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自闭症能治愈吗?关于孤独症的几点共识

自闭症能治愈吗

关于孤独症有这样几点共识:

自闭症能治愈吗?关于孤独症的几点共识自闭症能治愈吗?关于孤独症的几点共识


孤独症没有物治疗,会伴随终身。早期诊断,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对个体的影响,提升个体的发展水平,因此孤独症干预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开始,效果越好,但是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很多孤独症人士因为得到了适合的,持续的支持,在较大年龄时依然可以获得改善。

自闭症能治愈吗?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进展表明,即使自闭症患者到了成人,恢复得比较好的还是不可避免存在自闭倾向,比如他们与人接触的方式不适当,不能顺利使用语言与别人交流。

自闭症能治愈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指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自闭症,导致自闭症的大脑生理异常结构完全消失,那么从目前我们所获得的国内外研究与临床信息来看,通过“训练”而“治愈”的自闭症患者几乎可以说没有。但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能够进行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是很多。有些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只是这点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当然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虽只是极少数,并且与他们一直得到良好的训练分不开。

虽然训练不能让自闭症患儿痊愈,但训练对于自闭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自闭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自闭症康复训练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孤独症。儿童自闭症的出现其男女发病率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比9。因此,专家表示,儿童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是许多患儿父母有必要了解的一门健康学问,这对于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恢复健康是有很大意义的。那么,自闭症康复训练有哪些呢?

1、艺术康复训练法:艺术康复训练法即一般所谓的绘画治疗。其目的是是藉着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2、行为康复训练法:行为康复训练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3、音乐康复训练法:音乐康复训练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症儿童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泄、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息技能与新的兴趣。

儿童自闭症测试量表

儿童自闭症测试量表,又称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是用于医生检测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只能做为一个参考诊断依据,并不能单一地做为判定诊断结果的依据。

自闭症行为量表是又一具有诊断价值的量表,由Krug于1978年所编制。(回答为 是 或 不是 2种。是 得题后分数,不是 得0分,例如第一题如答 是 得4分,如答 不是 得0分,余类推。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总分57分为筛查分、67分为诊断分。)

1、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 4

2、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2

3、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

4、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 1

5、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 2

6、视觉辨别能力(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 2

7、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 2

8、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分不清) 3

9、长时间总拿着某种东西。 3

10、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 3

11、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 4

12、长时间摇摆身体 4

13、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 2

14、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 3

15、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 2

16、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 4

17、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没有反应 3

18、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 2

19、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4

20、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 1

21、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 3

22、经常拍打手 4

23、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 3

24、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 4

25、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 4

26、有时对很痛苦的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 3

27、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 3

28、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使他不紧贴抱他的人) 2

29、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 2

30、常用脚尖走路 2

31、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 2

32、不断地重复短句 3

33、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 3

34、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 1

35、以撞头、咬手等行为自伤 2

36、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 2

37、不能指出5个以上物体的名称 1

38、不能发展任何友谊(不会和小朋友来往交朋友) 4

39、有许多声音的时候,常常捂着耳朵 4

40、经常旋转碰撞物体 4

41、在训练大方面有困难(不会控制大) 1

42、一天只能提出5个以内的要求 2

43、经常受到惊吓或非常焦虑不安 3

44、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皱眉 3

45、不是经常被帮助的话,不会自己给自己穿衣 1

46、一遍遍重复一些声音或词 3

47、瞪着眼看人,好像要看穿似的 4

48、重复别人的问话或回答 4

49、经常不能意识所处的环境,并且可能对危险的环境不在意 2

50、特别喜欢摆弄、着迷于单调的东西或游戏、活动等(回地走或跑,没完没了地蹦、跳、拍、敲) 4

51、对周围东西喜欢嗅、摸或尝 3

52、对生人常无视觉反应(对来人不看) 3

53、纠缠在一些复杂的仪式行为上,就像缠在魔圈里(如走路要走一定的路线,饭前或做什么事前一定要把什么东西摆在什么位置,或做什么动作,否则就不睡不吃。 4

54、经常毁坏东西(如玩具、家里的一切用具很快就给弄坏了) 2

55、在2岁以前就发现孩子发育延迟 1

56、在日常生活中至少用15个但不超过30个短句进行交往(不到15句也打“∨”) 3

57、长时间疑视一个地方(呆呆地看一处)4

注:按每道题后面的分数给分,例如 第一题如回答 是 则给4分,如不是 给0分,余类推。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

筛查分57分,诊断分67分,即总分57分为筛查分、67分为诊断分。

每项的评分是根据它在量表中的负荷大小分别给予1、2、3、4级评分。每项都归属于特定的因子,而在量表中每项都标明了相应的因子和相应的得分。如第24题属于交往因子,分值为4分。将各分项得分相加即为量表总分。(根据原作者提出该量表的筛查界限分为57分,而诊断分为67分。)

自闭症宝宝如果康复的话,能跟正常孩子一样吗?

