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岳飞的故事简短50字 屈原的故事简短50字

岳飞的故事50字?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而且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岳飞的故事简短50字 屈原的故事简短50字岳飞的故事简短50字 屈原的故事简短50字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母为了鼓舞他努力学习,用树枝教岳飞写字,并在他的背上写了四个字:“精忠报国”,警示他要努力学习。后来的他更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练习好了武艺。当金兵入侵中原是,他的母亲鼓励他的儿子报效国家。“精忠报国”成了一生的信念。他英勇善战,赢得了许多胜利,从此他在全国闻名。

岳飞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抗击英雄,最后却被秦桧和皇帝互相贡而死。

岳飞精忠报国,主要内容五十字左右。

主要内容: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扩展资料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给大家破了它。”然后左手拉着弓,右手拿着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飞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主要内容: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扩展资料岳飞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由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

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此外,岳家军中还拥有一批文官,如薛弼、朱芾、李若虚、胡闳休、黄纵、于鹏、孙革等。

岳家军曾经有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正式军号,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军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岳家军”却一直被人们传诵。

参考资料:

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他,"精忠报国"无所畏惧,擎起了"还我河山"的大旗,带领着无法撼动的岳家军,讨寇南北间.犹可见,一代英雄忠骨存.

南宋名将岳飞在,其母在其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N简短

在南宋军队多次打败金军后,大宋帝国已经渡过最危险的时期。这时宋高宗最担心的已经不是金人,而是武将权柄过重,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因为金国的威胁虽大,但南宋也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欺负的熊样了;武将们的威胁却是近在咫尺,五代时军人政变的故事会否重演呢?这才是皇帝最关心的事。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何以历朝历代都出现屠戮功臣之事。这些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武将,就是皇帝手中一把锐利的刀,若不能控制自如,那么刀锋将伤到自己,甚至命丧刀下。这就是皇帝的逻辑。

当时南宋兵权,集中于几位中兴名将之手,分别是岳飞、张俊、韩世忠、吴璘(吴玠已去世)、刘锜等人,另一位中兴名将刘光世因病于绍兴七年卸去兵权。这几位中兴名将里,吴璘远在西北,自然对皇帝威胁不大,刘锜是后起之秀,根基尚不够深。故而在皇帝眼中,岳飞、张俊、韩世忠这三人,才是心腹之患。

事实上,武将权柄过重,很早就引起朝廷的注意了。

张浚为相时,他就认为这些武将久握重兵,故而想将兵权收归于督府,但还没来得及实行便罢相了。赵鼎继任宰相后,考虑以偏将、裨将分主将之权,以起到制约作用。可是张浚、赵鼎的手段,都远远不如秦桧高明。秦桧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器重,是他太了解皇帝的心思了,于是献上妙计以罢诸将兵权。

绍兴十一年四月,宋高宗依秦桧之计,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表面上是对三人的升迁,实际目的是把他们调离自己的军队,解除兵权。

说起打仗,岳飞固然在中兴名将中首屈一指,但若论玩政治,他绝对是菜鸟。同为中兴名将,张俊政治敏感性高,他马上意识到皇帝与秦桧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压制武将,武将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要未雨绸缪,为自己铺条后路。于是张俊率先向朝廷表示,愿把自己的部队归隶于御前军,而且力主和议。张俊的表态,乃是投秦桧之所好,自然得到其赏识并引为同党。

与此同时,张俊与岳飞的关系在恶化。张俊曾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在平乱战争中两人一起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岳飞的声望渐隆,战功也在张俊之上,这引起他的嫉妒。两人入枢密院后,张俊主和而岳飞主战,立场截然不同,关系愈加恶化。两人在巡抚楚州时,张俊主张修城,而岳飞志在收复中原,不赞成修城这种单纯防御的策略。

在罢除中兴名将兵权的同时,秦桧谋求与兀术议和。兀术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只有先杀岳飞,以表和谈诚意,金国才愿意与南宋谈判。

这岂非是要让南宋自毁长城?

