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医养结合创建报告_医养结合工作汇报材料

xxx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开展情况

XXX市XXX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工作

医养结合创建报告_医养结合工作汇报材料医养结合创建报告_医养结合工作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一、卫生院基本概况

XXX镇卫生院位于XXX北XX公里处,毗邻XXXX的发源地、4A级景区“XXX风景区”。卫生院始建于XXX年,XXX年XXX月搬迁至现址,承担着XXX镇XXX个行政村、XXXXXX人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为XXX市城乡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卫生院现有职工XXX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XXX人;有副主任医师XXX人,中级职称XXX人。开放病床XXX张,养老床位XXX张。设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中医科、针灸科、康复医学科、安宁疗护病区、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病房、手术室等临床科室。拥有DR、彩超、心电工作站、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利普刀等千元以上医疗设备XXX余台(件)。是一所集基本医疗、养老托老、中医养生、康复训练、安宁疗护、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以“医养康防相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其中康复医学科、中医馆、康养中心、安宁疗护病区,技术力量雄厚,设施条件先进,是我院重点拳头科室。

我院是XXX省乡镇卫生院中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为XXX省养老试点单位、XXX省敬老助老总会“金色家园”试点单位,先后被卫健委办公厅授予“XXXX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被XXX省爱国卫生委员会授予“XXXX年度省级卫生先进单位”,XXXX年度被XXX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XXX市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单位,XXX市首批“医养结合、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医院。

二、医养结合工作进展及成效

XXX镇卫生院于XXX年XXX月,成立康养中心,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近年先后收住老人XXX余人次,日均入住老人XXX人左右。先后于XXX年XXX月份建成XXX中医馆、XXX年XXX月份成立康复医学科、XXX年XXX月份设立安宁疗护病区,“医养结合”服务内涵进一步健全。

我院“医养结合”工作采用“医疗+护理+康复+养生+养老+安宁疗护”的创新型服务模式,依托卫生院医疗业务职能,整合医疗服务资源,紧紧围绕疾病诊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医疗康复、医疗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料、合理膳食、文化生活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按照老年人健康状况,由主管医生根据既往病史、物使用情况、饮食习惯等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将老年人分为自理型、介助型、介护型和特护型。根据不同类型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匹配不同服务内容和护理标准。针对介护型和特护型的老人实施“多对一、一对一”的个体化生活照料和膳食服务。

三、服务成效

自康养中心以来,我院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深入,开业至今先后收住老人XXXX人次,日均入住老人XXX人左右。从原来“医疗+护理+养老”的单纯服务方式逐步发展为“医疗+护理+康复+养生+安宁疗护+养老”的创新型服务模式。

多年来,我院不断整合完善医疗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了“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的专业化医疗养老服务,解决了“看病不能养老、养老不能看病”的难题,也解除了家属及子女的后顾之忧,比如“一人生病,全家不安,照护困难”的问题,有病治病、无病疗养,为老人提供全天候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康复、养生、养老等全方位服务,满足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又通过丰富老人文化生活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尊老、孝老、敬老、爱老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各界人士、老人家属的支持和充分肯定。

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背景

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则充分体现医疗特色,每天早上护士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护理。

益养老介绍,比如发现老人血糖高了,就会立即为老人调整饮食,专门制定菜谱等。让家属有一种放心感,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这类养老机构都是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主要针对身患疾病而又缺人照顾的老年人而设。它不同于一般的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结合了医院和养老院的优点,弥补了医院和养老院的缺陷。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而且费用也不高。万一有紧急情况医院也能及时抢救。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老龄化问题。医养结合是“医”、“护”、“养”三元合一的创新型养老模式,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综合性支持。其中,“医”是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服务;“护”是指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是指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医养模式是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过上高品质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普遍追求。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为落实5月4日市政协主席会议精神,市政协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12人的调研,在分管副主席带领下,从5月9日至5月24日,先后走访了10个市直部门和2个乡镇,召开了5次座谈会,共60人次参加。对全市康养产业现状、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康养是健康和养老的统称。由康养产生的康养产业,是指以康养活动为中心形成的综合性产业,包括直接或间接为康养提供多种服务和支持的行业和部门。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科技信息、绿色农业等多领域、多方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就全市养老、医疗、旅游、绿色农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养老

截止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7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8.88万人。占比22.38%。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1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牀位达到1762张;9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牀位456张;3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7家农村老人互助照料中心。目前在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鸿福、枝港医院、宋山),牀位1210张。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市域现有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我市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养老服务活动单位”。

(二)医疗

截止目前,市域重点医院4家、牀位1500张,市级、乡镇、村(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拥有省级重点专科2个、宜昌市乙类重点专科12个、妇幼保健重点专科2个。建立健康电子档案302402份,建档率76.2%。可以向市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已有15家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23人、营养师22人。我市现有医疗机构服务市域总人口的能力仍有富裕。在医养融合服务上,正在从医疗机构内部开设老年病专科、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兴办医疗融合机构(护理院)等4种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三)旅游

截止目前,正在创建和申报的4A景区2个(三峡九凤谷、杨守敬书院)、3A景区4个、2A景区2个;正在创建和申报的4星级酒店2个(小西湖花园酒店、清江酒店)、3星级酒店3家、2星级酒店3家;国内旅行社3家;农家乐816家,其中3星级以上的农家乐51家。以三峡九凤谷为代表的景点游、以“茶乡女儿会”为代表的乡村游、以“龙舟赛”为代表的赛事游、以美临农庄为代表的自驾游格局正在发育。预测今年旅游接待人次超过250万,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四)绿色农业