可以的,我儿子就是自闭症儿童。现在读小许五年级,成绩还可以。不过康复过程非常困难。是在广州儿童医院检验出自闭症,2009年的事。

可以的,这个需要看治疗效果,如果早些发现它,这些孩子通过训练治疗是可以改善的,改善到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独立地生活在上,长大以后一样结婚生子。

是可以的,因为自闭症宝宝的话,他们只是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只要他们的自闭症好了,就会和正常人一样,和别人正常交流。

说一下我的经历吧,我家孩子四岁时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我们半天康复半天幼儿园,我自己也很努力教他,一年后带他去复查大夫说不是自闭症,今年6岁了,智商正常学习也不错,但是情商特别低不会处理复杂的交往关系,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比不上同龄儿童,今年在我教的的情况下才学会撒谎,还是对空调下水道很感兴趣,在我强制干预下不敢表现出来了,不善交际,别人主动给他玩也能融进去,但是主动交际不如被动交际好。总而言之就是跟正常孩子有区别。

要看孩子自身的情况哈,因为症状是有轻有重的,甚至于智力情况也不一样,有很小一部分是阿斯伯格高功能的。我儿子是一个自闭症儿童,我们在医院做康复,有很多自闭宝宝,大家在一个医院做康复,有一些是同一个老师教,但是康复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自闭症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通过干预康复的无限接近正常孩子,我的孩子也是自闭症,康复了几个月会说60个字词,能听懂一些指令,目前有一些自言自语,有时候玩的入神了,喊她不理你,无聊时眼神有点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大。

除非一些重度自闭孩子,脑袋查出有问题,这种孩子是很难恢复正常,但检查如果没异常,只是单纯的语言沟通障碍,经过沟通训练,或者长大点就和正常人没区别,只是有些表现沉默寡言或者不善于表达。。。我们身边的一些大人不喜欢说话,比较高冷,小时候如果去检查,医生估计就诊断自闭了!

自闭症的宝宝就算康复的话,和正常孩子还是有距的,因为它毕竟有过自闭症,然后他的心理和正常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自闭症的宝宝,通过康复训练的话,是可以变得跟正常人一样的,自闭症只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太爱说话而已。

2岁宝宝有自闭症能治好吗?

题主好,请问孩子是已经被专业医院诊断为自闭症了吗?由于2岁孩子还处于基本发育阶段,很容易被误诊,因此还请您确保是专业医院诊断,而不是自己根据所谓的“症状”判定的。

若真的被诊断为自闭症。很遗憾,从现在的研究来看,自闭症是不可能完全医治好的,它的治病因素中部分把汗了一些遗传和神经生理因素。其实就像人生病一样,很多病症都不可能完全治好,但只要我们认真治疗,谨慎对待,完全可以带着“症状”和一些“伤痛”生活。

关于我们说的自闭症,其实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诊断和研究上来说,自闭谱系障碍包含了以下三个单独的诊断类别:

1.孤独症

2.阿斯伯格综合征

3.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及儿童期崩解症

其中阿斯伯格综合征症状较轻,他们社交贫乏,有许多僵化的刻板行为,但语言能力和智力保持完好。就我在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的实习来看,他们经过家人的陪伴与接纳、一定的治疗和训练后,会有很大的改善,我也还遇到过能够就读高中(特殊性)的、基本能交流的孩子。

即便是相对来说症状较为严重的孩子,孩子还处于2岁,可塑性非常强,未来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家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第一资源,只要家人对他/她不放弃,有耐心有爱心,一切都会好转的。经过治疗后,很多孩子都展现出了可喜的变化,不奢求孩子能怎么样,只要能“进步一点点”,就是我们收获的光芒。

现在对于自闭症的改善和干预多采用 心理治疗+物治疗 。在心理学上,对于自闭症的心理干预主要集中在对心理理论、语言发展、注意力、社交能力以及刻板行为的研究和探讨上。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离散单元教学法、自然教法、感觉统合训练、 生活技能训练服、言语训练、 游戏 疗法、音乐疗法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干预自闭症患者的方法,我国现在研究且应用较多的有应用行为分析、感觉统合训练、 游戏 治疗和音乐治疗。

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这个世界太珍贵了,以至于总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出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爱来陪伴、拥抱他们的孤独。也许我们不懂,但我们可以尊重。

“自闭症,虽然它可能被归于一种病态,但也必须将它 看作一种存在的模式,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或是身份 ,它需要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而且为自己感到骄傲。”一位自闭症患者曾说:“如果我只需弹一下手指就可以不做一个自闭症,我也不会这么做。因为那样的话我就不是我了,自闭症就是我作为我而存在的一部分。”

关于自闭症,前天我才回答过这个问题。

个人觉得不存在什么自闭症。

现在总是有人把忧郁症自闭症当做一种精神疾病而且很严重的病来看待。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忧郁或者自闭,无非是自己没有得到什么或者是个人性格问题,谈不上说成一种病症。

一个人失恋了,然后忧郁了自闭了,我觉得这不过是性格软弱和孤闭的原因。或者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个人性格原因和别人合不来而导致的。

忧郁自闭通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说白了就是想得到一些东西,起码是得到人的关心,而想得到却不肯付出然后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闷闷不乐,这样谁能帮的了你呢?

