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2021年阿里巴巴并购案_2021年阿里巴巴并购案例

阿里巴巴互联网,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案例

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案例分析:

2021年阿里巴巴并购案_2021年阿里巴巴并购案例2021年阿里巴巴并购案_2021年阿里巴巴并购案例


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1、并购方阿里巴巴集团概述

阿里巴巴集团创建于1998年年底,总部设在杭州,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阿里巴巴集团是B2B电子商务的品牌,是目前全国且的电子商务企业。

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1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在2016年10月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这个概念,并对外宣告此。

2、被并购方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概述

饿了么是2008年创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营在线外卖、新零售、即时配送和餐饮供应链等业务。饿了么拥有高效体系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和数字化餐饮系统,致力于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饿了么在外卖配送方面,推动了餐饮的数字化进程,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就餐方式,大大推进了餐饮业和物流业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饿了么已覆盖2000个城市,加盟餐厅130万家,用户量达2.6亿和超过300万名的骑手。2017年8月24日,饿了么正式宣布合并百度外卖。

二、并购动机

1、新零售开展的需要

“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而阿里巴巴作为一个B2B的电子商务企业,具有丰富的线上经验,却缺乏线下的经验。在线下这一区域,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空白的领域。如果自己白手起家,从头搭建整个线系,其缺乏相关经验、技术以及人脉,是不理智的商业决策。

而饿了么刚好有着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一个发展成熟的O2O企业,刚好满足了阿里巴巴发展线下业务的需要。饿了么有几百万的专职和骑手团队,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能够使自己的业务不再局限于外卖行业,而能够与阿里巴巴共享资源和途径。通过饿了么线下配送平台和阿里巴巴线上购物平台,如淘宝、支付宝等相结合,打通了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屏障。

2、带来协同效应的需要

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可以帮助形成 “1+1>2”的效应。通过内外部协同相结合的方式,两家企业可以减少运营成本费用,增加利润,并购方可以给被并购方提供资金促其开拓发展。

从两者共同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副总裁王磊、原阿里巴巴健康CEO出任饿了么CEO能够实现两者技术、管理、资源的融合,能够优势互补,弥补缺陷。同时也在品牌效应、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也实现协同,为两者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为新零售的开展提供了经济力量支持。在此并购基础之上,饿了么也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资金支持,使饿了么月初巨大的补贴损失由阿里巴巴来弥补。

3、制衡竞争对手的需要

目前线下O2O龙头企业仅饿了么以及美团两家独大。腾讯优先选择了美团,如果阿里巴巴想要拓展线下业务,那么阿里巴巴选择权仅剩下饿了么。从阿里巴巴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需要制衡的竞争对手是百度、腾讯等。

饿了么的业务正好符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业务发展战略需要,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也许未来支付宝以及淘宝里的口碑就可以直接和饿了么相接,使得阿里巴巴能够利用蚂蚁金服重新冲刺本地生活服务这一块领域。

三、并购风险

1、企业整合风险

总的来说,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效果对于企业并购终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阿里巴巴和饿了么虽然同属于网络行业,但是两者的业务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线上B2B电子商务企业,后者是线下O2O订餐平台,如果两者合并的话,必然存在企业整合风险。

这里的整合,不仅仅只是资源整理这样一个单方面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一个文化整合的过程。阿里巴巴想要对本地生活市场进一步整合,根据相关讯息,知道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由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组成。

而在未来,阿里巴巴有着想要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与阿里巴巴生态内原有各个板块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的愿景。但两个企业之间整合方面就存在两个方面的难题:第一是饿了么和口碑的整合;第二是饿了么和阿里巴巴的整合。

2、支付风险

阿里巴巴成功以95亿美元的现金对价形式实现对饿了么的并购行为,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这次收购被称为互联网史上的现金收购案例。

而此前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万达电影的金额分别为45亿美元和46.8亿美元。华联股份披露了相关的细节,其对饿了么进行估值,企业价值约为90.53亿美元,低于阿里巴巴投入的总现金金额。阿里巴巴此次采用巨额全现金的对价形式收购饿了么,此次支付的对价是之前的两倍多。

阿里巴巴这样做虽然可以迅速达到并购的目的,且现金对价形式不同于负债类融资和股权类融资,其具有防止股权过度分散的优势,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举债的金融杠杆风险。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为需要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支付大数量金额,那么企业的资金链也有断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企业可能会产生过度交易的不良后果。

