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重庆市医疗资源统计_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日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关于优化全市三级医院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70所三级医院,构建布局合理、学科完备、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重庆市医疗资源统计_重庆市医疗保障局重庆市医疗资源统计_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目前,重庆38个区县已实现二甲医院全覆盖。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院区。近年来,重庆区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38个区县已实现二甲医院全覆盖,区县级医院床位数增长30.28%,卫生技术人员数增长26.84%。

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上,重庆现有36所三甲医院,覆盖范围扩大至21个区县;继城口县人民医院今年6月成功创建为二甲医院后,全市二甲医院增加至60所,标志着重庆提前完成“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要求的每个区县有1所二级医院的要求。

县医院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从此前的57604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86767平方米,增长86.77%;全市建立了“12320号源池系统”,二级以上医院60%以上号源都纳入系统,集中开放实名制就医,有效解决群众“挂号难”问题。

此外,重庆还建立了54个“市-区县-基层”远程医疗协作网,今年上半年为群众提供远程医疗服务200.5万人次。

据介绍,重庆将推进“美丽医院”建设,力争今年每个区县都有1所群众认可的“美丽医院”。同时,建立全市120智慧调度、视频120自救互救和院前院内信息交互等区域性信息化智能急救平台,实现陆、水、空三位一体院前转运救治,让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医院的三甲一甲二甲分别是指三级医院中的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一级甲等医院。 三级医院的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1、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设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

你好,这附近的医院太多了,如果是想治疗疾病的话,建议你说一下症状表现,然后再为你推荐合适的医院。选择医院,一是要正规,二就是要专业。另外,早查早治很重要,拖延只会加重病情~

服务质量介绍

重庆九院,全名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西路301号,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重庆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重庆九院一直以来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医院开设了绿色通道、VIP专区、专家门诊、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为患者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医院还积极推行“服务创新、质量提升、文化塑造、品牌建设”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一流医疗品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信赖。

重庆九院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重庆市公立医院。现有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1500余张,年门急诊量近200万人次。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病科、骨科等30余个临床科室,拥有现代化医疗设备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是重庆市区唯一一家拥有PET-CT、SPECT-CT、心脏核磁共振等多项高端医疗设备的医院。

重庆九院一直以来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医院开设了绿色通道、VIP专区、专家门诊、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为患者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医院还积极推行“服务创新、质量提升、文化塑造、品牌建设”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一流医疗品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信赖。

总之,重庆九院是一所具有优质医疗资源和强大专家团队的综合性医院,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是重庆市区值得信赖的就医选择。

重庆九院,全名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西路301号,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重庆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重庆九院一直以来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医院开设了绿色通道、VIP专区、专家门诊、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为患者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医院还积极推行“服务创新、质量提升、文化塑造、品牌建设”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一流医疗品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信赖。

重庆九院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重庆市公立医院。现有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1500余张,年门急诊量近200万人次。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病科、骨科等30余个临床科室,拥有现代化医疗设备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是重庆市区唯一一家拥有PET-CT、SPECT-CT、心脏核磁共振等多项高端医疗设备的医院。

总之,重庆九院是一所具有优质医疗资源和强大专家团队的综合性医院,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是重庆市区值得信赖的就医选择。

总之,重庆九院是一所具有优质医疗资源和强大专家团队的综合性医院,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是重庆市区值得信赖的就医选择。

重庆九院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强大医疗团队,其中包括国家级名医、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等高级别医学人才。医院还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之,重庆九院是一所具有优质医疗资源和强大专家团队的综合性医院,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是重庆市区值得信赖的就医选择。

重庆九院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强大医疗团队,其中包括国家级名医、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等高级别医学人才。医院还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介绍

重庆九院,全名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西路301号,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重庆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关于优化我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的思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却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得不到充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因而,很有必要进行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这其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的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不是非常合理,暴露出一些问题:

1我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不平衡问题—城市优于农村

当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和大量的高新先进医疗设备、优秀医护人员都集中分布在大中型城市;而农村的基层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面临着医疗资源短缺、技术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等严峻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 80%在城市,20%在农村。国家卫生部《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更是一目了然:城市和农村的人均卫生费用差距由2000年的3. 8倍扩大到2004年的4.2倍,城乡的医疗卫生差距不是在缩小, 而是在扩大。城乡不平衡的问题十分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基层,而那里的医疗卫生资源却严重不足,这加重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使得他们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1.2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失衡—东部优于中西部

东部地区经济实力雄厚,逐年加大对卫生的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受地方财力所限,卫生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陈旧、设备更新缓慢、人才“孔雀东南飞”,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自然条件差,人口密度小,造成卫生服务半径大,而且卫生医疗专业人才缺乏,这使得西部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得不到足够的医疗资源保障。据统计,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上,天津、上海等城市发展很快,已覆盖城市总人口的50%以上,而中西部的省份还不到20%,而且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足。长期的区域性配置失衡将严重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