宝宝有自闭症能治好吗?

孩子还很小,你对自闭症不是很了解。

1、是不是真的自闭症?

自闭症可不是对照条款,打分筛查这么简单,每个自闭症都有各自的特性特点。你不能完全照《自闭症筛查量表》(ABC量表),这个是有问题的,有些所列的表现,不只是自闭症儿童有,假自闭症也有,甚至正常孩子也会有。

2、是那种类型的自闭症?

所谓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意思是都叫自闭症。别信那些瞎扯,自闭症不可能都叫一种。你要知道,光一个眼睛的疾病,就有820种之多。而自闭症搞个一刀切,把所有的自闭都装一个框里,这是搞不懂怎么分类,也分不清楚,玩不下去了。

为什么要分清楚呢?因为,有些自闭症可不是终身的。

哪些叨B什么,自闭症终身不能好啥的,其实是想当然、拍脑袋说的,能不能了解清楚了再说。很多的自闭症就是能自愈,而且,跟干预没有一毛钱关系。

自闭症到底有哪些类型,这话题太大了,这里没法说清楚。

自闭症谈不起来治疗。假如按照科学家说的,在基因层面可以治疗的话,会有两种情况,1,你治不起,除非你家是开银行的;2、你准备好了,孩子会治的更傻。

我是知星沐叔,别再问抑郁症的事了,以后只说自闭症的事。

两岁孩子还小,还有无限可能。有条件的话,尽早去专业机构干预吧,没条件就自己多花心思带孩子教孩子。

有没有2、3岁左右误判为自闭症自然痊愈的情况?

我家的小孩就曾经有一段时间有这种类似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整整三周岁还不会说话,然后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或者什么的,我们大人叫他呢!他也不抬头也不应答,听嘛有时候好像听得见的。但是呢,看看他眼光嘛,也不跟我们对视。有段时间搞得很着急的,到医院去查查嘛,也没查出什么实际的情况。说他像自闭症又不像是自闭症。为此我们自己也买了一些自闭症的书籍去研究。在整整三周岁的时候,终于开口会说了妈妈二个字,然后后续就逐渐的好像稳定起来了。但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好像和同其他的小孩子比慢了一个节拍,其他小孩子说话什么都很灵敏的很流畅,他说话什么的不是很灵敏,语言不是太流畅。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在三年级以下的年龄容易哭,容易发脾气。老师的指令什么他也不听的,搞得老师很头疼,说要叫我们去看心理医生。说这个小孩子将来会不会有反 倾向等等。哭起来狂躁的要命,搞得老师都无法适从。说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类似的小孩。但现在到了四年级,现在今年五年级了,这两年中,经过我们的努力,加上更懂事了点,和我们不断的教育,或者说从书上学的一些方法什么的,那些坏脾气什么样的,改了很多。跟正常的小孩不多了。但的就是其他小朋友很喜欢玩 游戏 什么的,他好像兴趣不是很大。主要喜欢看一些科学的科教片或者什么一些实验类的东西,对动画片什么不大感兴趣。人情世故不是很懂。开始懂得理性的分析一下自己什么的,说话流畅性嘛,比普通的小孩还是有一点点距吧。但是成绩什么的还是不的,在班上也是属于可以的。整体来说反正这个小朋友跟人家有点不同。但是呢,随着年龄增长的过程当中,感觉好像又不是完全不同,所以说自闭症肯定不是自闭症,因为现在感觉挺正常的,跟其他的小朋友基本不多,不知道有没有这种类似情况的小孩。

对于自闭症这样的诊断,有一部分曾经诊断的孩子,现在的状况非常理想,那么当初的自闭症诊断是否成立,当然任何医生诊断疾病都可能会犯错误,我罗列一下在自闭症诊断方面,会容易出现那些问题。

第一:把属于自闭症的患儿误判为正常儿童;

