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铜川博物馆镇馆之宝_铜川博物馆藏品

铜川北站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铜川以北有什么旅游好地方

铜川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铜川博物馆镇馆之宝_铜川博物馆藏品铜川博物馆镇馆之宝_铜川博物馆藏品


1、玉华宫:

玉华宫是西部一个皇家避暑行宫,也是世界文化观光地。这里集人文景观、宗教气息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独具风格与魅力。整个玉华宫位于山水之间,更显得庄严与神圣。

2、香山:

香山是由三座石峰相连而成的,地貌景观独特美观,让人赏心悦目。香山挺拔峻峭,植被丰富,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与之相得益彰,让连忘返,沉醉其中。

3、陈炉古镇: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尚在的窑遗址,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独特的窑文化让这个古镇独具魅力。这里以瓷器筑墙和铺路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4、照金溪山胜境旅游景区:

照金溪山胜境旅游景区是有着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赤壁红崖的景色,十分独特壮丽。这里植被充沛,与红色的岩石相呼应,显得十分的迷人。冬日里,这里的冰瀑奇观让人叹为观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5、马咀欧洲风情小镇:

马咀欧洲风景小镇有着典型的欧洲风情,这里不仅生态原始,建筑也十分的美观且有韵味。整个小镇被山水环绕,仿佛置身于与世隔绝般的世外桃源里,让人沉醉不已。

6、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博物馆是的陶瓷博物馆,且展示了众多遗址遗迹,体现了古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这里可以大开眼界,欣赏到各朝各代的古瓷器,还可以感受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之美

铜川一日游必去景点大全

铜川一日游必去景点:

1、陈炉古镇

陈炉古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文化部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

2、金锁关石林

金锁石林位于关中北部关“雄关天堑”金锁关西北7公里处,为渭北罕见的天然石崩奇观,是以砂岩地貌为主题的自然风景区。

砂岩被雨水冲刷溶解、切割和风化后,逐渐形成了百余座石柱、石峰、石壁等罕见的石崩奇观,有的像雄狮盘踞山顶,有的像群猴在山顶嬉闹,有的像双猿仰望东西,有的像武士镇守雄关,有的像大鸟卧距高山遥望远方,精美的天然石雕群,是怪石雕塑的博物馆,遥相呼应,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3、玉华宫

玉华宫是西部皇家避暑行宫、高僧成佛地、度假和冰雪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AAAA级旅游景区,森林公园,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玉华宫是绿的海洋、山的魂魄、风的旗语、松的风骨,宁静、幽谧、广袤、深邃,怡人的美景犹如仙境,“暂游已骇非俗骨,久住直恐成真仙”。

4、宜君云梦山

云梦山位于县城南四十公里处,东接雁门,西绕漆水,峰高千仞,林木苍翠。主峰南侧壁立千仞,如刀劈斧削。石壁上有两排石窟。排三孔,二排两孔。排通往第二排有洞穴,架木梯,鹞子翻身即可达第二排第二孔,洞中有鬼谷子王禅及孙膑、庞涓塑像。

铜川旅游景点

1、铜川王山

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王”而得名。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王山成为的医宗圣地。

2、大香山寺

大香山寺位于陕西铜川耀州区西北四十五公里的庙湾镇境内。因山寺踞山阳,春夏两季,山花烂漫,香气四溢而得名。 大香山寺已历史悠久,是陕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也是早的圣地之一。始建于苻秦,至南北朝与隋唐成为圣地。

3、福地湖

福地湖景区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四季分明,光热适中,景区内还存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河东新石器遗址、榆舍仰韶文化遗址和榆舍戏楼,还有佛道同龛石窟——福地石窟和牛家庄石窟。

4、玉华宫

玉华宫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原焦坪煤矿),距铜川市市区约70公里,北距人文初祖黄帝陵55公里,南距古城西安120公里,属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南端的乔山山系,海拔1671米,年平均气温8.4℃,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5.6%。

5、照金香山

铜川照金—香山景区,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霞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景区由游和文化游两个区域即照金红色名镇、薛家寨遗址、红色兵营旧址和大香山寺四大景区组成。

求铜川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哪些比较值得去?

