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中国各省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各省市gdpvs世界各国

中国各省gdp排名如下:

中国各省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各省市gdpvs世界各国中国各省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各省市gdpvs世界各国


1、广东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较早吸引了港澳台和外商的投资。其次,广东常住人口总量、增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净流入量均居全国第一,而且广东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降低落户门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俗话说,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人口的增加更容易促进经济的增长。

2、江苏

江苏省前三季度GDP在万亿以上的城市有三个:苏州、南京和无锡。苏大强整体实力超强,每个城市实力都不弱,就连体量最小的连云港和宿迁前三季度的GDP也已经很高了。

3、山东

2021年全年山东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9%。2021年山东省全年粮食总产量5500.7万吨,较上年增加53.9万吨,增长1.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

4、浙江

浙江全年的GDP增速为8.5%,发展速度较快,排名全国第4位。浙江11个市中,不少城市发展较快,与第3位山东的差距缩小。浙江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

5、河南

2021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3%,两年平均增长3.6%,2021年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4%。

全省经济结构又发生了变化。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巨变的一年。全球疫情此起彼伏,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产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三重压力”亟待应对,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这是2021年大陆主要省份GDP排行榜:哪些省市保持强劲增长?你落在哪里了?01谁先进了谁落后了?一年来,各省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一是粤苏差距保持稳定,山东对浙江的领先优势扩大。2021年,排名前五的经济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但就全年经济而言,广东与苏联的差距已经拉大到8000亿左右,基本与上年持平。山东和浙江的差距从上一年的8500亿元扩大到9500亿元。第二,湖北赶超福建,重回经济第七大省。两年前,湖北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流行病。当年GDP增速下降5%,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GDP一度被福建超越。随着疫情的下降和一系列政策倾斜,湖北重新回到了高增长的轨道。2021年实际GDP增速全国第一。第三,重庆赶超辽宁,这是继四川之后的第二个东北省市。东北曾经支撑着西南的工业建设,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东北对西南的经济领先优势不复存在,西南很多经济大省开始相互赶超。第四,山西赶超贵州,重回20强省份。贵州是过去几年的增长明星。随着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贵州的GDP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国第一。但2021年与往年不同,在全球通胀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资源型省份从中受益。山西GDP不仅超过贵州,还成为新的增长之星。第五,流行病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存在导致一些省份的经济达不到预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西和河南。2021年,河南GDP 5.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3%。陕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4.3%。岁末年初,陕西受疫情影响,xi安成为继武汉之后的第二个特大城市。作为陕西的经济强省,xi的GDP占全省的1/3。封城的影响不仅限于一市一地,而是全省。与陕西相比,河南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2021年8月的郑州疫情和2021年底的禹州、安阳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除了疫情,自然灾害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去年7月河南暴雨灾害被自然环境部列为2021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据统计,147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这些外部因素不容忽视。《国学经典》主编凯《风信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点击图片查看。02排名前三的省份:广东、苏联全面赶超“亚洲四小龙”,山东首次破8万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前三名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2021年,广东、江苏、山东GDP分别达到12.43万亿、11.63万亿、8.3万亿。其中广东与苏联的差距在10%左右,广东还领先于江苏的常州市。(参见《官宣!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虽然山东与广东、苏联的差距有所拉大,但作为唯一的8万亿级省份,山东相对于浙江、河南等经济大省仍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按2021年平均汇率6.45计算,广东a的GDP如今,40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力,内地的省域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小觑的存在。r>03谁是GDP增速最高的省份?全国GDP名义增速最高的省份,首次花落北方。以名义增速来衡量,2021年,全国GDP增速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山西、内蒙古、海南。以实际增速来衡量,2021年,全国GDP增速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湖北、海南、山西。可以看到,无论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山西和海南均榜上有名,当属2021年最受瞩目的增长明星。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这背后,海南得益于自贸港政策的加持,未来几年经济增速仍会保持领先态势。而山西则受益于煤炭价格上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传统产能罕见迸发出高增长能量。