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 厚德载物是什么的意思

厚德载物的出处及原句是什么?

释义:

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 厚德载物是什么的意思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 厚德载物是什么的意思


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出处:

《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大意:

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篆刻、书法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处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出自《周易》,意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1.原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周易》简介: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3.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自己,鼓舞他人,俗话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一个人要能承受自己能力以内,要自己权衡。厚德载物,意蕴深远,和大家分享一下厚德载物的本意和引申意思哦~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从出处,我们可以看出,厚德载物的本意便是: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厚德载物多角度解释:

拼音:hòu dé zài wù

出处:《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引申意思: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只有行善积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多、拥有的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只怕是德(得)不配位,早晚遭殃。

总之,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和生长万物,我们更要真正做有道德、有理想和有正能量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出自哪里

上善若水:"上善"也就是极高的道德。这种道德像水一样无形,但又无处不在。

厚德载物:大地袒露的气势和顺厚实,君子要像此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扩展资料: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