王山

王山位于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王”而得名。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使得王山成为的医宗圣地。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

玉华宫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身,是西部皇家避暑行宫,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是陕西北线旅游景点的一颗璀璨明珠。

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铜川市区黄堡镇之南,是规模、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遗址的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

耀县香山寺

耀县香山寺位于铜川市耀县45公里的柳林镇姚峪村西北侧。从姚峪村登香山顶端约2.5公里。香山现已开辟为森林公园。香山三峰突兀,依次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贯天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砾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赞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魔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年魔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对于不少游客来说较为陌生,大家前往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件藏品,历史年代久远不足以说明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良好精致的造型以及外观令人惊叹不止,确实堪称国宝神器,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件国宝级瓷壶,它造型奇特、精美华丽,以凤凰作壶把,以狮子之口作壶嘴,花中牡丹缠绕壶身,并有着巧夺天工的设计,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倒注液体,翻转不漏”,人称“魔壶”。

这件神奇的“魔壶”具有怎样的内部构造和神奇“魔力”?这件闪烁着古代“智慧之光”的瓷壶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记者带你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揭开“镇馆之宝”——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的神秘面纱。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职称:国宝级

户籍登记时间:1968年

出生时间:一千多年前

出土地:彬县(今彬州市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联系电话:(02985253806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穿梭在奇珍异宝之间,仿佛穿越到历史上那些光彩夺目的时代。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一件巧若范金、精比琢玉的瓷壶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赞不绝口。

这件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是耀州窑瓷器中一件出类拔萃的珍品。瓷壶有伏凤式提梁,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有着“三王”壶之称。它造型奇特,壶盖与器身连为一体,注水孔在器物底部中心,使用时须将壶倒置,把液体从底部梅花孔注入,因此又被世人称为“魔壶”。

这件瓷壶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1996年,青釉提梁倒注瓷壶被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甲等文物;2013年,作为一级文物被禁止出境展出;2015年,其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总理莫迪。

1、国宝“魔壶”惊艳四座

凑近展柜玻璃会发现,这件呈橄榄色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繁复华丽。壶身呈圆形,造型像一个倒置的柿子。提梁是一只凤凰,微仰着头,仿佛要展翅飞翔。壶嘴为一只张口侧卧的仰头母狮,一只幼狮依偎着母狮吮吸乳汁,生动逼真。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线条恣意洒脱。

据耀州瓷专家禚振西介绍,这件青瓷刻花倒灌壶实为耀州窑一件罕见的珍品。耀州窑始于唐,兴于宋,衰落于明,以生产工艺精湛的刻花青瓷驰名中外。刻花技艺是先用垂直刻出纹样轮廓,再在纹样旁用斜刻,并剔去底泥,使纹样微凸,然后施釉烧制。成品花纹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透亮,有很强的立体效果。

那么,如此精美奇特的瓷壶是如何被发掘的?此壶出自哪个时期,又为何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1968年,彬县(今彬州市城关镇的一位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瓷壶,他并没有多想,随手把瓷壶扔在了家中。1982年,他的亲戚高立勋回乡探亲时,偶然间发现了这把奇异的壶,猜测应该是文物,于是拿着它去请教文物专家。

当文物专家看到这件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的古瓷壶时非常兴奋,并认为这应该是一件罕见的耀州窑文物,几经周折,这位农民把这件瓷壶捐献给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

此壶一经面世,就引起了文物专家的高度关注。古陶瓷专家们发现,此壶表面润泽有光,壶呈圆形,有盖却不能打开,不知道从何处注水。它极为精美,全身雕刻有花纹,造型生动,颇具立体感。面对这样一件让人疑惑不解的壶状器物,专家们称之为“魔壶”。

随着进一步的鉴定,专家们认为,从陶瓷工艺的角度判断,“魔壶”胎体坚固,质地细腻,釉色淡青泛灰白,整体造型丰满华贵,应为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罕见的珍品。因为耀州窑从唐代开始烧造青瓷,五代时期受到南方越窑的影响,主烧青瓷,且青瓷质量比唐代明显提高,五代时期是耀州窑青瓷的成熟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贺达_介绍,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用不同的纹饰,如凤凰、牡丹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反映了一个文化繁荣发展、生活安定的时代。