此外, 如果以全国GDP实际增速8.1%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还有半数省份低于这一数字,包括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天津等地。这里解释下。GDP有名义GDP和实际GDP之分。所谓名义GDP增速,即基于现价而来的GDP;实际GDP增速,则是剔除通胀指数。一般而言,只要经济不存在通缩现象,名义GDP增速都会高于实际增速。而在PPI或CPI大涨的背景下,名义增速更会远高于实际增速。山西就是如此,名义增速28%,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增速9.1%,位居全国第三,两者之间相差约19个百分点。内蒙古也是如此,名义增速18.2%,位居全国第二,而实际增速仅为6.3%,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两者之间相差约12个百分点。04猛增28%!这个北方省份何以成为“增速之王”?过去多年来,南方经济增速一直领先于北方,这一次山西、内蒙古等北方省份靠什么逆袭的?2021年,山西GDP达2.26万亿元,实际增速9.1%,名义增速则高达28%,不仅在全国遥遥领先,而且反超贵州,重回TOP20大省之列。山西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原因并不复杂——煤炭价格大涨。过去一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暴涨,尤其是煤炭价格全年平均涨幅超过70%,动力煤价格更是翻倍,由此带动资源大省GDP狂飙突进。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作为中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曾经借助丰富的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一飞冲天,“煤老板”之名传于大江南北,但由于过度依赖煤炭,导致经济发展易受行业周期和宏观政策影响,山西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一度连续下滑。然而,2021年,可谓资源型省份的大年,各地煤炭产能普遍扩张。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原煤产量高达11.9亿吨,为全国16个省市保供煤炭,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产煤大省。同时,此起彼伏的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紧张,欧美国家天量印钞抬升了通胀预期,而能耗双控等政策也让煤电资源一度处于紧张态势,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全线大涨。这方面可用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衡量。CPI指数衡量的是居民消费价格,PPI衡量的是工业品价格。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PPI上涨8.1%,而山西PPI则大涨30.2%,位居全国前列。当然,未来随着疫情逐步消退,全球供应链恢复正常,加上美联储加息等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望持续回落,资源大省在消耗完短期红利之后如何继续高速增长,则是摆在面前的一道考题。05西南经济开始全面超越东北?东北与西南,是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正如凯风在《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所分析的,改革开放之前,东北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而西南作为“三线地区”而存在。东北向西南四省市(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支援了大批工业企业、机器设备乃至人才资金,为西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基础。东北对西南经济的领先,一直维持到了2008年前后。当时,作为东北第一经济大省的辽宁,连续多年位居TOP10大省之列,经济实力与东南沿海省份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然而,2008年之后,形势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且不说东北与东南地区的经济差距无限拉大,西南对东北的经济也形成了赶超之势。根据最新经济普查数据(根据2018年经济普查对往年数据进行全面修订),2007年,四川GDP首次超越辽宁。15年过去,四川已经跻身第六大省,GDP两倍于辽宁。2021年,重庆GDP首次赶超辽宁,而云南GDP也在逼近辽宁,广西、贵州与辽宁的差距也都有所收缩。一旦辽宁经济被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赶上,那么“西南经济赶超东北”都不再是传说。西南与东北的经济发展形势为何斗转?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东北地区面临重工业衰退、人口结构失衡、人才流失的老问题,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成为时代之文。另一方面,西南地区成了新一轮经济大变局的受益者。大投资、产业转移、国内大循环、西部大开发等都形成了关键支撑。先是大投资时代,带动了西部地区基建投资的扩张;接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西部人口众多的劳动力大省成了最大承接者;更关键的是,西部地区获得众多政策加持,从西部大开发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国内大循环到成渝双城经济圈,西南在国家战略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西南能否全面超越东北,东北新一轮的振兴举措会否超出预期,我们拭目以待。-END-相关问答:2023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2023年中国(由于2023年还没有完结,官方只给出了第一季度的GDP排名)各省gdp排名:1、第一名:广东省。2、第二名:江苏省。3、第三名:山东省。4、第四名:浙江省。5、第五名:河南省。6、第六名:四川省。7、第七名:福建省。8、第八名:湖南省。9、第九名:湖北省。10、第十名:安徽省。11、第十一名:上海市。12、第十二名:河北省。13、第十三名:北京市。14、第十四名:江西省。15、第十五名:山西省。16、第十六名:云南省。17、第十七名:重庆市。18、第十八名:辽宁省。19、第十九名:广西省。20、第二十名:山西省。21、第二十一名:内蒙古。22、第二十二名:贵州省。23、第二十三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4、第二十四名:天津市。25、第二十五名:黑龙江省。26、第二十六名:吉林省。27、第二十七名:甘肃省。28、第二十八名:海南省。29、第二十九名:宁夏回族自治区。30、第三十名:青海省。31、第三十一名:西藏。“苏大强”狂追“粤老大”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前三强的格局没有变化。广东依然是GDP总量的“老大”。不过,广东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3%,这一增速比江苏4.6%的增速慢了1.3个百分点,因此,“苏大强”缩小了跟“粤老大”的身位差距。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约差距缩小了不少。在“三驾马车”中,江苏的外贸表现更为亮眼,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4%,而广东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仅0.6%。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2023年第一季度GDP版图生变安徽反超上海 21省份GDP增速超全国增速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31省份一季度GDP排名:粤苏鲁稳居前三,新疆增速最快

