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作者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作者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报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完美、简洁、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本书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非常适合高校教育专业师生、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等使用,是迄今为止课程领域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考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既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创了范式!

自1949年初版以来,该书已重印40余次,并以多种文字翻译出版,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泰勒的书,也就是四句话。但就是这四句话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这四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够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够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章共读:教育目标的来源(1-3)

今晚次共读,因为被堵在路上,前一个小时无法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回家之后,看书,手机听分享,电脑做文字回应。整个人沉浸其中,大脑高速运转,将听到的信息和观念与自己从书上获取的信息不断整合,变成自己的思考输出,这样的共读,确实比一个人闭门读书的效率高很多。团队共读的意义就是这样的智慧碰撞吧。

共读内容:

首先大家梳理基本原理中的四个基本问题:

(1)学习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2)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大家分享了自己对这四个问题的理解,然后开始解读章:教育目标的来源

1.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问:如何确定学习者的需要?

需要:认知、情感、技能、兴趣

确定方法:观察、访谈、问卷、测验、历史记录等多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发现学生的现状,再与常模对比,提出关于学校能够满足学生可能的需要方面的建议。

问题:1.理想常模容易忽略个体异;2.教育者以“我觉得你需要”,容易忽略学生的真实需求;

解决: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习者的自由选择。

2.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二: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

背景:工业革命,科学问世后,知识体系的发展突飞猛进与学校要完成其担负的所有任务实有困难。

为什么要研究?一是当代生活的复杂性,变化性,十分有必要将教育方面的努力集中到复杂生活的关键方面,集中到生活的重要方面。二是先生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与学习时发生的情境之间有相似性时,才能学以致用。

三个批评:.无法证明那些活动是值得追求;现世主义”的膜拜;儿童可能无兴趣,不关心;

回应的解决方式;1.从当代生活的研究中获取的教育目标,收到了其他来源的检验,并遵循一直公认的教育哲学;2.以研究为基础,指向持久重要的关键领域,理解基本原理;3.为某些儿童选择特定教育目标是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用,不违背相关准则。结论:从对当代生活的研究中获得的资料,当作提出可能的教育目标的一个来源,是值得的。

我的理解:点会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第二点是把知识的理解去情境化,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上位的知识;第三点指向了目标制定的具体作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下心里需求。

3.教育目标来源之三: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来源三,我的理解是学院派的视角;这一点应该是确立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据;

202061宁超群:1.关于特定学科所能发挥的广泛功能;2.该学科为其他大量教育功能做出的特殊贡献。

是通识教育功能与专业教育功能两个角度阐述。我的理解是在学科育人中,五育融合的教学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深耕。

读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之教育目标的适应性(下)

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写了一本“只有”一百多页的“小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导言》的句,泰勒写道:“这本小书试图阐明一种基本原理,用于观察、分析、诠释教育机构的课程及教学。”直到读完全书后,我才切切实实体会到,这本“小书”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这本书在教育学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书中提到课程编制都回避不了的四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教育目标如何适应与被适应的方法问题。前一章已经谈及教育目标如何适应于学校教育中,接着谈谈教育者如何被适应的问题。

一、如何被适应

教育目标的“被适应”主要是指依据教育目标如何选择、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既不同于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内容,也不是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而是指学生与所在环境的互动。所以,环境中的某些特征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学生的积极参与。

(一)如何选择学习经验

泰勒认为,有些经验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所选择的这些经验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还要能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满足感;如果这些经验给人的感觉是负面的,那么期望中的学习行为就不太可能发生,甚至导致学生走向期望的反面。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及人类的基本满足感有充分的了解,以判断给定的教育经验是否有可能给学生带来满足感。再者,经验预期的反映要适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教师要限度地获得学生的相关信息,以确定学习者目前的成就、背景和心理状况是否有可能让其产生所期望的行为。

另外,泰勒也指出,经验服务于目标,经验是多样的,目标是的。这一观点赋予教师广泛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经验来实现同一个教育目标。再者,同样的经验也会有不同的学习结果。比如要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同时可能收获到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其他信息。

