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处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全诗

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处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全诗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处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全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赏析:

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参考资料:

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原创的诗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

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1、“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当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附原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3、作者简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毛主席的一首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两句。

毛泽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解析: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宋代就有个叫石曼卿的人,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石曼卿对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这里的赏析为: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是千古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意思是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如果月亮没有爱恨情仇,那么就可以长久的圆满。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出处: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常圆”,一语刚出,惊动四座。此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扩展资料

含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

1、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

译文: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2、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忆秦娥》·宋·万俟咏

译文: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这种情感无法言语。

3、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减字木兰花》·宋·欧阳修

译文:离人的怀抱甚是伤心,老天倘若有感情,也会因离别而衰老;它有时如轻丝般纤细却缠绵悠远,有时又如波涛般一浪高过一浪地涌上心头。

4、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行路难/梅花引》·宋·贺铸

译文: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处是哪里?

1、“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x0d\x0a2、原文\x0d\x0a金铜仙人辞汉歌\x0d\x0a李贺\x0d\x0a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x0d\x0a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x0d\x0a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x0d\x0a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x0d\x0a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x0d\x0a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x0d\x0a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x0d\x0a3、译文\x0d\x0a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x0d\x0a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x0d\x0a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x0d\x0a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x0d\x0a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x0d\x0a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x0d\x0a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x0d\x0a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x0d\x0a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x0d\x0a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x0d\x0a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x0d\x0a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x0d\x0a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x0d\x0a4、简析\x0d\x0a《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