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新华日报1944年pdf 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美国

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的初衷是什么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

新华日报1944年pdf 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美国新华日报1944年pdf 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美国


注:在发表日期上作者搞错了公农历,明朝灭亡实为农历三月十九,合公元1644年4月25日。

甲申三百年祭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保护,文中的李岩是隐喻。郭沫若是周的朋友,当时周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饱受打击,郭是经过和南方局主要的协商之后才精心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提醒,保护。

张高峰的经历

1918年农历11月20日,张高峰出生在蓟运河畔芦台镇(今属天津市宁河县)。其祖父张信儒是县中学国文教师,当地知名书法家。其父张继曾北京大学毕业后,回母校天津南开中学任理化教师。张高峰7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带着他和3个妹妹、弟弟投亲靠友,艰难度日。家境的贫寒和童年的艰辛,使张高峰自幼感受到了世态炎凉,萌生了改变命运的追求,也培养了他自强自立、敢作敢为的性格,13岁便只身到天津求学,1933年转到天津河北中学(后改名民德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又转到北站外天津水产专科学校。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天津、北平读完了初、高中。

解放前我国都有哪些报纸

《时报》——1886年11月6日创办,中英文;

《京津泰晤士报》——1894年3月英国人创办,英文;

《直报》——1895年德国人创办,中文;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办,天津第一份国人自办中文日报;

《国闻汇编》——1897年12月创办,旬刊,《国闻报》馆主编;

《类类报》——1898年创刊,商办;

《咸报》——1899年出版,日本人在天津创办的中文报纸;

《北洋报》——1901年出版,1913年改组为《时闻报》;

《青年会报》——1901年,教会主办,1905年改名为《星期报》;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出版,英敛之创办;

《北洋官报》——1902年12月25日出版,先为二日刊,后为日刊;

《民兴报》——1903年李镇桐创办;

《北洋时报》——1904年创刊,商办;

《多闻报》——1905年前后出版,日报;

《白话开通报》——1905年出版;

《津报》——1905年创刊;

《天津商报》——1905年12月26日创刊,天津商务总会机关报;

《北洋政法学报》——1906年9月,北洋官报总局出版,原名《政法杂志》;

《通报》——1906年9月创办;

《醒俗画报》——1907年春创刊,天津早出版的图文并茂的画报;

《竹园白话报》——1907年9月1日出版;

《忠言报》——1909年革命派人士创办;

《益世报》——1915年10月比利时传教士雷鸣远创办;

《妇女日报》——1924年1月刘清扬创办;

《庸报》——1925年3月1日董显光创办;

《北洋画报》——1926年创办;

《商报》——1928年创办;

《民报》——1929年创刊;

《东方日报》——1930年创刊;

《新时代报》——1931年夏创刊;

《华北商报》——1936年创刊;

《抗日小报》——1937年8月创刊,天津市委。

《青年日报》——1945年创刊;

《新生晚报》——1946年7月创刊;

《民生导报》——1946年8月15日创刊

北京大学日刊(影印) 晨报 晨钟报 诚报

大刚报 大公报 大众日报 军日报

东北日报 红旗日报 红色中华 建设日报

解放日报 金融日报 救国时报 救亡情报

学生 国难教育 镜报 罗宾汉

日报 热血日报 申报 申报自由谈

生活日报 武汉日报 新华日报 新民报

新民报日刊 新民报晚刊 新中华报 星报

日报

--------------------------------------------------------------------------------

一、历史上长寿的报纸---《大公报》

《大公报》创刊于一九○二年六月十七日,今年(二○○六年)104了。她是历史上寿命长的一家报纸,是报纸中的老寿星。(已经超过《申报》和《字林西报》)。

《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在旧,《大公报》曾经出过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桂林、等六个版,日总发行量接近二十万份,这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名长驻欧洲的的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萧乾,第一个派记者(范长江)深入边区,发表系列通讯,向全国公众长征到达陕北后各方面情况的,也是《大公报》。

现在还在出版的《大公报》版,创刊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复刊于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一直是地区的爱国进步报纸,曾被推崇为「舆论之」。

二、历史上的报纸——上海《申报》

《申报》是一张历史悠久的老报纸,它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由英国人安纳斯托?查美和三位友人共同筹资出版发行的。当时全名为《申江新报》, “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

创办初期,《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揭露。申报的版面分为、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8文铜钱。《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形式,被载入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早的白话文报。

(二)、早的战事通讯员

1874年日本侵犯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1894年的中日,《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这些记者是史上早的战事通讯员。

(三)、早出版的“号外”

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是中文报纸早的“号外”。

(四)、使用电讯传递之始

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次年1月16日,《申报》早利用这条线路传送谕旨。这是我国报纸用电讯传递国内之始。

(五)、“画报”的出现

此外,《申报》还十分重视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早出版的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影响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服务”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势力、军阀的津贴,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集团,不受或军阀操纵。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无偏,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利益出发。”“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从帝制走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经过几代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历史上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大公报,文汇报~

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