(二)如何组织学习经验

泰勒指出,可以从两个向度组织学习经验:纵向的时间阶段组织和横向的跨领域组织。要实现对教育目标的有效组织,必须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是连续性,即课程要素的直线式重复,这就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持续相同类型的学习技能;其次是顺序性,因为不能停留在同一水平的重复上,必须有进一步的目标和进展,所以,顺序性超越了连续性,是对后续学习经验更高层次的处理,以提,以提高学习者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是整合性,即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指提高学习者的行为和涉及的相关要素的统一性。为了解决学习经验的散乱状态,就需要把选择好的学习经验划分、搭配、结构化,合理组织、精心设计,所以,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3个基本结构,这也是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3个层次。

了解学习经验的结构,是设计组织单元的基本前提。关于如何设计,泰勒给出了几个步骤:首先,要有一致的总体方案意见,即是否采用具体科目、广域学科或核心课程;其次,要有总体的组织原则;再者,需要就准备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种类达成共识,即到底是采用每日的课、有次序的课题,还是教学单元,同时,还需要制订灵活的方案或“资源单元”,提供给教师以便其针对特定小组的学生开展工作时选用;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特定班级开展的特殊活动,那就需要采用师生共同设计的方案。

二、如何评估适应性

泰勒认为,评估是一个过程,旨在判断行为实际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重点在于改进。

评估前。抽样是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先界定目标,之后需要在情境中考察现有的评价手段,以找到合适的评价方法。

评估中。学生的行为是应早被考虑到的,因为教育目标的价值在于观察学习者经过学习后发生了什么行为变化。

评估本身。它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应包含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做的一次以上的评估,早期一次,晚些一次,以确定是否变化。

另外,泰勒还提出了3个评估标准:首先是客观度,即评估方法是否有主观因素;其次是信度,即评估方法是否可信;是效度,即评估方法是否做出有效的评估。在这些标准中,泰勒尤其重视结果的效度,认为教育目标在于实现学习者行为的变化,且是外显行为的变化。所以,学习结束后,学习者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是为关键的,是教育目标应该关注的。

三、启示

“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的学校,答案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别”,这是泰勒不回答问题只给出方法的原因所在,同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求,对教育的理解也会有程度上的别。时至今日,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学习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教育目标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想象。当前看来,《基本原理》中的确有一些没有关注到或者关注不够的方面,如认为学习的控制权在教师这里,教师构建学习环境的同时即掌握了学习的控制权,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够;如在对教育目标的评估上主要考虑是否发生了变化,而对变化的程度缺乏关注,较少谈到学习者内在的变化……上述这些观点显示出《基本原理》对教育过程的理解过于简单化,但这也正是教育发展的验证,发展过程中,经典给予我们的永远不止这些,赏读经典的意义也永远不止这些。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摘记(201809)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是指广义上的行为,包括人的思维,情感以及外向的行动,如果这样看待教育的话,那么教育目标明显代表了教育机构,力图使学生产生的种种行为变化,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将试图指出教育机构想想学生完成的行为模式的变化。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6页。[悟: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疑问的解答,更多的应该是让人们通过受教育,改变自身的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的方式。]

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要求学习者自己积极主动的努力。一般来说,学习者只学习那些他做过的事情,如果学校的情境涉及的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事物,他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情境。此外,有人认为,学习者能越来越有效地应对当前的情境,确保了他能够应付将来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境。因此,从本质上看,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能积极参与并全心处理让他感兴趣且与之关系密切的事情,特别是学会如何有效的从事这些活动。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11页。[悟:学习者只学习他做过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能够与他的生活发生关联且能激发他兴趣的内容,这说明学生一定会主观判定学习是不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能够衔接,是不是能够激发他的求知欲、创造欲。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应付新情境,就是他能够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应对、应变能力。学习就是为学生适应未知生活做准备。]