第二:把不属于自闭症的孩子诊断为自闭症。

但是综合评估,医生犯第一类错误的比例十分高,尤其是在孩子两岁前,虽然因为这样的错误,起初似乎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如果后这个孩子是自闭症,后果就是耽误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基本上医生犯第二类错误的情况很少,这类错误的坏处,就在于会让家长处在不应有的恐慌之中,医生即使有一定的经验和把握,有时也不愿意把话说得那么肯定。因此如何权衡这两种情况,也是需要非常谨慎的,理想的做法就是对可疑自闭症儿童,就是要继续观察、多点陪伴、积极互动、定期随诊。因为自闭症存在着不同程度,有些轻型自闭症在低年龄时很难确定,一些孩子在低年龄时也许有些蛛丝马迹,但是随着年龄增大,或者是因为干预治疗,或者是自我发育的结果出现了好转,孩子与同龄正常儿童显得没有别了,这是大家都期待发生的的结果。但是依然建议对这些孩子继续跟踪到青少年时期,注意轻度自闭症及引发的有关问题的可能。

刚好读到过一篇美国MIND研究所一项长达14年的自闭症项目研究发现:约1/3的早期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其6岁时的自闭症状比3岁时的要减轻,有些甚至消失。其中女孩症状减轻程度要好于男孩。

但这份研究报告显示出来比较有意思的或者说比较出乎意料的两点是:

1. 症状减轻的情况与智商高低有关,而与初诊断时自闭严重程度无关。也就是说随着智商的提高,自闭症程度也相应减轻或消失。高智商的自闭症儿童更有可能随年纪增加而康复,而自闭症程度轻的反而有可能加重。

2. 自闭症减轻或康复,不是因为“痊愈”,而是因为孩子们学会了隐藏和掩饰自己的症状,为适应环境而学会了表现得和大家都“相同”。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高智商的自闭症儿童更有可能自闭症好转,因为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更强。

就目前的医疗手段和技术而言,自闭症暂时还无法完全治愈,且会伴随一生,需要终生康复训练。像题中说的现象,应该就是误诊,既然是误诊也就不存在自然痊愈了,因为本来就没有病啊。

像这种情况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育发展的比较晚,家长会比较焦虑和担心。而医院的诊断,可能会更多的趋向于保守的估计,也只是从孩子的行为和症状上去判断。大部分情况还是听家长的解说和观察(孩子不爱说话,也不太可能自己去表达),因此可能会被判断,需要“康复训练”。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的诊断,可能还要多从日常生活的反应来判断,不能仅仅只是几个片面的行为,家长的焦虑常常会让自己的看法有失偏颇。

我的孩子情况就是这样的,不是误判,大脑本身就不断的发育,在检查当下符合所有自闭症。

后期在人的影响下和环境的改变下,进步那是正常的。

本身中度自闭症在长大后症状不明显,基本能融入 集体。

只有重度的需要人长期照看。

我在孩子检查出后做过调研,我把之前那些没有去干预的自闭症患者调查了一边,后期孩子长大后基本都在公立学校学习。

我家孩子现在两岁两月 只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叫错的只有这两个)知道喝奶 吃西瓜 喝水 杯子 开灯 不行 走 飞机 鸟 鱼 这些词的意思 有重复刻板动作 转东西 喜欢人多的地方 人多就会很开心 但是不懂怎么互动 会去主动抱小朋友 但是人家不喜欢 会把他推开 他不明白 喜欢玩捉迷藏 躲起来他会来找 玩玩具比较灵活 会模仿 对视有 双腿能完全离地挑起 他跟其他孩子看着不太一样 他在外面表现得更活泼些 之前一岁半叫名字没反应 对视少 没有互动 不会说话 不理解简单的话 有刻板动作 会模仿 有分享意识等等 那会去医院看医生约检查做评估来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快过年了才拿到结果 (暂时不考虑自闭症 考虑一个发育迟缓 )立刻想着去做训练 找了一家特训机构上了一个星期人家过年了 时间短 没效果 然后出现一直在家三个月 我天天盼着开课 天天尽量多教 他天天都有进步 但是非常慢 等过了我还是会送培训 费用很贵 刚好有个政策下来 我们可以申请报销一部分费用 快点过去吧![流泪][流泪]

看到这个问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有点揪心这么小的孩子被误判为自闭症该怎么办呢?其实很多大人并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就会选择去医院,我们的医生会根据他们的职业指标去判断一些孩子的行为,可能当下那个孩子正在专心自己的头脑 探索 ,或者是在想什么东西,或者是处在懵懵的状态里,并没有配合大人做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那这种情况可能就会被医生误判成什么病症,或者是说我们大人就会觉得怎么这个孩子说什么都听不见,怎样怎样的?