1.3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失衡

政府在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的投入总量和结构是保障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中医药等工作的关键。对于结构失衡,主要存在“三长三短”,即医疗发展“腿长”,而公共卫生和中医药发展“腿短”,城市卫生发展“腿长”,而农村卫生发展“腿短”,居民健康投入“腿长”,而政府投入“腿短”。前些年,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 年后,政府的卫生投入逐年加大,结构失衡的问题正在改善,但是投入的力度明显不够。

1.4卫生资源配置的供需失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有了较大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结构和质量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说存在供需失衡。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人机匹配性和技术密集性,技术专用性和卫生人力培养和梯队建设的长周期,卫生设备的较高费用和人机不匹配的低效率,都可能制约卫生资源的能力形成。同时完善的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之中,民营医疗机构进入壁垒尚未消除,居民的就医观念改变起来需要时间等加大了这种缺口。近些年,我国在用不到世界3%的卫生资源解决或部分解决世界22%人口的健康问题,一方面说明卫生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说明卫生工作难度和供需失衡情况的严重性。

2优化我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的对策

医疗卫生服务的分配不平衡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进而会深刻地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刻不容缓。

2.1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

现阶段,我国医院目前基本上属于市场主导型,在市场的驱动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背离了政府要求的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初衷。一般的社会经济领域中,市场机制可以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使其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但是,卫生事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健康保障。因此,卫生资源的配置要以社会成员健康保障的基本要求为导向,以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保证使社会成员能够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即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同时,要实行市场调节,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益型性。因此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对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2.2 打破配置失衡,优化配置工作向薄弱环节倾斜

在未来全国性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包括设备和人才的配置,政府应该发挥统筹调控的职能,向中低等医院倾斜,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在中西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应当配置较多较好的医疗资源,满足当地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大农村医疗保险进程,使得老百姓能真切地从医保中受益

2.3 推出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人员支援医疗欠发达地区

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以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去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欠发达地区从事医疗工作,对这些人员提高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促进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制度化、均衡化、公平化。

2.4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保障好基本医疗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得百姓普通性的疾病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社区医疗又称为第一线医疗,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百姓的医疗需求。在我国社区医疗建设还很不完善,群众对社区医疗不大相信,不仅造成看病难,也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在我国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安全和基本医疗服务双重任务,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基础性机构。

2.5强化政府责任,建立高效的医药监管机制

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是政府的职责。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属地化和行业化管理改革,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责任。要制定详细的医疗机构管理规制,依法进行日常管理。要成立专业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依法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医疗卫生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提高重视。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并不是非常合理,国家也在积极解决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暴露的问题。医疗服务行业因其特殊性,不能由市场主导,政府要发挥统筹调控职能,合理优化配置卫生医疗资源,使得其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时间是在2019年开始实施的。这一整合计划是为了让农民和城镇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和服务,促进城乡居民的健康平等。整合后,所有参保人员都将统一纳入到一个医保体系中,享受相同的医保待遇和政策,并且不再需要分别缴纳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保费。

整合后的新医保制度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水平更高,参保人员享受的医保待遇也更加优厚。同时,整合后的医保制度还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医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全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

总之,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时间是在2019年开始实施的,这一整合计划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为广泛和优质的医保服务。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的时间是在2020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这次整合的目的是将两个医保制度整合为一个,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方便居民就医,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在整合后,新的医保制度将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整合后的医保制度还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整合后的医保制度将对居民的健康保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合涉及的范围广泛,涉及到医保参保人数众多,所以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可能会出现医保资金不足、医疗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整合后的医保制度能够顺利运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的时间是2018年,这是一项旨在改善重庆市农村和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整合后,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将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医保体系,居民可以享受更加全面、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整合后,重庆市的医保政策将更加公正和合理,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将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和农民将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医保政策,不再需要为医疗费用担心,同时也可以更加方便地享受医疗服务。

整合后的重庆市医保体系将更加健全和完善,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这也是重庆市政府为了建设健康城市而做出的重要贡献。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时间是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的。在此之前,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是两个独立的医保制度,新农合针对农村居民,居民医保针对城市居民。整合后,两个制度合并为一个新的医保制度,覆盖所有城乡居民。整合后的医保制度将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整合后的医保制度实行“一卡通”服务,让参保居民只需一张医保卡就能享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服务。整合后的医保制度还将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是指将两种医保制度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加综合的医保体系。整合时间是从2021年1月1日开始,预计实施三年时间。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整合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范围将扩大,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将提高。同时,居民医保基金将有更多的投入,大幅度提升了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共建共享。

