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高骈《山亭夏日》古诗原文及翻译

山亭夏日古诗原文及翻译

山亭夏日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高骈《山亭夏日》古诗原文及翻译高骈《山亭夏日》古诗原文及翻译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⑵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山亭夏日古诗带拼音版

山亭夏日古诗带拼音版:

lǜ shù yīn nóng xià rì cháng。

绿树阴浓夏日长。

lóu tái dào yǐng rù chí táng。

楼台倒影入池塘。

shuǐ jīng lián dòng wēi fēng qǐ。

水晶帘动微风起。

mǎn jià qiáng wēi yī yuàn xiāng。

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唐·高骈de《山亭夏日》 的全诗是什么?

山亭夏日

开放分类: 唐诗、七言绝句、高骈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作者】:高骈 唐

【作者小传】:

高骈(?~887),唐末大将,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之孙,家世禁卫。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初事朱叔明为司马,后历右神策军都虞侯、秦州刺史。咸通中,拜都护,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兼诸道行营招讨使。僖宗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剑南西川节度,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徙荆南节度,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俄徙淮南节度副大使。广明初,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为部将毕师铎所害。诗一卷。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注释】:

1、题原作“夏”,据《全唐诗》改。

2、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原文_翻译及赏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唐代·高骈《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夏天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灩,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著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著,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高骈多次重创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高骈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唐代·韦应物《夏花明》

夏花明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天写花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清代·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代 : 项鸿祚

婉约夏天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步登寺,萧散任疏顽。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唐代·柳宗元《构法华寺西亭》

构法华寺西亭

唐代 : 柳宗元

展开阅读全文∨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 夏天 , 纪游 , 抒怀愁苦

《山亭夏日》古诗讲解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意思是说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其中【浓】指的是树丛阴影很浓稠;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全诗多以写景,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其实“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因为【日烈】树阴才能“浓”,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含蓄精巧的一句,诗的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

作者高骈,字千里,唐末大将,幽州人(今北京人);

高 骈《山亭夏日》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821—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南平郡王高崇文孙,世代为禁军将领,历官都护、剑南西川节度使、淮南节度使。黄巢起兵,他坐守扬州,割据一方。僖宗中和二年(882),朝廷罢免其兵权。光启三年(887)被部将毕师铎囚杀。《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共五十首。

此诗句句写景。前两句泛写,首句写夏日绿树浓阴。因为夏天是树木长得茂盛的季节,所以从山亭上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浓绿的色彩,而这正是整个画面的底色。次句写池塘中的楼台倒影,而楼台显然也是在树木浓阴的环抱中,正是这句诗将山水楼台以及绿树连成了一片。

后两句特写。三句写水晶帘在微风中摆动。夏天微风习习当然会让人感到非常惬意。通过“水晶帘动”写“微风起”,不仅使微风可感,而且使微风可见,这样描写当然更加形象。末句写蔷薇的香气。显然这香气是微风送来的,通过香气,诗人又发现了满架蔷薇。显然“微风”将三、四两句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蔷薇”,本卷《春暮游小园》已解释,其特点是枝条蔓生极长,能攀援院墙与花架,五月花发,有红、白、黄等多种颜色,花香氤氲,香气随风可达十里。

谢枋得《注解选唐诗》称:“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需要注意的是,满园的蔷薇花香则是图画难以画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