但秦桧居然接受了,他要设计置岳飞于死地。

七月,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诬告岳飞:“枢密副使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废。”并称岳飞在金人进攻淮西时,逗留不前。高宗皇帝也因为岳飞反对在楚州筑城而不满,认为“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志在收复中原,在皇帝看来,成为“沽名钓誉”了。

就这样,岳飞在被罢兵权后几个月后,又被罢掉枢密副使一职。

罢免枢密副使,只是秦桧陷害岳飞的第一步。

说实话,岳飞人品无懈可击,没有什么把柄落在秦桧手上。可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桧深知,要致岳飞于死地,就必须诬以谋反。但岳飞都没兵权了,怎么谋反呢?这难不倒秦桧这个奸贼。他开始精心策划一个陷阱。

为了陷害岳飞,张俊当了秦桧的帮凶。岳飞罢了兵权后,他的军队由部将张宪指挥,故而张宪便成了秦桧阴谋陷阱中的重要一人。秦桧与张俊的阴谋是这样的:诬告张宪与岳飞之子岳云密谋占据襄阳,恢复岳飞的兵权。说白了,就是想谋反。

张俊打算从岳飞的部将中,找到几个作伪证的人。其一人叫王贵,他有把柄落入张俊之手;另一人叫王俊,此人贪财,故而屡屡被张宪批评。张俊指使王俊向枢密院告发张宪的“阴谋”,诉状是张俊亲自帮他捏造的。于是,张俊在枢密院收入了王俊上递的“告发状”,并命令王贵逮捕张宪。

张宪被捕后,张俊亲自审讯。其实枢密院本是朝廷最高军事机构,并不是法院,哪来的审讯权呢?有人向张俊提醒这点,可是张俊根本不理睬,把枢密院当作审讯公堂,对张宪采取严刑逼供,要他承认与岳云谋据襄阳、还岳飞兵权的阴谋。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张宪哪肯承认?于是乎他被拷掠得体无完肤,死去活来,可是张宪是一条硬汉子,坚决不承认所诬告之事。

张俊又捏造了一份所谓口供送交秦桧,而后把张宪打入大理狱。秦桧入朝,向宋高宗要求召岳飞父子对质张宪之事。宋高宗无意将事情扩大化,他对秦桧说:“刑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可是秦桧不肯罢休,竟矫诏抓捕岳飞、岳云父子。岳飞没有反抗,只是说了一句:“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秦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审讯岳飞。岳飞裂衣示背,只见他背上刻着“尽忠报国”四字,何、周二人亦不禁肃然起敬。这本就是秦桧设计的冤案,审来审去,哪里有谋反的罪证。何铸不由得向秦桧求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哪里肯从,遂把此案交由曾诬陷岳飞的万俟卨审理。

万俟卨的诬告本领着实不小,又杜撰一些无中生有的事以陷害岳飞。秦桧一党要把谎言说到底,一口咬定岳云曾给张宪写信,筹划让岳飞重掌兵权。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封信,万俟卨却坚持说是岳云把信给烧掉了。总之,为了干掉岳飞,这帮人不惜颠倒窜改事实,附会成狱。

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都为岳飞鸣屈。韩世忠也向秦桧讨要说法,秦桧答说:“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莫须有。”什么叫“莫须有”呢?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或许有”,有的认为是“不须有”,有的认为“没必要有”。总之,意思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证据,都要治岳飞的罪。韩世忠忿然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世忠不仅对秦桧陷害岳飞深感不平,还极力反对与金议和。他上书皇帝,批评秦桧误国。秦桧恼羞成怒,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对于秦桧的恶毒手段,韩世忠是知道的,而且此时枢密院已被张俊所操纵,自己若不急流勇退,只怕也要被陷害了。于是韩世忠上书请求辞去枢密使一职,从此杜门谢客,不问政事。

该年年底,秦桧、张俊、万俟卨等人炮制出一份罪状书,罗列的岳飞罪状莫名其妙。比如他们捏造说,岳飞被授予节度使时,曾说自己当节度使的年龄与当年宋太祖一样,暗示有当皇帝的野心。反正一句话,罪名不重要,秦桧就是要置岳飞于死地。最后,宋高宗下诏,赐死岳飞,张宪、岳云则斩首。

一代名将岳飞就这样死于奸臣之手。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岳飞的故事: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虽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金兵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 南北。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年轻的时候,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

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扩展资料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的故事: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虽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金兵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 南北。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年轻的时候,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

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扩展资料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岳飞的故事: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虽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金兵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 南北。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年轻的时候,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

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扩展资料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精忠报国:

在岳飞很小的时候,家中遭受了洪水,使岳飞家变得十分贫困,但岳母还是给岳飞灌入好的思想。有一天国家需要兵,岳母在岳飞身上刺了“精忠报国”的四个字。岳飞记住这几个字,奋勇杀敌,名扬四方!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名将带举国之兵出征,君主收奸臣挑唆,在名将即将功成之时,喧他回宫,后又以莫须有之罪将他处死,也表现了名将的忠诚!!