只有当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与学习时发生的情境之间有相似性事,他才更有可能运用己之所学。而且,学生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才较容易发觉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之间的相似性:1.生活情境和学习情境在很多方面明显相似;2.要求学生练习寻找将校内所学内容应用于校外生活的实例。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18页。[悟:学习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这里的“生活”,既是真实的生活,也是包含工作等的综合生活。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往往是因为他积累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以对当代生活的研究为基础获取教育目标时有争议,第二种批评是要素主义者提出的,他们把对当代生活的研究称为对现世主义的膜拜,这些批评者指出,由于人生是持续变化的,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当今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无力应对长大后将遇到的问题,因为问题到那时已发生变化。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18页。[悟:学习是为了教给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实际问题,它不仅仅包括当下,也包括未来,我们不能用现有的经验,去为孩子未知的世界做储备,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会运用现有的经验生发出解决未来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具有这样的应变能力和组合能力是孩子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科学对普通公民而言,具有三个主要功能,个功能是对促进个人及公众的健康皆有贡献,第二个功能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即科学能帮助人们了解可供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资源,了解获得并利用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方式,第三个功能是向人们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精彩描述,让人们像科学家一样,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及世界的茫茫宇宙中的位置。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30页。[悟:对科学的定位、认识精准细腻。]

艺术的五个功能,一、拓展学生的感知范围;二、澄清人的观念和感觉;三、个人的整合;四、培养兴趣和价值观;五、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31-32页。

[悟:学习这种宏观分析精准解读的能力。]

陈述教育目标的有用的形式,是既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又指出该行为可运用于哪些生活领域或内容中。(47)

对教育目标的陈述要想清晰得足以运用于指导对学习经验的选择和对教学的设计,就得同时指明,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和要在哪些内容或生活领域中运用该行为。既然一项阐述清楚的目标包括行为方面和内容方面,这两个维度,有时可借助于二维表格简明清晰地表述目标。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48页。[悟:行为目标印证了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行为发生变化;内容目标说明其价值意义。]

“学习经验”这个术语既不同于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内容,也不是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有可能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班里,却有两种不同的经验。所以,“教育的关键手段是其提供的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轻工业出版社,2014.1(2017.8重印),第68页。[悟:学习经验的主体是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是学生,需要培养这种能力的还是学生,也就是说,一切教学行为要为了让学生获得体验而施行。]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1

章 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必要性:我们要制定一个教育并力图不断地改进它,教育目标将成为选择教学材料、勾勒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步骤以及准备测验和考试的标准。我认为,教育目标就是前进的灯塔。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1.为什么是学习者本身?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教育目标明显代表了教育机构力图使学生产生的种种行为改变。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将试图指出教育机构想要学生完成的行为模式的变化。

2.研究的内容有两方面:有关学生需要和兴趣。

(1)学生“需要”中的“需要”,值得是每个有机体都在不断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以这种方式的反应缓解带来不平衡状态的张力。教育的问题之一便是为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开辟途径,使之产生的行为能被接受,与此同时,个人需要得到满足。普雷斯科特将需要分成三种类型:生理性需要、性需要、整体性需要。文中指的研究学生需要,并没有明确指出研究的是学生的那一层次的需要,可以理解为三个需要之间形成的整体。

(2)有关学生需要的组成部分:,发现学生的现状;第二,讲这种状况与公认的常模做比较,以确定距或需要。我想到,这和我们做课题时制定目标的方式非常相像,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新学期准备尝试做提高写作能力的课程,首先我要明确学生的现状,同时心中要对学生达到的写作常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3)对学生兴趣的研究:这是另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对学习者的研究。

3.什么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学习者?几乎所有调查的方法,有对学生的访谈、家长的访谈、问卷、测验、调查记录等。

泰勒的著作

泰勒的著作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是美国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神作”。其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完美、简洁、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这本书包括整体课程设计原则、教学组织原则、教学方法原则、课程管理原则等。这些原则具有指导性,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系统课程设计”“有效教学”“实施课程管理”等目标。

泰勒原理(节选):

1、确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其次,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

2、选择学习经验。教育目标确定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要决定哪些学习经验,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