1996年这件“魔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2、神奇“魔力”耐人寻味

“魔壶”将新颖别致的器型、犀利清晰的纹饰、青翠欲滴的青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犹如鬼斧神工之作。不过,与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相比,“魔壶”更吸引人的是壶内巧夺天工的设计。

专家们惊叹于其精美外表之余,急切地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外形像壶的精美器物。专家们发现,壶盖与壶身设计制作为一体,根本无法打开,仅在壶的底座有一个除壶嘴外能进入壶内部的通道——五瓣梅花孔。于是,他们试着将水从底部的梅花孔注入壶内,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将壶身正过来以后,水竟然不会从壶底的梅花孔漏出,将壶身轻轻倾斜,水就能正常地从壶嘴缓缓流出。经实际测试,该壶可盛水910毫升。

为了解秘这件神奇的“魔壶”,专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魔壶”进行了X光“”。通过查看“魔壶”的剖面图,大家看到壶里面有两个导管,并以此判断出此壶实际上是一件倒流壶。倒流壶是一种可以把液体从壶底注入,并从壶嘴正常倒出的壶,是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两边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因此,“魔壶”之所以没有可以掀开的壶盖,却在壶底留有一个神秘梅花形孔洞的谜就迎刃而解了。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构思十分巧妙,让人称奇。在外形、结构上的奇思妙想,反映了古代工匠才思独运的个性。“腹有诗书气自华”——倒流壶就是这句诗的注解。目前,关于这种壶的叫法有好几种,比如倒流壶、倒灌壶、倒装壶等。

据史料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倒流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后来还能做成具有多个内胆,可以从一件壶内倒出不同液体的样式。同时,倒流壶也暗喻了一个“物极必反”的哲理:倒的终点为正,正的终点为倒,否极泰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限度。

好多外国人在参观了倒流壶后钦佩地说:“一千多年前,你们老祖先就知道密封和讲卫生,真了不起。”

3、技艺精湛叹为观止

这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展示了五代耀州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其纹饰繁复华丽,制作工艺极其精湛,凝结着能工巧匠们的心血与智慧。

据贺达_介绍,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是耀州窑代表性的一件产品,过去的倒流壶都是纯手工制作,而青釉倒流壶集划花、刻花、堆塑、贴塑等所有的耀州窑工艺于一身,再通过制造、打坯、烧制,成品率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件器物在我国陶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

然而,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倒流壶的呢?

据史料记载,倒流壶在宋代时为出名。到了元代,其工艺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将这3道工序完成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倒流壶。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原来倒流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倒着做。制作时,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壶形,再将准备好的导管放进壶胎内部,然后再将成型壶口封上,进炉烧制。

就连这个烧制陶瓷的窑炉,当时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进技术。根据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窑的烧窑温度已经能达到1310℃。能达到这样一种高温主要归功于一种窑顶完全封闭的马蹄窑。这种窑的先进之处在于,当火从火塘升起后先到窑顶,因为窑顶是封闭的,火只能沿着窑床往下运动。这样在火焰从窑底到窑顶的运动过程中,就可以对窑内的产品进行均匀烧制。火从底部烟道排出。

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倒流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展现的高超技艺,为中华文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现代,倒流壶在铜川市陈炉古镇依然在制作,并以其颇具趣味的使用方法引人入胜。

更重要的是,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架起了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016年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开幕式上,中外嘉宾手持倒流壶浇灌友谊之花,成为新丝绸之路文明与友谊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千年魔壶介绍镇馆之宝青釉吊梁浇瓷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瑰宝——青釉浇瓷壶千年魔壶,很多游客并不熟悉。当人们参观博物馆时,他们往往会忽略这些藏品。悠久的历史不足以说明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其精细精致的造型和惊艳的外观令人惊艳。确实是国宝级神器。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收藏了这样一件国宝级瓷壶,造型奇特,精致华丽,柄为凤凰,壶嘴为狮口。花中牡丹缠绕在壶身,设计巧妙。壶身呈圆形,盖、梁、壶身连成一体。它被称为“魔壶”,因为液体可以倒过来倒。

这个神奇的“魔锅”有着怎样的内部结构和魔力?这只古老的「智慧之光」瓷壶有着怎样的前世?记者将带您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揭开“镇馆之宝”——蓝釉抬梁浇瓷壶的神秘面纱。 琉璃梁浇注瓷罐