中国各省份经济最新排名如下:

第一名:广东省。第二名:江苏省。第三名:山东省。第四名:浙江省。第五名:河南省。第六名:四川省。第七名:福建省。第八名:湖南省。第九名:湖北省。第十名:安徽省。第十一名:上海市。第十二名:河北省。第十三名:北京市。第十四名:江西省。第十五名:山西省。第十六名:云南省。

第十七名:重庆市。第十八名:辽宁省。第十九名:广西省。第二十名:山西省。第二十一名:内蒙古。第二十二名:贵州省。第二十三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十四名:天津市。第二十五名:黑龙江省。第二十六名:吉林省。第二十七名:甘肃省。第二十八名:海南省。第二十九名: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十名:青海省。第三十一名:西藏。

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展望

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发挥作用。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全年达到2.3个百分点的正增长,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恢复常态。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17%;人均GDP达到72447,上升到世界第59位;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例超过30%。

中国各省经济排名如下:

2023中国各省gdp排名对比

1、广东省: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

2、江苏省:122875.6亿元,同比增长2.8%

3、山东省:87435亿元,同比增长3.9%

4、浙江省:77715亿元,同比增长3.1%

处于第一梯队的是广东和江苏。广东省GDP占全国GDP的11%,广江苏省GDP占全国GDP的10%。

第二梯队的省份有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这6省与第一梯队的广东和江苏两省差距明显。第三梯队的省份有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第四梯队的省份有陕西、江西、重庆等9省。处于第四梯队的省份最多,相互之间差距不明显。

第五梯队的省份有新疆、天津、黑龙江、吉林、甘肃。天津市是直辖市中GDP最低的,吉林是全国31省份中唯一的负增长省份。第六梯队的省份有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格局表现为南强北弱,排名首位广东的GDP是排名末位西藏的60倍之多。

如何协调好各省,先富带动后富,使得经济均衡发展,才是我国后续的努力方向。未来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了顶住压力持续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发达省份要继续保持在高位稳定增长;中间力量的省份进一步提升GDP增速

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持续注入力量;暂时落后的省份另辟蹊径,找准自己的特色,争取达成定下的增速目标。

以下是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GDP排名和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广东省 1.7478万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GDP数据是一年的统计数据,而且不同省份的GDP统计标准和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排名和数据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