3、独立性风险

饿了么可能丧失独立性。阿里巴巴通过全资收购饿了么,其实也是全资控股了饿了么,成为的大股东。并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磊担任了饿了么CEO。这跟并购之时,阿里巴巴说的坚持饿了么独立运营的原则不变,饿了么将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相矛盾。

饿了么虽然被阿里巴巴并购之后能够获得大力的资金支持,但其独立性的削弱,意味着其要成为阿里巴巴手下的一颗棋子,一颗布局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棋子。饿了么丧失独立性之后,公司的业务和战略将会被,以原本的外卖配送业务为主或许会成为阿里巴巴布局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一个辅助工具。

四、结论

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行为对自身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并购方来说,应该考虑并购后对企业流动性的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应该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和预测,提前防范此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应提前考虑并购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要记住并购要服务于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并购是为了形成协同效应及达成规模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为了抗衡竞争对手而进行盲目并购。

并购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对价金额及对价形式是否,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风险,保障企业流动性偿债能力。在并购以后不可忽视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风险,加强协同效应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阿里收购了哪些公司

阿里收购的公司,从领域上可以划分为:搜索引擎类、本地生活类、电商服务类、社交与移动互联网类、文化传媒类、金融类、物流类

1、搜索引擎类:雅虎,搜狗

2.本地生活类:口碑网、美团、快的打车、高德地图

3.电商服务类:万网、宝尊电商、深圳一达通

4.社交与移动互联网类:微博、陌陌、UC浏览器

5.文化传媒类:虾米网、优酷土豆、华数传媒、穷游网、酷盘

6.金融类:恒生电子、天弘基金

7.物流类:百世物流、星辰急便、日日顺物流、新加坡邮政

其他的还有广州恒大俱乐部,中信21世纪,文化,银泰商业等。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收购考拉?

在新零售、社交新零售等诸多新概念不断甚嚣尘上的时刻,主打海购的考拉如果不快速进行转型,在未来的市场当中势必会经历更加被动的局面。

对于这次并购,主角们并未给出正面回应。多家媒体的和言辞确凿的并购金额似乎证明了所谓的并购并非空穴来风。阿里并购考拉,一切都在进行之中,缺少的就是后的官宣。尽管外界对于此次并购颇显错愕,但细细想来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回归并购消息本身:据多家媒体,阿里正在收购考拉,谈判基本敲定,具体是阿里以20亿美金纯现金收购考拉,具体细节正在谈判当中。而电商行业后起之秀拼多多的身影同样在这一轮传言当中出现。

外界依然对消息本身的真假进行判断。可以确定的是,无论阿里并购考拉的消息真假与否,电商行业洗牌的大趋势依然无法阻挡。在新零售、社交新零售等诸多新概念不断甚嚣尘上的时刻,主打海购的考拉如果不快速进行转型,在未来的市场当中势必会经历更加被动的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收购考拉,似乎是一种偶然之中的必然。

然而,从马云缺席丁磊饭局等诸多消息来看,阿里和之间似乎存在了一些隔阂,这又让外界对阿里并购考拉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和握手言和似乎存在着某些变数。

那么,有关阿里并购考拉究竟是怎样一出戏呢?

电商洗牌进入深水区,为什么是考拉?

无疑,新零售俨然已经成为后互联网时代的全新风口。衍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电商略发显得老气横秋,洗牌在所难免。无论是头部电商平台的主动转型,还是中小型电商平台的被迫改变,我们都可以看出一场有关电商行业的深度洗牌正在上演。

此番传出的阿里并购考拉或许正是这场深度洗牌的延续,随着洗牌的深度,或许还将会有新的玩家加入其中。

对于电商行业洗牌本身,我们并不做过多赘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阿里会在此刻并购考拉?而以海淘名声鹊起的考拉又正在经历怎样的境遇?