标题:宝藏 注册时间:1968年

出生日期:一千多年前 土地:宾县(今滨州市)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电话:(029)85253806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1717950件(组),穿梭于稀世珍宝之间,仿佛穿越到了历史上那些耀眼的时代。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一口做工精美、玉质细腻的瓷壶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赞不绝口。 这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的瓷壶,是耀州窑瓷器的杰出瑰宝。瓷壶有扶风式的吊梁,壶盖与壶身交界处堆砌着一只哺乳的狮子和母狮子,球形壶腹上刻着一朵打结的牡丹,被誉为“三王”壶。其形状奇特,壶盖与器身相连,注水孔在器底。使用时必须将壶倒过来,液体从底部的梅花孔注入,所以也被世人称为“魔壶”。

这只瓷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一只带吊梁、倒注的蓝釉瓷壶。1996年,蓝釉、提梁倒灌瓷壶被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2013年,作为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2015年,它的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总理莫迪。 1、国宝“魔壶”惊艳四座

靠近展柜的玻璃,你会发现这款橄榄色的蓝釉蓝绿色壶造型新颖独特,纹饰复杂华丽。壶是圆形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柿子。梁是一只凤凰,微仰着头,仿佛要展翅飞翔。壶嘴是一只张着嘴侧躺着的母狮,一只幼崽依偎在母狮身边吮吸乳汁,栩栩如生。壶身饰以凸雕扭曲的牡丹花,底部饰以莲花花瓣,线条洒脱。 据耀州瓷器专家禚振西介绍,这件青瓷雕花壶是耀州窑中的稀世珍品。耀州窑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衰于明代。它以精美的雕刻青瓷闻名中外。雕刻工艺是用切割器垂直雕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切割器斜刻在图案旁边,去掉底泥,使图案微凸,再上釉烧制。成品图案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剔透,立体感强。

那么,这么漂亮奇特的瓷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个壶是什么时候来的,为什么被认定为国宝? 1968年,宾县(今滨州市)城关镇的一个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瓷罐。没多想,他就扔家里了。1982年,他的亲戚高回老家探亲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奇怪的壶,猜测应该是文物,于是拿着它去请教文物专家。

当.的时候 此壶一经公开,便引起了文物专家的关注。古陶瓷专家发现,这种壶表面润泽有光泽,壶身呈圆形,但用盖子打不开,不知道往哪里注水。它极其精美,全身雕满花纹,造型生动,颇具立体感。面对如此令人费解的壶状器物,专家称之为“魔壶”。

随着进一步的鉴定,专家们认为,从陶瓷工艺的角度来看,“幻壶”胎体坚实,质地细腻,釉色淡绿,整体造型饱满华贵,应是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的稀世珍品。由于耀州窑始烧青瓷于唐代,五代时受南方越窑影响,以烧青瓷为主,青瓷质量较唐代有明显提高。五代时期是耀州窑青瓷的成熟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何大侃介绍,凤凰、牡丹等不同的纹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反映了一个文化繁荣、生活安定的时代。

1996年,这只“魔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2、神奇“魔力”耐人寻味

“魔壶”将新颖独特的造型、锐利清晰的纹饰和青釉完美结合,宛如一件杰作。然而,相比其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魔锅”更吸引人的是其别出心裁的设计。 专家们对其精美的外观惊叹不已,并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罐状精美器皿的知识。专家发现,壶盖和壶身设计制作成一个整体,根本打不开。只有在壶底,有一个通道——五瓣梅花孔,是除壶嘴外能进入壶内的。于是,他们试着从底部的梅花孔往锅里注水。没想到,壶身右翻后,水就不会从壶底的梅花孔漏出来了。轻轻倾斜壶身,水通常可以从壶嘴慢慢流出。实际测试表明,水壶可以装910毫升水。

为了知道这个神奇“魔锅”的秘密,专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魔锅”进行了x光“”。通过看“魔壶”的横截面,可以看到壶内有两个导管,可以判断这个壶其实是回流壶。滗水壶是一种可以从壶底注入液体,从壶嘴正常倒出的壶。它是根据物理学中连通器液位相等的原理制成的: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两侧的液位始终是平的。于是,在没有可以掀开的盖子的“魔壶”底部留下一个神秘的梅花形孔洞的谜团就解决了。 令人惊叹的是,用釉上彩的横梁浇注瓷壶的想法非常巧妙。造型和结构上的奇思妙想,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独特个性。这首诗的注解是“腹满诗书”——。目前,这种锅有几种叫法,如倒锅、倒锅等。