如果我们可以在做任何事情下各种判断之前,多去看看孩子在做什么,在他可以说话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等到孩子给了我们答复,可能我们就会缓解自己的焦虑,但往往我们会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想着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越想越焦虑,然后就做了各种错误的事情,影响到孩子的当下阶段的成长,我家的孩子就像是那种慢热型的,他做很多的事情都是会比别人慢热一些,比方说去上早教课,我们都是半堂课处在报纸的阶段,剩下的半堂课才开始慢慢想融入,可是课程就已经结束了,或者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反馈说孩子注意力,很多小朋友都已经听到第1次命令就开始做了,可是我家孩子会听好几次才去做,老师特地找到我去告诉我这个问题,然后我在孩子放学的时候就问他为什么需要老师说好几遍他才会去做呢?孩子给到我的回复是他当下在想别的事情,听到老师说了,但是不想打断自己的思考,然后就在思考完之后又做了老师让做的事情,他并不是耳朵聋,也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选择了他要做的首要的事情,把老师让做的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我们的孩子都是会非常智慧的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大人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是符合他们的选择和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匹配自己身体和当下成长所需要的一些行为动作,那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就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这样那样的生病了,就是进入到一个误区,我们需要先放下自己的焦虑,平衡自己的情绪,然后去观察孩子,当你发现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是在做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匹配他的成长节奏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放宽心,放下我们的担心和焦虑,这着实需要我们的超级多的耐心以及愿意跟随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孩子,孩子终归需要的是安全感和归属感,需要的是被理解被爱,被呵护,我们成年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中遭受了太多人的评判以及 舆论以及各种环境的影响,不自觉的去给孩子贴上很多的标签,只有靠近孩子才是对他的养育这里所说的靠近是站在他的角度与他平视,尊重他,理解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呵护下这份爱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的不断的茁壮成长

这不仅仅是误诊不误诊的问题,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已经形成一个习惯,喜欢给问题下定义,然后按照定义来判断。我们已经不懂得直面真相,了解事实本身了……

人的精神层面是流动、变化、关联的,如果我们非要用固定的一套去应对,肯定会造成各种形式的误诊。

如果我们先放下“自闭症”这个概念,去直接面对孩子,全情投入的了解,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对语言特别敏感,所以语言功能发展的比较快,有的人对色彩敏感,有的人对数字敏感……

当然,有些地方太过敏感,会对另一些方面造成影响,比如对色彩辨识过于敏感就会对光的明暗度感受能力下降。有些人红绿色盲,但他们也能分清红绿灯,就是因为视觉对色彩不敏感但对明暗度变得敏感了,他们看红色是深一些的灰色,看绿色是浅一些的灰色,虽然跟我们不是色盲的人比起来还是没有我们的辨识能力强,但这在夜晚就有优势了,他们可以根据很浅的光线辨别事物。很多动物就是色盲,但是它们比我们有更强的夜视能力。

另外,如果让一个对色彩特别敏感的孩子呆在一个五颜六色的房间里,他可能会很难受。我们觉得很舒服的颜色,对他来说很可能太强烈太刺眼了。

如果我们认清了孩子不同的特点,自然懂得怎样才是恰当的抚养方式,顺着他的天赋来培养,很可能培养出天才。而不是用固定的一套(什么五颜六色的球球,音乐,动作)搞康复训练。

在这里补充一下;典型的“自闭症”很可能是对情绪特别敏感,有些孩子,成年人过于热情可能会惊着孩子。

有些孩子,我们普通人认为正常的噪音、情绪表达、环境都有可能惊吓到了孩子。因此孩子会表现出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即心理隔离、默然、麻木、暴躁、游离……

所以,问题是变换多端,有得有失,各有特点的。放下评判,认真去了解孩子才是应对问题的关键,而不是用概念往孩子身上套。

看我发的视频里面有很多案例

有的,我亲戚的孩子3岁还不太会说话,还经常摔东西,都以为是自闭症,后来就好了,现在上学了,是个话痨,皮的厉害

自闭症儿童能否完全痊愈?

自闭症不能完全治愈。

自闭症不可轻言治好,治疗的目的主要以逐步融入为治疗目标,一个2-4岁的自闭症儿童,经过治疗训练,具备正常语言能力,产生沟通意图之后,要及时让他与群体接触及时送他进幼儿园。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孤独症。儿童自闭症的出现其男女发病率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比9。

宝宝轻度自闭症的表现:

1、注意力方面的区别,比如说,其他的孩子可以被一样东西给吸引住,而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却似乎对任何东西都无法感兴趣,即便感兴趣这种热度也不会超过5分钟。

2、行为能力方面的区别,例如,其他孩子在安静的看动画片,但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开始大喊大叫,即便大声训斥他,他也不会有任何收敛,甚至愈演愈烈。

3、语言表达方面的区别,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喜欢把大声的喊叫来替代语言,或者说一句话他会不断重复很多遍。

4、轻度自闭症的孩子比较喜欢做刻板、教条的事情,比如说他们如果喜欢上一个瓶盖子,就会一直捏在手里,即便晚上睡觉都不会放下。在生活中稍微改变一下之前的行为轨迹,他们都会表现出异常烦躁。

不能。

自闭症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不是心理问题,也不是父母教养“冷淡”引起的。目前没有。多数中重度自闭症患儿成年后多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成为家庭和的沉重负担。

