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世界遗产可可西里简介 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介绍

它是我国“最大的无人区” 平均海拔5000米 空气特别稀薄 气压也低到你不能承受 80%以上的人在这里 会呼吸道感染 而且长期5级以上的大风 一天内可以让你感受到四季 到处都是沼泽很容易陷下去 另外基本上没有可以饮用的淡水 夜晚还有狼群黑熊

世界遗产可可西里简介 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介绍世界遗产可可西里简介 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介绍


7月7日,一位女大学生独自进入可可西里,从此消失,可可西里究竟存在哪些危险?

为何说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九死一生若你身边有人计划徒步穿行,劝他成功就是就人一ming

可可西里有多危险

可可西里在哪里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可可西里分为三个水系: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外流水系,以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以季节性河流为主: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东羌塘内流水系,处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北部中段为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以红水河为主,穿越昆仑山流入柴达木盆地。保护区内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可可西里现代冰川广布,区内有冰川255条,面积750.7平方公里,冰储量816.489亿立方米。保护区地处多年冻土地带,冻土面积站保护区面积90%以上,冻土最厚达400米。冰川和冻土是巨大的固体水库。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个地带性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比较简单。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海韭菜和眼子等植物及其它们的栖息环境。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面积450万公顷。在21世纪初,世界上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它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那么,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什么呢?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海韭菜和眼子等植物及其它们的栖息环境。2017年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藏羚羊: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哺乳动物。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公斤。大体上的被毛都十分厚实、细密,呈淡黄褐色,略带粉红色,腹部,四肢内侧为白色,雄兽的面部和四肢的前缘为黑色或黑褐色。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于奔跑。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一种大型草食动物,形似蒙古野驴,骡子类似,有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和尾尖较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为乳白色,与躯干两边的颜色界限分明。一般来说,夏毛较深,冬毛较浅,幼体毛色较深,沙土黄色,绒毛很长,次年夏天换毛后,毛色似成体。生长在海拔2700-5400米的高寒荒漠地带。夏天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生活,冬天在低海拔地区生活。

海韭菜,眼子菜科水麦冬属多年生草本,植株略粗。根茎短,着生多数须根,经常残留褐色的叶鞘。叶全部基生,条形;顶生总状花序,无苞片。种植在海拔较高的湿沙地或海岸盐滩或山坡湿草甸。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省均有分布,也在北、南美洲都有分布。整草,果实可以入药,也可作为饲用植物。

位于青海的可可西里,是目前中国已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同时也是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这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的栖息地,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藏语中称为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的可可西里,因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些不法之徒,甘冒生命风险实施盗猎行为。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生又相克的,有恶就必然有善,有盗猎行径,也自然就有保护措施。

日泰所带领的巡山队,正是对在可可西里实行盗猎等不法行径团伙实施打击的团队。

影片由一场围猎藏铃羊开始,一群狩猎者手持猎枪,驾驶着 汽车 ,驰骋在草地上,辽阔的草地上是一群悠闲自得啃食植被的藏铃羊,一声枪响打破了草原的宁静,

至此,猎杀开始,由白天到夜晚,无数的藏铃羊倒在枪口之下,而这群狩猎者需要的仅仅是藏铃羊的皮毛,画面血腥、真实,一张张羊皮从藏铃羊身体上剥落。对于狩猎者来讲,这不是羊皮,是一张张的纸币,是真金白银,是手里的枪,是枪里的子弹。

猎杀藏铃羊是他们的目的,但是在达到目的的路上,随手做的事情,也是残忍至极,盗猎者抓住了一个日泰的巡山队员,在即将结束盗猎之旅,盗猎者首领随手一枪,直接杀死了这名巡山队员,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潇洒,那么的无情,就好像那仅仅只是一只动物,一株小草,随意的折杀,几秒钟的戏,让人不寒而栗,这几秒钟折射的是盗猎者对生命的漠视,对利益的贪婪,对谋杀的理所当然,对法律的践踏。

由此段开头引出了日泰巡山队,也引出了两伙人的对立,更引出了人们对善与恶的思考。

1985年之后,欧美对藏铃羊绒的需求剧增,因此盗猎也日益昌盛,迅速让藏铃羊由一百万只锐减到不足一万只,巨大的利益市场衍生了罪恶的盗猎行径,巡山队也应运而生。

步入夜晚,有欢声有笑语,一片祥和的景象,就像普通家庭里的一次晚宴。一顿急速的拉扯结束了这祥和的晚宴,来的就是这么突然,没有多余的话语,一个眼神,大家都心照不宣——盗猎者来了!