据史料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倒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后来还可以做成多内胆的样式,可以从一个壶中倒出不同的液体。同时,倒锅还隐含着一种“物极必反”的哲学:倒的端是正的,正的端是反的,越了界什么都做不了。 许多外国人参观完倒扣壶后钦佩地说:“一千多年前,你们的祖先就懂得密封,还讲卫生。真的很神奇。”

3、技艺精湛叹为观止 这种带抬梁倒釉的青釉瓷壶,显示了五代耀州窑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其纹饰繁复华丽,制作工艺极其精湛,凝聚了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

据何大侃介绍,青釉浇瓷壶是耀州窑代表性的产品。在过去,所有的浇注罐都是手工制作的,而绿色釉浇注罐集成了耀州窑的所有技术,如绘图,工程师 据史料记载,以宋代的倒壶为。到了元代,它的工艺发展得更加完善。根据《元代瓷器目录》的记载,回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过程需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比较复杂。这三个过程完成后,依次连接,就形成了一个结构良好的回流釜。

经过专家的研究,原来倒扣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反着做的。制作时需要先用粘土拉出壶形,然后将准备好的导管放入壶胎中,再将成型的壶口密封,放入炉中烧制。 即使在这种烧制陶瓷的窑子里,当时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据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窑的窑温已达1310。如此高温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顶部完全封闭的马蹄窑。这种窑的先进之处在于,当火从火池中升起时,它首先到达窑的顶部。因为窑顶是封闭的,所以火只能顺着窑床往下移动。这样,在火焰从窑底向窑顶运动的过程中,窑内的产品可以得到均匀的烧制。,火从底部烟道排出。

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翻锅的文化内涵和高超技艺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代,铜川市陈炉古镇仍在制作倒扣壶,其有趣的用法引人入胜。

更重要的是,蓝釉提梁倒瓷壶,架起了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在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博会开幕式上,中外嘉宾用浇水壶浇灌友谊之花,成为新丝绸之路文明友谊的象征。

铜川旅游景点哪些比较值得去

王山位于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王”而得名。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使得王山成为的医宗圣地。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身,是西部唯智能机器人一皇家避暑行宫,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是陕西北线旅游景点的一颗璀璨明珠。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铜川市区黄堡镇之南,是规模、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遗内址的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

耀县香山寺位于铜川市耀县45公里的柳林镇姚峪村西北侧。从姚峪村登香山顶端约25公里。香山现已开辟为森林公园。香山三峰突兀,依次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贯天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砾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清代容《重修香山寺碑记》赞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

耀州窑博物馆好不好

耀州窑博物馆属于铜川博物馆的风景区。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是闻名中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遗址所在地。

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遗址发掘逾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清理作坊、窑炉200余座。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耀州窑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占地6000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现藏文物50多万件、片。

遗址遗迹展示由唐代三彩作坊、窑炉、宋代制瓷作坊、窑炉和金代制瓷作坊群三个保护厅组成,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该窑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主馆基本陈列分三部分、七个展室。耀州窑史陈列展出文物千余件,反映了该窑辉煌的烧造历史;参与室观众可动手参与陶瓷制作;参考研究室展出各类标本千余片,供专业人员和院校师生实习及有关专家学者比照研究。耀州窑博物馆期望能成为您追索历史、寻求知识的课堂,体验美感、陶冶情趣的圣殿,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陕西旅游值得一去吗?

秦始皇兵马俑,华山风景区,法门寺旅游区,黄帝陵景区,太白山森林公园,大雁塔旅游区,乾陵风景区。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批入选的五A级旅游景区。

景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景区分为博物馆与秦始皇陵两个区域,博物馆可按照1号坑到2号坑13号坑顺序游览,秦俑3坑里边内容丰富,兵俑形象的一个坑,它是一个多兵种组成的集团军,有步兵,车兵,骑兵,弩兵等方阵组成一个大的军阵,除了三个俑坑,还有一个秦始陵文物陈列馆,里面有传说中的镇馆之宝铜车马,之后,可乘观光车去往秦始皇陵,门票中包含。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达37万件,以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而享有盛誉。1996年,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进行评鉴、定级,共有762件(组)文物评定为一级文物。 青铜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都有哪些?