全世界针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的治疗方案,只有“早发现、早干预”,因为有研究表明,大脑中神经细胞具有的可塑性,两三岁前是大脑细胞高速发展的早期,通过对儿童进行密集、系统的早期干预,不仅会改善儿童的行为,还会进一步引发脑部的变化。

自闭症儿童注意事项

1、自卑是自闭症儿童的强力杀手,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品质。自闭症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因此一个表扬、鼓励对于一个自闭症儿童来说,意义非常大。

成功体验对自闭儿童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家长要降低标准,为他创设成功的机会,努力去挖掘、放大他的优点。

2、缺乏交流和关爱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家长要积极地创设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家长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

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内,因为这段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谈话的内容要以孩子喜欢的话题为准。平时,选择一些能激发孩子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读物进行亲子阅读。

以上内容参考

你好:

别人说不能痊愈,很多家人确实不愿意相信,主要是因为接受不了。如二楼所说,感觉越来越好,可能会让人感觉到很大的动力和信心。实际上,我也并不愿意去打击这种信心和动力。即使对方提到了外国的专家曾经提出完全可以痊愈。但,我们现在一定要去探险讨是真的会痊愈还是不会真的痊愈吗?好的一个消息是,医疗科技水平一直在进步。糟糕的消息是,即使再进步的科技,也与我们的实际需求有出入。在这种距当中,家长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陪伴成长。比起其他正常成长的儿童来说,自闭症儿童的成长之路艰辛数十倍于不止。你们治疗了一年半,现在对你们而言,在过去是否已经通过孩子在治疗机构的治疗过程当中,向治疗师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特别是,情绪行为和表达表现控制上,家长所能做的远大于治疗师。但家长往往缺乏的是技巧。而治疗师往往缺乏的是耐性与爱心。因此,如果家长在过往的一年半当中,也能够掌握一些辅导技术,那么,即使之后不再进行系统治疗,也并没有什么问题。自闭症的治疗,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治疗。而应该理解为一种长时的,长久的持续和纠正过程。而且,在五六岁之前就开始介入治疗的效果,确实要比五六岁之后再治疗要更理想得多。我虽然并不认为某些人所提到的自闭症随着治疗的跟进就会越接近痊愈,但我们应该看到,自闭症虽属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但它同样有程度之别。因此,既不需要悲观,也不必太乐观。持续长久的付出是自闭症家长需要自己做的准备。如我其上所说,如果在过去的一年半当中,你们通过与专业人员的接触交流,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有效的辅导与纠正技法,那么,现在结束也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全面一些考虑,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脱离一个相对模式化的环境,有利于家长结合自己的环境,让孩子更好地体验真实的生活。不长时接触同一类型的群体,容易让父母更细微地观察到孩子的表现,更容易知道如何去平衡。比如说,在机构里,机构内的成员都会不经意地让孩子融入一个本身就不算正常的环境当中,很多问题会被隐伏。糟糕的一面是,在五岁之前,正好是孩子获得语言言语等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商的发展和提升在这个时期也很重要。家长并不一定会获知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至于无法帮助这些孩子。毕竟,这种性训练,不像正常儿童那么容易。另外,在自然的环境当中,同年龄的群体很容易排斥有问题的群体成员,在体当中,有可能会遭受来自于本身的伤害。因此,权衡利弊的工作,应该由家庭成员共同来研究决定。我赞同楼上人们意见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你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容纳孩子并提供好的陪伴与辅导,离开治疗机构是迟早的事情。关键是: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指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自闭症,导致自闭症的大脑生理异常结构完全消失,那么从目前我们所获得的国内外研究与临床信息来看,通过“训练”而“治愈”的自闭症患者几乎可以说没有。但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能够进行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是很多。有些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只是这点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当然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虽只是极少数,并且与他们一直得到良好的训练分不开。

虽然训练不能让自闭症患儿痊愈,但训练对于自闭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自闭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自闭症不可轻言治好,治疗的目的主要以逐步融入为治疗目标,一个2-4岁的自闭症儿童,经过治疗训练,具备正常语言能力,产生沟通意图之后,要及时让他与群体接触及时送他进幼儿园。

儿童自闭症也叫做孤独症他是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自闭症经过正规专业的治疗之下对于他的预后会有一定的效果。引起自闭症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具体的原因也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可能是和遗传有关系和的一些因素有关系和家庭的环境有关系。如果确认是有自闭症的话一定要及早的进行全方面的康复训练的。而且这种疾病越早发现越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建议要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独特的训练方案。

自闭症患有存在严重的社交障碍和存在固着重复。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由于病因未明,暂无可以治愈其核心障碍的,自闭症康复主要依靠教育干预。家长需要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调整心态,建立对自闭症康复的正确认识。