匆忙地收拾行装之后,离别在即,对于巡山队员来说,是那么的坦然与自然,就像只是出门取件快递一样,可见这样的突发情况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习以为常。出发之前,就是和家人匆忙的告别,对他们和家人来讲,每一次的告别都有可能是生离死别,永远都不知道这次离开之后回来的是身体还是尸体。

伴随着家人“活着回来”的祝福, 汽车 离开了村落,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进入真枪实弹的战场。

第一天, 路口设卡,很顺利地就发现了帮盗猎者带藏铃羊绒的人,而这样的人太多了,怎么处理?放了呗。挺无奈的,但是又没有权利抓他。最开始我不理解,抓住夹私的人,又把他放了,这有啥意义呢?再看这一段,想起一个故事才豁然开朗,在一片海滩上,因为刚刚涨潮的原因,海滩上搁浅了一些小鱼,有一个小孩就一条一条地捡起,然后一一扔进海里,有个大人看见了,就问小孩,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小孩一边捡鱼扔进海里,一边说:这条鱼在乎,再捡一条扔进海里,然后重复说:这条也在乎。没错,每一只被猎杀的藏铃羊在乎,对于死去的藏铃羊来说有意思。真正可恶的不是这带货的人,他们固然可恨,但是在这自然景区里,最可恨的还是盗猎者。

第二天, 进入不冻泉保护站,当大家见到留守的人员,那种开心溢于言表,

当 汽车 走远,阿旺一个人站在土坡上,身旁陪伴他的唯有一缕炊烟,一盏国旗,一顶帐篷,再无他物,车队已经成了黑点了,阿旺还在恋恋不舍的挥动双手送别,

说实话,看到这个场景,我的眼泪悄悄的从眼睛里跑了出来,孤独的人,苦闷的工作,无处话凄凉的营地,我很怂的承认,我做不到。

第三天, 惨绝人寰的场面出现了,遍地的藏铃羊尸骸,肉已经被秃鹫啃食殆尽,仅剩下骨架还残余着血色,不忍直视,这是我除了纪录片之后,第一次在电影中见到这么真实的尸骨,五百多具,内心的触动不言而喻。之后他们举行了简易的火化仪式,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敬畏,无关物种,无关地域!

第四天, 车队在行驶的路上,遇袭,其中一个司机肩头受伤,这个时候,杜琪峰电影《枪火》的站位就体现出来了,巡视、警戒、护卫、救治,各司其职,默契无比,没有生与死的洗礼怎么能磨炼出这样的配合?

一番搜寻之后,无果,对方仅仅是一次袭击,或许就是警告和威慑。勘验过后,得出结论,“刚过去不超过半天”,追击就开始了。

第七天, 在连续数日的追踪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伙人,巡山队激动了,我的内心也跟着亢奋起来,终于可以看看这伙盗猎者的嘴脸。

遗憾的是,这只是一伙负责扒皮子的人,真正的盗猎者还在猎杀。经过审讯,知道了藏皮子的地方,五百四十七张,

大多数是母羊,赶上这产羔期,那真是枯泽而渔,都不给繁衍的希望,还有比绝人子嗣更歹毒的手段吗?有,那就是物种灭绝!

追击的路上,难得停留了一下,几个人坐在水边,面朝夕阳,面朝晚霞,破旧的大衣穿在身上,没有多余的话语,就那么无声的扔着石头,

谁不是青年郎,谁不想鲜衣怒马?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巡山队员面对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盗猎者,同时也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盗猎者,巡山队那是主动硬碰硬,可是面对自然环境,却有着无可奈何,挑战着身体极限!

第十天, 清晨,有四名犯人逃跑,循着踪迹,终于赶上了他们,在徒步追捕的过程中,一人累到吐血,其中一名巡山队员也因奋力奔跑和高原反应,引发肺水肿,命悬一线,如果不是随身携带的药品,极有可能魂归故里。

追捕面临的另外的问题也开始显现,食品和汽油,没有食物,人就没法活着,没有汽油, 汽车 就没法发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这两样就是死神的镰刀。

面对当下的环境,日泰不得不放了剥羊皮的犯人,集中精力追击真正的恶人——盗猎者,面对曾经的敌人,面对此刻的状况,日泰不得不对他们说一句保重,没有人敢百分之百的保证能活着出去。人性在这里展现出来,你我昔日为敌,今日分别,唯有祝福!没有了敌对,有的只是生而为人,挣扎于世的共情!我祝你重生,你挥泪送别!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机器也是一样,车队其中一辆车子爆了,无法修理。进退维谷之际,日泰果断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留守,等待,一路继续追击。其实大家都明白,等待,在荒漠里等待,最终会等来什么,只是大家都默默无言,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或许这就是男人之间的默契吧,有人要断臂求生,有人甘愿做那断臂!

下雪了,最终还是下雪了,这在荒漠里,就意味着判官笔已经落在了生死簿上。那帮犯人,有人倒下了,同伴都没有停留一下,生命如草芥,在极端的环境下这是最好的注解!留守的巡山队员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这是对生命的考验!

环境恶劣也罢了,还要有制度的恶劣,因为他们不是编制人员,已经一年没发工资了,所有的费用都是自己解决,甚至违法去售卖收缴的皮子,日泰说“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的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法律是无情的,但是道德有情,良心有情。舍身取大义,日泰也只能在法与义中稍微平衡。

荒漠另一面的可怕也开始凶光毕现,流沙,吞噬生命于无声无息之间,巡山队一员在送伤员回医院之后,满载物资支援巡山队,却在流沙处,被掩埋,非战斗减员,应该是巡山队最不该有的损失了。

第十七天, 不期而遇,寻觅多日的盗猎者终于遇见了,可惜这次的遇见成了盗猎者的狂欢。

至此,此次追捕告一段落。

本片没有圆满的大结局,巡山队以队长和一名队员牺牲,一名队员重伤,而盗猎者逍遥法外落幕,这令人心碎又遗憾的结局真的发人深思。

本片除了悲壮的剧情之外,它所传导的人性也是耐人寻味!