1996年,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进行评鉴、定级,共有762件(组)文物评定为一级文物,其中十八件(组)被评定为国宝级,居博物馆前列。

1、镶金兽首玛瑙杯

是迄今发现唐代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2、旟鼎

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加之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是一尊的西周时期的国宝。

3、五祀卫鼎

五祀卫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经济和土地制度的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4、多友鼎

多友鼎的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记载了西周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的、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5、皇后之玺

此印形制与印文与汉制相合,为汉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6、鎏金银竹节熏炉

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家。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7、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明皇杂录》载,唐玄宗在宫中驯养舞马四百,每年八月初玄宗生日时,舞马身披锦绣,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时,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银壶舞马形象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

8、客使图

画面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着初唐朝服,呈三角状站立。后面三位,为首一人推断应是来自东罗使节。中间一人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使节。一位应来自东北靺鞨族。

9、阙楼仪仗图(两组)

阙楼图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懿德太子墓道东壁和西壁,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

10、宫女图

绘于唐永泰公主墓墓前室东壁南侧,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

11、马球图

高229厘米,宽688厘米。绘于章怀太子墓道西壁,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早的形象资料。

12、狩猎出行图

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13、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鸳鸯莲瓣纹金碗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

14、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气和精美的一件。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15、三彩载乐驼

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传神,堪称唐三彩中的。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6、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这件提梁倒灌壶是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区黄堡镇)产品。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为精美的一件。

17、釉油滴碗

这件黑釉“油滴”瓷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窑口的工艺特征,特别是环布碗底的油滴斑点,晶莹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称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的一件。

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

扩展资料: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历史上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

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

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717950件(组)。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参考资料来源:

1996年,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进行评鉴、定级,共有762件(组)文物评定为一级文物,其中十八件(组)被评定为国宝级,居博物馆前列。

这批国宝文物涵盖了古代壁画、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各大类别,并以其珍贵而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斐声海内外。

1.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代,国之重宝,海内孤品,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酒器,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镶金兽首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迄今发现唐代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2.旟鼎

西周,国宝级文物。

铸于周康王时期,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立耳,深腹,平沿方唇,三柱足。口沿下饰浮雕状饕餮纹,地衬细雷纹。三足根部饰大饕餮面。双耳外侧各饰一条曲体上缘的夔龙。腹外壁及底部厚积烟迹,显系长期使用所致。腹内壁铸有铭文28字。

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加之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是一尊的西周时期的国宝。

3.五祀卫鼎

西周,国宝级文物。

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

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记录了一场卫和邦君厉之间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对研究西周时期法律有重要作用。鼎内的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但土地转让仍需通过王朝众臣,说明贵族对土地的处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认。

五祀卫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经济和土地制度的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4.多友鼎

西周,国宝级文物。

通高51.5厘米,耳高10厘米,宽11.6厘米,厚3厘米,腹径50厘米、深31厘米,口沿外折2厘米,重35千克。铸于周厉王时期。

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记载了西周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的、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是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

5.皇后之玺

西汉,国宝级文物。

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和田羊脂白玉雕制,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正方形,钮为高浮雕匐伏之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隆鼻方唇,双耳后耸,尾藏于云纹之中,腹下钻孔以便穿绶系带。

玺台侧面呈平齐长方形,琢出长方形阴线框,雕琢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结构严谨大方。此印形制与印文与汉制相合,为汉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6.鎏金银竹节熏炉

西汉,国宝级文物。

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

炉口外侧刻铭文一周135字。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家。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7.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代,国宝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造型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形状,壶身扁圆,一端开有竖筒状小口,上置覆莲瓣式壶盖,壶顶壶柄以银链相连,骑猎、常用皆宜,独具匠心,银壶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

《明皇杂录》载,唐玄宗在宫中驯养舞马四百,每年八月初玄宗生日时,舞马身披锦绣,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时,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银壶舞马形象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

8.客使图

唐代,国宝级文物。

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绘于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画面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着初唐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状站立。

