部的叛乱,营建洛邑,制作礼仪规范朝纲,安定社会。

周公后来归政于武王的儿子成王,成王在太公望、召公、毕公等的辅佐下,继续发展国力,并打败了东夷。

成王去世后,康王即位,在一群老臣的教导下,又启用新人,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康王还北击鬼方,使周朝的边境获得了空前的安定,史称成王、康王两代统治的时期为“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黄金时代,社会生产力获得很大提升,青铜器文明进入鼎盛。

康王去世后,昭王即位,王道微缺,南巡汉水时,葬身于鱼腹之中。周天子的威望开始有所减少。

周穆王即位后,决心振兴周朝。在他统治的50多年里,多次征伐那些对周朝构成威胁的诸侯和外族,战功卓著。穆王又制定刑律,赏罚并重。相传他是一位旅游的爱好者,曾率队远游西域昆仑,与西王母相会。后世所传的“八骏图”“穆天子传”都与周穆王有关。

穆王之后,也许是周朝获得了安定的保障,也许是继承者骄奢淫逸,周朝没有继续强盛,而渐渐走向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诸侯朝贡的数量渐渐减少。

到了厉王的时候,为了重振周朝的威信,他采取了苛刻的政策,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厉王不听大臣召虎的劝告,不许国人言论,甚于于派人监视并严厉处置国人,最终引起“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后,周厉王被流放,臣民们推举贤德的卿士(共伯和、召虎、周公后裔等)共同处理政务,史称“共和行政”,这年是公元前841年,《史记》以此年为明确纪年。

共和十四年后,众位卿士认为太子已经可以担当政务了,于是周宣王即位。宣王在共和元老们的辅佐下,开始了周朝的振兴,史称“宣王中兴”。

但是在宣王末年,对于楚国的讨伐失利,中央军损失惨重,从此周朝在防御外族方面就不得不依靠支持王室的诸侯了。即位后的周幽王,昏庸无能,“烽火戏诸侯”,造成了外族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

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是周朝衰落、诸侯争霸称雄的时期。

即位后的周平王,迫于西北防御危机,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在平王的时代,周天子仍有一定的威信,中原的诸侯如郑、卫、晋、鲁等国依然支持周王室,但中央实力的下降已经是事实。

平王之后的桓王,与郑国产生了矛盾,最后被郑庄公打败,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主导中原格局,郑庄公是第一个敢于称雄的中原诸侯,史称“春秋小霸”。

随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相继称霸中原,秦国、宋国、吴国、越国也参与了争霸行列。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公元前275年-前221年)两个时期。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名望被各争霸的诸侯利用,但在战国,各诸侯已经完全抛开周天子,独立地进行争霸的兼并战。

在战国,赵、魏、韩、齐、楚、秦、燕等七个国家不断兼并小国,史称“战国七雄”。

周王室后来内部纷争,分裂为东西两周(与时间段上的东西周不同),公元256年,秦国灭亡周王室,获得九鼎,周朝宣告结束。

周朝(公元前1066年-前256年)

重点:采用分封制

姜尚辅佐周武王

定都犒,又称犒京,史称西周

西周亡国君:周厉王

当时是青铜文明时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