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蝶恋花北宋啥书_蝶恋花宋词三百首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宋代·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蝶恋花北宋啥书_蝶恋花宋词三百首蝶恋花北宋啥书_蝶恋花宋词三百首


蝶恋花北宋啥书_蝶恋花宋词三百首


蝶恋花北宋啥书_蝶恋花宋词三百首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清明 , 思念家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赏析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当年暮春,苏轼在镇江一带办理赈饥事,已将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词以表达对杭州家人的思念。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宋代·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点绛唇·时霎清明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清明节 , 写景伤怀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代·张继《闾门即事》

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节感伤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宋代·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宋代 : 吴文英

展开阅读全文∨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 清明节生活

蝶恋花原文

一望瑶华初委地。更约幽人,共赏岩边翠。试把方诸聊与试。无情争得无中泪。飞瀑恐从星汉至。渐向宾筵,但觉寒如水。自爱一轮方得意。轻随箕毕还成累。——宋代·黄裳《蝶恋花》 蝶恋花 一望瑶华初委地。更约幽人,共赏岩边翠。试把方诸聊与试。无情争得无中泪。

飞瀑恐从星汉至。渐向宾筵,但觉寒如水。自爱一轮方得意。轻随箕毕还成累。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流传甚广。 黄裳

归去来兮,心空无物,乱山不斗眉峰。夜禅久坐,窗晓日升东。已绝乘槎妄想,沧溪迥、不与河通。维摩室,从教花雨,飞舞下天空。何人,开宴豆,楚羹莼嫩,吴脸盘丰。看一声唉乃,落日收筒。应笑红尘陌上,津亭暮、十里斜风。从今去,青鞋黄帽,分付紫髯翁。——宋代·葛郯《满庭霜(再和)》

满庭霜(再和)

归去来兮,心空无物,乱山不斗眉峰。夜禅久坐,窗晓日升东。已绝乘槎妄想,沧溪迥、不与河通。维摩室,从教花雨,飞舞下天空。

何人,开宴豆,楚羹莼嫩,吴脸盘丰。看一声唉乃,落日收筒。应笑红尘陌上,津亭暮、十里斜风。从今去,青鞋黄帽,分付紫髯翁。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绿遍池塘夜来草。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世间多少事,邯郸道。凭远下临,暗尘飞绕。数点菸中树、水村小。斜阳且住,为我花间留照。从教红满地,何须扫。——宋代·葛郯《感皇恩》

感皇恩

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绿遍池塘夜来草。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世间多少事,邯郸道。凭远下临,暗尘飞绕。数点菸中树、水村小。斜阳且住,为我花间留照。从教红满地,何须扫。尧传舜,盛事千古难并。回龙驭,辞凤掖,北内别有蓬瀛。为天子父,册鸿名。万年千几福康宁。春秋不说楚冥灵。莱衣彩戏,汉殿玉卮轻。宸游今不见,烟外落霞明。前回丁未,雾塞神京。正同符、光武中兴。擎天独力扶倾。定宗庙,保河山,乾坤整顿庚庚。功成了,脱屣遗荣。访崆峒、容与丹庭。笑挹庆寰、不留行。吾皇哀恋,泪血洒神旌。肠断涛江渡,明日稽山暮云,东望元陵。——宋代·洪迈《六州》

六州

宋代洪迈

展开阅读全文∨ 尧传舜,盛事千古难并。回龙驭,辞凤掖,北内别有蓬瀛。为天子父,册鸿名。万年千几福康宁。春秋不说楚冥灵。莱衣彩戏,汉殿玉卮轻。宸游今不见,烟外落霞明。前回丁未,雾塞神京。正同符、光武中兴。擎天独力扶倾。定宗庙,保河山,乾坤整顿庚庚。功成了,脱屣遗荣。访崆峒、容与丹庭。笑挹庆寰、不留行。吾皇哀恋,泪血洒神旌。肠断涛江渡,明日稽山暮云,东望元陵。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及翻译

导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作品。此词描写闺中的伤春之情。下面是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 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蝶恋花·春景》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己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那么《蝶恋花·春景》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

1、 此词朱祖谋本、龙榆生本未编年。其后诸家编年有异,而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种:

2、 曹树铭本云:“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之上片相似。而这首词下片之意境,复与本集《蝶恋花》之下片相似。以上二词,俱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铭颇疑此词亦系在密州所作,志以待考。”

3、 薛瑞生本、邹同庆、王宗堂本均据《冷斋夜话》所载王朝云在惠州贬所曾唱此词及苏轼惠州时期的诗文里惯用此词中出现的“天涯”一词而系于绍圣二年(1095)春,作于惠州。陈迩冬《苏轼词选》也怀疑这首词是“谪岭南时期的作品”。

4、 张志烈《苏词二首系年略考》认为此同是苏轼罢定州任谪知英州启程南下时的寄托之作,是他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离定南行路途触景而发。

5、 李世忠《苏轼〈蝶恋花·春景〉作时考》则据词中“青杏”、“燕子”、“柳绵”意象断定此词必不作于苏轼贬惠期间,据其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看,当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但没有具体编年。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蝶恋花·春景》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原文_翻译及赏析

簌簌无风花自堕。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宋代·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宋代苏轼

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的园林里,花木荣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

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

鉴赏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

“簌簌无风花自亸”,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接着写“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人亦。

"园林,柳老樱桃过"白居易《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园中亦何有,芍袅残葩。”芍,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了。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在“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横云之。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路尽河回千转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像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创作背景 作者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为为流放期间所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其一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其二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魏晋·曹植《送应氏二首》

送应氏二首

魏晋 : 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展开阅读全文∨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写景 , 送别 , 宴会慰勉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唐代·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写人送别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代·李白《劳劳亭》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送别 , 离别借景抒情

苏轼的蝶恋花

1、原文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

围墙里有位少女正荡着秋千,围墙外行人经过,听到了墙里佳人的笑声。笑声渐渐就听不到了。声音渐渐消散了。行人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3、简析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4、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