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首一人推断应是来自东罗使节。中间一人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使节。一位应来自东北靺鞨族。这三位使者均躬身,毕恭毕敬,谦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9.阙楼仪仗图(两组)

唐代,国宝级文物。

阙楼图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懿德太子墓道东壁和西壁,东壁阙楼图高304厘米,宽296厘米;西壁楼图高305厘米,宽298厘米。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

大足元年(701年)遭谗言被武则天杖杀,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

10.宫女图

唐代,国宝级文物。

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绘于唐永泰公主墓墓前室东壁南侧。画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又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

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

11.马球图

唐代,国宝级文物。

高229厘米,宽688厘米。绘于章怀太子墓道西壁。画中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

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早的形象资料。

12.狩猎出行图

唐代,国宝级文物。

高100厘米—200厘米,全长890厘米。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人物排列有序,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

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画中行走在大队人马前列的是一位身着紫袍、雍容端庄的官员,身无佩箭及箭囊,坐骑为白色“走马”,走马只有极少数地位很高的人方可使用。由此推断,骑白人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13.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唐代,国宝级文物。

通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锤击成型,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满饰珍珠地纹,腹部捶出双层仰莲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鸳鸯、鹦鹉、鸿雁、鹳翎、鹿、狐、獐、兔、鸭等珍禽异兽;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

碗内底刻宝相花。圈足饰方胜纹一周,内刻鼓翼云端的飞鸟一只及流云数朵,底沿以小联珠缀成。碗内壁有墨书重量“九两三”。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

14.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代,国宝级文物。

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重1789克。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

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气和精美的一件。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15.三彩载乐驼

唐代,国宝级文物。

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的新舞乐。这组俑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大胆运用了艺术夸张,充满想象与浪漫。

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6.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宋代,国宝级文物。

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泽莹润。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一体,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

这件提梁倒灌壶是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区黄堡镇)产品。耀州窑是唐宋时北方名窑,时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为精美的一件。

17.釉油滴碗

宋代,国宝级文物。

高9厘米、口径30.2厘米、足径11.8厘米。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

迄今所见的油滴釉器多出自建窑,胎体较厚,器型较小,这件黑釉“油滴”瓷碗,胎体厚重,釉面漆黑。如此之大和如此之美的油滴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窑口的工艺特征,特别是环布碗底的油滴斑点,晶莹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称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的一件。

参考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如下:

1.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代,酒器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

2. 旟鼎

西周,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千克。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3. 五祀卫鼎

周康王时期,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

4. 多友鼎

西周,通高51.5厘米,耳高10厘米,宽11.6厘米,厚3厘米,腹径50厘米、深31厘米,口沿外折2厘米,重35千克。

5. 皇后之玺

西汉,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

6. 鎏金银竹节熏炉

西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

7.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代,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

8. 客使图

唐代,高185厘米,宽247厘米。

9. 阙楼仪仗图

唐代,阙楼图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懿德太子墓道东壁和西壁,东壁阙楼图高304厘米,宽296厘米;西壁楼图高305厘米,宽298厘米。

10. 马球图

唐代,高229厘米,宽688厘米。

11. 宫女图

唐代,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

12. 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代,通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

13. 鎏金鹦鹉纹提梁壶

唐代,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重1789克。

14. 三彩载乐驼

唐代,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

15.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宋代,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

16. 黑釉油滴碗

宋代,高9厘米、口径30.2厘米、足径11.8厘米。

17. 狩猎出行图

唐代,高100厘米—200厘米,全长890厘米。

至于为什么是十七个,是因为阙楼仪仗图有两幅一模一样的内容,所以归到一类,但是属于两件国宝级宝藏。

参考资料:

1、镶金兽首玛瑙杯

2、旟鼎

3、五祀卫鼎

4、多友鼎

5、皇后之玺

6、鎏金银竹节熏炉

7、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8、客使图

9、阙楼仪仗图(两组)

10、宫女图

11、马球图

12、狩猎出行图

13、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14、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15、三彩载乐驼

16、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17、黑釉油滴碗

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

国宝,的宝物,不管是物品还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为国宝。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这些国宝受到所在的特别保护,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的骄傲和象征。

扩展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 ,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博物馆前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参考资料: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客使图、阙楼仪仗图。

马球图、宫女图、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壶、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黑釉油滴碗、狩猎出行图、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