全市围绕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已初步建成“三园”100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2个、专业村84个;享有宜都蜜柑、丰岛罐头、天然富锌茶、宜红功夫茶、土老憨食品、清江野鱼、天峡鲟鱼等一批精品;绿色生态休闲园区主要有:土老憨桔园、玉园农庄、白龙山庄、恺杰农庄、吕家坳茶园、全心畈桃园、云台观茶山、全福河茶廊、古水坪茶园、大堰草莓。

调研组还走访了市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招商局、市国通公司及清江养鱼网箱拆除办等单位和部门,深入到红花套镇和高坝洲镇,了解康养产业的相关情况及工作进展。

二、问题

调研组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座谈会,听取了12名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综合分析了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

(一)起步阶段特征明显

1.认知与行动。发展康养产业虽然已列入了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但相关单位或部门只知道要发展康养产业,却没有具体的配套实施方案、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无从着手。

2.指挥与力量。宜都市委、市 已成立了全市康养产业发展小组(都文[2016]19号),办公地点设在市民政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的由局内事务科1人兼任,且其人在此之前已有11项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不明确。

3.政策与落地。早在2013年,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随后卫计委、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土资源部、保监会等部委都先后出台了配套政策性文件;2014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这些关于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知道的单位或部门也只停留在通读过文件、缺乏系统性研究,有的单位或部门都还不知道,怎样结合宜都实际落实?对省、争取从何谈起。

4.规划与布局。市国通公司为融资之需,主持编制了《清江(宜昌)康养产业试验区发展规划》,但知道有这个规划的单位或部门并不多。市 主要责成市民政局牵头编制全市康养产业规划,目前还在商谈之中。

(二)优势发挥任重前行

攀枝花康养的优势在于“阳光花海”;秦皇岛的优势在于“海岸浴场”、且是各部委避暑疗养之地。宜都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何在?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讨论,比较趋同的认可是:居中区位交通,清江的自然山水风光,东阳光、丙肝的医。但把这些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转化为产业,形成中部康养基地,还须负重前行、奋力拼搏。

1.区位交通。我市的对外交通便捷,具备了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件。但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地带清江两岸、宋山、过路滩等地的内部交通路(桥)网并未形成,需专业部门编制规划,逐年实施才能解决。

2.清江山水保护。必须、省 重视,423公里流域沿线10个县市 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江山水保护。目前库内的网箱取缔,面临着近亿元的补偿资金压力、万吨鱼的销路、近千人如何再就业以及临水的长阳县同时发力等诸多困难,要完成这一艰钜的工作任务,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长阳)县(宜都)市联动,市乡(镇)村齐上阵,耐心细致做工作,如期实现目标。网箱取缔后,清江库区的长效管理机制也要列入议事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和措施。

3.东阳光医。具有世界水准的、丙肝的医,目前还处于临牀试验阶段,快要在2018年才能面市,转化为产业优势还有一个过程。

4.市场主体投资乏力。从2011年至今,涉及康养产业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35个,其数量不少,但质量并不高。其中协议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只有2个(恺杰农业观光、红花鄢沱水城旅游)项目基本投入营运,还有2个(九道河植物园、荆门山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其余5个并未动工。

三、建议

发展康养产业,是落实产业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创新引擎,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

全市康养产业发展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落实牵头部门,分解有关乡镇或市直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时间要求和考覈办法。增加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人员。

(二)确立产业目标

围绕“游养、医养”两大引擎,发展医疗康养、农业康养、旅游康养、健身康养、康养地产等5大康养核心产业。打造世界的肝病体检治疗中心、的三产融合发展、百万平米亲水生态养老养生地产。把宜都打造成为全国第三个康养试验区,与攀枝花、秦皇岛形成“南、中、北”三个各具特色的康养基地,使宜都成为健康城市、美丽幸福的代名词。

(三)编制产业详规

建议聘请世界、的编制单位,结合我市实际,既有先进理念、前瞻眼光,又切实可行的产业详规。

(四)出台政策文件

建议由市 办公室牵头组织力量,对国务院、省 已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或办法。

(五)创造基础条件

建议由市交通局牵头,编制康养产业核心区交通路(桥)网专项规划,争取省交通厅、交通部项目支持。建议由天龙湾溼地公园管委会牵头,拿出清江山水环境保护条例或操作办法。

(六)引进投资主体

按照康养产业详细规划中的项目布局,把康养产业项目招商任务分解落实至有关乡镇或市直部门,分年度进行考覈兑现。

(七)推动融合发展

如医疗+养老、农业+旅游、体育+健身、康养+房地产等。建议市直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制定产业融合发展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八)储备产业人才

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汇同市科技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拿出康养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训,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九)加大宣传推介

借鉴攀枝花、秦皇岛城市的营销经验,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康养产业宣传方案,筹备全国性康养产业论坛,宣传造势,提高宜都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十)争取上级支持

为充分利用国务院、省 加快发展康养产业的政策和机遇,建议市 分解落实市直各职能部门对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厅局争取项目或资金的具体任务,并对有成效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0年接近3亿人。乐山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3.14万人,占总人口的20.55%,已先于全国五年进入严重的老龄化阶段。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成为迫切的期盼, 惠民政策体系亟需完成的任务。作为和旅游业密切关联的康养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发展。

1.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3.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4.乡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5.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6.2017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