1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已经整合

2 重庆市于201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实现了两种医保制度的统一,使农民和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3 整合后,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报销比例也相应提高,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医保管理也将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我国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形成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制度。而重庆市的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时间为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整合后,居民医保将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受到更加全面、覆盖面更广的医保服务。此次整合旨在推进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促进城乡居民的卫生保健公平,提高医保的质量和效率水平。纯手打,望采纳!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是指将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保)合并为一种医疗保险制度,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统一和整合。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差异和不平衡,提高医保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整合后的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系统将实现以下方面的改变:

1. 医保基金统一管理,实现城乡医保制度的统一管理;

2. 统一医保待遇标准,使城乡居民享有同样的医保待遇;

3. 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公共利用;

4. 提高医保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的福利;

5. 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之,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是一项重大的医保制度改革,将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公平、更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是指将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两个制度整合为一个医保制度,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待遇、统一筹资的目标。整合后,参保人员将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整合后,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将统一成为一个医保制度,参保人员只需缴纳一份保费,就可以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同时,医保基金将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保障水平。

整合后,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将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区域或机构,而是覆盖整个城市,参保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总之,重庆市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整合将为参保人员带来更加优质、公平、公正、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疗医药资源包括医生和护士吗

医疗机构主要由医生、护士、医疗技术人员(检验师、药剂师等)组成,另外包括行政人员和勤杂人员。但是医疗机构的构成主体是医生和护士

医疗资源

提供医疗服务的生产要素的总称

医疗资源是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生产要素的总称,通常包括人员、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医疗床位、医疗设施和装备、知识技能和信息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流动,它包括了卫生资源两方面的分配,即增量分配与存量调整,又称“初配置”与“再

十年来我国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健康中国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互联网+远程会诊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

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强化重点人群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疗卫生 资源配置

医疗资源是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生产要素的总称,通常包括人员、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医疗床位、医疗设施和装备、知识技能和信息等。政府行政部门通过直接控制医院,间接控制了所有重要的医疗资源,从而织成了一张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的天罗地网,同时也是一张千丝万缕交织的利益大网。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行政化垄断的关系网和利益网中。医院控制了所有重要的医疗资源,从而将医院、医生、药品和检查这四个重要的医疗资源捆绑在一起,同时隶属于一个所有者主体。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流动,它包括了卫生资源两方面的分配,即增量分配与存量调整,又称“初配置”与“再配置”。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表现较为活跃的部分,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公平,是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城乡的不均衡分布,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系统公平与效率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有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在人员数量的配置与供给方面,城乡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如在执业医生、卫技人员等的配置上呈现出不平衡及不均等的状况;再者,在优质资源与人员质量方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着城乡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状况,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技术大多集中工作于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而在农村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这就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偏低。这是当前我国卫生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性的问题。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与有效利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纵观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国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并被国内多项实证研究所证实。其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往往向购买力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聚集,也将服务集中于那些价格高的药品或盈利水平高的治疗上。实践证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也是城乡卫生二元结构和医疗卫生改革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整合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资源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在公共卫生宣传、防病治病和教育中,医疗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了物力、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也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笔者试图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公平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其公益性,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1.1 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卫生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已勉强达到够用,但却存在着卫生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管理相对滞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统计得出的下列结果却说明了一点的问题,首先全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446万人,然而高级人员只占5.6%,中级人员占22%,初级人员最多,占72%,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4:13。而从学历构成上看,研究生不足2%,本科生有15%,大专生有29%,中专生最多,占44%,无专业学历者占10%[1]。

1.2 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不足 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存在着严重不足,国家对卫生资源的经费投入不够,同时也没有及时地建立起有效的筹资机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0%,但却只享受了占总量2%的世界医疗卫生资源。我国政府财政方面的支出,医疗卫生事业费用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科教文卫事业费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这个比例甚至低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大部分由居民承担,这就导致了人民群众“看病贵”、“看不起病”,使个人卫生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1.3 城乡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至今我国有230万注册的医生,而我国人口总数为13亿,这其中的比例约为600:1,而在美国则为 500:1,相比较之下,我国平均每人的医生占有率算不上少。但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区、城乡之间的分配有着极大的差距,先进设备及高新技术基本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经济发达的地区等,在健康水平与保健服务利用方面,地区与城乡居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据调查显示,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30%,却享有80%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只享有20%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据统计,全国将近一半以上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和将近一半以上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集中于城市。基层社区缺少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与城市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1.4 医疗卫生资源质量不高 因为医疗卫生资源近些年来过份地强调了扩大规模、增加数量,忽略了培养人才及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这就使卫生服务与卫生设施和质量较低,不能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低、能力差,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设备落后、房屋破旧、人才不足等方面。而近些年,虽然有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但是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1993~2003年城乡居民的患病率从140.1‰提高到 143.0‰,这说明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求医治病、追求健康的实际需要。