1. 保重 ,本片中“保重”是最常见的祝福,与家人分别,与队友分别,与对人分别,无不以一句“保重”祝愿,可能在和平的时代里,我们很难想象,只是短暂的分别,干嘛搞的那么隆重,可是在那特定的环境中,没有比活下来更重要的事情,动物如此,人也一样。

2. 理想 ,巡山队的成立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区,保护景区里的动物、植物,为了这个理想,有人甘愿触犯法律,有人苦守蛮荒之地三年,有人舍身忘死,有人摒弃优渥的工作环境。中国自古以来不乏为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现在也依然如此。

3. 取义 ,在如今法律普及的年代,大家都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人心中,除了法律、道德之外,还有大义,刘栋为救队员,去找女友要钱,最终落得对方离开的结局,日泰知道卖皮子犯法,为了团队的经费,依然选择贩卖,他们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不合法、不符合道德的,但是为了大义,毅然决然!

对于旅游的选择地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什么样的地方才是你真正喜欢的旅游地,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空气,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地方可可西里,最美的人间禁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是最美呢?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至此中国拥有52处世界遗产,暂与意大利并列第一。说明了我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不一样的国情,人们为之欢呼。

可可西里对于我的影响

其实在没来这里之前,就有看到过两部关于西藏的电影《可可西里》和纪录片《冈仁波齐》,在这条路上有太多的人的信仰,而从这里经过的人,都是带着虔诚的信仰,关于朝圣,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有了很多不一样的理解。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

藏羚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可可西里的骄傲,这里的人们信奉的是众生平等,因此藏羚羊不仅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朋友,这就是藏民难能可贵的地方。

虽然好几次是坐火车进西藏的,沿途路过可可西里的时候,还是难以掩藏第一次从大雪中穿越它的经历和记忆。当趁夜从沱沱河赶到可可西里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其实那是在公路旁搭建的临时住宿,餐馆。但印象深刻的是在黑夜中半路休息的时候,我和那个少年靠在牧马人的身上说着一些幻想的话题。由于天气转变恶劣,黑夜里的除了牧马人的大灯在照亮着远方的路,四周一阵死寂和苍凉。

可可西里,最美的人间禁地。如今它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可仍是我心中的生命禁地。从那条没有尽头的公路穿越的时候,希望人类的步伐永远都不要试图去践踏公路以外的土地。既然它是生命禁地,那么就继续让它保持这一份神秘吧。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

2017年7月7日下午13时,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2017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和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

概述图片来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可可西里

外文名

kekexili

别名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角

展开全部

历史沿革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1995年青海省政府将该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1996年公布。

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该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9年9月更名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2016年4月,青海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提出将力争于5年内建成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

数据信息

2020年3月,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科考分队,对可可西里地区的主要湖泊进行了系统考察,首次获得该区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质剖面等数据,为“亚洲水塔”湖泊变化、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区域水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2]

地理环境

位置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它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保护区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1]

地质地貌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势高亢,受地质地貌构造控制,区内山地、宽谷和盆地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有规律的带状排列:

自北向南为:昆仑山东段博卡雷克塔格山和马兰山-大雪峰组成的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勒斜武担湖-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库赛湖高海拔湖盆带;

可可西里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西金乌兰湖-楚玛尔河高海拔宽谷湖盆带;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中部较低缓,西部高而东部低,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3]

水文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 交汇地区。

可可西里分为三个水系: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外流水系,以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以季节性河流为主: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东羌塘内流水系,处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北部中段为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以红水河为主,穿越昆仑山流入柴达木盆地。

保护区内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

可可西里现代冰川广布,区内有冰川255条,面积750.7平方公里,冰储量816.489亿立方米。保护区地处多年冻土地带,冻土面积站保护区面积90%以上,冻土最厚达400米。冰川和冻土是巨大的固体水库。[4]

土壤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个地带性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比较简单。[5]

气候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海拔高、气候干旱寒冷,形成了典型的高寒气候特征。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的相对暖区。年均温为-10.0℃~4.1℃,最低气温-46.2℃。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最冷月出现在1月份,最暖月在7月份。年均降水量在173~495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可可西里地区由于受高空强劲西风动量下传的影响,成为整个青藏高原和全国风速主值区之一,年均风速分布由东南、东北向腹地及西部逐渐增大,等值线基本呈“喇叭口型”。风速在8.0~3.5m/s之间。[6]

区域范围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为:东至青藏公路,西至青海省界,北至昆仑山脉的博卡雷克塔克山,南至格尔木市唐古山乡与治多县界,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可可西里山与乌兰乌拉山——冬布勒山之间,面积1.55万平方公里。[7]

保护目标

植物

植物

植物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和眼子。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8]

动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