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小学阶段数学公式大全_1—6年级数学公式表

公式表小学大全

公式表小学大全

小学阶段数学公式大全_1—6年级数学公式表小学阶段数学公式大全_1—6年级数学公式表


公式表小学大全,数学是很多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数学是非常有意思的,数学有很多的公式,整理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学公式,使学生们能够整体复习整个小学阶段常用的公式,以下分享公式表小学大全。

公式表小学大全1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公式表小学大全2

1L=1000mL=1000cm3

1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厘米”通常叫“公分”。(1厘米≈1公分)

Δ:a×a=a2 a×a×a=a3

500g=1斤1kg=2斤1000g=1kg 1吨(t)=1000kg

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里=500米1公里=1000米1km=1000m

1元=10角1角=10分

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1小时(时)=60分钟1天=24小时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 c=a×b+b×c

乘法的结合律:(a-b)× c=a×c-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 ×b)× c=a×(b×c)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

8:因子×因子=积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公式表小学大全3

简易方程

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的方法

⑴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⑵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

⑶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

⑷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再解。

列方程解应用题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①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②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小学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语: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复习小学数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小学数学公式大全,谢谢您的阅读。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1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1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1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1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1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1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2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2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2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2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2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2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26.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27.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8.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9.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0.1分=60秒1时=3600秒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四、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计算公式?

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公式包括:

1. 加减法运算公式:a + b = c,a - b = d

2. 乘法运算公式:a × b = c

3. 除法运算公式:a ÷ b = c

4. 分数运算公式:a/b = c/d

5. 百分数运算公式:a% = b/100

6. 圆周率的计算公式:π ≈ 3.14159

7. 面积计算公式:矩形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三角形面积 = 底边 × 高 ÷ 2,圆的面积 = π × 半径 × 半径

8. 周长计算公式:矩形周长 = 2 × (长 + 宽),正方形周长 = 4 × 边长,三角形周长 = 边1 + 边2 + 边3,圆的周长 = 2 × π × 半径

这些公式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数学计算公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阶段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阶段所有数学公式大全: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和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2=大数

(和-)÷2=小数

12.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13.倍问题

÷(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大数)

14.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