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农历五月五日为什么被称为“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什么被称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农历五月五日为什么被称为“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为什么被称为“端午节”?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唐代至汉代常用的名称是“五月五日”,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别称,成为主流的称呼。

节日民俗主要有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活动形式,每年端午节前后,诸多特色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节味浓郁。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民俗繁多复杂,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称呼,生动反映各地端午习俗有同也有异。

端午节民间习俗

过端午节,是人自古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采草、铸阳燧、悬挂菖蒲与艾草、扒龙舟、端午浴、放纸鸢、拴五色丝线、浸龙舟水、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比武、击球、荡秋千、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斗草、帖午叶符、咸蛋、食粽和时令鲜果等。有些活动,如扒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性的体育赛事。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原因了,故端五又即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一词,与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纪年、月、日、时)有关,按“干支”纪月法,五月为“午月”。

“端”字有始、正的意思,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说:“月号正阳,时惟端午。”因此,“端午”就是“正午”、“正阳”。民间也俗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天医节、端礼节、五月当午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端午食粽与扒龙舟,已不仅仅是节日习俗,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不断浸润着古人对于节令的认识,也不断融合着神话、传说、历史与风俗。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五月五日是哪个节日

1、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2、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处在全年“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五月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今年公历是在6月6日。

今年五月五日阳历有以下,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立夏!当然了,阴历就是传统的端午节了!

楼主你好,农历五月五是端午节,要吃粽子的。

今年清明节在阳历4月4日。

端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