(1)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的发展障碍,无法治愈。

关于自闭症的病因,目前的医学研究笼统地认为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涉及到脑神经异常发育和基因突变等问题,但更进一步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仍处于一种无可医的状态。

自闭症儿童主要表现为语言、社交和行为异常,功能缺失,不能适应正常的家庭、环境,也无法独立学习并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需要家长、老师以及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自闭症的症状会伴随人终身,但从学角度来说,自闭症儿童通过接受一些针对性的技能学习和训练,可能获得相应的行为技能,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2)自闭症康复的目标是实现融合,而不是消除自闭症的症状。

自闭症孩子的先天能力是影响他们日后康复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每个自闭症孩子应该根据自身的障碍程度来设定适合自己的康复目标。实现生活自理和自立,无障碍地融入是一个比较高的理想状态,但并不是衡量所有自闭症孩子预后效果的统一标准,对于轻、中、重等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只要他们能在持续的康复中取得进步,大多数孩子能实现生活自理,就足以体现康复治疗的价值。

轻度的自闭症孩子通常意味着基础能力较好,比如语言和智力发育正常,这类孩子对外部支持的需求较少,在保证方法科学,及时干预的情况下,他们更容易获得进步,缩小甚至追平和普通孩子的发展距。

至于部分轻度的自闭症孩子是否能恢复成普通人,实际上取决于家长对“普通人”的定义,如果仅从适应正常生活的角度来看,部分高功能自闭症,比如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不但可能实现融合,还可能在自己擅长的某些领域实现人生价值。但即便是看起来恢复得很好的自闭症人士,只要和他们朝夕相处,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也会有一些轻微的自闭症特质。

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特质只要不到影响个体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程度,就不必强行矫正。无论是对待哪种程度的自闭症孩子,家长都应该抱持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的自闭症特质,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能总想着要“治愈”自闭症,帮孩子“摆脱”自闭症。

(3)自闭症治疗要选择有科学实证依据的方法。

医学界目前还未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也没有能缓解其核心症状,现在的自闭症康复主要依靠教育干预。

自闭症儿童的预后效果主要是看他们的进步程度,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应该规划不同的未来:

(1)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对于部分轻度的高功能自闭症人士,在早期经过科学的干预训练和教育以后,可以逐步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成家立业。虽然他们身上可能还保留有一些自闭症特质,但已经不足以对生活造成影响,或者完全可以在有支持的前提下,适应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2)接受外界一定帮助,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部分中、轻度的自闭症孩子如果有一技之长或是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在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所能提供明确支持的情况下,或是在经过特殊安排,有选择的前提下,可以适应所在的环境,完成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的任务。

(3)在保护和支持下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部分中、重度的自闭症孩子在成年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但可以在提供保护和支持的环境下适应少数工作,实现为特需人士设计的工作安置。该能力水平的孩子对环境仍然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的生活状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在环境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的和残疾人保障水平等。

(4)居家生活自理。

部分伴有严重智力障碍,长期无语言的重度自闭症人士由于基础能力较弱,障碍程度严重,干预效果有限,成年后基本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家庭和的终身照顾。他们的康复目标应该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有照看的情况下,可以在家庭、社区等范围内自由出行、活动。

自闭症孩子的能力在有支持和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动态发展。中、轻度的自闭症孩子可以努力缩小与同龄人之间的距,向更大范围的融合迈进;基础能力的重度自闭症孩子,早期的目标设定要易实现且贴近现实,从生活自理、情绪控制和行为管理等基础技能入手,避免出现孩子居家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照料者全天候陪伴的情况。

生活自理是自闭症干预的标准,少部分伴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重度自闭症患者,干预目标就是未来可以实现生活自理,减少对家庭和环境的依赖,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降低安置难度。

有没有2、3岁左右误判为自闭症自然痊愈的情况?

我的孩子情况就是这样的,不是误判,大脑本身就不断的发育,在检查当下符合所有自闭症。

后期在人的影响下和环境的改变下,进步那是正常的。

本身中度自闭症在长大后症状不明显,基本能融入 集体。

只有重度的需要人长期照看。

我在孩子检查出后做过调研,我把之前那些没有去干预的自闭症患者调查了一边,后期孩子长大后基本都在公立学校学习。

对于自闭症这样的诊断,有一部分曾经诊断的孩子,现在的状况非常理想,那么当初的自闭症诊断是否成立,当然任何医生诊断疾病都可能会犯错误,我罗列一下在自闭症诊断方面,会容易出现那些问题。

第一:把属于自闭症的患儿误判为正常儿童;