岳飞的英雄事迹30字

岳飞的英雄事迹:

岳飞是南宋名将。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他报效国家,从军之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岳飞不忘母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每战必胜,立功无数,名闻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

留下“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美名。百姓们为了感谢岳飞的功德,建了岳飞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内,早晚礼拜。 “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

扩展资料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

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

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

北宋末年最著名抗金将领,兵法超强,可惜不懂政治,誓营救二帝回京。终被宰相秦桧和皇帝赵构陷害于风波亭

岳飞每战必胜,立功无数,名闻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

岳母在岳飞背后刻上尽忠报国

岳飞的故事30字?

岳飞的英雄事迹:

岳飞是南宋名将。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他报效国家,从军之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岳飞不忘母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每战必胜,立功无数,名闻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

留下“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美名。百姓们为了感谢岳飞的功德,建了岳飞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内,早晚礼拜。 “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

扩展资料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

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

说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沙场和培养了一批忠诚的岳家兵,少年时他的家庭很贫寒,空有报国心。在得到妻子孝娥的支持后,来到了京城,投靠宗泽。此后在一场战役后获得青睐,成为赵构的爱将。只是没过多少年,就因名气和对百姓好,得罪了秦桧,秦桧在赵构身边献媚言,说尽脏话,把他害死在了风波亭。

不过,谈到这位名将,我们是心痛的,心中无限气氛当时统治者的无情,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也用他的故事激励现在的青年好好铭记。他短暂的39年时光有5个故事,这些故事很经典,凡是听过的人心中都深怀敬仰。敬佩英雄的坚韧,心疼他的隐忍。故事从年少参军到长大当兵,蒙冤离世个个都很有泪点。

第一个故事岳母刺字:是他小时候岳母为了鼓舞他好好学习,用树枝教他写字,在他的背上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警示他好好学习。往后的他很努力,很上进,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在金兵侵犯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国,“精忠报国”成了毕生的信仰,他骁勇善战,取得了很多胜利,从此名遍大江南北。

第二个故事三拒诏书:发生在金人入侵中原时,赵构此刻面对金人很得意忘形,没想到来了一封和议诏书,岳飞首次批判秦桧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是高宗同意了投降,岳飞三次却不同意,坚持抵抗,处在危难时刻不能这么做,这无疑令高宗和秦桧痛恨,为后来的风波亭事件埋下了伏笔,不过他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让当时的百姓心怀感恩,成了支持他的团体。

第三个故事直捣黄龙:发生在岳家军进入中原后,他们以全部的精力让整个金人害怕,要对金兀术全面搜捕,此时的北伐中原,岳飞收复了六地,让金军担心不已,此刻两军交战,岳飞说出了:“直捣黄龙”这样的话,要和所有人共饮酒,消灭了金军的所有力量。

第四个故事十二金牌:这次事件是决定岳飞生死的,这时宋高宗急切希望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岳家军打得很激烈,完全捍卫不住整个宋军,宋军的投降让岳飞心如死灰,为了保护老百姓,让金兀术受疮,临阵逃脱,这样才得以返回中原。不过等到最后一块金牌到来的时候,真正让岳飞的心受伤了。

第五个故事莫须有罪名:这个估计是最悲剧的,秦桧和赵构随意添加的,岳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死于秘密处决,他的儿子岳云也因此葬送了年轻的性命,一个莫须有让整个岳家人陷入了绝望之谷。

以上就是岳飞一生之中最悲催的五个故事,不知道你看后什么感觉,欢迎留言。

勇冠三军

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

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给大家破了它。”然后左手拉着弓,右手拿着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勇冠三军 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

关于岳飞的故事40字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给大家破了它。”然后左手拉着弓,右手拿着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岳飞是个民族英雄,岳飞是非常孝顺的,岳飞是非常爱国的,岳飞的母亲从小,教育的好,并且在岳飞出佂抗击倭寇时,岳母让岳飞记着要精忠报国,岳母并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啊路记住了五天

岳飞的英雄事迹50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扩展资料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