考拉始终找不到与新零售完美融合的方式。互联网红利的见顶,以信息撮合和信息对接为主打的电商模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日渐沉寂的用户、叫好不叫座的线上购物节正在向我们展示着电商行业日薄西山的疲态。

寻找电商的替代者,重新激发起用户的活力,成为每一个电商平台必然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头部电商平台同样无法避免。

作为一个主打海购的电商平台,考拉似乎始终都无法找到加持新零售概念的绝佳方式和手段。

尽管此前,我们曾经看到过考拉线下店、社交分销等相关的尝试,但是,新零售需求的多元与全面并不是仅仅只是依靠概念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考拉的试水并不顺畅。

无论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还是新技术在电商平台上的应用,背靠游戏起家的考拉似乎始终都找不到借力的方式和手段。

当新零售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有关新零售的生态布局开始进入深入,考拉始终无法找到其与新零售的完美融合方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主打海购的考拉正在面临严苛的政策影响。我们都知道,考拉主打的是海外购和海外供应商的模式,满足国内用户海外购物的需求。随着市场贸易战的此起彼伏,海外购、海外直采等模式其实正在遭遇政策层面的深刻影响。

对于贸易相对自由时期的考拉来讲,它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平台给用户带来优质的产品、价格上的优势,但是,随着贸易壁垒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贸易战的持续,考拉无疑正在遭遇政策大环境的深刻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考拉需要的是快速转型,找到与当下政策大环境相互契合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转型问题上,考拉似乎总是慢半拍,无法真正与政策层面的步调一致,终失去了很多的发展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考拉受到的政策大环境的影响似乎正在成为它无暇顾及电商转型新零售的关键所在。

背靠的大树,游戏与电商之间似乎依然“隔了几座山”。考拉之所以叫做考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流量、它的资金、它的运营都是围绕着的生态来进行的。然而,是一家以游戏为主打的公司,虽然依然是国内游戏行业的翘楚,但是,游戏和电商之间似乎永远都“隔着几座山”。

当电商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深度调整期,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面对大调整的大背景下,考拉从主打游戏的母公司这里获得的流量、技术等方面的支撑永远都无法立刻奏效,这就让它在与其他公司或者其他有电商基因的母体的竞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终让考拉在竞争上吃亏不少。

对于电商行业这个需要快速应变、快速调整的行业来讲,考拉背后的母公司的特质决定了它的反应是否足够快速和正确。从这个角度来看,背靠着这棵大树,对于考来来讲并非是一件好事。

随着流量红利的结束,特别是以、邮箱为代表的流量入口被瓜分,考拉在获取流量上的成本开始与日俱增。

因此,找到一家具备电商特质和基因的公司作为后盾,以弥补考拉在电商转型期反应迟钝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深水区,未来电商行业的调整节奏将会越来越快,即使一些背靠着巨头大树的电商平台同样无法幸免。

考拉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从根本上来看,电商行业正在经历的这场调整,依然是以阿里、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新零售头部公司深度布局的延伸。经历了早前的表层洗牌之后,电商行业的调整将会变得更加深度和多元。

新零售战场角力持续,为什么是阿里?

尽管新零售市场早已过了那个巨头贴身肉搏的时代,但是,巨头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角力永远都不会结束。阿里并购考拉就是一个证明。然而,外界对于阿里并购考拉错愕的原因在于两家看似并不“甜蜜”的公司,为什么会走到了一起?面对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等诸多的买家,考拉为什么会选择阿里呢?

阿里的财大气粗或是根本原因。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野蛮生长之后,国内的互联网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以BAT为头部,以TMD为后起之秀的格局,而在BAT当中,阿里无疑是佼佼者。无论是其对于新零售布局的大手笔,还是其对于生态体系搭建的完善,阿里巴巴都是互联网企业当中做得比较好的一个。

此次阿里并购考拉可以说是阿里巴巴布局新零售的延续。或许,阿里经济体背后强大的资金实力是促成考拉委身的关键所在。

根据媒体显示,此次阿里并购考拉是通过20亿美金的纯现金的形式来完成的,纵观当下国内的互联网市场,或许只有阿里巴巴有这样的财力可以承受。

对于另外一个角力者拼多多而言,虽然同样出现在了拼多多的并购案当中,但是,或许它的角色仅仅只是露了一下脸而已。如果要让拼多多拿出20亿美元的纯现金,或许并不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的财大气粗或许是促成这个交易达成的原因。

阿里的电商基因和新零售特质或许关键所在。作为一家精耕电商的公司,阿里巴巴不多年的电商积累,而且在布局新零售上同样率先发力。考拉真正需要的或许正是这种电商基因和新零售特质的互补,从而可以弥补它在身上缺失的东西。

