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高效液相色谱图怎么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怎么分析 分析色谱图和数据,计算含量,有色谱条件

计算含量的方法很多:

高效液相色谱图怎么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图怎么分析?


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常用的:

面积归一化法那很简单,配制一个供试品,进样分析.一个色谱峰代表一个物质,的那个通常是你的主峰,其余的基本都是杂质.

杂质(%)=杂质的峰面积/主峰峰面积(这个数值在你的分析报告中应该可以看到)

如果是外标法或者内标法,你需要有对照品.

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我就说个外标法,不需要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

将对照品和样品配制相同浓度,分别进样分析.

含量(%)=样品峰面积/对照品峰面积对照品浓度/样品浓度

计算时你就记住,样品的峰面积和浓度呈正比.写完公式上下单位一致就完了.

高效液相色谱图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图分析要参考多方面因素。现在以液相色谱反相谱图C18,VWD检测器进行分析。

1,出峰越靠前,说明物质极性越大,同时说明结构中含杂原子,极性键,比如羧基,氨基,等。

2,峰响应值越高,说明有机物轭越多,有时物质已经带了颜色,进入可见区。

3,峰型不好时,多是含双(多)基团,尤其是氨基酸类。

4,根据PH调整看峰型,能基本判断PKA,有利于判断物质结构。

5,多种条件分离都很困难时,并且峰型相似,一般多是两种或多种异构。

6,通过出峰顺序可判断物质处理(如重结晶)所使用溶剂。

7,波长与响应值对应,来判断可能结构。(相当于四大谱之一的紫外)

液相色谱图数据怎么看

液相色谱图(LC图)是一种常见的分析化学技术,用于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中的化合物。液相色谱图的图形通常由两个轴组成,一个是时间轴,另一个是检测器响应轴,通常是吸光度或荧光强度。

在液相色谱图数据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峰的形状:峰的形状可以告诉你化合物的纯度、对称性和是否存在杂质。对称、尖锐的峰通常是高纯度化合物或单一化合物的特征。不对称或宽峰可能是杂质的存在。

2. 峰的高度:峰高度反映化合物的浓度。峰高度越高,表示化合物浓度越高。

3. 峰的面积:峰面积是峰高度和宽度的积分,反映了化合物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峰面积越大,表示化合物在样品中含量越高。

4.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是化合物从进样口进入柱子到出柱子的时间。保留时间可以用来确定化合物的特定性质,如极性、亲水性、亲油性等。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原理,主要用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的、受热不稳定的和分子量大的有机化合物的仪器设备。它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做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HPLC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物研究以及环境研究中。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检测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本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本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输出检测结果。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HPLC原理可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如何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图

色谱图,其实简单地讲,是一个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电信号的二维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你可以简单地想象,固定相是一个多空海绵状的柱形结构,样品在孔洞中进进出出。因为各个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所以才会在色谱图中拉开距离。

和实验相关的参数:

1、保留时间-也就是可以定性的数据参数

如果使用同样的色谱柱,同样的流动相,分析同样的样品,那么这个样品的保留时间,应该是固定的。不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应该表现出的是不同的物质。如果你跑的是反相色谱,那么色谱峰越靠后,它对应物质的极性也就越小。

2、峰面积-也就是可以定量的数据参数

这是你在色谱图中可以读出来的参数,在同一个色谱条件下,同一个物质的浓度和峰面积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如果你配制1.0mg/ml的X物质,进样后峰面积是10000,那么,你配制0.5mg/ml的X物质,进样后峰面积不多就是5000

3、波长-这个是可以顺利进行试验的前提条件

同一样品,同一方法,同一色谱柱,在不同波长的峰面积是不同的。一个物质指在某些特殊波长下有吸收。比如一个物质在210nm和254nm处有吸收。那么波长在280nm处可能无法检出该物质。所以一个实验方法开始时要进行波长扫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