第二:把不属于自闭症的孩子诊断为自闭症。

但是综合评估,医生犯第一类错误的比例十分高,尤其是在孩子两岁前,虽然因为这样的错误,起初似乎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如果后这个孩子是自闭症,后果就是耽误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基本上医生犯第二类错误的情况很少,这类错误的坏处,就在于会让家长处在不应有的恐慌之中,医生即使有一定的经验和把握,有时也不愿意把话说得那么肯定。因此如何权衡这两种情况,也是需要非常谨慎的,理想的做法就是对可疑自闭症儿童,就是要继续观察、多点陪伴、积极互动、定期随诊。因为自闭症存在着不同程度,有些轻型自闭症在低年龄时很难确定,一些孩子在低年龄时也许有些蛛丝马迹,但是随着年龄增大,或者是因为干预治疗,或者是自我发育的结果出现了好转,孩子与同龄正常儿童显得没有别了,这是大家都期待发生的的结果。但是依然建议对这些孩子继续跟踪到青少年时期,注意轻度自闭症及引发的有关问题的可能。

我家孩子现在两岁两月 只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叫错的只有这两个)知道喝奶 吃西瓜 喝水 杯子 开灯 不行 走 飞机 鸟 鱼 这些词的意思 有重复刻板动作 转东西 喜欢人多的地方 人多就会很开心 但是不懂怎么互动 会去主动抱小朋友 但是人家不喜欢 会把他推开 他不明白 喜欢玩捉迷藏 躲起来他会来找 玩玩具比较灵活 会模仿 对视有 双腿能完全离地挑起 他跟其他孩子看着不太一样 他在外面表现得更活泼些 之前一岁半叫名字没反应 对视少 没有互动 不会说话 不理解简单的话 有刻板动作 会模仿 有分享意识等等 那会去医院看医生约检查做评估来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快过年了才拿到结果 (暂时不考虑自闭症 考虑一个发育迟缓 )立刻想着去做训练 找了一家特训机构上了一个星期人家过年了 时间短 没效果 然后出现一直在家三个月 我天天盼着开课 天天尽量多教 他天天都有进步 但是非常慢 等过了我还是会送培训 费用很贵 刚好有个政策下来 我们可以申请报销一部分费用 快点过去吧![流泪][流泪]

我家的小孩就曾经有一段时间有这种类似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整整三周岁还不会说话,然后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或者什么的,我们大人叫他呢!他也不抬头也不应答,听嘛有时候好像听得见的。但是呢,看看他眼光嘛,也不跟我们对视。有段时间搞得很着急的,到医院去查查嘛,也没查出什么实际的情况。说他像自闭症又不像是自闭症。为此我们自己也买了一些自闭症的书籍去研究。在整整三周岁的时候,终于开口会说了妈妈二个字,然后后续就逐渐的好像稳定起来了。但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好像和同其他的小孩子比慢了一个节拍,其他小孩子说话什么都很灵敏的很流畅,他说话什么的不是很灵敏,语言不是太流畅。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在三年级以下的年龄容易哭,容易发脾气。老师的指令什么他也不听的,搞得老师很头疼,说要叫我们去看心理医生。说这个小孩子将来会不会有反 倾向等等。哭起来狂躁的要命,搞得老师都无法适从。说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类似的小孩。但现在到了四年级,现在今年五年级了,这两年中,经过我们的努力,加上更懂事了点,和我们不断的教育,或者说从书上学的一些方法什么的,那些坏脾气什么样的,改了很多。跟正常的小孩不多了。但的就是其他小朋友很喜欢玩 游戏 什么的,他好像兴趣不是很大。主要喜欢看一些科学的科教片或者什么一些实验类的东西,对动画片什么不大感兴趣。人情世故不是很懂。开始懂得理性的分析一下自己什么的,说话流畅性嘛,比普通的小孩还是有一点点距吧。但是成绩什么的还是不的,在班上也是属于可以的。整体来说反正这个小朋友跟人家有点不同。但是呢,随着年龄增长的过程当中,感觉好像又不是完全不同,所以说自闭症肯定不是自闭症,因为现在感觉挺正常的,跟其他的小朋友基本不多,不知道有没有这种类似情况的小孩。

目前国内的诊断肯定会有误诊的,你的猜想是完全有可能的。

受医疗制度限制,国内的自闭症多动症诊断都以问卷填写和家长描述为主,医生诊断时间段,如果孩子不配合,那就增加误诊的可能。

国外对自闭症多动症的诊断,是需要医生、特教老师、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共同观察其行为表现和详细沟通,评估而得出诊断结果,观察时间不是十几分钟,而是一个小时甚至更多,而且还是多次联合观察。才会得出诊断结果。

所以您说的误诊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我的学生中就有被误诊的。

孩子会说话了,自闭症是不是就好了?

这也不一定,因为孩子会说话是说明病情好转了,但自闭症并没有完全消失,还需要继续治疗。

不是。因为自闭症的孩子也会说话,主要还是看平时的表现和内心的变化。

这个不一定,自闭症不是说不愿意说话的意思。这是很多事情都埋藏在心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