无论是在电商行业,还是在已经到来的新零售行业,我们都看到了阿里巴巴的深度布局。除了上文提到的资本市场上的大手笔之外,阿里巴巴本身的电商基因和新零售特质或许是其他的角力者无法比拟的。

考拉要寻找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买家,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将自身的业务融合到买家业务当中的合作者,在这个问题上,买家本身是否具有电商基因,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新零售的想象力,同样是决定考拉是否选择的关键所在。

此外,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无可撼动的地位,庞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有关新零售的深度布局都占据的相当优势的地位。

面对与资金之外的这些诸多优势,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阿里巴巴必然是是考拉的佳接盘者。

阿里的海外战略与考拉的海购有天然的互补关系。早前,阿里巴巴CEO张勇在义乌考察的消息见诸报端,可以说,这是阿里巴巴布局海外战略的一个表现。此外,阿里站同样在深度布局跨境贸易,从过去三年的数据看,数字化重构跨境贸易正在为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阿里站的支付买家、支付笔数和交易额的数据均实现了超过三位数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站跟蚂蚁金服合作,搭建新的数字化支付金融网络。

阿里站实现支持22种货币的交易,并能在56个和地区实现本地支付结算,而汇兑成本已经从原来的2%-3%降至1%。阿里在跨境贸易上的深度布局,无疑是吸引考拉的一个关键原因所在。

当阿里巴巴的海外战略不断发力,考拉海购的发展面临困局的时候,他们之间或许可以通过这次并购实现一定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对于阿里之外的其他买家来讲,尽管他们同样在做海外的布局,但是,阿里对于海外布局的速度、深度无疑是比较全面和多元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考拉同样可以成为未来阿里海外战略的重要一个棋子。

电商发展遭遇困境让阿里并购考拉成为一种必然,而阿里与两家公司的关系又让这一并购出现了变数。然而,在资本市场上,相对于公司以及个人之间的恩怨,金钱似乎是说服力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并购考拉,或许是一种看似偶然的必然。

近三年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有哪些?

1、阿里收购吉鑫控股。

公告时间:2020年10月19日。交易金额:280亿港元。阿里巴巴宣布淘宝拟280亿港元约36亿美元收购吉鑫控股有限公司70.94%股权。股份购买后,阿里巴巴连同其关联方将持有高鑫约72%的经济权益,成为控股股东。

这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一次并购交易。由于高鑫零售是将大润发业务与欧尚业务“打包”联合上市。

2、百度收购YY直播。

公告时间:2020年11月17日。交易金额:36亿美元。百度公司宣布,与欢聚集团签署终约束性协议,全资收购欢聚集团国内直播业务即“YY直播”,总交易金额约为36亿美元,交易预期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交割。据了解,收购部分包括但不限于YY移动应用、网站、YYPC客户端等。

收购流程

一、要约收购:

1、定义: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不是部分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2、公告:收购人在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后,公告其收购要约。

3、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30≤X≤60)

4、撤销: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

5、变更:收购要约届满15日内,收购人不得更改收购要约条件。(经批准,可变更)

6、适用:

(1)收购要约提出的各项收购条件,适用于被收购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

(2)采取要约收购方式的,收购人在收购期限内,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也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二、协议收购:

1、达成协议后,收购人必须在3日内将该收购协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并予公告。在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购协议。

2、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收购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属于纵向并购吗

阿里收购高德又起,阿里巴巴此次为何突然全资收购高德公司?对此,阿里巴巴方面解释称,地理数据及导航只是互联网的一个应用,而融合进阿里大体系之后,高德将于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由此所带来的业务及运营模式的创新,将会让互联网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收购高德公司以后,阿里可全面拓展O2O战略。如果未来阿里能把团购、打车、地图、购物等进行有效整合,这将是一笔非常不错的交易。

阿里巴巴集团昨天披露,已向高德控股提出收购建议书,对高德公司股票进行现金收购。此次交易将涉及总现金额约11亿美元,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的首笔重磅交易。

阿里巴巴收购高鑫属于同一控制嘛

阿里巴巴收购高鑫不属于同一控制。2021年10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淘宝拟280亿港元收购吉鑫控股有限公司70.94%股权,吉鑫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高鑫零售有限公司约51%股权。高鑫实际是由吉鑫控股有限公司控制,所以阿里巴巴收购高鑫不属于同一控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