2. 卫生信息资源配置现状

2.1卫生信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 卫生信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主要是指硬资源分配上不均衡。从全国看,城市的卫生信息资源配置远高于农村,我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几乎接近于为1:1,然而城市却占有卫生资源总量的80%,且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以及大设备上,农村仅占了20%,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在医疗卫生领域还没有实现信息网络化。卫生信息资源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倒三角形”,即在总体信息资源的配置上,出现了高层次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多于中层次,而中层次又多于基层特殊的这一配置状态。硬资源如医疗卫生信息设备等方面,配置的不合理性,必将导致卫生信息软资源的分布不协性的出现。

2.2 卫生信息资源的交换性与共享性差 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信息领域中,存在着多个独立的信息系统。以医院为例,在不同的医院,特别是信息化起步较早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他们自己设立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业务之间相互封闭,造成信息分散,导致信息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差,使各个大医院的信息不能共享以及进行交换;再比如,一部分省市的医疗卫生统计的数据库,目前还局限在日常的管理层面,尤其是在应急指挥情况下,其需要的数据以及资料大多是以纸质文件保存和进行交换的。即使有一些是电子资料,也基本在不同部门以及不同人员手中,而没有形成数据库管理与共享,决策的依据也基本是下级单位与部门的文字资料和口头报告,没有相关的分析工具和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支持。如果各医疗机构的各部门只依据本部门业务方面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那么将会导致堆积大量的冗余信息,开发各个系统的成本高、强度高,严重浪费各种人、财、物,以及产生“信息孤岛”。卫生信息资源不支持跨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不能使业务分割成一个个小的部分,从而不能使大量的卫生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流动与配置使用,导致开展区域性卫生信息整合变得极为复杂。

2.3 缺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卫生信息资源建设 卫生信息资源的公众用户对本资源的需求特点很明确,据调查统计,有大概75%的公众需求是围绕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健康心理、科学运动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要准确、及时、通俗。但因为忽略了公众的实际的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不够方便迅速,使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动;同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卫生信息本身存在着内容上专业度过高、数量庞杂、内容失真、标准化程度低、可信度低、重复严重等问题,缺乏可信度高的、统一的官方发布的面向公众的卫生信息,这直接对该类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不良影响[2]。

3.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1 按需分配 谭勇认为,绝大多数的门诊病人在基层的一些医疗单位就可以得到恰当的治疗。而住院病人需要到较高级别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就诊的比例较大。张同利等人认为,在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依据应体现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需求,因而在不同级别或不同功能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上应有所不同。因为绝大多数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是由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所以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应呈正三角形态,即资源配置越往基层卫生机构数量越大。因此在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时,首先应制定出医生和病床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结构比例。

3.2 因地制宜 有许多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如地域状况、经济状况、人口、现有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等,与此同时,要结合城乡之间差异,采取双重体系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王小合等人认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地理条件、卫生资源服务分布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情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恰当地确定卫生服务系统的公平性、可及性,建立起科学系统的配置模型,使区域内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达到最好。

3.3 优化与加大卫生方面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适当地增加卫生方面的投入,增加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比重,要保障医学科研机构人员的开支和业务工作、医学教育、妇幼卫生、综合疾病控制与卫生执法监督等的需要。新增的医疗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及更新,房屋改造,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教育等,提高医疗卫生的技术服务水平,改善就医条件,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与保健需求。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公益性,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目前来看,如果提高医疗卫生投入的比重有困难,那么至少也要稳定卫生投入的比重,以保证政府的社会经济和卫生投入同步发展。

3.4 建立医学资源共享体系 当今社会,医疗卫生保健的方式与观念随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面地了解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情况,社会进步使卫生信息化的进程得以推进,然后根据医学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创新,开辟出新的医学资源建设方法,打造适合我国医学发展的资源共享体系。加强我国卫生资源信息的网络构建,打开关于医疗卫生资源的信息交流传递的通道,减少资源重复建设,节省资金,实现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信息与服务的共建、共知共以及享。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传播与共享,使卫生资源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增长态势非常明显。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尽管目前依照人口总量等标准,不难发现人均占有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但是考虑建国以来 60多年里人口基数的大幅度扩张,以及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规模的巨大增长,成绩依然是主要的。

(2)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布差异性十分明显,如东部地区占有着将近45%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而中部地区占有将 近30%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西部地区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总量最少,这表明现阶段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将均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区域配置作为重要目标,以增进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公平性。

(3)现阶段各类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配置存在差异。不仅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在不同地区之间有着较大差异。 具体到“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等 ,差异性更为明显。另外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等发达地区明显有着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排名第一的北京地区所拥有的各类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均比排在第4~10位的各个地区高出2倍以上。

在基本满足医院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县级综合医院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保持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骨干队伍的稳定,建立活力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院人力资源的作用,为县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在保障制度与政策的引导下,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分布不公与不均等情况,推进城乡之间卫生服务体系的均衡性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