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翻译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初闻此讯,止不住的眼泪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们的愁容都消失了,

我胡乱地收着诗稿和书籍,(诗书是诗人文人的生命,作者把自己心爱的诗书这样随意的卷,可见作者内心的喜悦)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

有明媚的春光作伴,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乡。

我想象着立刻出发,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

一路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再前往洛阳,回到自己的故乡。

作品注释

闻:听见

官军:指唐王朝的。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

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却看:再看。

却:还,再。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漫卷:随意把书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即从:立即从某地到某地。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嘉陵江上游。

穿:穿越。

巫峡:因穿过巫山得名。长江三峡之一。现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平原的分界线。

便下: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

1、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出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4、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人,当时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他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激动,以饱含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全文翻译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原文及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全诗翻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品鉴赏: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次句“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杜甫的诗作。

译文如下: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杜甫的诗作。

译文如下: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

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是:剑门关外,忽然传来了喜讯,说是官军要收复冀北一带。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眼泪洒满了衣裳。回头看了看妻子和孩子,没有一点的忧伤。我胡乱地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我想要在白天纵酒高歌,和春天一起结伴回到故乡。心里思量: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然后从襄阳直奔洛阳。 官军收河南河北全名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