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望海潮》最后一句表达的是 《望海潮》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什么

抒发了惆怅之情,年华逝去之感。

《望海潮》最后一句表达的是 《望海潮》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什么《望海潮》最后一句表达的是 《望海潮》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什么


“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诗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

“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诗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怀旧之情。

“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游乐欢愉之情。慨叹仕途失意之情。

“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而又“时见栖鸦”和“到天涯”,表明诗人对仕途感慨至深。

望海潮下阕描写了什么

《望海潮》下阕着眼于“好景”二字,撷取了“山水”、“桂子”“荷花”、“羌管”、“菱歌”、“箫鼓”等典型意象,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欢乐的游赏场面。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欢乐的游赏场面。其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桂子,荷花,烟霞等,营造了祥和安定的意境。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这是柳永要讨好当地地方官孙何的。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望海潮》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有三层含义:

一是当达官贵人们被朝廷召还之日,应将这些美景画成图本献给朝廷,让君主为之动容。

二是将这美景画成图画,夸示于同僚,让他们惊叹人世间还真存在这样一个人间仙境。

三是因为杭州风景如画,以致达官贵人们不思离去,来进一步烘托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写景手法: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全诗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望海潮》,词牌名。以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为正体,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另有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二句七平韵变体。

柳永写《望海潮》一词,其创作缘起已无从考察,但据杨棣《古今词话》载:柳曹卿与孙相何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誊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龄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誊卿坐。可见这首词本是柳永欲用来打动旧知的,没想到却轰动了当时的词坛。《望海潮》一词是柳永将观潮时的感受谱入律吕而创制的新声。而在柳永之后,此一词牌的作词者则多未沿用柳永的本意。这在词史上亦是一种规律,即词牌名在产生之时,往往词作的内容会与之相联系,但是在词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便逐渐与词作内容相乖离。柳永之后宋代的《望海潮》词作内容可分为歌颂升平、酬和朝寿、吟咏江南风物、伤春归思、写男女艳情、抒怀泄愤这几类。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x0d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x0d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x0d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x0d《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